返回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中注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中注简介)

时间: 2023-01-23 20:26:49

中注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穴位具体位置图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功能主治

月经不调,腰腹疼痛,大便燥结,泄泻,痢疾。

穴位配伍

配肾俞、委中、气海俞治腰背痛;

配血海、肾俞、太冲、三阴交、阴交、中极治妇科病、月经不调、卵巢炎、睾丸炎、附件炎。

中注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穴名·中注 4.1 出处 4.2 穴名解 4.3 特异性 4.4 所属部位 4.5 中注穴的定位 4.6 中注穴的取法 4.7 中注穴穴位解剖 4.7.1 层次解剖 4.7.2 穴区神经、血管 4.8 中注穴的功效与作用 4.9 中注穴主治病证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4.10.2 灸法 4.11 中注穴的配伍 4.12 特效 *** 4.13 文献摘要 5 经穴别名·中注 5.1 中渚穴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特异性 5.5 所属部位 5.6 中渚穴的定位 5.7 中渚穴的取法 5.8 中渚穴穴位解剖 5.8.1 层次解剖 5.8.2 穴区神经、血管 5.9 中渚穴的功效与作用 5.10 中渚穴主治病证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5.11.2 灸法 5.12 中渚穴的配伍 5.13 文献摘要 5.14 中渚穴研究进展 5.14.1 镇痛 5.14.2 治疗肩关节疼痛 5.14.3 治疗肩周炎 5.14.4 调理胃肠功能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中注 1 拼音 zhōng zhù

2 英文参考 Zhōngzhù KI15 [中国针灸学词典]

zhōngz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1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I1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中注:1.经穴名;2.经穴别名。

4 经穴名·中注

穴位 中注 汉语拼音 Zhongzhu 罗马拼音 Chungchu 美国英译名 Middle Injection 各


号 中国 KI15 日本 15 法
国 莫兰特氏 R15 富耶氏 R15 德国 N15 英国 K15 美国 Ki15

中注为经穴名(Zhōngzhù KI15)[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1]。中注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1]。中即中间,注即灌注,肾经之气由此灌注中焦,故名中注[1]。中注穴主治肝肾及二阴等疾患:如月经不调,小便淋沥,腹泻不止,大便燥结,腰脊疼痛,腹痛,便秘,泄泻,痛经,现代又多用中注穴治疗卵巢炎,睾丸炎,输卵管炎,肠炎,卵巢炎,腰痛,结膜炎等。

4.1 出处

《针灸甲乙经》:大便难,中注及太白主之。

4.2 穴名解

中即中间,注即灌注,肾经之气由此灌注中焦,故名中注[1]。

中,四方之中为中,有不偏之义。此处指中衣、五中。注,有灌注、转注之义,又附着之意。《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所注为输”,张介宾注:“灌注也。”中衣即内衣。《释名·释衣服》:“中衣,言在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仪礼·即夕》:“妇人则设中带。”《伤寒论》烧裩散条:“取妇人中裩近隐处烧灰。”著内衣与系中带,使之附着而不脱落。五中,即五脏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类论》:“五中所主,何脏最贵。”《脉要精微论》:“五脏者,中之守也。”指穴在中衣所附着之处,与水谷之气由此分注于五脏也。本穴以任脉之阴交及足阳明之外陵相平,内应胞宫、精室,而肾之精气,藉本穴以达胞中,是相火注入丹田之所,因名中注。[2]

4.3 特异性

中注穴是足少阴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

4.4 所属部位

下腹[3]

4.5 中注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中注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4]。

中注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仰卧取穴[1]。

中注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寸旁开0.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5]。

另说在脐下0.5寸,旁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下1寸,旁开1寸(《针灸大成》);脐下1寸,旁开1.5寸(《针灸资生经》) 。

中注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

中注穴在下腹的位置

中注穴在下腹的位置(肌肉)

中注穴在下腹的位置(内脏)

中注穴在下腹的位置

4.6 中注穴的取法

仰卧位,在横骨上4寸,阴交(任脉)旁开0.5寸处取穴。

中注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仰卧取穴[1]。

仰卧位,当脐中下1寸,中线旁开0.5寸处取穴[6]。

快速取穴:仰卧,肚脐下半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中注穴[7]。

4.7 中注穴穴位解剖

中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血管分布同大赫。为第十肋间神经分布处。皮肤由第十、十一、十二胸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

