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风是百病之始,秋风起,护好身上7处挡风墙

时间: 2023-01-23 19:57:58

风是百病之始,秋风起,护好身上7处挡风墙

《黄帝内经》上讲:“风者,百病之始也。”中医很早就发现风邪是影响身体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头痛、面瘫、荨麻疹、关节疼痛等情况都与风向变化有关。

秋风起,风邪该如何防?除了注意穿衣保暖外,一定要护好身上的7处“挡风墙”!

头部的挡风墙

1、翳风穴

翳,原指羽扇,有遮蔽之义,而风就是风邪的意思。

位置:翳风穴在耳垂后方,距耳根约0.5处之凹陷中央处(见下图)。

建议:有冷风吹来时,很多人都会立起领子,头会忍不住往下缩,正好能挡助该穴,避免被风邪侵袭。

大家平时可以常按揉该穴,能缓解“风邪”引起的口眼歪斜、齿痛、颊肿、耳鸣等问题。

2、风府穴

风府穴为风邪易侵之处,风指风邪,府指集聚处。

位置:风府穴在颈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见下图)。

建议:经常按摩风府穴可缓解因风邪引起的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等不适。

3、风池穴

风池穴首见于《灵枢·热病》中,乃风邪犯人停蓄之处,故名风池,是治疗风证之要穴。

位置:风池穴在后脑勺、后枕部两侧入发际一寸的凹陷中(见下图)。大拇指、中指自然放到枕骨两边,轻轻的滑动,到后枕部有明显的两个凹陷就是风池穴。

建议:常按揉风池穴对缓解风邪引起的鼻炎、咽喉等不适。

背上的挡风墙

1、风门穴

风门穴为风邪出入之门户,善治风邪,故名风门。

位置:风门穴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见下图),是治疗风邪外袭所致肺卫表证之常用穴,善疏散外风。

建议:按揉风门穴有缓解因风邪引起的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痛。

2、秉风穴

秉,执掌之意。

位置:秉风穴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举臂有凹陷处(见下图)。

建议:秉风穴能够散风活络、止咳化痰,经常按揉对可以缓解因风邪引起的肩臂疼痛、上肢酸麻等不适。

腿上的挡风墙

风市穴

“风市”就是风的市场,中医认为,这个穴位为风邪的集结之处。

位置:风市穴在大腿上,直立,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指之处就是风市穴(见下图)。

建议:泡脚时可以揉揉风市穴,对因风邪而致的伤风感冒、身体抽搐、皮肤痛痒等问题都有很好的缓解。

脚上的挡风墙

八风穴

八风穴中的“八”,指的是双足足背有8个穴位点,风指邪气风邪,八风穴具有排除体内风邪的作用,故名“八风”。

位置:八风穴于人体5个脚趾间的缝纹端取之,左右各4穴(见下图)。

建议:泡脚的时候揉揉八风穴,有袪风通络的效果,可缓解因受风引起头痛、牙痛等问题。

最后,小固提醒大家,运动时出汗较多,毛孔张开,这时容易被凉风侵袭而诱发健康问题。因此,运动结束后要及时擦汗,不要满头大汗在风口吹。

以风为话题作文600字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以风为话题作文600字9篇,欢迎大家分享。

以风为话题作文600字 篇1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好的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就如同鱼儿离不开赖以生存的水,鸟儿离不开给予它自由的天空一般。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家风则像一只神奇的画笔,为这张白纸添上了重要的一笔。

诗书可传百世,家风能流千古。孔子出生没落贵族,但孔子家族却是天下第一家族。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孔子家族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起了这个家族?是家风的力量,是孔圣人思想的力量。

家风对于家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代是这样,近代亦是如此。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梁启超,不但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而且还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教育家,其子女人才辈出,被后人称作“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对子女教育的用心之处,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更体现在精神与思想的熏陶。在孩子年幼时,梁启超便十分注重家风对孩子的影响,以身作则,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这使得孩子们从小就知道祖国对人民的重要性。他的子女也在学有所成时回到祖国,报效祖国,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梁启超一家也因此成为拥有“赤心报国好家风”的典范。

好的家风可以成就一个人,而不好的家风则能毁掉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秦桧,一个为了权贵不择手段的小人,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了抗金英雄岳飞,被世人所唾弃。而秦桧看重名利、贪图钱财的家风同样影响了后代子孙。在秦桧死后,他的儿子秦熺竟还梦想着当宰相,向往着拥有权利与富贵的生活,对有才气的人心怀嫉妒。结果,他和秦桧一样,成了背负千古骂名的罪人,而秦桧的子孙后代,也因此饱受世人冷眼。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则是家之根本。好的家风就如同春雨一般洗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内心正能量的种子不断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之下,我们才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

以风为话题作文600字 篇2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风的魅力吧。

风是温柔的,暖暖的春风微微拂面,啊!风姑娘像用柔软的手轻轻抚摸你的脸庞,舒服极了。这是不轻不重的轻风,恰到好处。它还带来了百花的芳香,使人们陶醉在春天里。

夏天像个巨大暖器,热得人们上气不接下气。大风一吹,浑身上下都舒服了。可是今年的夏天却有点不同。就在星期六那天,一阵由热气气旋组成的利奇马台风怒吼着,咆哮着,像一头疯狂凶猛的怪兽,呼呼地向人们扑来。人们被吓得抱头鼠窜,有的行人几乎要被吹地飘了起来。树木也被袭击的东倒西歪,断枝残叶洒满一地。雨也来给风助威,风夹着雨,雨乘着风,来之如此猛烈。庄稼和城市道路随之一片大海。台风是仅次于地震的自然灾害,它的肆虐使我们美好的家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有人会被夺去生命。这样的风实在可怕啊!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风又是一位信使,一阵凉爽的秋风告诉人们收获的季节到了。秋风一吹,吹红了诱人的柿子;吹黄了沉甸甸的稻穗;也吹弯了农民伯伯的嘴角。它在召唤动物们一起来分享和储藏丰收的果实。秋风轻轻一挥,携带着金黄色的落叶,为大地铺上一层黄澄澄的毛毯。

