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脚踝、足部护健康不过,为什么双脚有人体“第二心脏”的称呼呢?这是因为,双脚肌肉有协助身体血液回流至心脏的作用而得名。因此,平时加强足部的保健,来加速血液循环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人的心、肺、肝、脾、胃、肠等脏器都在足底有特定的反射区。而经常进行足部按摩、保持双脚温暖,使脚踝柔软、富于弹性,从而使回流心脏的静脉血液顺畅地流过脚踝,就是很好的保健方法。
否则,血液瘀滞在脚踝附近,会导致心脏的负担加重。因此,平时若能经常活动脚踝,并做足部按摩,对身体健康可说是好处多多:
好处1:
脚板有多条经络经过,同时,奇经八脉中也有数条从足部起行。因此,经常活动脚踝、按摩足部的穴位,对疏通经络、保障气血运行、减轻或消除疾病有著重要的作用。
好处2:
活动脚踝、按摩足部,以达到“外治反射区,内调脏腑病”的功效。如有胃消化不好的症状时,就会在足内侧第一蹠骨小头下见到肤色发黄,按之有胀痛感,且手下有沙粒状的触感。当你透过一段时间的按摩压刮,沙粒状代谢物消失,胃口自然就会变好起来,饮食也就跟著恢复正常。
好处3:
年纪一大,行走必然逐步迟缓,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因为年老后的腿脚逐渐缺少血液的营养,有的人足部血枯肌萎,摸之僵硬,脚底肌内无弹性。
透过长期运动锻鍊和足部按摩,排出沉积代谢物,摩鬆肌肉、滑利关节,使气血循环得到充分改善、筋骨得到充分濡养,就可以有效地缓解人老行路难的艰辛。
好处4:
活动脚踝、按摩足部,可以启动内源性因子,增强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
好处5:
足部按摩至脚底发热,使全身暖和,可以改善睡眠,减少疾病上身,增强体质。
为“第二心脏”添活力 步行 拍打足三里也有效
除了适度按摩、活动脚踝来刺激足部外,其实想要让“第二心脏”充满活力,适度的步行就是很好的方式。因为人体走路时,脚部肌肉的紧绷与鬆弛,能迫使静脉血管扩张与收缩,使静脉血管的流速增强;自然能达到减轻心脏回收血液的负担,使血液循环畅通无阻的作用。
至于行动不便的朋友,平时适度拍打位于膝盖外下方凹陷处往下3寸(4指合併的宽度)的足三里穴,使手脚的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也是不错的选择。
喜欢宫廷剧的读者会发现,很多片段都有给皇帝按摩脚的镜头,看上去养尊处优的画面,其实蕴含着经典的养生之道,而且这不是皇帝的特权,寻常人家也能做到。
比如,乾隆皇帝25岁登基,在位60年,禅位后又做了3年多的太上皇,是中国封建社会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他总结的养生“十常”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捋,肢常伸,肛常提。
大家注意这“十常”中,除了“足常摩”,其他基本都需要皇帝自己亲力亲为,因为一般人也不敢或者也帮不了。所以,足部的按摩成了皇帝最重要的保健方法之一。
连接人体脏腑的十二经脉有一半起止于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的脚上,还有至少60多个穴位汇集在这里,我们脚底部还存在着人体脏器的反射区,某些脏器发生病变后,可以在其对应反射区上反映出来。经常按摩和刺激我们的足部,可促进足部气血顺畅,经脉调和,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揉脚趾 增加记忆养脾胃
脚趾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差,但是胃经经过我们的脚趾。如果平时注意对脚趾的保健按摩,就能起到调养脾胃的作用。此外,揉脚趾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由于记忆、计算能力是与脑相关的,中医认为“肾主藏精,通于脑”,所以记忆、计算功能与肾关系密切,而小趾是足少阴肾经起始部位,故而揉搓小趾有助于增强记忆和计算能力。揉搓脚趾的方法很简单,可以用手抓住双脚的大脚趾做圆周揉搓运动,每天揉几次不定,但每次需要2―3分钟。也可以用手做圆周运动来揉搓小趾及其外侧,只要在睡觉前或休息时揉5分钟就行了。
揉脚踝 减少起夜助睡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夜尿也会逐渐增多,按揉脚踝有助减少起夜次数。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左右脚各一处,经常按揉此穴,可激发人体下部阳热之气,使其从脚部向上蒸腾,让体内水液得到气化,尿液生成就会相对减少。此外,按压此穴还能缓解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揉脚底 温肾驱寒提精神
揉脚底实际就是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是人体十二经脉肾经的首穴。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均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怕冷、肾虚、没力气、精神不振的老年朋友尤其适用。推搓涌泉穴就是“搓脚心”,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如果每日坚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
【温馨提示】
虽然揉脚有利健康,但是也要注意时间、力度和禁忌症。很多读者朋友似乎觉得按摩的时间越久、力度越大、频率越高就越好,但实际上过犹不及。
足部保健按摩的时间最多以20~30分钟为宜。按摩足部时间过长、手法不当、频率过高,会使大脑皮层持续兴奋,反而对身体保健不利。此外,脑出血、内脏出血及其他原因所致的严重出血者;严重肾衰、心衰、肝坏死者;肺结核活动期的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都要谨慎做足部按摩,之前最好咨询医生,以免加重病情。
肾为先天之本,只有肾气充足,才能温养五脏六腑,让人筋骨强健、精力充沛少生病。
现在的人,很多都有腰酸背痛、掉发、睡不好的问题,其实这些都可能是肾不好的信号。
如果你也有这些烦恼,不妨常按这几个“补肾穴”,每天只要几分钟就能做到。
腰上有个“补肾开关”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常按揉腰部,可以帮助刺激腰部的穴位经脉,帮助调和气血,补肾固元。
腰部有一个补肾的关键穴位,那就是肾俞穴。每天坚持按揉肾俞穴,可以缓解腰痛,还能改善高血压、肾病、耳鸣、精力减退等症。
定位: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肚脐眼(神阙穴)正对着的后腰穴位是命门穴,命门穴左右二指宽处,即为肾俞穴。
方法:双手握拳,将拳尖放在两侧肾俞穴上,先顺时针压揉,再逆时针压揉。
脚底藏着保健要穴
都说双脚是人的“第二心脏”。脚底穴位密集、汇集多条经脉,这里就藏着一个保健要穴——涌泉穴。
脚心上的涌泉穴,是肾经经脉的第一穴。按揉此穴,可激发肾经气血,补充肾阳,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还能改善睡眠。睡眠质量差、难入睡的人,平时可以多按揉此穴。
方法:先用一侧大拇指点按另一侧的涌泉穴。每次3分钟,之后换另一只脚操作。每晚洗脚时做一次,也可双脚作相互交替的对搓动作。
耳朵上也有“补肾穴”
中医典籍《养生方》记载:“以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所谓修其城郭以补肾气,以防聋聩也。”
耳朵是全身经络汇集的地方,脏腑通过经络与耳相连。人体各个部位在耳朵上都有相对应的穴位,其中不少穴位与肾有关。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