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夏季,体内无处安放的火疖子

时间: 2023-01-23 21:12:23

夏季,体内无处安放的火疖子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说说火疖子。

梅雨过后,就是炎夏了,天气一热,很多人就容易长火疖子。

什么是火疖子?

疖,俗称火疖子,喜欢长在人的脸上、脖子上和屁股上,因为这些部位毛囊分布较为丰富。

它最初只是一个小小的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小硬结,摸起来还有点疼。

如果不及时处理,两三天后就会化脓,而且越来越疼,随后能看到硬结中心形成脓栓,有时可有脓液流出,有时脓液淤积在皮下,摸起来软软的,还有种波动感。

为什么夏天容易长火疖子呢?

这种情况是由于天气热,导致皮肤容易出汗多然后堵塞毛孔引起毛囊炎进一步发展成疖肿,建议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才能减少发生这种情况。

长火疖子,大家可能觉得不是什么大事,但如果屁股上长火疖子,对于久坐的上班族来说,简直要命。

大写的疼!!!

不仅坐着痛,甚至有人一张卫生纸轻轻扫过去,都会疼。站着也疼,什么也不能做,只能乖乖在床上趴着。

屁股上的火疖子,因为不方便,大家一般不会自己去用手挤或抠,大部分会找医生帮忙。但对于脸上脖子上的,很多人可能就会手痒,忍不住去挤。

但是,这里要强调的是,不能挤!!!

这是因为疖的本质是单个毛囊或毛囊周围的化脓性感染,挤这个动作能导致感染向下或向周围扩散,一旦影响了多个毛囊,则会形成痈。

光从字形上看,大家便能想到,痈字就像是多个疖字融合在一起,处理起来更费事。

而且用手挤压会使毛细血管破裂,细菌就容易进到血管中,如果挤破的地方在脸部危险三角区的话是很危险的。

危险三角区血管丰富,又与颅内血管相通,细菌容易进入大脑,可能引起急性的脑膜炎或者是败血症。

长了疖子怎么治?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疖是细菌感染,那么当然要抗感染治疗。

大家可以常备一支莫匹罗星、夫西地酸软膏,药店都有的。发现小红丘疹,或者有个疖子但没化脓,早涂早好。

但是孕妇、哺乳期女性和 2 岁以下儿童需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普通人群都可以放心使用。

如果发现疖时,它已不是小小的红疙瘩,而是化脓了,甚至摸起来像里面有液体似的波动感,那底下十有八九还有一包脓液,则需要就近到社区医院去治疗,必要时可能要切开排脓。

如果疖子化脓了同时还有发烧、头痛等全身症状,则表示炎症已经扩散,更需及时去医院了,可能需要全身用药。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偏偏会有一些人会反复长疖,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反复发生、此起彼伏的疖子,临床上称之为「疖病」。

这多数是因为自家接种,通俗地讲,就是手欠! 长了一个疖子,忍不住要摸,摸完后手上沾染了细菌,又去摸其他部位,导致播散。

要想终结这个没完没了的噩梦,不需要神丹妙药,需要的是管住手、勤洗手。

饮食上需要注意

1、可吃一些加锌食盐或葡萄酸锌。

部分疖病患者存在缺锌的情况,如在医院抽血化验确定血清锌值偏低,医师可能会给开硫酸锌口服,当血清锌值恢复正常后,疖病便不易再发。

2、宜食性味清淡、寒凉之食物,如马兰头、马齿苋、冬瓜、红白萝卜、苦瓜、丝瓜、绿豆、赤小豆、百合、菊花脑、芹菜等。

3、忌食生姜、胡椒等辛辣刺激的食品,应避免食用油煎炸食品。

中医治痘

1、三阴交(内脚踝上三寸 ----- 四指并拢就是三寸);

2、血海 (两手臂交叉,左手掌扣住右膝盖,右手掌扣住左膝盖,大拇指下隆起最高处就是了)。

每天要坚持按哦!

但火疖子和痘痘还是有所不同的,它与中医上的肺有关;中医上肺合皮毛,肺热易体现在皮肤上,就是火疖子。

(其实人们脸上长的痘也是直接肺热引起,当然痤疮还有其它病变),建议还是用外用药物治疗。

脸上起火疖子了能敷面膜吗

疖子,夏天尤其多见,俗称“暑疖”。中医认为是毒侵入皮肤而发病,属于疮疡热证,所以又称“热疖”。细小如钉而反应较重的疖子,则称为“疔疮”。疖子随处都可发生,以头、面、颈、背、臀等处最为多见;疔疮主要见于颜面及手指、足趾。 疖子初起时如黄豆大或梅子大,发红,发热,又肿又痛,逐渐向四周扩大。数天后,在中央出现一个黄白色的小脓头,溃破出脓后就逐渐愈合。但是往往这里好了那里又发,顽固难愈;特别是当病人正气虚弱,或挤压疖子,还会引起“疮疡内陷”,“疔毒走黄”,也就是败血症。所以,不能忽视对疖子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疖子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否则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肤腺及皮下组织,就会化脓而发病。 用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绿豆衣各12克、甘草6克,煎水代茶饮用,也有助于预防疖子的发生。在暑天也可以少量服用六神丸。 一旦发生疖子,宜内外兼治。内服清热解毒中药,可用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各15克水煎服用。 外敷清热解毒中药,可用新鲜马齿苋60克,或用蒲公英60克,或用败酱草60克,或用芙蓉花嫩叶60克,加少许食盐,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2~4次,对尚未化脓的效果较好。已经化脓的,须疖肿成熟溃破,脓液流出,才能逐渐愈合。 /Article/tcm06/tcm0603/tcm060301/200406/1052/question/476057.html 1.注意皮肤卫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类,最好不多吃甜食。千万不要用挤捏的方法去排脓。尤其是面部和上唇的疖子。对于反复发作的疖病,要寻找潜在的因素,消除体内感染病灶。检查有无贫血和糖尿病等情况,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 2.抗生素的注射和内服。早期应用足量抗生素。首选青霉素,也可用洁霉素0.6g肌注,每日两次,也可用先锋霉素、泰利必妥及磺胺等。 3.自家疫苗或葡萄球菌混合菌苗疗法、自血疗法。也可皮下注射转移因子2mg/次,每周两次,五周为一疗程。 4.早期的疖子不能切开引流。成熟的疖子已化脓变软者,可切开排脓。但面部和上唇的疖子千万不要挤压和随意切开。未成脓者,可每日外用纯鱼石脂,或鱼石脂硫磺泥膏,可促进炎症消退。 5.可进行紫外线、红外线、超短波照射,缓解炎症。 其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或汗腺所致。皮肤擦伤、糜烂等均有利于细菌侵入及繁殖。皮脂溢出过多及因职业而常与矿物油接触的人,也容易发生疖子。疖病多半发生于炎热的夏季。高温、潮湿、多汗容易使病原菌侵入皮肤。皮肤不清洁是一个重要因素。身体抵抗力降低、体弱、糖尿病、肾脏炎、贫血等皆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疖这个字怎么读啊?

疖读作:jiē

部首:疒部,部外笔画:2画,总笔画:7画

五笔:UBK,仓颉:KSL,郑码:TYVV

四角:00127,结构:左上包围,电码:4081

释义:一种局限性皮肤和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俗称“疖子”。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只有两个

1、疖子[jiē zi]

皮肤病,由葡萄球菌或链状菌侵入毛囊内引起。症状是局部出现充血硬块,化脓,红肿,疼痛。

2、刺唬疖[cì hǔ jiē]

一种毒疮。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