冬天的风很细,就像一根根银针刺激着人们的皮肤,无孔不入。刺骨寒冷的冬风使人们都裹上了御寒的装备。冬天的风给人们带来的是期盼与希望,盼望那皑皑白雪,银装素裹的美丽雪景和瑞雪兆丰年的期望。冬天的风也在告诉小伙伴们不久即将迎来喜庆的节日春节。

风,是一位心情丰富的女孩,它时好时坏。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

以风为话题作文600字 篇3 我是谁呢?我,当然是人们都熟悉的,也经常接触的:风。

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一年四季都经常光临人间,但是人们却给我们分别取了四个不同的名字:每当我们春天光临人间的时候,人们就给我们取名为:和风;当我们夏天给人们送凉爽的时候,人们就叫我们:熏风;秋天奔向人们的时候,人们就轻轻地叫我们:金凤;寒冷的冬天来到人间的时候,人们就会愤怒地叫我们:寒风。不过也是,冬天本来就很冷,又经风吹,是受不了。

随着天气的逐渐变化,我们来到人间的心情也不一样。

春天来临,农民伯伯刚刚播撒下一粒粒种子的时候。我们不免要来到人间,唤醒万物。也是由于我们的到来,万物才有复苏的生机。小草冲破了土地,舒展身体……看着我们的成果,我们又再次快乐的,给人们带来一阵阵的凉爽。

炎热的夏天到来,火辣辣的太阳非赖在天上不走。大颗大颗的汗珠从农民伯伯的脸上留下,从小朋友天真的笑脸上流下。我们看见了这一切,不禁又忍不住再一次来到了人间。为人们送上一阵又一阵凉爽的风。

金黄的秋天到来时,我们来到人间,这次我们是专门来给人们送来凉爽的,也送来了丰收的果实。因为这时,是农民伯伯分享自己劳动成果的时候。

寒冷的冬天到来,这时,人们就突然变得很讨厌我们了。但是不去也不行呀!要知道,一年四季,我们必须降临人间。唉!我们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清呀!只盼望人们能够多多理解理解我们。

风,使人们永远离不开的自然景象。希望人们珍惜自然资源,共迎生命绿色,让空气永远清新,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过上让绿色保护的生活。

以风为话题作文600字 篇4 风,它总是来得那么神秘。风在春天,它吹醒了万物;在夏天,它给人们带来一丝凉爽;在秋天,它成了画家,把万物都吹成了金黄色、艳红色;在冬天,它把树叶吹得脱离了大树妈妈的怀抱,让它们独自闯荡,它还吹来了白色的世界和寒冷的感觉。

春天,它把万物吹醒了,小草调皮地从土里钻出来,露出它的小脑袋,好奇地望着四周,花儿们正在举行激烈的比美赛,瞧,她们正忙着打扮自己呢!风儿轻轻地吹过,告诉大家春天来了,告诉蜜蜂、蝴蝶们“快去采蜜,快开始劳动吧!”

夏天,风儿可调皮了。烈日炎炎,可凉爽的风却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当人们汗流浃背时,来了一丝清风,刚想好好享受这番凉爽,风儿却和大家玩起了捉迷藏,一下子就跑得无影无踪。我喜欢他这一番调皮,让我在夏天欢乐地度过每一天。

秋天,风儿是个画家,它先把所有的树叶涂上金黄色、橘红色等许多颜色,再给果园、稻田添上了许多果实,它还有一番艺术感,它吹下的树叶像蝴蝶飞舞般地落下,在地上组成美丽的地毯。再把小树叶们送上天,让它们四处游玩,让他们观赏美丽的风光,风儿还让他们在空中组成美丽的图案,供人们欣赏。我也喜欢这有艺术感的秋风,它的艺术品让我看得目不睱接。

冬天,风儿显得十分着急,它匆匆地把树叶们吹向了大地,再叫雪婆婆给他们盖上层厚厚的棉被,让他们度过一个温暖而又舒服的冬天。可是,它又在空中怒吼着,仿佛要把春姑娘从远方叫回来,可冬天才刚刚开始,它只好一直那么吼着。它吼着吼着,河面结冰了,人们来这里玩,欢笑声回荡在空中,所以风儿也笑了,而风的强度也越来越大了,人们又开始抱怨起来了,看,这冬天的风可多冤枉呀!我非常同情它,但是我希望它不要太着急了。

看,风儿的四季变化是多么地奇妙,我十分喜欢风儿,它让人们在四季欢笑,不过它也有缺点,希望它能改正。

以风为话题作文600字 篇5 曾有人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可见好的家风家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是孩子终身的财富。那什么是家风?我们家把它理解为是指一个家庭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浓厚的文化氛围、言出必行的守信原则……

我和涵宝爸爸认为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自觉性、好习惯形成的黄金阶段。因此我们总会让涵宝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做作业时我们也自觉地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尽可能的不去打扰他,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同时在闲暇之余,我们家始终坚持亲子阅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孩子通过读书,了解古今中外,了解大千世界,了解不同人物的经历和感受。如今,我们和孩子一起共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大自然的奥秘》、《三国演义》……有时我们会佩服他的奇思妙想,妙语连珠,有时我们也不知其所云,不知如何作答,我们会一起查阅词典,查询相关资料,寻找解答。

每次当孩子提出想出门找小伙伴玩耍或玩游戏时,我们和孩子会提前约定好,什么时间回家?玩多久?同时也告诉孩子守时守信的奖罚规则,言出必行,按时回家以后可以继续找小朋友玩耍或玩游戏,反之,取消玩游戏资格或减短玩耍时间。帮助孩子严格遵守约定时间,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守时守信的好习惯!

