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肘髎穴的准确位置图以及取穴方法

时间: 2023-01-23 20:57:28

肘髎穴的准确位置图以及取穴方法

肘,肘部;髎,骨隙。穴在肘部,靠近骨隙处。

主治

肩臂肘疼痛、上肢麻木、拘挛。

针刺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前臂放射。

精准定位

在肘部,肱骨外上髁上缘,髁上嵴的前缘。

特效按摩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揉肘,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可预防网球肘。

快速取穴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揉肘,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可预防网球肘。

玉衡分馆 | 番禺徐和堂李氏砭法互刮分享第二次课

时间:2019.7.11 下午14:00—17:00
地点:玉衡分馆-番禺徐和堂

导航地址:广州番禺洛浦街碧桂大道3号恒达科技大厦509

(地铁2号线南浦站A出口右转直走50米处)

课程主讲:祖红

课程内容:手部刮法(手三阴和手三阳)

学习人员:玉衡公益2群(番禺)报名接龙共20人
                    手部的刮法

十二经脉循行歌诀:

从胸走手手三阴,手三阴经肺包心

从手走头手三阳,手三阳经大三小

从头走足足三阳,足三阳经胃胆膀

从足走胸足三阴,足三阴经脾肝肾

首先讲手三阴经:

1. 手三阴经具有稳定心肺功能的作用,在刮痧时如果被刮者有心肺疾病的,还有六十岁以上老人家我们应首先刮手三阴经稳定心肺功能,防止在刮痧过程中晕板。

2. 左心包右尺泽具有引血下行的作用,什么情况下需引血下行呢?

下肢循环不好的需引血下行如:膝盖无力,糖尿病脚,血栓性脉管炎呀等等。

一、手厥阴心包经

心包经解肝的血瘀,三焦经解肝的气瘀。

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厥阴肝经为厥阴经,同气相求,故心包经可舒肝解郁活血,心包又代心受邪保护心脏。

心包功能上亦主血脉藏神,治疗范围包括偱环系统消化系统及情志精神等,更偏向精神方面的疾病,在李氏砭法中心包经可消除心包积液,心包经刮透后一次一般可以消除心包积液30%左右。

重点穴位:
1. 内关穴—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                      纹上2寸掌上肌腱与桡侧腕屈肌                      健之间,用于急救晕板时可重按
2. 大陵穴— 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                      治疗心脏病的主穴。

治疗口臭要穴:劳宫、大陵、人中、内庭
3. 劳宫穴— 清心泻火,降逆除湿,泻心火。                      刮痧中,荨麻疹、湿疹、面疮                        等会用到此穴。

荨麻疹病例配穴:曲地,劳宫,血海,合谷,委中,膈俞,风池,风府,风市再加上患处刮。

心包经前臂1/3段是乳腺的一个全息反射,刮时力求出痧治疗疾病。
二、手少阴心经
“心为君主之官”心经对于心脏疾病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心经主心神神不归位则会失眠,故失眠常刮此经络。

重点穴位:

1. 神门、通里、灵道在失眠中常用到。

2. 极泉穴— 可用于急救,老年痴呆,帕金                          森,心脏病,中风,心肺疾病                        都要用到此穴。

失眠重点穴位:翳风、神门、通里、灵道、耳后安眠,整个头部,枕骨。
三、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循行的起始经脉,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

重点穴位:

1. 尺泽穴— 取穴时将手掌向上,微屈肘,在                      肘横纹与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交                    点处取穴。

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
2. 孔最穴— 在前臂前区,尺泽与大渊连线,                      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

主治:感冒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筋病中治肩周炎,肩臂痛,膝痛。
3. 大渊穴— 掌心向上,在掌后第1横纹上,                        可摸到脉搏跳动处。
主治:无脉症,脉管炎,咳嗽,肺炎,心动              过速,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大              渊经常按可补肺气,在刮痧过程中刮              后在大渊处打磨可补肺气。
4. 少商穴— 在手指,拇指末节的桡侧,指甲                      根角侧上方0.1寸处。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咽喉肿                  痛。可用于刺络放血。
四、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商阳止于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传导糟粕,功能失常则表现为引热伤津液的症状,表现为目黄,咽喉肿痛

甲状腺四穴:臂臑,手五里,肘髎,曲池。

甲状腺问题主要是肝阳上亢,痰湿互结,颈椎第7节错位引起的,所以有甲状腺问题的脖子一圈要刮到,颈推第7节要寸刮,甲状腺四穴刮后磨热,磨出黑痧。
五、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经与胆经同属少阳经,同气相求,故三焦经可舒肝理气。

三焦分为上焦,中焦,下焦。横膈以上为上焦以心肺为主。上焦如雾,指的是水谷精微的气化状态,具有纯净的特点。横膈以下到肚脐以上为中焦,以肝胆脾胃为主,中焦如沤,指的是食物的消化吸收传输水谷精微推陈致新。肚脐以下为下焦,以肾膀胱大小肠为主,下焦如渎,指的是下焦传导糟粕,排泄二便,分清秘浊。