4.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缘→腹直肌[1]。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8]。

4.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11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支分布→深层有第11肋间神经肌支和腹壁上、下动脉分支分布[8]。

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并有腹壁下动、静脉的肌支通过[5]。

4.8 中注穴的功效与作用

中注穴具有调经止带,通调腑气的功效。

中注穴有理肠通便的作用[1]。

中注穴系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之会穴,有调补肝肾之功,主治月经不调,腹痛,便秘。取此穴可使精气内注,犹调之以肾水,俾通润四围脏器之燥也。本穴位于肓俞之下,即借肓膜传导,而注之以精气也。[2]

4.9 中注穴主治病证

中注穴主治肝肾及二阴等疾患:如月经不调,小便淋沥,腹泻不止,大便燥结,腰脊疼痛,腹痛,便秘,泄泻,痛经,现代又多用中注穴治疗卵巢炎,睾丸炎,输卵管炎,肠炎,卵巢炎,腰痛,结膜炎等。

中注穴主治肝肾及二阴等疾患:如月经不调、小便淋沥、腹泻不止、大便燥结、腰脊疼痛等[1]。

中注穴主治月经不调、腹痛、便秘、泄泻[8]。

中注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便秘,泄泻[6]。

中注穴主治月经不调,腹痛,泄泻,便秘,小便淋沥等[5]。

现代又多用中注穴治疗卵巢炎、睾丸炎、输卵管炎、肠炎等[1]。

1. 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卵巢炎,输卵管炎;

2. 其它:睾丸炎,肠炎,腹痛,便秘,腰痛,结膜炎。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1][5]。

直刺1~1.5寸[6][8],局部有酸胀感[6],针感可向上传导[6]。

注意:中注穴应缓慢进针,以免伤及大肠[6]。

4.10.2 灸法 可灸[1][8][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5]。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艾条灸中注,每次5~15分钟,可治腹痛、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等疾病[7]。

4.11 中注穴的配伍

中注穴配支沟、足三里,有调三焦,理肠腑的作用,主治腹痛,大便秘结。

中注穴配次髎、三阴交、有健脾活血,理胞宫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

中注配太溪、中极,治膀胱炎[6]。

中注配天枢、关元、支沟,治便秘[6]。

中注配关元、命门、三阴交、关元俞,治月经不调[6]。

4.12 特效 ***

按揉中注穴可治腹痛、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等疾病[7]。

4.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冲脉、足少阴之会。

《针灸聚英》:小腹有热,大便坚燥不利,泄气,上下引腰脊痛,目内眦赤痛,女子月事不调。

《备急千金要方》:主少腹热,大便坚。

《针灸大成》:主目内眦赤痛,女子月事不调。

5 经穴别名·中注 中注为经穴别名,即中渚穴[1]。出《针灸甲乙经》。

穴位 中渚 汉语拼音 Zhongzhu 罗马拼音 Chungchu 美国英译名 Middle Island 各


号 中国 TE3 日本 3 法
国 莫兰特氏 TR3 富耶氏 TR3 德国 3E3 英国 T3 美国 TB3

中渚为经穴名(Zhōngzhǔ TE3)[9]。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9]。中渚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输穴,五行属木[10]。中即中间,渚即水中小洲,此穴在五输流注之中间,经气如水循渚而行,故名中渚[9]。中渚穴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头痛,目眩,目赤,目痛,中耳炎,耳鸣,耳聋,喉痹,腮腺炎,肩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肋间神经痛,耳呜,热病,面赤,目翳,视物不清,咽肿,脊膂痛,肩背肘臂疼痛,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神经性耳聋,聋哑症,头晕,喉头炎,角膜白斑,肩背部筋膜炎等劳损性疾病,肘腕关节炎等。

5.1 中渚穴的别名

中注(《针灸甲乙经》),下都(《奇效良方》)。

5.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于关冲……注于中渚,中渚,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输。