以前,我和涵宝爸爸总是对孩子的事大包大揽,有操不完的心,提醒他书带齐没?铅笔削好没?周一要穿校服,佩戴红领巾……结果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现在,我们不再提醒他,让他自己检查自己书包。如果带少了,老师批评了,那么他也就知道了这些生活上、学习上的事都是自己的事,他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尝试以孩子的角度观看这个世界,以朋友的身份共同成长,以家长的身份给孩子引路,陪伴是最美的家风,在孩子成长路上,我们是父母,也是朋友。

以风为话题作文600字 篇6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我家的家风是:“好好做人、好好学习。”

家人们从小就教导我要好好做人。

父亲教育我要守信。记得二年级的一个周末,因为我表现好,所以,父亲准许我玩一小时电脑游戏。但是,我玩游戏超过了时间,父亲很严肃地收起了电脑。之后,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棠林,要守信,不然,长大后你到社会上是会很麻烦的!”

姐姐告诉我要诚实。因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三年级的一天,我不小心把姐姐最爱的玻璃杯打碎了。我很怕被挨骂,不过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向姐姐道歉。但是,姐姐原谅了我,并且对我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杯子打碎了不要紧,如果你因此失去了诚实,就没有人会相信你了。”

母亲教育我要谦虚。四年级的一次考试中,我考了全班第一,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得告诉了母亲。母亲和蔼的对我说:“棠林真棒!再接再厉,不过要记住:‘谦受益,满招损。’”

家人们不仅教导我好好做人,还教育我要好好学习。

五年级,我因沉迷网络,所以期中考试只考了八十几分。回家路上,我很害怕母亲会怎样对我。但是回到家,母亲却对我说:“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跌倒!你要以此为起点,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然后母亲和我分析原因,为我解答难题。经过母亲的辅助和我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绩直线上升。在期末考试中,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学习上,我有个好习惯:爱读书。从我跨入了小学的大门,我便开始读一些故事书。后来这几年里,我开始接触一些文学书,例如《骆驼祥子》、《城南旧事》、《窗边的小豆豆》。我一有时间就拿出一本来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礼仪之邦而着称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这些孩子,也一定要发扬这种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愧于我们的祖先,不愧于是一个继承人!

以风为话题作文600字 篇7 昨夜刮了半宿的风。那风声有些夸张,有些肆虐。我本来觉就轻,有一点声音就会醒,何况这风的狂唱呢!

下床悄悄走出卧室,怕惊睡了先生,所以用脚尖着地来到了阳台。

天是灰黑色的,看不到一点儿蓝。温热已被尖冷所取代。因为冷,所以更显得清。这一时的清冷凝住了我,使我浑身的肉都往骨头上缩,立刻没了丰腴,真有一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味道。

风,搅乱了我的梦,也搅乱了夜的岑寂。房顶上的铁瓦随着风的呼啸在“哗哗”作响。我急急地关上了窗,把一丝无奈抛给了喧哗中的天地。

钻进蚕丝被里,睡意全无。瞪着一双眼睛,在毫无色彩,毫无诗意中想来想去。

谁说毫无诗意?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是刘邦的气魄,是一代英雄刘邦的豪迈!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这是汉武帝因见秋风起而愁绪满怀的自叹,颇有一种年华老去的意味。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壮士杀身成仁,去了就没准备回来的决心。

面对着风,有着这样的豪迈,感慨,悲壮。想着想着我也不由地感慨了起来。

风,不管它是吹走了温暖也好,吹来了寒冷也罢,那是大自然的宿命,那是人生的宿命,愿不得风。风只是岁月的使者,它只是在尽它的职责而已。

其实,当秋风吹来,在那苍凉的悲怆中,你有没有看到一种感人的袅娜?那英雄手中舞着的宝剑的风情,那潇洒地飘着的叶子的情致,不也是一种迷人的凄美吗?!

寒风的.味道是独特的,既不香甜,也不酥软,多的是萧索,多的是苍凉,没有一点儿诱惑,甚至有些令人讨厌。

但如果没有了风,怎会知道万物的耐力呢?如果没有了风浪,又怎么去验证一个人是否坚强呢?

所以迎着风,迎着风浪走吧,把一切悲哀抛给风让它带去,只留下一袭冷静,留下一袭潇洒!

