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饮食营养

竹茹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2023-03-30 22:24:03

竹茹的功效与作用

目录竹茹的营养价值竹茹的功效与作用竹茹的复方竹茹的做法竹茹的食用方法竹茹的食用禁忌味甘、性微寒,入肺、胃、胆经功效具有清热止呕、涤痰开郁的功效

禁忌人群胃寒呕吐及感寒挟食作呕者忌用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竹茹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青竹茹、淡竹茹、姜竹茹、竹二青的高营养物质。比较适合有肥胖、失眠、三高胆患者、免疫力低下以及肿瘤患者食用。不过因为其药用的特殊性并不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群食用。那么大家对于竹茹这种中成药的营养价值以及食用上又了解多少呢?

竹茹的营养价值

每100克的竹茹中含热量155大卡,蛋白质17.8克,脂肪3.1克,碳水化合物60.3克。

竹茹的功效与作用

味甘、性微寒,入肺、胃、胆经,具有清热止呕、涤痰开郁的功效。

1.涤痰开郁:①用于胆虚痰热郁结、烦闷不宁、不得眠等证,可与枳实、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生姜同用,如温胆汤。②用于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可与胆星、菖蒲、茯苓、半夏、橘红、枳实、人参、甘草、生姜同用,如涤痰汤。

2.清热止呕:①用于湿热呕吐,可与黄连、半夏、陈皮同用,如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②用于胃虚热所致的呕吐或哕逆,可与橘皮、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同用。

3.清热除烦: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尽,心烦意乱,可用竹叶、石膏加竹茹、芦根。

竹茹的复方

①治哕逆:橘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

②治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青竹茹、橘皮各十八铢,茯芩、生姜各一两,半夏三十铢。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频作。(《千金方》)

③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金匮要隙》竹皮大丸)

④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生淡竹茹一升,麦门冬五合,甘草一两,小麦五合,生姜三两,大枣十四枚。上六味以水一斗,煮竹茹、小麦,取八升,去滓,乃纳诸药,煮取一升,去滓,分二服,羸人分作三服。(《千金方》淡竹茹汤)

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穰)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炙),茯苓一两半。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三因方》温胆汤)

⑥治伤暑烦渴不止:竹茹一合(新竹者),甘草一分(锉),乌梅两枚(椎破)。上三味,同用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放温,时时细呷。(《圣济总录》竹茹汤)

竹茹的做法

1、竹茹米粥

材料:大米100克、鲜竹茹适量、生姜1块。

做法:

1、将鲜竹茹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取汁(反复取2次);生姜去皮,洗净,切成末;大米淘洗干净,捞出沥干备用。

2、做锅点火,加入适量清水,先下入竹茹汁略煮,再放入大米用大火煮沸,然后撇去浮沫,再加入姜末煮至粥成,即可出锅食用。

功效:清热凉血,化痰止吐。

2、竹茹酒

处方:青竹茹60g、阿胶20g、黄酒400ml

制法:

1、将青竹茹切碎与阿胶一同放入黄酒中;

2、上火煮数10沸至阿胶烊化,去渣冷却,装瓶备用。

用法:分为3服,早、午、晚各饮1服。

功效:解痛,舒经,止血,安胎。适宜于妊娠失坠,胎损腹痛而见下血者服用。

3、竹茹酒

组成:青竹茹2合、好酒1升。

用法:煮3--5沸,分作3服即安。

功效:主治妊娠误有失坠,损筑胎损疼痛。

竹茹的食用方法

内服:3~9克,入煎剂。一般祛痰多生用,止呕多用姜汁炒用。

竹茹的食用禁忌

胃寒呕吐及感寒挟食作呕者忌用。

上文中小编已经对竹茹的功效,使用方法,食用注意事项上做了详细的介绍,因为竹茹这种中药材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是在中药配方上却是较为常见的,如果生活中有上述疾病患者想要用竹茹的时候。最后,小编建议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一面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竹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竹茹为禾本科植物青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的中间层。其主要用于肺热咳嗽,痰热心烦不寐;胃热呕吐,妊娠恶阻;此外,该品还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等。下面和我具体了解下。

竹茹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化痰功效

竹茹性寒凉,特别是苦竹的竹茹。寒能清热化痰以清肺胃。肺胃有热、胃浊化痰,常见痰黄而稠、咳痰黏滞、咳唾困难、口臭口黏、渴欲冷饮,可以用竹茹配山茶根、桑根皮、药菖蒲之属。

凉血止血作用

血热则妄行,常见胃热呕血或者齿龈出血、口舌干燥、舌质红绛、渴欲冷饮伴口臭不能近人,用竹茹配石膏、苇茎、生地黄、白茅根之属。

清胃化浊功效

胃浊不清造成纳旺嗳腐、嘈杂如饥、舌苔浊腻或者有白腐、舌红、口干欲冷饮,经常使用竹茹配芳香化浊之品,如藿香、佩兰、豆蔻、药菖蒲等。

清心除烦

心经有热,扰乱神明造成心烦不寐、遇事易怒;心火上炎造成面赤口乾,或者心阴不足;心血亏损造成产后虚烦不宁,经常使用竹茹配淮小麦、百合、辰麦门冬之属。

竹茹不但为治胃虚、胃热呕吐的良药,并且可清肺化痰、止血安胎。姜汁制过的竹茹更增止呕化痰的功效。清代张石顽认为:“竹叶兼行肌表,竹茹专清胃府,竹沥善透经络。”确为经验之得。

鉴别应用:竹茹与半夏,二药均有化痰、止呕、安神作用,对于胆虚痰热郁结所致的烦闷不宁、头晕目眩、反胃呕哕之证,常相互为用,以协同化痰、安神、止呕作用。然竹茹性凉而润,偏治热痰及胃热呕哕,并善以宁神开郁除烦,凡痰热郁结所致的心神不宁及产后虚烦头痛、心中闷乱不解者,用之最好。半夏辛温性燥,偏治寒痰溼痰及痰饮所致的呕哕,并善长辛开苦降,散结消痞,对于痰溼郁留心下所致的痞坚不舒、饮食不下以及泛恶呕吐者,用之最佳。

竹茹的食法:

1.配半夏,一寒一热,健脾燥溼,和胃止呕力彰,主治脾胃不和,胃气上逆,以致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2.配枳实,和胃降逆,清热止呕,消积化痰,宽中利膈之力增强,主治胃热痰盛,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脘满闷等症。

3.配陈皮,一温一寒,温清相济,和胃降逆,除胃中寒热甚妙,主治脾胃虚弱,气机不调,寒热错杂,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4.配生姜,一寒一温,具和胃止呕,调中降逆之功,主治寒热互结,胃气上逆之呕呃不止。

5.配黄连:竹茹入胆,黄连入心,心胆并治,可收清心胆,化痰浊之功。

6.配石斛,共奏清胃热,养胃阴,和胃气,降呕逆之功,清中有补,补中有清,用于治疗胃阴不足,胃虚有热,气失和降所致的饥而不食,反复呕吐,或干呕不止,口干烦渴等;对于妇女妊娠恶阻,胃气受胎热上扰而见的恶心呕吐,也宜用之。

竹茹的功效与作用

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于。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青秆竹,多生于平地、丘陵。

分布于广东,广西。大头典竹,生于山坡、平地或路旁。分布于广东、海南及广西。淡竹,多生于丘陵及平原、分布于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间以及陕西秦岭等地,尤以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等省为较多。

——竹茹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