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车应该按什么穴位?不晕车的人不知道晕车人的苦,眩晕、呕吐,晕车的人看到车就害怕,晕车贴、晕车药吃了还是没能缓解晕车症状,其实,晕车的朋友可以试一试中医按摩方法,那么,按摩哪些穴位能缓解晕车?
治疗晕车的穴位按摩,超有效
治疗晕车的穴位主要有百会穴,合谷穴,内关穴,耳朵上的胃反射区,此外也可以按摩翳风穴,筑宾穴,头窍阴等穴位。
治疗晕车的穴位
1、合谷穴
此穴位可直接作用于胃肠,有非常好的缓解头晕及恶心呕吐作用。
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相当于第一掌骨的末端与第二掌骨基地部连线的中点,也就是常说的“虎口”处。
2、内关穴
这个穴位通“心”,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按压内关穴是治晕车最常用的方法。
是指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正中上约2寸的地方。
3、足三里
是指外膝眼下三寸处与胫骨前脊外一寸点的交叉部位。按压时须根据个人的耐受程度,按压上述穴位1~5分钟,当自己感觉到有酸胀感时就可停止。
晕车穴位按摩方法
1、首先,闭目调神,身体肌肉尽可能放松,注意力集中到头顶,用食指和中指指肚按揉头顶的百会穴,力度适中,正时针与反时针各按揉30圈。
2、再用拇指指肚分别按揉手腕上的内关穴与手背上的合谷穴。
3、最后用两手的拇指与食指指端同时掐压耳朵上的胃反射区,力度可渐渐增大,以有疼痛感为好。
晕车穴位按摩其他方法
1、取坐位,闭目调神,身体放松,先使用两手的食指指肚同时按压耳朵后下面的翳风穴,力度适中,以有轻微的酸痛感为好,每回按下以后停留2秒钟,反复30下。
2、再用两手的手指同时放置在耳后,食指和中指按揉头窍阴穴,力度适中,按压一分钟后,手指可围绕着头窍阴穴做弧线按摩,一分钟就可以。
3、最后用两手的拇指指肚同时按揉小腿上的筑宾穴,力度渐渐增多,正时针与反时针各按摩30圈,接着用一相同的方法按摩另一个筑宾穴。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按摩缓解晕车的方法,会晕车的朋友赶紧学起来吧,说不定按摩效果很好,以后都不怕晕车了。
我们身边晕车的人很多,那么坐车时晕车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晕车的缓解办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坐车时晕车怎么办? 锻炼身体
多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在抗头晕上要下工夫,如多做转头、原地旋转、翻滚等运动,通过这些运动使晕车得到缓解。晕车、晕船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的平衡力差以及跟内耳前庭器有关。而一些带旋转、翻腾项目的运动能提高这两项能力。比如旋梯训练和滚轮训练,但强度较大,身体质素好,有器械条件的可以尝试;对体力一般者,“单腿闭眼站立”比较适合他们:双手叉腰,闭上双眼,单腿着地;如果是儿童,可以让他扶住大人的腿或扶着树转圈,每天锻炼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逐步增加转动次数。坚持锻炼一段时间,晕车者的平衡能力以及内耳前庭器的适应能力会大大增强,如果原地转动30到50圈之后,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就已摆脱了车船眩晕,可以快快乐乐地享受旅行了。
豆腐加冰糖
晕车实在太痛苦了,让旅行变成了一件烦心事。现在就给爱晕车的人介绍一个防晕车食疗方。豆腐一块(一定是卤水点的豆腐)、冰糖(一定要用冰糖)半斤,弄碎,搅拌到一起,分次吃下。效果:吃完后的第二天,可以坐车坐船坐飞机远行,绝对不晕。
按摩三个穴位
据了解,内关穴是指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正中上约2寸的地方,这个穴位通“心”,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按压内关穴是治晕车最常用的方法。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相当于第一掌骨的末端与第二掌骨基地部连线的中点,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虎口”处,按压此穴位可直接作用于胃肠,有非常好的缓解头晕及恶心呕吐作用。足三里是指外膝眼下三寸处与胫骨前脊外一寸点的交叉部位。按压时须根据个人的耐受程度,按压上述穴位1~5分钟,当自己感觉到有酸胀感时就可停止。
当发生晕车时,可用大拇指掐在内关穴。无药之时,双目注视远处,尽量少看近处物体,尤其在下坡时注意抓紧扶手,减缓惯性对内脏的冲击,密封较严的汽车或汽油味偏大的车厢要注意通风,这样有助于预防晕车现象发生,如稍感不适,应立即选择靠车前方合适位子睡觉,睡觉往往是最好最省钱有效的防晕车方法。
每天坚持坐两次公交车
每天坚持坐两次公交车,半年之后晕车症状就会明显减轻,甚至不晕车了。有网友分享防止晕车的小窍门,“我开始坐公交车的时候,每当感觉自己要吐了就下车,然后走到单位,后来要吐了也强忍着坐,就这样硬是天天坐,然后时间长了晕车这个毛病就减轻了很多,现在基本上不晕车了。”
保持充足睡眠
防止晕车,保持充足的睡眠很重要。有晕车毛病的人在坐车的前一天晚上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如果睡眠不足导致的晕车症状,当出现晕车时宜闭目仰卧,坐位时头部紧靠在固定椅背或物体上,避免较大幅度的摇摆,重要会舒服一些。
坐姿
晕车者可在上车前将腰带束紧,防止内脏在体内过分晃动,上车后双目注视远处,尽量少看近处物体,尤其在下坡时注意抓紧拊手,减缓惯性对内脏的冲击,密封较严的汽车或汽油味偏大的车厢要注意通风,这样有助于预防晕车现象发生,如稍感不适,应立即选择靠车前方合适位子睡觉。在汽车踩油门、刹车、旋转时深吸气能减轻症状。
保持好心情
晕车在很大程度上和心情有关,心情不好时特别容易晕车。建议晕车的人最好坐那种能开窗户的长途客车或轿车,一旦出现晕车症状,就打开窗户通通风,这样会好很多。
10个防晕车小窍门
10个防晕车小窍门,相信晕车对于很多人都不会陌生,由于乘车带来的头晕不舒服让许多人为此感到烦恼头疼,十分不方便我们的出行,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10个防晕车小窍门
10个防晕车小窍门1 防晕车小窍门
1、晕车者于乘车前一小时,取伤湿止痛膏1片贴于肝脐上(称神阙穴)。如乘车超过一天,第二天另换一贴。可以有效地防止晕车。
2、上车前将腰带束紧,防止内脏过分在体内游动,有助于预防晕车病发生。
3、口含姜片。爱晕车的人,应随身装块鲜姜,在上车前可口含鲜姜2片,这样晕车现象便能大大减轻。
4、不要紧张。要保持精神放松,不要总想着会晕。最好找个人跟你聊天,分散注意力。
5、旅行前应有足够的睡眠。睡眠充足,精神就好,可提高对运动刺激的抗衡能力。
6、乘坐交通工具不宜过饥或过饱。只吃七、八分饱,尤其不能吃高蛋白和高脂食品,否这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7、尽量坐比较平稳且与行使方向一致的座位。并且保持空气流通。
8、头部适当固定,避免过渡摆动。
9、乘坐交通工具前半小时,口服晕车药。
10、尽量不要看窗外快速移动的景物。最好闭目养神,若有睡魔侵袭,那就恭喜您了!