想着想着,我在风声中慢慢地又进入了梦乡……

以风为话题作文600字 篇8 在古代,有仁、义、礼、智、信。今天,有勤奋、孝顺、谦虚、和谐和思考。好的家庭传统因背景不同而不同。或者爱情;或者节俭;或者诚实。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和熏陶下,每一个中国家庭都形成了独特的家训,使他们的孩子受益终生。

说到家风,我家的家风是勤俭持家、善待他人、孝顺父母、爱亲人。

我告诉每个人我有一个勤劳能干的母亲(拇指)。她做的菜很好吃,我和我姐姐每次都吃。她打扫的房间更加一尘不染。我们全家可以每天穿着散发着阳光味道的衣服出去。简而言之,当谈到家务时,母亲无所不能,无所不能。无形中,妈妈的一举一动感染了我,现在我也是家里的“小能人”(握拳)。做你自己的事,在同一天做事情,不要拖延,每天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妈妈告诫我要尊重老人,爱年轻人,与他人和睦相处。从小受家庭氛围和父母的影响,我对自己很严格,也影响了周围的人。我可以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和同学相处,偶尔和同学发生一些小冲突。如果是我的错,我会主动向我的同学道歉。这不是我的错,也不会被调查,因为我妈妈经常说“退后一步,看看这个世界”。

事实上,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母亲对长辈的孝顺。母亲还写下了"一切美德以孝为先"的字样,并贴在我家的墙上。同时,我的父母也用他们的行为影响了我。他们以这种方式“带头”,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孝与老”的家训,所以我很早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孝子。

事实上,许多继承家族传统的最美丽的年轻人在我身边涌现,让我感受到中国家庭文化的进步。只有当我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我才能有一个更强大的国家。此时此刻,我想对这里的朋友们说:让我们继承我们的家庭传统,为我们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努力成为有用的人才,长大后为我们的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风为话题作文600字 篇9 秋风带着我的心魂,秋风带着我的情缘,秋风飘零着落叶,秋也不知不觉来到我的身边,秋风一定知道我的心事。虽然,我没有秋的那种风情;也许,我没有秋风那种内涵,但秋风好像更能理解我的心。我时儿在秋风中荡漾,我时儿在秋风中缠绵,我时儿在秋风里陶醉。秋风在我眼里大度、洒脱、含蓄,秋风在某种意义上好似包容了时间的一切美好。她能使人忘却世事的困扰,能给孤独而伤情的人们以抚慰,使人们更加成熟;她能给受挫的人们吹响前进的号角,使人们不再惮于前进路上的坎坷…… 秋给人感觉就是毫无装饰,毫不掩盖,虽有一丝淡淡的愁容,也有一屡淡淡情幽,她让很多孤独的人产生“天涯沦落人”的感觉。

秋雨的缠绵就像老朋友的诉说,还像知己的畅谈,和谐共鸣就在其中。我喜欢秋雨的缠绵,我喜欢秋雨般的呢喃,我喜欢在秋雨下散步,我喜欢在秋雨中想自己的心事。也许,秋雨给我感觉就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空云卷云舒”。 秋季是令人相思的季节,秋风的每一次涟漪都会荡起心中不尽的情感。沐着习习清风放飞梦想;望着丝丝秋雨微笑如歌;嗅着淡淡菊香醉如梦乡。对秋的那份眷恋有点不能自拔,恨秋不能永驻,爱秋去秋又回。秋也和四季一样轮回,年华似水,秋终是要走的。有过悲伤,也要送别,就这样,秋总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我也会让自己在秋风中坦然、平和。秋的美丽,秋的动人会让我成熟,会让我在今后的日子里,少一些浮躁,多一份沉静,会让自己以更理智更纯熟的眼光看待世界。 但愿秋风能吹干每一个阴暗潮湿的角落,但愿秋雨能荡涤每一颗平凡渺小的尘埃,但愿秋风的缠绵让多情的人们尽情地沐浴着秋的温情,直到永远。

秋风带着梦,飘飞在自己的天空;秋风带着情,尽情在自己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我喜欢秋天的风,我喜欢秋天的云,我喜欢秋天的天高云淡,我喜欢秋的思念和期待。 秋风在我心中也是一种美,一种生命的美!

诗词故事之韦应物《简卢陟》——恋恋风尘

我猜韦哥儿一定出生在冬天,而且是一个飘雪的深冬黄昏。岁末天寒,雪虐风饕,一切逼迫得人不得不选择去妥协,去顺应。应物,也许恰好是韦哥儿的父亲韦銮在庭院里邂逅一场深冬大雪后的感慨。在钟鸣鼎食、诗礼簪缨的大家族里出生的韦哥儿,未来的荣华富贵、功名地位自然不消说,余生只要能顺应万物,大约就能顺遂平安了吧?

要知道京兆韦氏,是唐朝有名的大家族,仅在唐朝,有近30名族人与李唐王朝有联姻,其中最有名的,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二任皇后,也就是那位专权乱政的韦皇后;韦氏家族还就出了20名宰相,往近地说,韦哥儿的曾祖韦待价便是武后时期的宰相。

《庄子·知北游》里说,“邀於此者,四枝彊,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韦应物,确实是一个好名字。可是,韦銮也许压根没想过,在京兆韦氏家族荫庇之下的韦应物,还需要去顺应什么万物吗?

任性妄为,骄纵横行,这才是韦哥儿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正确方式。学习是多余的,努力是多余的,只有吃喝玩乐、虚度时光才是正经事。就这样,韦哥儿长大了,长成了不学无术、为祸乡里的泼皮无赖。

无处释放的青春,寄宿在一个空空的躯壳里,就像灯罩里的飞蛾,只能漫无目的地四处冲撞。这撞击力,必须足够强大,强大到一定要给自己和别人制造一点疼痛,才让人觉得生活不至于无聊到麻木。

韦銮觉得一定要给韦哥儿找点事做了。公元751年,就在同时期的唐代才子戴叔伦、顾况还在勤学苦读、博闻强记的时候,在韦銮的四处打点下,年仅15岁的韦哥儿就已经成为“三卫郎”(正八品),相当于唐玄宗的贴身侍卫。

