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饮食营养

河蟹的三个部位不能吃,一定要谨记(吃螃蟹的禁忌 有哪些禁忌)

时间: 2023-03-26 13:46:43

河蟹的三个部位不能吃,一定要谨记

螃蟹是我们经常吃的食物类型之一了,而且营养物质丰富,它可以有促进食欲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的效果,螃蟹的种类有很多,经常吃螃蟹可以有补充蛋白质和钙质的效果。河蟹哪些部位不能吃呢,下面的这些部位是一定要谨记食用的。

1、蟹胃

蟹胃就是蟹盖里三角形的骨质小包。打开蟹壳,可以看到在壳上沾有一些蟹黄,蟹胃就藏在壳子的蟹黄里。用勺子将蟹黄打开,轻轻吸吮上面裹着的蟹黄,露出的三角包就是蟹胃了。螃蟹以水生小生物、水草及腐烂的动物为食,所以蟹胃很脏,不建议食。

2、蟹心

中医常说螃蟹是极寒的,而在螃蟹身上又数蟹心最为寒凉,吃蟹时要记得取下。蟹心是一个白色的六角形,它一般位于蟹中央一块黑色膜衣下,连接两片蟹腮中间的白色物质就是蟹心。螃蟹的心脏是不能吃的,而且心脏的部分是最寒凉的食物,所以一定不要吃心脏的部位。

3、蟹肠

蟹肠位于螃蟹下腹部的那块可以掰开的掩内。打开这块掩可以看到它顶端连接蟹身的一条黑线,它就是蟹肠了。蟹肠也属于螃蟹的消化系统,建议将其取出,不食。肠子是一定不能吃的,它是螃蟹的消化系统,是不能食用的,大家要注意。

关于河蟹不能吃的一些部位,大家都知道了吧,可以看出的是这些部位对身体健康不利,而且不能食用,大家在食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吃这些部位哦,以免给身体健康带来一些不适的情况出现,所以大家还是需要了解一些小常识的。

吃螃蟹的禁忌 有哪些禁忌

河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吃蟹要记住以下禁忌:
(1)切忌生吃河蟹,醉蟹也不要吃
河蟹往往带有肺吸虫的幼虫卵和副溶血性弧菌,如果不经过高温消毒,肺吸虫进入人体后会造成肺脏损伤。如果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体会发生感染性中毒,表现出肠道发炎、水肿及充血等症状。因此,河蟹要蒸熟蒸透,一般水开后再加热20分钟以上才能起到消毒作用。单用黄酒、白酒浸泡并不能杀死肺吸虫幼虫卵,所以醉蟹最好也不要吃。
(2)切忌吃死蟹,垂死的也不要吃
蟹体内含有丰富的组胺酸,河蟹死后,僵硬期和自溶期大大缩短。蟹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去,河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胺和类组胺物质越多。人吃了死蟹后,组胺会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类组胺会引发呕吐、腹痛和腹泻等,危害我们的身体。
此外,存放的熟蟹极易被细菌侵入而污染,因此,螃蟹宜现烧现吃,不要存放,万一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保存在干净、阴凉通风的地方,再吃的时候必须回锅再煮熟透。
(3)勿与茶水、柿子同吃
①到任何一家饭馆,一般上门一杯茶,如果你要吃蟹,就不要茶水,吃蟹时和吃蟹后一小时内不要喝茶。因为开水会冲淡胃酸,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
②蟹肥正是柿熟时,而柿子性寒,注意不要混吃。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会使蟹肉蛋白凝固,凝固物质长时间留在肠道内会发酵腐败,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造成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③啤酒性寒,如果以啤酒搭配螃蟹,寒上加寒,容易引起腹泻。所以,最好选黄酒或白酒等性温的酒类配螃蟹吃。

螃蟹吃什么部位,怎么吃?

螃蟹身上,蟹胃,蟹腮,蟹心,蟹肠不能吃,其他部位都可以吃。

螃蟹的吃法和步骤:

一:先掰掉蟹腿,蟹腿的根部有一条折痕,只要轻轻一掰就断了。

二:去掉螃蟹肚脐盖,这是螃蟹肠所在,不能吃。

三:打开螃蟹盖,用勺子挖出螃蟹嘴的蟹胃,不能吃。

四:蟹心是最寒的东西。去掉两边的蟹腮、蟹嘴,都是不能吃的。

五:其余的部分都可以吃,蟹黄是最美味的。

六:最后一步吃螃蟹腿,从关节处挤压,蟹肉就会出来。

扩展资料:

吃螃蟹的禁忌

一、不吃死螃蟹

死蟹体内的寄生细菌会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使得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织胺越多,毒性越大。即使把死蟹煮熟煮透,毒素仍然不易被破坏,食用后会引起恶心呕吐,面颊潮红,心跳加速等。

二、不吃隔夜螃蟹

螃蟹是含组胺酸较多的食物,隔夜的剩蟹种组氨酸在某些维生素的作用下,会分解为组胺,回锅加热随可杀灭病源微生物,却不能破坏毒素,从而导致组氨酸中毒。因此,吃螃蟹一定要谨记,最好现蒸现吃,最长不超过4小时。

