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够吃的到了哦,扁豆这种食物的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了,扁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多吃扁豆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补充营养的哦,其实多吃扁豆对于我们人体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哦,多吃扁豆不仅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还有很不错的祛暑的作用的哦,下面我们来看看扁豆的好处吧。
扁豆,世界各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扁豆花又分为红和白两种,豆荚又分为绿白、浅绿、粉红和紫红等色。嫩荚作为蔬菜可以食用,白花和白色种子可以做药,可以将暑湿邪气祛除掉,健脾止泻之效,同时扁豆还有非常显著的消退肿瘤的作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扁豆含有的一些功效。
1、抗菌、抗病毒作用
扁豆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的常见的食物了哦,扁豆中的营养成分是非常的丰富的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多吃扁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补充蛋白质,还有很不错的抗菌、抗病毒作用的哦,多吃扁豆对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急性胃肠炎等有很好的解毒作用的哦,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扁豆的哦。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白扁豆冷盐浸液0.3ml,对活性E-玫瑰花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即增强T淋巴细胞的活性,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
3、祛暑
扁豆功能健脾化和中,有利于暑湿邪气的祛除。用于夏伤暑湿,脾胃不和所致的呕吐、泄泻,常与香薷、厚朴等祛暑化湿药同用,以增强疗效,如香薷散。扁豆又可解毒,如解酒毒,多与葛花、白豆蔻同用。
我们可以看出来了,原来扁豆这种食物不仅营养价值非常的高,对于我们人体的好处也是非常的多的了,生活中经常吃一些扁豆不仅有很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还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免疫能力的哦,并且还有很不错的祛暑的作用的了,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是可以多吃一些扁豆的哦。
扁豆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经常食用能健脾胃,增进食欲。复天多吃一些扁豆有消暑、清口的作用。
中医认为:扁豆有调和脏腑、安养精神、益气健脾、消暑化湿和利水消肿的功效。一般人都可以食用。扁豆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钙、 磷、铁及食物纤维、维A原、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C和氰甙、酪氨酸酶等,扁豆衣的B族维生素含量特别丰富。此外,还有磷脂、蔗糖、葡萄糖。
另外扁豆中还含有血球凝集素,这是一种蛋白质类物质,可增加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抑制免疫反应和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移动,故能激活肿瘤病人的淋巴细胞产生淋巴毒素,对肌体细胞有非特异性的伤害作用,故有显著的消退肿瘤的作用。肿瘤患者宜常吃扁豆,有一定的辅助食疗功效。扁豆气清香而不串,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
扩展资料:
扁豆,又叫菜豆、四季豆、架豆、云豆,是餐桌上的常见蔬菜之一。无论单独清炒,还是和肉类同炖,亦或是焯熟凉拌都符合人们的口味每次50~70克,烹调前应将豆筋摘除,否则既影响口感,又不易消化。烹煮时间宜长不宜短,要保证扁豆熟透。扁豆,特别是经过霜打的鲜扁豆,含有大量的皂甙和血球凝集素。
食用时若没有熟透,则会发生中毒。经及时治疗,大多数人在2~4小时内即可恢复健康,预后良好。为防止中毒发生,扁豆食前应加处理,可用沸水焯透或热油煸,直至变色熟透,方可安全食用。干燥白色种子名“白扁豆”,种皮名“扁豆衣”,开放的花名“扁豆花”均供药用。豆和衣的功能为和中化湿、消暑解毒、健脾胃、止泻痢,花能清暑化湿、治下痢脓血。
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糖类、烟酸、氨基酸、维生素A、C、生物碱。 扁豆依花的产色不同分为红花与白花两类,荚果的产色有绿白、浅绿、粉红与紫红等色;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种有紫花小白扁、猪血扁、红筋扁、白花大白扁和大刀铡扁等品种。
参考资料:夏天餐桌上别少了扁豆--人民网
1 润肠通便扁豆角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食用之后会在胃肠内大量吸水膨胀,增加食物残渣湿度,提高粪便的含水量,并可促进胃肠蠕动,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对缓解便秘有一定作用。
2 开胃助消化扁豆角富含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经常食用能健脾胃,增减食欲,尤其适合在夏季食用;加上其富含膳食纤维,可帮助食物系消化,有助于改善积食不消的症状。
3 健脾化湿扁豆角味甘入脾胃经,可以作为补脾除湿的中药使用,又没有一般补脾、祛湿药的副作用,在中医上,扁豆常常与人参、白术一起搭配,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
4 祛暑解毒扁豆角可以健脾养胃,有利于祛除暑湿邪气。用于夏伤暑湿,脾胃不和所致的呕吐、泄泻,常和香薷等祛暑化湿药同用,以增强疗效;同时扁豆又可解毒,如解酒毒,在《本草图经》记载:“主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扁豆煎汁饮用的方法,可以用来治疗因酗酒、醉酒引起的酒精中毒。