三焦经直通头面,所以此经的症状多表现在头部和面部,如:头痛,耳鸣,咽肿,面部肿痛等,三焦经主人身体的闪分泌系统,主人的情志。

重点穴位:
1. 液门穴— 取穴方法:俯掌微握拳,于第                        4、5指指缝间,指蹼缘后方赤白                    肉际处取穴。

主治:咽喉肿痛,牙龈肿痛,舌痛,耳鸣,              耳聋,眼睑无力,目赤,视疲劳。
2. 中渚穴— 取穴:俯掌握拳,在手背第4、                        5 掌骨头之间,掌指关节后方凹                      陷处取穴。

主治:目赤,咽喉肿痛,耳鸣,耳聋,落                  枕,颈— 肩痛,关节炎。
3. 外关穴— 取穴:伸前臂俯掌,于晼背横中                      点直上2寸,在尺骨与桡骨之间                        处取穴。
主治:外感表证— 感冒,发热,风寒,头痛

            五官疾病— 耳鸣,耳聋,目赤肿痛
4. 支沟穴— 取穴:于腕背横纹中点,上四横                      指,前臂桡骨之间凹陷处取穴。

主治:便秘要穴,支沟+照海治便秘
5. 翳风穴— 取穴于耳垂后方,距耳根约                              0.5cm处之凹陷处取穴。

主治:耳鸣,耳聋,三叉神经痛,面瘫,牙              关紧闭,牙痛。
六、手太阳小肠经
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经靠心经供应气血的,如果心脏有问题,小肠经就先有征兆,手太阳小肠经是反映心脏能力的镜子。根据小肠经的循行走向可以看到,它主要治疗肩背,颈椎,脸部,耳朵,它的循行走向就是它所主的病症,所以如果有肩周炎整个肩膀肩胛区,小肠经都要刮到。
正课内容讲完了,下面来一波实操花絮。
以上就是本次互刮分享会的全部内容,干货满满哟,我们整理出来,图文并茂,既能与未报上名的砭法爱好者分享,也方便已学者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

预告:下周四第三课——颈部刮法与耳部刮法

亲们,下周见啦!(7月18日)

手三里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手三里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定位 9 取法 10 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功效与作用 12 主治病症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配伍 15 特效 *** 16 研究进展 17 文献摘要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手三里 1 拼音 shǒu sān lǐ

2 英文参考 ShǒusānLǐ LI10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ǒusānlǐ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I10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手三里 汉语拼音 Shousanli 罗马拼音 Shousanli 美国英译名 Three Li 各


号 中国 LI10 日本 10 法
国 莫兰特氏 GI10 富耶氏 GI10 德国 DI10 英国 Li10 美国 LI10

手三里为经穴名(ShǒusānLǐ LI10)[1]。出《针灸甲乙经》。代号LI10[2]。别名称三里、上三里、鬼邪。属手阳明大肠经[1]。手即上肢,三为数字,里乃居也,此穴居上肢肘髎穴下3寸,故名手三里[1]。

4 手三里的别名 三里(《备急千金要方》)、上三里[3]、鬼邪[3]。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手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

6 穴名解 手即上肢,三为数字,里乃居也,此穴居上肢肘髎穴下3寸,故名手三里[1]。

手是上肢之泛称。三,数名。里,似有三穴之意,大肠与胃,同属阳明,在肘膝之下各有三穴,其名亦同。即在肘前有本穴及上廉、下廉,在膝以下有三里、巨虚上廉、巨虚下廉。《黄帝内经素问》言:“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天地万物主从之气,得其中和之宜,则生长成藏各得其用。失其中和之宜,则交通不表,风雨不节,人物即因之生病。三里之穴,能治上中下三部之病,故名“三里”,以其功用而得名。本穴在臂,故名“手三里”。[3]

本穴定位,多谓曲池下2寸。若于曲肘尖处量之,则为三寸,故名“三里”。[3]

7 所属部位 前臂[4]

8 定位 标准定位: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5][6]。

手三里位于前臂背面,阳池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距曲池穴2寸处[2]。

手三里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 LI5)与曲池(LI11)连线上[1]。侧腕屈肘取穴[1]。

手三里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手三里穴的位置

手三里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手三里穴的位置(肌肉)

手三里穴的位置(骨骼)

9 取法 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下2寸处取穴。

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 LI5)与曲池(LI11)连线上。侧腕屈肘取穴[1]。

侧腕屈肘位,当阳溪与曲池连线的上1/6与下5/6的交点处取穴[7]。

快速取穴:先找到阳溪(手掌侧放,拇指伸直向上翘起,腕背桡侧有一凹陷处即是)、曲池(屈肘成直角,先找到肘横纹终点,再找到肱骨外上踝,两者连线中点处),两者连线上曲池下3横指即是[8]。

10 穴位解剖 手三里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桡侧腕长、短伸肌、旋后肌。有桡侧返动、静脉的分支。神经分布同温溜(分布著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深支。)。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经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入桡侧腕长、短伸肌,在桡神经深支的外侧,针可深低旋后肌。以上诸肌均由桡神经深支支配。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的前方→旋后肌[1]。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6]。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深支经过,并有桡神经肌支和桡侧返动脉分布[6]。

