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池穴(SJ4)属手少阳三焦经,三焦经原穴。阳池穴准确位置位于人体手腕关节背面,第4掌骨向上到腕关节横纹处有一凹陷处,简单来说就是腕背横纹中点就是阳池穴的具体位置。经常按摩阳池穴能够治疗女性手脚冰凉、头痛、耳聋等疾病,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前臂疼痛麻木、腕关节炎等。
阳池穴的准确位置
1.微屈指,沿手背部第4、5掌指关节向上至腕背侧横纹处可触及一凹陷,用力按压有酸胀感。
2.微屈指,位于手背腕横纹的中点,左右各一。手背朝上握拳,在腕关节的横纹与无名指延伸线的交接点上,有一个凹陷处,即阳池穴。
3.在人的手背手腕上,位置正好在手背间骨的集合部位。寻找阳池穴的方法是,先将手背往上翘,在手腕上会出现几道皱褶,在靠近手背那一侧的皱褶上按压,在中心处会找到一个压痛点,这个点就是阳池穴。
阳池穴作用
阳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这一穴位,便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温和身体。刺激阳池穴,要慢慢地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最好是两手齐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这种姿势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传到阳池穴内,还用不着别人帮忙。手脚发冷的女性,一般只要坚持刺激阳池穴,便可不为冬天的来临而发愁。
按阳池穴方法
刺法:直刺0.3~0.5寸。
灸法:间接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不宜疤痕灸。
按摩法:一手握住腕关节,以拇指按压凹陷点。
按摩阳池穴时间要长,力度要缓。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另外经常按揉阳池穴,能够防治“鼠标手”。
阳池位于手腕部位,即腕背横纹上,前对中指、无名指指缝。腕关节背面,由第4掌骨向上到腕关节横纹处有一凹陷处,或简单地说腕背横纹中点即是阳池穴。
功用:清热通络,通调三焦,益阴增液。阳池穴归属手少阳三焦经,有治疗头痛、手腕疼痛、鼠标手、口干、女性手脚冰凉等作用。
扩展资料
阳池穴的名称来源
“阳”,天部阳气也。“池”,屯物之器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
本穴物质为中渚穴传来的弱小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受外部传入之热,此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阳热之气,如阳气生发之池,故名“阳池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阳池
饭后散步:
运动可以有效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改善怕冷,手脚冰凉等问题,提高免疫力,不防每天吃完饭后,腾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来散散步,但要注意做好保暖,阴雨天气可以选择一些室内的运动。
不要久坐:
除了要保证适量的运动之外,想要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还要避免久坐。工作中最好每坐一个小时,就起来走走,时不时地动动手指、脚趾,皆可帮助血液循环。
泡脚
热水泡脚或泡澡可以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清除人体血液垃圾和病变沉渣,起到人体的清洁作用,还能抵抗各种疾病,最终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每天晚上用热水泡泡脚,每次泡20分钟左右,泡到身体发热,最好能有些微微出汗,特别怕冷的人,可以在泡脚水里加些生姜、肉桂、迷迭香等精油,皆可促进血 液循环,让身体暖和起来。
生姜: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调调水温,再来泡脚。
醋水:米醋或老陈醋100-150克,增强血液循环,解决脚臭问题。
艾叶:艾叶50-100克,具体根据水的多少定,先用水煮开后加凉水或待降低温度后泡脚,若嫌麻烦就先用部分热水浸泡艾叶20分钟后再加水泡脚也可。
按摩
阳池穴:在人的手背手腕上,位置正好在手背间骨的集合部位。这个穴位囤聚太阳的热量,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要慢慢地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坚持按压,可以有效改善怕冷的情况。
劳宫穴: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和无名指指尖处。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每穴各操作5-10分钟,每天可以多次按摩。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是肾经上的要穴,有补肾固精之用,可以每天睡前按摩两侧足底涌泉穴,拍打100-200下,至局部发热为宜。
饮食
按时吃饭:不要偏食、过度减肥,让身体储存些适量的脂肪,可帮助维持体温。如果事先知道自己工作忙碌,不能按时吃饭,可以先准备些面包,或是人参茶等适时地补充热量。
常吃温补食物: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下,冬天可以经常吃些温补的食物,比如核桃、乌鸡、桂圆、红枣、花生、鸡汤、羊肉、猪肝等等。蔬菜方面,可以吃些韭菜、青椒、辣椒、洋葱、南瓜、葱姜等,水果方面则可以吃榴莲,荔枝,龙眼等。
保暖的食补方:红枣桂圆粥
红枣,桂圆,花生,大米各适量。材料洗干净,一起放到锅里,加入清水,大火煮沸,继续用小火煮至粥粘稠。
作用:特别适合贫血、怕冷、容易感到头晕的人食用。
人参红枣茶
人参15克,红枣12克。材料洗冲洗干净,一起放到砂锅里,加水大火煮沸,继续用小火熬差不多40分钟。
作用: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大补元气。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