大人们总说孩子们太天真,殊不知,大人自以为是的心态也是够可以。官一代富一代的思维千百年来,甚至跨越几大洋都是一样一样的。但凡能用钱、权解决的问题,天空中都有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可是,即使富甲天下,你却仍然成不了造物主,还是有解决不了的苦恼。比如失眠、比如失恋,比如不成器的孩子。

韦哥儿的单项思维完全遗传于韦銮。老爹觉得儿子有工作就不会捣蛋,儿子觉得工作是为了更方便地捣蛋。江山代有才人出,韦哥儿一出手就将韦銮美好的梦想完全捏碎。在韦哥儿类似回忆录的一首诗——《逢杨开府》中,韦哥儿在前半段仔仔细细地交代了这一段荒诞不羁的青葱时光,认罪态度诚恳得令人想哭。

杨开府应该大约是韦哥儿年少时的同伙,至少也是穿着开裆裤就认识的小伙伴。很多年以后,两人重逢,说起年少时光,韦哥儿满心感慨:

想当年15岁的时候,给玄宗做贴身侍卫。离皇帝这么近,就是地位的象征,平白无故能得许多好处。虽然我只是小小的八品侍卫,可是许多大人小人都不敢拿我怎么样。于是乎,我愈发胆大妄为地无赖起来。横行乡邻,为祸一方是最低的,我还四处结交杀人越货的亡命之徒,甚至为他们打掩护,将他们藏在家里。平日里也无所事事,白天去赌坊,晚上去夜店,调戏欺负女孩子更是不必说。即便是这样,警察叔叔也不敢拿我怎样,因为我站的位置比他们高,比他们离皇帝更近。最后说下我的工作,太无聊了。皇帝在骊山华清宫和贵妃逍遥度假的时候,我只能站在宫外迎着风雪瑟瑟发抖。皇帝在长杨宫打猎的时候,我也不过傻傻地骑着马在后头跟着。那时候的我,一个字都不认识,通身的长处只有饮酒作乐,真是顽劣又愚笨。

浑浑噩噩,无法无天的日子,就这样过了五年。岁月催人老,这句话不对,起码在韦哥儿这里是不对的。20岁的韦哥儿和10几岁除了年龄,仅剩的增长便只能是酒量了。没有压力的人生,如何会衰老?就如同当时的玄宗,当时的李唐,盛极一时,花团锦簇、烈火烹油,谁又能想到有衰老的那一刻?

换了好几份工作,仍然是这幅纨绔子弟的不上进模样。没过一段时间就要做收拾善后工作的韦銮,决定放大招。而所谓的大招,仍然没什么新意,千百年来,几大洋中,都是一样。那就是给儿子娶亲。

毕业后被催工作,工作后被催婚,有钱人的孩子也是如此苦逼。不过,他们比我们幸运的是,找工作和找老婆的压力完全不在于自身,父母会全权搞定,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去完成而已。

韦銮除了育儿失败,其他方面的成绩算是不错的,一手好画,学识渊博,就连煞费苦心为韦哥儿找的这个媳妇,也是百里挑一。

首先是门当户对。准媳妇叫元苹,这“元”姓,追溯姓源,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拓跋氏。当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大力推行汉化,将鲜卑族拓拔氏都改为元氏,意为天下第一姓。也是在汉化的过程中,元姓逐渐成为中原地区的一大望族。

其次是贤良淑德。出身名门的元苹,性格温婉,通情达理,既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为人处事又细心周全。虽然才16岁,但心智绝对比20岁的韦哥儿要成熟得多。

这世间的夫妻组合有很多类,浪子与乖乖女是一种。理论告诉我们,这类婚姻组合注定要以破碎收场,更何况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毫无感情基础的,往近了说,可以看看徐志摩和张幼仪。可人与人始终不同,并不能简单地分类下定论,夫妻关系更是如此,是不是对的时候遇上对的人,很重要。

就像韦哥儿的名字一样,应物。事物的发展,有特定的“节奏点”,只要顺应它,卡在点上,就一切顺利。就如同红绿灯,第一个路口能顺利通过,接下来便不用等。而错过了那个点,就得一个灯一个灯地等下去。

元苹就是韦哥儿人生路上等对的那个绿灯。爱情,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到来。

这一厢,甜丝丝的爱情暖风,让韦哥儿不自觉地丢盔卸甲。那一厢,和韦哥儿一样昏庸无能的大boss玄宗,面对安史叛军的铁蹄,也早就弃城逃跑,撒手不管了。

长安被攻陷,一时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韦哥儿对这位刚过们的媳妇,充满着无限的愧疚。从嫁过来的那一天开始,无论是韦氏家族还是韦哥儿,都无法给她应有的保护。一个16岁的小女孩,不仅连像样的婚礼都没有,还要跟着大家族东躲西藏,忍饥挨冻,更要操持家务,帮着照顾家族里的老人小孩。

而自己呢?战乱之际,家道中落,工作丢了。再找份工作吧,却陡然发现活了20多年,竟然身无长物,除了饮酒作乐什么都不会。现实逼人老,却也没什么不好。韦哥儿根本没有时间自怨自艾,忏悔祈祷。身边有这么优秀的媳妇,温柔敦厚无怨无悔地陪伴照顾着自己,替自己侍奉双亲。如果此时还不反省自立,简直枉生为人。

希望,一切还来得及,我要重新开始,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最起码,可以照顾你,保护你。希望,终有一天,我们能抵抗生活的苦难,一起去看红色的朝霞。

次年,大将郭子仪收复长安,迎回肃宗。长安的政府机构又缓慢地运转起来。趁此机会,韦哥儿重回岗位,经一番打点关系,得以进入太学,从此痛改前非,折节读书。前面提到的《逢杨开府》,其实还有下半部分。

