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浴>穴位养生

按摩这些穴位养好胃(胃痛可按摩什么穴位?)

时间: 2023-01-25 20:39:21

按摩这些穴位养好胃

冬季如何养胃?现在很多人都被胃病困扰着,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造成胃病的来源,那么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调理肠胃防胃癌呢?今天小编给你来支招,教你按摩养胃穴位,保胃健康,一起来看看吧。

按对穴位冬季护好胃

到胃痛、胃酸、胃胀,许多人都会想到吃胃药,其实充分发挥好人体腹部上脘、中脘、下脘三个穴位的作用,即可解决胃部的许多烦恼。

遇到胃痛、胃酸、胃胀,许多人都会想到吃胃药,其实充分发挥好人体腹部上脘、中脘、下脘三个穴位的作用,即可解决胃部的许多烦恼。古人说:“胃为太仓,三皇五帝之厨府也。”为了保护太仓的正常运作,人体给胃部配备了护卫“三剑客”,即上中下三脘穴。如果平时让这“三剑客”站好岗,就可形成对胃的层层保护,让各种胃病无法侵入。

上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和食管相对应,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按压上脘穴,对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反胃、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中脘穴

在胃的中部,肚脐上4寸处,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主治脾胃疾病,对于促进胃的蠕动,治疗胃脘痛、腹胀、泛酸等都有较好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下脘穴

在胃的底下,肚脐上2寸,胃和小肠的连接处,对应人体的小肠。下脘穴位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因此掌握着食物消化吸收的大权,对于食物在胃里下不去导致的食谷不化、腹胀、胃痛、呕吐以及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扩张、肠炎等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而且,因为它在胃的下部,对于因为中气不足导致的胃病、胃下垂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平时工作累了,或晚上吃完饭看电视时,都可以用手轻轻按摩腹部的上中下三脘穴,充分调动它们的积极性,对于冬季防治胃部疾病会有很好的效果。

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用热水袋在这三个穴位处进行热敷,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如何养胃轻轻动手按摩穴位

健胃消食片是很多家庭的常备药,可以消食化积,健胃消食,与其通过吃药来养胃护胃,还不如多多动手按摩手上的穴位,就可以让你轻松摆脱胃肠道不适。

“养胃药”之一:劳宫穴

劳宫穴(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在五行中属火,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精神紧张、促进食欲。

“养胃药”之二:大陵穴

大陵穴(腕横纹掌侧的中点)在五行中属土,对应着脾胃,可看成是心包经上一味很经典的“健胃消食片”,按揉此穴可降胃火、祛心火、提升胃动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者都可通过这个穴位来进行调理。

“养胃药”之三:内关穴

内关穴(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是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按揉此穴对治疗胃痛、恶心、呕吐等症有不错的疗效。

在此,特别介绍一套小动作,将其称为“摩拳、擦掌、叩手腕”。具体方法是:吃大餐或盛宴前,先摩拳,就是将一个手握成拳头状,用拳面顶住另一只手的内关穴,左右旋转摩擦来刺激这个穴位;然后双手掌相互摩擦至发热为止,这个动作是为了激发手心的劳宫穴;最后十指交叉,手腕相叩,从而刺激到大陵穴。只要这三个穴位一发热,心包经的功能就会大大提升,心火升久可以旺到胃,这样好胃口来了,消化功能也就增强了。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手上的“养胃药”,经常按揉这三个穴位,可以宁心安神,健脾和胃,只需动动手指,做几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

按摩哪些穴位能养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全身的疾病也可以从足部进行调理。比如,秋季是胃肠疾病高发季节,胃痛、腹胀、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不适,似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足部按摩,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胃肠疾病

消化不良一般可从脾、胃、十二指肠等足部反射区进行按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营养素吸收。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可从脾胃、十二指肠、小肠等几个反射区进行按摩,可以调节消化酶的分泌,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繁殖,从而使溃疡面快速愈合。长期便秘的患者,可通过按摩小肠、结肠反射区,促进小肠分清泌浊的功能,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并促进食物残渣和肠道细菌代谢毒素排出,保持大便的正常性状。通过对整个消化器官反射区的按摩,还可以增强胃及十二指肠的消化吸收功能,调节各种神经系统的张力,减轻胃平滑肌的痉挛,从而调节胃酸的分泌,缓解胃部疼痛。

足部按摩方法简单易学,效果良好,适合自我操作。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拇指指腹按揉法和指尖压法:以一手握脚,另一手的拇指指腹或指尖为施力点。作用于足底脾、胃、十二指肠等反射区域,对于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有一定效果。

食、中指叩拳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或中指弯曲,用近端指间关节或指尖为施力点。按压小肠、结肠反射区及周边区,对于恢复肠道功能,控制血脂、血糖均有一定疗效。

四指直推法:以四指指腹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穴位区域直推,对改善便秘有很好的效果。

胃痛可按摩什么穴位?

足三里穴
是足阳明胃经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足三里穴用途广泛,可用治临床各科多种疾病,并具有强壮作用,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之一,经常按揉、艾灸足三里,有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胃痛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正中线4寸,约五横指处。按摩这个穴位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穿露脐装着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气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都可以起到缓解作用,治疗效果可以说是非常好。

足三里:健肠胃万能穴位!便秘、胃食道逆流都能治

【编辑部/综合】胃痛、胃食道逆流、便秘怎么办?膝盖下方的足三里不但主治胃病、能够有效调理肠胃,还能消水肿、改善更年期不适,被誉为万能的养生穴位! 胃痛 只有乱吃、不照时间吃才会胃痛?《摆脱酸.痛.僵》一书澄清了这个观念,作者原幸夫指出当身体疲倦的时候,最好也让胃能够清空、有适当的休息;而喜爱烧肉、火锅等吃到饱的人也得多加注意,肠胃功能会随着年纪增长而衰退,可别过于勉强、招来胃痛。 胃食道逆流 常常吃完甜点就觉得「火烧心」或是咳嗽、声音沙哑、胸痛?这些都是胃食道逆流的警讯!当胃酸上逆至食道、咽喉,由于食道不像胃一样有胃黏膜保护,可以不受胃酸这种强酸的伤害,若是胃食道逆流,还有可能引起食道溃疡、喉咙发炎等情形,不可不慎。 便秘 想要甩开便秘,除了改掉现代人久坐、少运动、嗜食肉等坏习惯,《厨房里的中医师》一书也建议有 5 种食材可以帮助通便,分别是花生仁煮汤或是蒸花生、能调整肠胃机能的苹果汁、通便助消化的凤梨、能帮助肠胃蠕动的番薯、以及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黑木耳。 足三里 古云「肚腹三里留」,《对症 *** 消除病痛》一书指出, 位于膝盖下方的「足三里」是主治各式胃病的重要穴道,对于调理肠胃十分有效。无论是上述的胃痛、胃食道逆流、便秘,还是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多 *** 「足三里」就能改善症状。 另外,由于其位于胃经,除了能健胃,改善消化功能,还能去除湿气,让久坐的下半身血液循环变好,促进疲劳物质排出,具消除水肿、改善更年期不适等作用,「足三里」也被誉为万能的养生穴位。 *** 「足三里」时建议采坐姿,从膝盖外侧下方凹陷处,向脚踝方向延伸4根手指宽的地方,就是「足三里」。像是从外侧握住小腿一样,以大拇指 *** ,可以强健肠胃。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