对于已经在车上晕车但却没有任何预防的人,可以按照下面几个步骤做以减轻晕车:
1、先深呼吸,同时按压几个穴位:
①.内关穴.内关穴在腕横纹的上方,向上量出两指,在第三指的位置.
②.合谷穴.把一只手的拇指横纹卡在另一只手的虎口处把大拇指放下来的地方就是合谷穴.
2、然后把外衣脱下系在腰间,要系紧(这样是为了限制胃肠的移动),把头部紧靠在座位上,尽量不要让头部来回摇晃,这样可缓解痛苦.
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晕车的问题还得靠经常锻炼.如果你在室内,就可不时地利用转椅使身体旋转;如果在室外,就可在空旷的地方旋转身体.但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动作不宜过度,适度即可
10个防晕车小窍门2 工具/原料
原料:食醋、橘皮、生姜、果汁、柠檬、风油精
方法/步骤
食醋
对于晕车的人们来说,可以在乘车前半小时准备一杯温开水加入一勺陈醋服用,可以有效避免途中也不会晕车。
橘皮
乘车出行前45分钟,将新鲜的'橘子皮对准鼻孔对折,橘皮喷射出柠檬香味的气雾吸入5到10次,即可预防晕车,另外乘车途中也可以尝试此方法。
生姜
上车前准备切好的生姜片备用,乘车时可以放在鼻孔下面闻一闻,也可以把生姜片到肚脐上,用膏药贴固定好。
果汁
果汁可以缓解儿童晕车,上车前喝杯果汁或者中途晕车时喝一口缓解晕车,橙汁和苹果醋都有不错的效果。
柠檬
晕车时会使人体产生过量唾液,造成反胃、恶心的感觉,严重甚至出现呕吐。这个时候可以喝一杯柠檬水,有助于消除恶心,缓解晕车症状。
风油精
出行乘车前准备风油精,在乘车途中,将风油精涂抹于太阳穴,可以预防晕车,也可滴两滴风油精于肚脐处,可以有效预防缓解晕车的发生。
10个防晕车小窍门3 防晕车小妙招有哪些?
1、坐前排
晕车主要是因为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有颠簸,而相对来说,车后排比前排颠簸更厉害,如果车内空气不流通,也容易引起晕车症状。在坐车的时候尽量坐在前排靠窗位置,把窗户打开,呼吸窗外空气,就不容易晕车。
2、观望
看着窗外风景能让大脑确定平衡系统的信号,确认身体真的在移动,帮助解决造成晕车的不协调状况。盯着远方静止的物体,最好不要玩手机,也不要一直转身或左右环视,这样可以缓解晕车。
3、生姜
对于坐车晕车的现象,姜也是有着很好的效果,随身携带几片生姜,经常拿出来闻一闻,生姜的辛辣味可以预防和减轻晕车状况,也可以把生姜贴到肚脐上,同样有效果。
4、橘皮
挤压橘皮会喷射出一些精油,闻一闻会感觉神清气爽啦,晕车的症状也会有所缓解。
5、温醋水
在温水中加入适量食醋,在上车前喝几口,可以预防晕车。随身携带,如果出现晕车症状时,酸性食物可以缓解晕车症状,喝上几口,效果很好。
6、风油精
坐车容易晕车,备好风油精,出现晕车症状,将风油精涂抹在太阳穴上,或者滴到肚脐上,可以有效缓解晕车。
7、晕车药
对于有严重晕车的人来说,最好是提前服用晕车药,晕车药在坐车前半小时吃,可以预防晕车,且效果很好。晕车贴贴耳根和肚脐,也可有效预防和缓解晕车症状。
8、按穴位
当出现晕车症状,可以用大拇指掐按内关穴(在腕关节掌侧,腕横纹上约二横指,二筋之间),按压3-5分钟也能缓解晕车症状。
以上就是防止晕车的几种小妙招。最后,指南君还要分享给晕车的朋友们一个建议,那便是坐车前或坐车时都不要过多的心理暗示,满脑子都是会不会晕车,反而更容易出现晕车症状,一定要分散注意力。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