安史之乱爆发,家道中落,我从此失去靠山,没了工作,开始落魄难堪地避乱生活。谁能想到昔日在长安大街耀武扬威,四处横行的我,有一天竟然会沦落到被人欺凌?20几岁人,重新开始拿起书本,学四书五经,也是太晚了,只好拿起笔学人作诗。没想到作诗竟然小有成就,兵部推荐我参加中书舍人主持的考试。所幸成绩还不错,吏部同意将我转为文职。可是毕竟才识不够,朝廷将外派到地方做小官。偶然与年轻时的好友杨开府重逢,谈起荒唐的年少往事,既追悔又感慨。在坐的客人,大概都没想过我以前竟是那样一个无赖,知道我这些黑历史的,估计也只有像杨开府这样的老朋友了。

无赖到诗人,武官到文官,韦哥儿性情大变的同时,也迎来了事业的转型。起点也颇高,韦哥儿的第一份文官职位是洛阳丞,比当今洛阳市市长秘书还高,毕竟当时的洛阳还是唐朝的东都。即便这样,韦哥儿还是不开心,一年多以后,他就上书请求辞职了。

方枘(榫头)装不进圆凿(榫眼),直木也变不成圆轮。每种材料有不同的用处,如果使用时不能遵循属性,只会自找苦吃。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也不是因为穷才只喝白开水。我要辞职回家躺着养病,与这尘世的喧嚣风尘隔绝。鱼游来游去自有自己的小伙伴,鸟飞来飞去也有小团体。我们韦家,出身于长安杜陵,书香世家,千年风云。当然洛阳这里也不错,晴朗的日子里,嵩山峰峦雄伟,下了雪以后,河洛地区就开始有了春意。虽然树木都没还开花,但野草一天天地新绿起来,让人欢喜。不过,既然是这么好的天气,我还在这里写什么写,不如早点回家乡种地。

若是放在以前,韦哥儿怕是会与这些官场上的“风尘”人物一起更堕“风尘”,逍遥快活。可今时不同往日,韦哥儿也不是曾经的地痞无赖了。现在的韦哥儿,是洁身自好的书生,更是忧国忧民的诗人。这滚滚风尘,让他迷茫、失望,心生退意。

安史之乱中,再苦的日子也不是没有过过。没有官职,便像五柳先生一样,回家种田养活一家子吧。元苹,我们走,回到长安,回到我们的家,我种地,你织布,我写诗,你歌唱。

初入职场,见到一些下作不堪的事,理想在现实的大坑里狠狠地摔了一跤,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摔了一跤就不干,纵使你是富二代也没办法这么任性,更何况韦哥儿还只是个家道中落的富二代。

迎风吟唱的结果就是,愣头青韦哥儿带着媳妇喝了一肚子的西北风。还是得灰溜溜回来接着干。朝廷安排的新工作是河南府(辖洛阳)兵曹,负责管理军队人事关系。

作为安史之乱的亲身经历者,韦哥儿对于军队有着特殊的情结。没有官军收复长安,他的一切都不可能重来,对此他心怀感激。可是这么多年的战乱,他也亲眼见到骄兵悍将四处凌虐,视百姓的身家性命如草芥。杜甫的《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就是战乱中官军抓壮丁的生动记载。

身为军队人事官员,韦哥儿觉得,既然洛阳城已平定,是时候该从严整顿军队了。于是乎,面对一名寻衅滋事,骚扰老百姓的士兵,韦哥儿做出了非常严厉的处罚决定,也许是克扣饷银,也许是游街示众,当然后者显然更合理一些。否则如何解释恼羞成怒的小兵因为被罚而将韦哥儿告上公堂,开始旷日持久的对峙?回看历史,总会有一些巧合让人觉得感慨,又有趣。当年无赖意气的韦哥儿,大概想不到十几年后,竟然会被一个小小兵匪缠得无法脱身吧?

一边是跟自己当年不相上下的泼皮,一边是不想惹是非极力压制韦哥儿的官府。这个世道,早已不是崇尚文治的繁盛时代,而是谁握有军队谁就可以为所欲为的乱世。“乱花渐欲迷人眼”,韦哥儿又一次失望而归,弃官而去。

这一去,将近十年。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曾经你我都旅居江汉,还记得那时每次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有喝不完的酒和聊不完的话,一直到两个人都醉了才会尽兴而回。后来,我们分开了,我们各自如同无根的白云,四处飘游。再聚在一起喝酒的日子,如流水一般竟已过了十年。虽然再聚首我们的感情依旧,欢笑依然,好像从没分开过一样,但不得不说,我们都老了,头发少了,也白了。你问我为什么不回去?也许,淮上山水之间,才是我的最终归宿。

苏轼在《满江红》里写:“君遇时来纡组绶,我应老去寻泉石。”台湾诗人郑愁予《残堡》里也有:“百年前英雄系马的地方,百年前壮士磨剑的地方,这儿我黯然地卸了鞍 。”千百年来,文人之于仕途,有一身抱负,却又格格不入,都是一样的迷茫。

为了不沾染风尘,韦哥儿选择一条飘蓬山水间的路。近十年,仿佛又回到当时那个悠闲公子哥的状态。可是,生活的困窘和漂泊的难堪,始终萦绕着他和家人。孩子忍饥挨饿,妻子辛苦劳累,还有亲戚四邻的侧目.....书中并不真的会有黄金屋、千钟粟、马如簇,所以纵使躲进书中,也依然无法逃避生活的重担。

