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饮食营养

哈密瓜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2023-02-21 11:01:49

性寒、味甘;

功效能利小便、止渴、除烦热、防暑气、生津止渴;可治发烧、中暑、口渴、尿路感染、口鼻生疮等症状。

禁忌人群患有脚气病、黄疸、腹胀、便溏、寒性咳喘以及产后、病后者不宜多食;糖尿病人忌食。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宜于肾病、胃病、咳嗽痰喘、贫血和便秘患者。

哈密瓜,古称甜瓜,甘瓜,维吾尔语称“库洪”,源于突厥语“卡波”,意思即“甜瓜”。哈密瓜有“瓜中之王”的美称,含糖量在15%左右。形态各异,风味独特,有的带奶油味、有的含柠檬香,但都味甘如密,奇香袭人,饮誉国内外。在诸多哈密瓜品种中,以“红心脆”、“黄金龙”品质最佳。哈密瓜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

哈密瓜除供鲜食,还可制作瓜干、瓜脯、瓜汁。瓜蒂瓜籽可入药治病,瓜皮喂羊能促肥增膘。

哈密瓜籽可用于做精油,富含药用、美容、保健、生理活性的哈密瓜种子,采取纯物理、冷榨方式精制而成。具有超强的抗氧能力,实属上等纯天然药用、美容、保健、营养精油,可广泛应用在医药、美容、保健、营养食品等领域。

哈密瓜的营养价值

哈密瓜,性寒味甘,含蛋白质、膳食纤维、胡萝卜素、果胶、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磷、钠、钾 等。哈密瓜香甜可口,果肉细腻,而且果肉愈靠近种子处,甜度越高,愈靠近果皮越硬,因此皮最好削厚一点,吃起来更美味。

苦毒素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哈密瓜等甜瓜类的蒂含苦毒素,具有催吐的作用,能刺激胃壁的黏膜引起呕吐,适量的内服可急救食物中毒,而不会被胃肠吸收,是一种很好的催吐剂。

维生素和矿物质

哈密瓜肉中维生素的含量比其它水果也毫不逊色。在哈密瓜鲜瓜肉中,维生素的含量比西瓜多4至7倍,比苹果高6倍,比杏子也高1.3倍。这些成分,有利于人的心脏和肝脏工作以及肠道系统的活动,促进内分泌和造血机 能,加强消化过程。

它可以满足人体每日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需要,并且提供其他贵重矿物质。富有的B族复合维生素也有很好的保健功效,维生素C有利于人体反抗传染病,而矿物质锰能够作为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协同成分。其富有的丰富维生素A有利于维持健康的肌肤,降低患白内障的风险,并改善视力。维生素A的功效还包括预防肺癌及其口腔癌。哈密瓜还能够作为孕妇饮食的一部分,这种水果能够缓解保水,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钠。

类黄酮

哈密瓜还附有丰富的抗氧化剂类黄酮,如玉米黄质能够保护我们的身体,防止多种癌症。

同肉类相比,哈密瓜中的铁含量较之等量的鸡肉多2倍,鱼肉多3倍,牛奶多17倍。

哈密瓜的钾含量也很丰富。钾给身体提供保护,能够预防冠心病,保持正常的心率及其血压。吃这种水果还有利于减少低密度脂蛋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另外,钾也有利于预防肌肉痉挛,帮助身体从损伤中快速恢复。

叶酸

哈密瓜其附有的叶酸成分有利于防止小儿神经管畸形。所以,了解这些知识,能够在饮食中适宜增加这种水果,帮助改善健康状况。

含糖量高

哈密瓜有“瓜中之王”的美称,含糖量高,形态各异,风味独特,有的带奶油味,有的含柠檬香,但都味甘如蜜,奇香袭人,饮誉国内外。在诸多哈密瓜品种中,以“红心脆”、“黄金龙”品质最佳。哈密瓜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丰富

哈密瓜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甜瓜类的果品性质偏寒,还具有疗饥、利便、益气、清肺热止咳的功效,适宜于肾病、胃病、咳嗽痰喘、贫血和便秘患者。

《本草纲目》中说它具有“止渴、除烦热、利小便、通三焦团壅塞气、治口鼻疮”之功效,可治发烧、中暑、口渴、小便不利、口鼻生疮等症状,如果常感到身心疲倦、心神焦躁不安,或是口臭者食用之,都能清热解燥。

补血

哈密瓜对人体造血机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所以可以用来作为贫血的食疗之品。可治发烧、中暑、口渴、尿路感染、口鼻生疮等症状。

防晒

美味可口的哈密瓜不仅仅是人们夏季消暑的上佳选择,而且它还有着特殊的作用。法国的一位农夫在无意中发 现,有种哈密瓜对人们的皮肤特别有好处,它能防止人们娇嫩的皮肤被太阳晒伤。

哈密瓜瓜瓤的橙黄色源于胡萝卜素,这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您抵抗紫外线的辐射,有助于维护皮肤健康。所以每天吃一两块哈密瓜,对保养夏季皮肤是有很大益处的。

减肥利便

哈密瓜是减肥的上乘水果,哈密瓜所含的热量非常低,脂肪的含量也很低,但是它却具备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哈密瓜性质偏寒它具有利便、益气、清肺热止咳嗽的功效,适用于肾病、贫血、便秘者、胃病和咳嗽痰多的患者。

预防疾病

如果常感到身心疲倦、心神焦躁不安或是口臭,食用哈密瓜都能有所改善。每天吃半个哈密瓜可以补充水溶性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能确保机体保持正常新陈代谢的需要。