三、不吃生螃蟹、醉螃蟹

螃蟹体内含有各种病源微生物。尤其是其体内的肺吸虫幼虫卵感染度很高,抵抗力很强,单用黄酒,白酒浸泡并不能杀死。吃生蟹,醉蟹,极易诱发肺吸虫病,引起咳嗽咯血,如果病毒进入脑部,还会引起瘫痪哦。吃螃蟹是有讲究的所以我们在选购螃蟹是一定要认真挑选螃蟹。

四、不吃螃蟹“四部件”

蟹胃,就是蟹盖里三角形的骨质小包。蟹心,用勺柄将蟹身中间一个呈六角形的片状物挑出来,那是蟹心部分,应丢弃。蟹肠,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蟹鳃,则长在蟹腹部如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都应该清除掉。

五、不与茶水,柿子,花生,冷饮等同食

螃蟹与茶水不能同时饮用,是因为茶水会冲淡胃液,茶与柿子中的鞣酸较多,会使蟹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利于消化,凝固的物质长时间留在肠道内,发酵后,可引起腹痛,呕吐,腹泻,花生仁脂肪含量高,油腻之物与冷利的蟹同吃,容易导致腹泻。


参考资料:人民网—教你如何优雅健康吃螃蟹

河蟹能吃吗寄生虫多吗

螃蟹虽然好吃,但是吃之前你考虑过它的卫生状况吗?螃蟹作为常见的海生动物,身上有寄生虫并不奇怪,那么我们在吃的时候,这些寄生虫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吗?
螃蟹里面有寄生虫吗
海生动物一般都存在寄生虫,所以食用之前需要用高温蒸熟处理,因为几乎所有的寄生虫都会被高温杀死。
space
螃蟹(páng xiè):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腹胚亚目,短尾下目。是甲壳类动物(crustacean),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它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螃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中国食蟹的历史悠久,《逸周书·王会解》《周礼·天官·疱人》中均有记载。
space
螃蟹身上有寄生虫妨碍人食用吗
螃蟹有寄生虫,肯定会妨碍人食用的。
1、活蟹体内的肺吸虫幼虫囊蚴感染率和感染度是很高的,肺吸虫寄生在肺里,刺激或破坏肺组织,能引起咳嗽,甚至咯血,如果侵入脑部,则会引起瘫痪。
2、把螃蟹稍加热后就吃,肺吸虫感染率为20%,吃腌蟹和醉蟹,肺吸虫感染率高达55%,而生吃蟹,肺吸虫感染率高达71%。
3、肺吸虫囊蚴的抵抗力很强,一般要在55℃的水中泡30分钟或在20%盐水中腌48小时才能杀死。
4、生吃螃蟹,还可能会被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体会发生感染性中毒,表现出肠道发炎、水肿及充血等症状。
space
螃蟹有寄生虫怎么吃
对中国人而言幸运的是,可怕的蟹奴虫生长于海中,红石蟹等种属才是它们的受害者,吃大闸蟹不用害怕遇到它。
不过,这不代表淡水蟹可以随意吃。河湖中的蟹,主要以动物尸体或腐烂物质为食,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充满细菌和污泥。如果未将蟹洗刷干净,或者蒸煮不透,甚至生吃“醉蟹”或腌蟹,便会把蟹体内的病菌和寄生虫吃进肚子,引起各种疾病。
其实,蟹也含有丰富营养,每100克蟹肉中含有:蛋白质14克、脂肪2.6克、钙141毫克、磷191毫克、铁0.8毫克,此外也有维生素A、B1、B2、E等营养。而中医则认为螃蟹味咸、性寒,有散淤血、通经络、续筋接骨、解油漆中的毒等功效。
更重要的是,螃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怎能不吃?
space
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即可确保丢掉螃蟹中的肮脏物,吃到其精华。
一、吃新鲜的
蟹死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会使食用者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必须吃鲜活的。
二、现蒸现吃
螃蟹为含组胺酸较多的食物,蒸熟后超过4小时可能造成中毒,因此吃蟹最好当场蒸好、当场吃完。
三、蒸熟煮透
加热煮熟,可以杀死螃蟹身上的寄生虫、细菌,因此必须确保吃前彻底熟透。
space
四、五个地方不能吃
吃螃蟹,先掀盖吃,还是先吃蟹钳蟹脚,众所纷纭。但是,螃蟹这几个部位不能吃是公认的。
1. 蟹胃:蟹盖里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呈三角锥状的蟹胃,内有污沙,应将其丢弃。
2. 蟹心:蟹身中间一个呈六角形的片状物挑出来,那是蟹心部分,应将其丢弃。
3. 蟹肠:由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内有蟹的排泄物,也应果断丢弃。
4. 蟹鳃:长在蟹腹部的两排软绵绵的眉毛状物体,是蟹的呼吸器官,里面很脏,必须丢弃。
5. 蟹壳:有的人喜欢啃蟹壳,但这部位与寄生虫接触最多,不宜使用,最好的方式是使用镊子夹出蟹钳蟹腿的肉食用。
此外,螃蟹中含的胆固醇和嘌呤比较高,有五类患者也不适宜食用螃蟹。包括: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痛以及腹泻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胆囊炎、胆结石症患者、肝肾等内脏器官病人;过敏体质特别是海鲜过敏的人;伤风、发热、痛风和脾胃虚寒的人;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患者,都应少吃或不吃蟹。
吃蟹肉一般配以姜醋,也可以再放红糖,除去螃蟹的腥气,黄酒也可祛螃蟹寒气。吃完后再喝一碗用姜末、红糖冲的开水,既暖胃,又能去掉口中异味。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