眼看着元苹为了经营家务而日渐憔悴,直至染上重病。韦哥儿终于没法继续逃避了。年近四十,再次踏上官场。虽然仍然是正七品的京兆府功曹,虽然还是只有微薄的俸银,但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给元苹治病,韦哥儿也做的分外努力。不久之后,韦哥儿升了官,任正七品上的朝请郎。俸银约摸着又得升上一升。

任命下来,韦哥儿轻车快马地赶回家。从再入官场之后,虽然有了收入,但一家的生计、元苹的医药费还有日常的应酬,支出也更多了。长期不在家,元苹又是个劳心劳力的人,总会趁着韦哥儿不注意偷偷做家务、做手工帮补家用。于是,本来就已经是沉疴痼疾,现在倒真的成了不治之症,近日里,竟渐渐显露出弥留的气色来。韦哥儿一丝也不敢懈怠,衣不解带地照顾着。这任命书非得亲自去取,叩谢上官,否则韦哥儿也不会离开。

说了任命的事,元苹的心情和起色好了不少,后来的几天,水也能喝下几口。这一切终归是要好起来的吧?新的工作催着,元苹也催着,韦哥儿便抱着美好的期待投入到工作之中。

农历九月,秋风起。晚归的韦哥儿忽地望见家门口纷纷扬扬的一地落叶,家童也不知道出来扫一扫。久病之人最伤秋,见不得破败之相,一定要让人把落叶扫干净。韦哥儿一路这么想着,一路经过空荡荡的院子,心莫名地慌得突突直蹦。直至来到卧室,屋里低低沉沉的啜泣声、孩子不知所措的叫喊声,一颗心几乎要停拍。推门而入,元苹已经去了。

抚摸着妻子瘦骨嶙峋的脸,韦哥儿竟一下子恍神了。这不是我的妻子,这不是我的家。当年的元苹,两颊含春,芳华绰约,是何等的婷婷袅袅。原来,人一死,所有的精气神都没了。韦哥儿拉住元苹的手,冰冷粗糙的触感刺入身体,韦哥儿终于回过神来。是的,这可不就是我的妻子吗?结婚到现在,一天好日子都没过过,风餐露宿的战乱,被讼辞工的困窘,连现在这个所谓的家,都只是我暂时的官舍。

想当初,我还想带你去看红色的朝霞,一起迎风吟唱......

选定好的入葬日子转眼就到了。人到中年,我仍然没法给你一个家,连入殓也要另租房子,行祖祭之礼也只能在马车上。出了长安城南门,往南望去,墓地之处树林郁郁苍苍。傍晚时分,到达墓地。想到这会是你以后长长久久一个人的归宿,顿时失声痛哭。我要在此风餐露宿,为你守灵。可是无论多么不舍,分别的时刻总会到来,第二天早上,我亲手送你下葬,惶惶与你诀别。孩子们知道从此将永远失去母亲,一边大声啼哭一边牵着我的衣服。这一辈子,我是注定要亏欠你的,甚至连你的身后事都如此仓促简单,无法将你风光大葬。岁月和美丽,终于消失在这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中,化作风尘中的一声叹息,让我长久追忆。

元苹的离开,让韦哥儿愈发陷入孤独无助、惊恐悲凉。旧时的任意一样物品,都足以让他崩溃。青苔小阶、孤枕破窗、虚座冷琴......精神的极度哀伤,必然导致身体的每况愈下。接下来的日子里,韦哥儿还是无休止地在芝麻小官中调动,然后又在疾病缠身中辞官。从长安户县(今西安鄠邑区)、栎阳县(今西安阎良区)、比部员外郎(比部属刑部四司之一,负责稽核簿籍),7年过去了。

守着元苹的7年,韦哥儿从未离开长安,惨淡飘零的愁绪也未曾一日离开过他的心。这长安城,承载着两人几十年的共同记忆。如今斯人已逝,过往的美好、苦难一股脑化为如海的哀思涌来,人又如何能抵抗得住?纵使时光过去多少年,悲情依旧不减。

也许天可怜见,要让韦哥儿暂时离开这片伤心地罢?在元苹逝世7年后的夏天,47岁的韦哥儿终于升职了,被任为正四品的滁州刺史。

从陕西西安到安徽滁州,需要奔波2000里。韦哥儿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再加上离开家园的穆郁,一下子就病倒了。所幸,当时的滁州,有幽草萋萋、黄鹂声声(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西涧,还有大壑深埋、夜泉暗滴(白云埋大壑,阴崖滴夜泉——韦应物《怀琅琊》)的琅琊,再加上地贫人稀,民风热情淳朴,这一切的风土人情慢慢地治愈着韦哥儿的相思病。

山光水声有佛性,草木鸟虫有灵性。沉醉于风景之中的韦哥儿,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灵魂正在朝着一个更加不可思议、妙不可言的状态发展。毕竟,没有一个人能抗拒得了自然的吸引力。

今天在办公室加班,忽然觉得有点冷。城市里都这么冷了,让人不由得想起山上的那位道人老友,高处不胜寒,你那里应该更冷了吧?

在转寒的日子里,我还是还以前一样,苦逼地加着班,你呢?现在在做什么呢?天寒的日子里,修习和生活也会更辛苦吧?

要不我带一瓢酒去看你吧,刚好在这风雨之夜里,我们可以喝点热酒暖暖身体,聊天说地相互安慰。

可是深秋季节,落叶满山,盖了路,也掩了你的足迹,我该怎么才能找到你呢?

如此便罢了。我们之间,究竟是谁清苦受凉,是谁自在逍遥,谁才是那个需要朋友和酒安慰的人呢?