白扁豆,一种农作物,可晒干,炒后可食用。白扁豆味甘,性微温,有健脾化湿,利尿消肿,清肝明目等功效。白扁豆,别名藊豆、白藊豆、南扁豆;拉丁文名Dolicho,lablabL.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扁豆的成熟种子,一年生缠绕草本。扁豆原产印度、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地区,约在汉晋间引入我国。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再晒干。种子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表面淡苋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门 被子植物门;纲 双子叶植物纲
白扁豆 ,一种农作物,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茎光滑。羽状三出复叶,小叶3,顶生小叶宽三角状,侧生小叶斜卵形,托叶小,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直立,花序轴粗壮;花2至多朵;小苞片2,脱落;萼阔钟状,萼齿5,不等;花冠蝶形,白色或紫红色,长约2厘米,旗瓣基部具耳。
荚果倒卵状长椭圆形,微弯,扁平,长5-7厘米;种子2-5,白色或紫黑色,长约8毫米。花期7-8月,果期9-10月。成熟后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约0.8-1.2cm,宽0.6-0.9cm,厚0.4-0.7cm。表面黄白色,平滑而光泽,一侧边缘有半月形白色突起的种阜,约占周径的1/3-1/2,剥去后可见凹陷的种脐,紧接种阜一端有1珠孔,另端有短的种脊。质坚硬。种皮薄脆,内有子叶2枚,肥厚,黄白色,角质。嚼之有豆腥气。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白扁豆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寒霜,受霜害后,轻者影响生长,重者死亡。苗期需潮湿,应注意浇水。花期要求干旱,空气和土壤湿度大,容易落花。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种植。
膳用价值
白扁豆,营养价值较高,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比大部分根茎菜和瓜菜都高,味亦鲜嫩可口。据中国科学院卫生研究所编的《食物成分表》:每百克白扁豆含蛋白质2.8克,脂肪0.2克,糖5.4克,热量35千卡,粗纤维1.4克,钙116毫克,铁1.5毫克,胡萝卜素0.32毫克,硫胺酸0.05毫克,核黄酸0.07毫克,尼克酸0.7毫克,抗坏血酸13毫克。白扁豆作为滋补佳品,夏暑又是一种清凉饮料。
药用价值
关于白扁豆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南朝齐梁间陶弘景著的《名医别录》。明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说:"取硬壳白扁豆,连皮炒熟,入药","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人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其软壳及黑鹊色者,其性微凉,但可供食,亦调脾胃。"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的《中国药典》也说:白扁豆"健脾胃,清暑湿。用于脾胃虚弱、暑湿泄泻、白带"。总之,白扁豆一身是宝,它的果实(白扁豆)、果皮(扁豆衣)、花、叶均可入药。其性味甘微温,入脾胃二经,有补脾胃,和中化湿,消暑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泄泻、呕吐、暑湿内蕴、脘腹胀痛、赤白带下等病,又能解酒毒。
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 100%白扁豆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对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急性胃肠炎等有解毒作用。白扁豆水提物对小鼠Columbia SK病毒有抑制作用。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白扁豆冷盐浸液0.3ml,对活性E-玫瑰花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即增强T淋巴细胞的活性,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
3.毒性 白扁豆中含对人的红细胞非特异性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in)。不溶于水的凝集素,有抗胰蛋白酶活性,可抑制实验动物生长,故属毒性成分。另含一种酶,有非竞争性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加热亦降低其活性,于10mg/kg浓度时,由于抑制了凝血酶(thrombin),可使枸橼酸血浆的凝固时间由20s延长至60s。
扁豆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
【功效】扁豆清暑解渴,健脾和胃,除湿止泻,解毒下气,和中止呕,扁豆花最宜于祛暑;扁豆衣清热去湿。
【主治】脾胃虚热,呕逆,霍乱吐泻,暑湿或脾虚泄泻,烦渴,酒醉呕吐,
妇女白带。
【食疗方】
(1)扁豆粥
[配方]扁豆30克,粳米50克,荷叶1张,白糖适量。
[操作]先将扁豆用水浸胀,粳米淘洗干净,荷叶整张洗净;粳米与扁豆一起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先武火煮沸,后文火煮至粥将熟时,把新鲜荷叶盖在粥上,再煮片刻,然后停火,闷3分钟,将荷叶去掉,加白糖调和即成。
[疗效]本粥具有解暑化湿之功,对于暑热呕吐之症有良效。
(2)扁豆胡萝卜粥
[配方]胡萝卜、扁豆各60克,粳米100克。
[操作]先将扁豆水浸泡胀,胡萝卜洗净切丝,粳米淘洗干净,然后一起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煮粥如常法,粥熟即可趁热食用。
[疗效]本粥具有健脾和胃,顺气消积的功效。适用于胃肠不和,食少呕逆,慢性腹泻等病症。
(3)扁豆山药羹
[配方]扁豆100克,红糖30克,新鲜山药50克。
[操作]先将扁豆用淘米水浸泡后,去皮;山药去皮洗净切小块,与扁豆同入锅中,加水1000毫升,武火将其煮沸,再用文火煮至豆烂熟,加红糖调匀即成。
[疗效]此汤羹具有健脾化湿止带之功。适用于脾虚有湿,带下量多等病症。
(4)扁豆红枣汤
[配方]扁豆50克,红枣10枚。
[操作]将扁豆、红枣洗净,入砂锅加水适量,水煎煮15分钟左右,去渣取汤,每天饮服3次。
[疗效]本汤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可用治小儿百日遇高温时可被破坏,故应加热食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