5.3 穴名解

中即中间,渚即水中小洲,此穴在五输流注之中间,经气如水循渚而行,故名中渚[9]。

中,指人身元气之根本,又指心神情志。《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根也。”注:“谓生气之根本,发自身形之中。三焦正为人身元气之根本也。”渚,水歧也,又小沙洲也。渚,本作陼。《说文》:“如渚者陼丘,水中高者也。”段注:“《释水》曰: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三焦水道似江,穴居其中如渚,本穴在小指次指掌骨间,循手少阳之脉,由关冲通此而走于阳池,犹水流绕洲而成渚也。手三阳之脉,顺行手背,而本经居三阳之中间,水流成渚,其势较缓,能使水液留涟,故本穴治症略同液门。《子午流注说难》:“中渚乃三焦所注之俞穴,若江之有渚,而居其中。”又为元气之所聚,亦为治情志病症所当取。后世针灸歌赋均多“脊间心后针中渚”之说,而情志病正与心神有关也。[2]

5.4 特异性

中渚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五输穴之输穴,属木。

5.5 所属部位

手背[11]

5.6 中渚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中渚穴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4]。

中渚穴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间,掌指关节后方凹陷处[10]。

中渚穴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间,第四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微握拳取穴[9]。

中渚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中渚穴在手背的位置

中渚穴在手背的位置

中渚穴在手背的位置(肌肉)

中渚穴在手背的位置(骨骼)

5.7 中渚穴的取法

俯掌,液门穴直上1寸,即第四、五掌指关节后方凹陷中取穴。

中渚穴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间,第四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微握拳取穴[9]。

俯掌,液门直上1寸,当第4、5掌指关节后方凹陷中取穴[12]。

5.8 中渚穴穴位解剖

中渚穴下为皮肤、皮下筋膜、手背深筋膜、第四骨间背侧肌。有手背静脉网及第四掌背动脉。分布著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皮肤由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的静脉网由接受由手指、手掌浅层和深部的静脉。手背深筋膜可分为浅深两层。浅深两层筋膜在指蹼处相互结合,并在掌骨底以纤维膈相连。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过第四三、四伸肌腱之间,深达第四掌骨间隙的骨间肌。

5.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第四骨间背侧肌[9]。

皮肤→皮下组织→骨间背侧肌[13]。

5.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手背静脉网和尺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尺神经肌支和掌背动脉分布[13]。

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并有手背静脉网和第四掌背动脉通过[10]。

5.9 中渚穴的功效与作用

中渚穴具有清热通络,开窍益聪的功效。

中渚穴有疏气机、利耳窍作用[9]。

中渚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输穴,“输主体重节痛”,故取中渚穴可治疗手指屈伸不利、肘臂肩背疼痛[14]。

手少阳经循行“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近于侧头部,入耳中,泻中渚穴可治疗头面五官病[14]。

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三焦热盛,内热伤阴,原气受损,故取中渚穴还可治疗消渴[14]。

疟邪伏于少阳,取中渚穴和解少阳、清泻三焦,故可截疟退热[14]。

中渚穴系手少阳三焦经之输穴,有清热开窍、舒筋活血之功[2]。

5.10 中渚穴主治病证

中渚穴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头痛,目眩,目赤,目痛,中耳炎,耳鸣,耳聋,喉痹,腮腺炎,肩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肋间神经痛,耳呜,热病,面赤,目翳,视物不清,咽肿,脊膂痛,肩背肘臂疼痛,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神经性耳聋,聋哑症,头晕,喉头炎,角膜白斑,肩背部筋膜炎等劳损性疾病,肘腕关节炎等。

中渚穴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头痛、目眩、目赤、目痛、中耳炎、耳鸣、耳聋、喉痹、腮腺炎,以及肩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肋间神经痛等[9]。

中渚穴主治头痛、目赤、耳呜、耳聋、喉痹、热病、手指不能屈伸[13]。

中渚穴主治头痛,目眩,面赤,目痛,目翳,视物不清,耳聋,耳鸣,咽肿,喉痹;脊膂痛,肩背肘臂疼痛,手指不能屈伸;热病,疟疾[12]。

中渚穴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以及肋间神经痛等[10]。

1、头面部病症:神经性耳聋、聋哑症,头痛头晕、喉头炎、角膜白斑、喉痹;

2、运动系统病症:肩背部筋膜炎等劳损性疾病、肋间神经痛、肘腕关节炎等。

3、其他病症:疟疾。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直刺0.3~0.5寸[12][13][9],局部有酸胀感[12],或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12];若向上斜刺,酸胀感可向腕部扩散[12]。

直刺0.5~0.8寸[10]。

向上斜刺0.51.0寸,其酸胀感可向腕部放散。

5.11.2 灸法 可灸[9][12]。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10]。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5.12 中渚穴的配伍