澹泊、清净、摆脱红尘俗世,这样的状态,离韦哥儿是这样的近,又是那样的远。出尘的心,一旦有了一点萌发的种子,便一发不可收拾了。那是旧时的我就该有的样子,我的感伤该与自然共生。

迷茫、孤独,已近知天命年纪的韦哥儿,与年轻时候并没有区别。心忧天下的儒家文人要彻底的抽离尘世,不仅是物质生活的限制,更多的是对百姓、对家族,对天下的使命与责任。也许也是这一点的迷茫、孤独,让韦哥儿的诗在恬淡之余更多了一份感伤的真情。也是这份真,让人不由自主地想亲近,欲罢不能地喜欢。

当然,这份感伤,除了自身坎坷的经历,更主要的是大时代的浸淫。在滁州,在这个战乱频出的年代,韦哥儿能做的只能是维持一方稳定,与民休息,即使是这样,都难以维持。内疚,自责,不仅对家人,更对天下百姓。

时间过得真快,去年的此时,我们还在繁花似锦的长安城分别,转眼,又是一年花开的季节。

在这个多事的时代,一天都足以物是人非,更不要说一年。战乱纷争,前途未卜、信息不通,眼前如同被茫茫大雾笼罩,看不到将来。面对这么美好的春天,我也实在提不起任何的兴趣和冲动,只有忧愁苦闷,暗自惆怅。

长期以来,自己多灾多病,不能全身心投入政务,真的不如做一名隐者,可是民生凋敝、遍地饿殍,我若就此隐去,怎么对得起国家和百姓?我究竟该何去何从?

谢谢你写信给我,让我在这乱世能稍稍安定,不知道下次相见,还要等几回月圆呢?

晚唐气数已尽,在每个个体上有明显的体现,尤其是对于亲身经历过歌舞升平的个人,感受更加强烈。几年前,那个繁花似锦的盛唐春天,仿佛才是昨天。历史事件暗中在必然和偶然中交错发生,最终将触目惊心、鲜血淋淋的现实直推在每个人的面前,同时指向的,是未来的黑洞。追忆青春、沉湎过去,成为独一无二的心灵麻醉药。

即使频繁地被罢或者因病辞官,即使如此与官场文化格格不入,韦哥儿却始终不辱使命,坚守品格。48岁那年冬天,被罢免滁州刺史,身为朝廷正四品官员的韦哥儿,竟然没有钱返回长安,只好就地在滁州西涧租房子住。一直到第2年的秋天,接到江州刺史的任命,韦哥儿才动身前往江州官舍。

身为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卸任后没钱回家,如今想想真是不可思议。但细细琢磨,以韦哥儿的性格,还真真可能沦落至此。

韦哥儿没有应酬,《唐诗纪事》里评价:“应物性高洁,惟顾况、刘长卿、邱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列,与之酬唱。”喜欢安静的韦哥儿,一共就几个朋友,还天各一方,喝个酒怕也是关上门自斟自饮。

韦哥儿清廉自守,在给好友的信中,多次流露出“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心态,总觉得自己因为生病,导致工作没能做到全心全意、尽职尽责。这样一个连领俸禄都惭愧的人,其他的津贴真的有可能全都拒不领取。

韦哥儿忧国忧民,到达江州之后,眼见着曾经的千古雄郡,如今竟是“斯民本乐生,逃逝竟何为。旱岁属荒歉,旧逋积如坻。”田地荒芜、年年歉收,老百姓要么为了躲避战争而四处流亡,要么债台高累苦不堪言。面对这样的局面,韦哥儿“到郡方逾月,终朝理乱丝。......岂待干戈戢,且愿抚茕嫠。”,刚到江州一个多月,日日夜夜都在慰问安抚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处理州内乱如麻的政务。这样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官,拿出自己的全部俸禄甚至举债去周济穷人,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本性难移。所以,4年以后,从苏州刺史上卸任的韦哥儿,又再一次没有钱回家。只能寄居在苏州城外的永定寺内,靠租一点田地,躬耕糊口。半百老人,重新拿起镰刀锄头,耕田种地,这不是体验生活的农家乐,而是被生活所迫的潦倒穷困。也许是真的太老又太操劳了,这样的生活持续一年后,韦哥儿病逝,得年55岁。

回看韦哥儿的这一生,人生境遇跌宕起伏,从锦衣玉食到躬耕户口,从家族兴旺到孑然一身。人生态度也来了大转变,从目不识丁到折节读书,从放荡不羁到高洁澹泊。多变动荡的乱世下,多少人在迷茫中失足、放纵、迷失、堕落。可韦哥儿却生生地从一名街头混混、中二青年摇身一变,成了山水诗人、清廉官员。这一切,除了归根于本性,实在很难有别的解释。

也许,繁华落尽之后,方能大道至简;洗尽铅华之后,自然清澄明朗。50多年的人生中,韦哥儿穿越风尘,最终找到真正的自己。那个真正的自己,虽然骄傲又孤独,却最该是自己的样子,最爱的样子。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漫天风尘,亦是值得深爱和留恋的。

我的一生,就像高雅的阳春白雪曲,很难遇到懂得欣赏的人。

不停地在穷困潦倒的境遇中奔波、流浪,将悠悠岁月消磨在这淮海之滨。

清晨,山谷里的树饱满雨露;暮春,森林中的鸟儿啁啾不已。

还好,我还有一瓢酒,可以让我在这风尘中得到安慰。

是的,这漫天风尘,爱谁谁去吧!只要还有一瓢酒,我就足以在风尘中活出我的样子。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