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西瓜亮相网友:萌死人一般的西瓜都有皮球大小,可世界上还有拇指般大小的西瓜。
这种小西瓜种在花盆里,结出的果实直径只有2厘米,浑身长满了刺,看起来像个小仙人球。记者了解到,小西瓜是从德国引进的最新品种,正处于实验培育阶段,目前只有两株,非常珍贵。据工作人员介绍,这种西瓜果实味道鲜美,有一种类似香蕉、酸橙的香味。
什么情况哪些人不能吃西瓜?汁多清甜的西瓜是人们在盛夏每天必吃的水果。然而,西瓜不是每个人都可吃的,即使是可吃的人也要讲究科学的吃法。有一些病人,或是在某些情况下,最好不要吃。
1糖尿病人
西瓜约含糖类5%,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和部分果糖,也就是说吃西瓜后会致血糖增高。正常人由于会及时分泌胰岛素,可使血糖、尿糖维持在正常水平。而糖尿病人则不同,在短时间内吃太多西瓜,不但血糖会升高,病情较重的还可能因出现代谢紊乱而致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人每天吃的碳水化合物(糖类)的量是需要严格控制的,因此如果一天中多次吃了西瓜,那么应相应地减少吃饭和面制品(碳水化合物)的数量,以免加重病情。
2肾功能不全者
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排出体内水分的功能大大降低,所以常会出现下肢或全身水肿。这类病人若吃太多西瓜,会因摄入过多的水,又不能及时将多余的水排出,致使水分在体内超量储存,血容量增多,因此不但使水肿加重,且容易诱发急性心力衰竭。故而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少吃或不吃西瓜为好。
3感冒初期
祖国医学认为,不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其初期均属于表证,应采用让病邪从表而解的发散治疗方法。并认为在表未解之前若攻之会加重病情。而西瓜有清里热的作用,所以这个时候吃西瓜会使感冒病情加重或病程延长。
4口腔溃疡病人
口腔溃疡在中医中被认为是阴虚内热、虚火上扰所致。由于西瓜有利尿作用。若口腔溃疡者多吃西瓜,会使口腔溃疡复原所需要的水分被过多排出,从而加重阴虚和内热,使病程绵延,不易愈合。
5产妇
产妇的体质比较虚弱,中医认为多吃西瓜会过寒而损脾胃。
6不宜在饭前及饭后吃
因为西瓜中大量的水分会冲淡胃中的消化液,在饭前及饭后吃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饭前吃大量西瓜又会占据胃的容积,使就餐中摄入的多种营养素大打折扣,特别是对孩子、孕妇和乳母的健康影响更大。而对于想通过节食减肥的人则在饭前吃点西瓜不失是一种减少食物摄入的好方法。
7西瓜不宜吃得太多
因为西瓜属于“生冷食品”,任何人吃多了都会伤脾胃,导致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及胃肠抵抗力下降,引起腹胀、腹泻。
8少吃冰西瓜
虽然大热天吃冰西瓜的解暑效果很好,但对胃的刺激很大,容易引起脾胃损伤,所以应注意把握好吃的温度和数量。最好把西瓜放在冰箱冷藏室的最下层,这里的温度大约是8-10℃,这个温度口味也最好,每次吃的量不要超过500克,且要慢慢地吃。对于有龋齿(蛀牙)和遇冷后即会感到酸、痛的牙过敏者,以及胃肠功能不佳者就不宜吃冰西瓜。
“药王爷”孙思邈曾在《 养生 铭》中提到 养生 的秘诀: “早上不生气,晚上不喝酒”。 生气则百病生,经常生气的危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首先它对肝不好,肝主疏泄,肝被气病了,整个五脏气血运行都会失调。
无论是发脾气,还是生闷气,都是在给肝脏“充气”,肝脏容纳不了这么多的“气”,它就会在体内四处横行乱窜: 窜到身体各处,就容易形成结节,为病患埋下祸根。
女性相对心思更加的细腻,操心事多,思虑也多,更容易生气抑郁,甚至常常失眠,这些都会导致损害肝脏。所以,我们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乐观,不忧愁焦虑,以防肝火萌动或肝郁气滞。 开心,就是对肝脏最大的养护。
当我们情绪暴躁、抑郁时,可以用以下这7个“撒气穴”,顺顺气,撒撒心头的郁闷,情绪舒缓了,对养肝也有益处。
七大 “撒气穴”
1. 角孙穴
取穴: 把耳郭折向前,耳翼尖所指发际处就是角孙穴所在。
用手指指腹按压 3 5 秒,反复进行,每次按压 1 2 分钟。角孙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是一个很重要的“撒气穴”。 按揉它可以缓解压力,对着急生气后胁肋胀痛者、乳房胀痛者更有益。
2. 太阳穴
取穴: 在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用手触摸凹陷处即是(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用双手拇指或手指分别置于两侧太阳穴,轻柔缓和地环形转动,持续 30 秒。日常我们 按摩太阳穴有提神解乏,舒缓紧张神经,缓解头痛等调理作用。
3. 风池穴
取穴: 位于后颈部,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将双手扣在头后部,双手拇指恰好点在风池穴处进行点揉,由左向右,揉的时间可长可短。如果觉得越揉越惬意,就多揉一会儿,揉了一会儿若觉得头晕,就少揉一会儿,力度要适中。 按揉此穴有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紧张或焦虑等调理作用。
4. 膻中穴
取穴: 位于身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在生气后对着膻中穴向下捋100次左右,能起到顺气的作用。 按摩此穴,有宁心神、宽胸除闷等作用。
5. 肩井穴
取穴: 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生气时往下捋100下, 可以顺气 ,对岔气也有很好的 养生 作用。同时, 用拳头敲打肩井穴也可帮助缓解颈疲劳。
6. 太冲穴
取穴: 位于足背,当第 1、2 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第 1、第 2 足趾之间的后方)
太冲穴是肝经自身一个非常有名的“撒气穴”,用左手拇指或手指指腹按揉右侧太冲穴 1 分钟,按揉时以有酸胀感为宜,按揉完右侧太冲穴,再换右手拇指或手指指腹按揉左侧太冲穴1分钟。 此穴对爱发火者和郁闷者都有很好的舒缓作用。
7. 足三里
取穴: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足三里不仅能帮助调理脾胃,对于心悸、失眠、神经衰弱等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心情郁闷、暴躁的时候,经常按摩一下上面这些“撒气穴”,可以疏肝解郁,使身心更 健康 。
面部穴位图如下图:
/iknow-pic.cdn.bcebos.com/b03533fa828ba61e6884194a4c34970a304e5969"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03533fa828ba61e6884194a4c34970a304e596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03533fa828ba61e6884194a4c34970a304e5969"/>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面为五脏之华”,按摩美容即运用一定手法,作用于面部的穴位,使面部气血流畅,达到美化容颜的目的。
面部穴位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祛病养生,还能有效去除角质和废弃物,并补充营养及水分,从而改善肤色,使皮肤得到完全的放松和恢复。面部按摩要求手法要稳定,部位要准确,力度要适中,快而有序。
扩展资料:
大致穴位列表: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_穴。
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参考资料:/mr.baidu.com/kbqp58a?f=cp"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穴位">百度百科-穴位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