清凉消暑

哈密瓜味甘如蜜,奇香袭人,有“瓜中之王”的美称,是夏季解暑的佳品。

哈密瓜果肉有利小便、止渴、除烦热、防暑气等作用,哈密瓜还有清凉消暑、除烦热、生津止渴的作用,所以哈密瓜是夏季解暑的佳品。

哈密瓜怎么吃

当水果吃、榨汁、加入其他菜中火锅中调味、与蜂蜜调成美容品等。

哈密瓜的做法大全

哈密瓜汁

主料:哈密瓜 100克

辅料:柠檬汁 10克 蜂蜜 10克

做法:

(1)将哈密瓜削皮切成块状放入果汁机内

(2)加入碎冰打成汁倒入杯中

(3)加入柠檬汁,蜂蜜调匀後即可饮用

哈密瓜布丁

材料:哈蜜瓜果肉300公克,吉利丁片8片,蛋白2个,蛋黄2个,细砂糖50公克,柠檬汁30公克

做法

(1)哈密瓜果肉留一部分,用挖球器挖成小球,其余榨成果汁约200公克备用。

(2)吉利丁片用冰开水泡软、沥干,隔水加热融化备用。

(3)蛋白与细砂糖20公克,用搅拌器打至湿性发泡备用。

(4)蛋黄加细砂糖打发至呈浓稠状,加入融化的吉利丁与柠檬汁拌合,再加入哈密瓜汁搅拌均匀。

(5)以隔冰水的方式,将作法4的布丁液降温至呈浓稠状,再迅速将作法2打发的蛋白加入拌匀,即可装入模型中,冷藏2小时凝固定型;食用时表面再挤些鲜奶油装饰即可

吃哈密瓜上火吗

吃哈密瓜不上火

哈密瓜,性寒味甘,有利小便、止渴、除烦热、防暑气等作用,可治发烧、中暑、口渴、尿路感染、口鼻生疮等症状并且有清凉消暑,除烦热,生津止渴的作用,是夏季解暑的佳品。

中医认为,甜瓜类的果品性质偏寒,还具有疗饥、利便、益气、清肺热止咳的功效,适宜于肾病、胃病、咳嗽痰喘、贫血和便秘患者。

食用哈密瓜对人体造血机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用来作为贫血的食疗之品。如果常感到身心疲倦、心神焦躁不安或是口臭,食用哈密瓜都能有所改善。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哈密瓜等甜瓜类的蒂含苦毒素,具有催吐的作用,能刺激胃壁的黏膜引起呕吐,适量的内服可急救食物中毒,而不会被胃肠吸收,是一种很好的催吐剂。哈密瓜香甜可口,果肉细腻,而且果肉愈靠近种子处,甜度越高,愈靠近果皮越硬,因此皮最好削厚一点,吃起来更美味。

吃哈密瓜的注意事项

哈密瓜禁忌人群

哈密瓜性凉不宜吃的过多,以免引起腹泻。

患有脚气病、黄疸、腹胀、便溏、寒性咳喘以及产后、病后的人不宜多食;所以孕妇可以在怀孕的时候适当的吃点哈密瓜,在产后就不要吃了哈。因为哈密瓜是偏凉的。要是虚寒体质的也最好不要吃。

糖尿病人慎食。

肾衰病人别吃哈密瓜

肾功能衰竭时,因肾脏排泄和调节功能失常,临床常出现少尿或无尿现象。尿少,体内的钾不能及时排出,使过多钾潴留在体内而引起高钾血症。这时应给予患者低钾饮食。若每日尿量大于1000毫升或血钾正常时,则不必限制钾摄入量。限钾膳食应避免食用果汁,慎重选食果蔬。哈密瓜中的钾离子含量相当高,肾衰患者尿少时不宜食用。

哈密瓜的特别提示

搬动哈密瓜应轻拿轻放,不要碰伤瓜皮。受伤后的瓜很容易变质腐烂,不能储藏。

千万别买切开的哈密瓜。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检测发现,3.5%的哈密瓜表皮裂缝中藏有沙门氏菌,易导致腹泻。

哈密瓜挑选小窍门

皮色观察法:绿皮和麻皮的哈密瓜成熟时头部顶端会变成白色;黄皮的哈密瓜成熟时顶部会变成鲜黄色。不同品种的哈密瓜,根据顶端颜色就可以断定成熟的程度。

按压法:不论哪种哈密瓜,成熟时顶端都会变软,用手轻轻地按压瓜的顶端,如果手感绵软,说明这个瓜成熟了。

果柄观察法:有网纹的哈密瓜成熟时,瓜的后端果柄处略显凹陷、光滑,网纹密布。无网纹或半网纹的哈密瓜,成熟时后端果柄处变得色泽鲜艳、花斑明显,茸毛脱光、表面坚韧、手感光滑。有些品种的哈密瓜成熟到九成时,果柄部产生离层,容易自然脱落。

嗅味辨别法:凡是具有散发香味特性的哈密瓜,如黄口奇、热瓜蛋、波斯特皮牙孜、老汉瓜等,成熟时果脐部会散发出浓烈的果香味。

卷须观察法:不论哪个品种的哈密瓜,成熟时瓜节位上的卷须都会明显枯黄,如果在瓜田挑瓜,根据瓜须节位上的叶子即可辨别瓜是否成熟。

食物相克表

与哈密瓜「相克」的食物

香蕉哈密瓜

二者含糖量都很高,尤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与哈密瓜「搭配」的食物

桃哈密瓜

二者同食,所含的铁与维生素C作用,可促进人体吸收铁,使脸色红润,并能预防贫血。

百合哈密瓜

哈密瓜对胃病、高胆固醇症有好处,百合则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养阴益气。二者同食效果更佳。

胡萝卜哈密瓜

哈密瓜与胡萝卜搭配,口味清新,又具有生津止渴、营养美味、美容养颜的功效。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