中渚穴配大椎、陶道治疟疾[9]。

中渚穴配太溪治咽肿[9]。

中渚穴配耳门、翳风治耳鸣耳聋[9]。

中渚穴配手三里治肩臂痛[9]。

中渚配听会、听宫、翳风,治耳鸣、耳聋[12]。

中渚配支沟、内庭,治咽痛[12]。

中渚配液门、曲池、合谷,治手臂红肿[12]。

中渚配八邪、外关,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手指不能屈伸。

中渚配听宫、翳风,有开窍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中渚配外关、期门,有舒肝理气、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肋间神经痛。

5.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疟,发有四时,面上赤,䀮䀮无所见,中渚主之。狂,互引头痛,耳鸣,目痛,中渚主之。嗌外肿,肘臂痛,五指瘛不可屈伸,头眩,颔额颅痛,中渚主之耳聋,两颞颥痛,中渚主之。

《针灸甲乙经》:疟发有四时,面上赤,无所见,中渚主之。

《针灸大成》:咽肿,中渚、太溪。

《医宗金鉴》:主治四肢麻木,战振踡挛无车,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等证。

《外台秘要》主热病汗不出,头痛,耳鸣,目痛寒热,嗌外肿,肘臂痛,手上类类也,五指瘛疭,不可屈伸,头眩耳鸣,两颞颥痛,身面痒,疟,项痛,目䀮䀮无所见。

《通玄指要赋》:脊间心后者,针中渚而立痊。

《席弘赋》: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

《灵光赋》:五指不伸中渚取。

5.14 中渚穴研究进展

5.14.1 镇痛 中渚对眼科针刺麻醉手术镇痛效果较好,以中渚、列缺为主穴,用于眼科手术,其镇痛效果较眼附近穴为优越。针刺中渚也可引起肠鸣音亢进[14]。

中渚穴对落枕镇痛效果亦较好。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14.2 治疗肩关节疼痛 取患侧中渚,斜刺0.5寸,使针感传至肘,1min后活动肩关节,做内收、前屈、外展、内旋、外旋、上举6个动作,各做10遍,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治疗肩关节疼痛有效[14]。

5.14.3 治疗肩周炎 先取鲜姜5片,擦患侧肩部,直到局部发红为止。再针刺健侧中渚,得气后持续运针,用强 *** 法(体弱患者针刺从弱到强),针刺的同时,患者活动肩部,作外旋、外展、后伸等动作。

5.14.4 调理胃肠功能

艾格格:艾灸各个穴位的功效和作用,收藏自用!

1、气海穴

气海穴主要是位于肚脐的正下方,大概往下1厘米的位置。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生津益气,对于一些脾胃比较虚寒的人,艾灸此处能够缓解病情,增补气血。如果经常感觉自己十分疲惫、没精力,还常常口渴,上厕所还脱肛等现象,那么可以在此处常艾灸。

2、太溪穴

太溪穴主要是位于我们的脚踝偏内的一侧,再稍微往上挪一点就是这个穴位的位置。在此处艾灸能够补血养阴,特别是一些女性气血不足、虚弱,可常艾灸此处,对于一些痛经的女性,可以将艾灸贴贴于腹部,能够更快缓解疼痛,类似于艾格格之类的艾灸贴效果都是不错的。

3、合阳穴

合阳穴主要是在我们的小腿中间,位于膝盖正对的后面再往下一点的位置。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帮助缓解颈部、腿部、腰部等地方的酸软疼痛。

4、大陵穴

大陵穴主要是位于我们手腕横纹的中心处,在此处艾灸能够促进心脏血液流通,从而带动血液促进肠胃功能的发挥,可以达到健脾的效果。

5、商丘穴和太渊穴

商丘穴位于我们脚踝前面的凹陷处,太渊穴位于我们手腕掌侧,将这两个穴位联合起来进行艾灸,对于肺部、脾胃都有很好调节作用,一些经常肠胃不适、腹泻的人也可以多艾灸这两个部位。

这五个穴位都是比较有用的,对于一些想自己亲手进行艾灸的可以参考一下这些穴位,对于没时间、没精力、没技术的人想享受艾灸的,也可以采用贴艾灸贴的方式,即使是上班、出差、做家务等等,只需花一分钟的时间贴上,就可以在避免干扰正常的工作时间还能够享受艾灸带来的调理效果。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