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深支,桡侧返动、静脉的分支[2]。

11 功效与作用 手三里有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胃的作用。

手三里有调气血,疏经络,和肠胃作用[1]。

手三里为手阳明大肠经穴,近于肘部合穴位置,“合治内腑”,主要用于大肠腑病和经脉病的治疗,如腹痛、腹泻、痹证、麻木、偏瘫等[7]。

手阳明经筋绕肩胛,夹脊,所以也可用于肩背痛的治疗[7]。

《黄帝内经素问》:“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天气者,鼻司呼吸,采太空之气也。地气者,口纳饮食,取水谷之气也。人气者,一为先天元气,一为后天七情变化之气,及饮食补助之气。天枢上下,即天枢穴位之上下之处,包括全腹上中下三部。腹部有病,三里统能治之。凡以三里、五里命名者,皆以其能治多经病也。《杂病篇》及《穴法歌》俱云:“手三里治肩连脐”等,据此推测手三里治脐上膈上连及肩背等疾。[3]

12 主治病症 手三里主治肘臂疼痛,肢瘫痪麻木,上肢不遂,上肢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腰背痛,颊肿,瘰疬,腹痛,腹胀,腹泻,霍乱,吐泻,齿痛,口,三叉神经痛,失音,喉痹,咽炎,眼目诸疾,胃炎,消化性溃疡,瘰疬等。

手三里主治肘臂疼痛、肢瘫痪麻木、腹痛、腹泻、腹胀、齿痛、失音[6]。

手三里主治肘臂酸痛,上肢不遂,齿痛,颊肿,瘰疬,腹痛,吐泻,腰背痛;以及消化性溃疡等[2]。

手三里主要用于五官及肠胃疾患等:如颊肿、口、齿痛、三叉神经痛、喉痹、咽炎、失音、眼目诸疾、胃炎、消化性溃疡、霍乱吐泻、腹痛及中风半身不遂、腰背酸痛、上肢神经痛、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瘰疬等[1]。

手三里主治腹痛,腹泻;肩臂麻痛,上肢不遂,肘挛不伸;齿痛,颊肿[7]。

运动系统疾病: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消化系统疾病;溃疡病,肠炎,消化不良,

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口腔炎;

其它:颈淋巴结核,面神经麻痹,感冒,乳腺炎。

弹拨手三里对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不适感有效。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0.8~1.2寸[6][7],局部有酸胀沉重感[7],可向手背部扩散[7]。

一般直刺0.5~1.0寸[1][2]。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沉重,针感可向手背部扩散。

13.2 灸法

可灸[1][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2]。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注意:手三里在关节附近,禁用直接灸[7]。

14 配伍 手三里配颊车治颊肿[1]。

手三里配中脘、足三里治溃疡病[1]、腹泻[7]。

手三里配天井、少海治肘挛不伸[1]。

手三里配温溜、曲池、中渚、丰隆,有利咽喉,清邪热作用,治喉痹不能言[7]。

手三里配臂臑、曲池、外关、合谷,治上肢不遂[7]。

手三里配肩髃、合谷,有调理肠腑作用,主治腹胀,吐泻。

手三里配肾俞、委中,有通经活络作用,主治急性腰扭伤。

15 特效 *** 常用拇指揉手三里穴,每次1~3分钟,可治疗腰膝痛[8]。

艾灸手三里穴,每次灸5~10分钟,能显著增强免疫力[8]。

16 研究进展 镇痛作用:针刺手三里可使皮肤痛阈升高。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尾核在针刺镇痛中有一定的作用。电针家兔的“手三里”、“合谷”、“足三里”、“臂臑”,能在尾核中记录出诱发电位,反应中心在尾状头部背侧, *** 尾核和电针腧穴,均可使痛阈增高,且在镇痛中有协同作用。[7]

针刺正常人和家兔“手三里”后,能显著提高痛阈[1]。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在X线钡餐下观察,针刺手三里可使胃蠕动增强[7]。

针刺正常人和胃病患者手足三里,可使弛缓的胃蠕动加强,紧张的胃蠕动减慢,并可解除幽门痉挛[1]。

治疗肩周炎:多数肩周炎患者的患侧手三里处有明显的压痛,故在此针刺、艾灸、腧穴注射、腧穴点按等均有治疗作用[7]。

以手三里为主配局部穴,行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有良效。观察到多数肩周炎患者患侧手三里穴处有明显压痛,当指压或针刺此处压痛点后,肩痛明显减轻。

17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肠痛时寒,腰痛不得卧,手三里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手臂不仁,肘挛不伸,瘰疬。

《杂病穴法歌》:手三里,治舌风舞。

《针灸大成》:主霍乱遗矢,失音,齿痛,颊颔肿,瘰疬,手臂不仁,肘挛不伸,中风口僻,手足不遂。

《席弘赋》: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