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汤是我国的一方中药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出血、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女性崩漏、血色暗淡、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服用黄土汤治疗,人们吐血、衄血、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也适合用黄土汤治疗,所以黄土汤是非常好的凝血、止血方剂。
什么病症服用黄土汤疗效最好
黄土汤在中药价值方面,是非常好的凝血止血药物,而且同时该方剂还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损伤、抗病原微生物、免疫调节和促进作用,对肝胆、胃肠均有保护作用,还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所以对消化道出血部分原发病应该有一定治疗作用。但是本方剂以对症止血治疗为主,对原发病的治疗还应结合现代医学有关疗法。同时对神经、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具有巨大的调节促进作用,这可能是该方剂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重要机制。
黄土汤的中药作用非常多,为理血剂,具有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效。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道出血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脾阳不足者。
【药方名称】黄土汤
【处方】净黄土2两,广藿香2钱,生木香8分,宣木瓜2钱,陈橘皮1钱,紫厚朴8分,白扁豆3钱,活水芦根2两。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及转筋霍乱。
【用法用量】长流水煎。
夏月,加香薷1钱;三秋,加蓼花根1两;虚,加冬白术1钱半(土炒);实,加鸡心槟榔1钱;寒,加理中丸5钱;热,加四苓散5钱;干霍乱,本方2剂加炒盐1两,童便1小碗多服,以手指按舌根探吐,得吐即泻,吐泻后去炒盐、童便,照常煎服。
【各家论述】用黄土为主,加藿香、木香之芳香以解秽浊,木瓜和胃舒筋以杜转筋,陈皮调畅气机,厚朴、扁豆消暑去湿,芦根致胃清和。犹是地浆之意,而胜于墙阴之不洁远矣。
黄土汤还可以用于上消化道出血、虚寒性出血等病症,人们将黄土汤用水煎服,治疗气虚血弱,虚寒性出血症状消失,出血停止,1年未复发者为有效。黄土汤还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效果都非常不错。但是,人们在服用黄土汤的时候要注意,因实热出血者,不可服用;有外邪者,不宜使用。
人吃五谷杂粮,消化道疾病能够说成我们生活起居中更为常见的疾病,所有人多多少少的常有过腹胀、腹痛、呃逆或是反酸的症状,一部分病人反反复复的出现,数次胃镜查验也全是漫性非委缩性(萎缩性)胃病,但是怎样治疗都没法断根。也是一部分病人是因为身心健康观念的提升,将胃镜查验做为体检,结果发觉没有一切病症的自身却得了了慢性胃炎,那麼有关漫性非委缩性(萎缩性)胃病都有哪些迫不得已聊的事呢?我们该怎么治疗呢?

一、有关确诊
漫性非委缩性(萎缩性)胃病是一种由多种多样发病原因造成的胃粘膜炎症,具体表现为浆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等炎症体细胞在粘膜层的侵润。漫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欠缺特异性,关键靠胃镜及病理学穿刺活检。

二、常见疾病因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科学研究报导80%-90%的慢性胃炎病人存有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Hp释放出来尿素溶液酶溶解尿素溶液产氨、代谢空泡化内毒素造成体细胞危害及炎症介质,其胞壁还能诱发免疫反应造成发炎。这种要素的持续存有都是使胃粘膜产生炎症反映。
2、胆汁反流和药品:胆液是身体消化吸收食材不能缺乏的物质,可是当贲门扩约作用不全天,胆液马上会返流至胃内损害胃粘膜,变成慢性胃炎的发病系数;此外,激素类药物、及其非甾体抗炎药(阿斯匹林、芬必得等)均会消弱胃粘膜的维护功效,进而引起发炎。
3、不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我们经常图一时“口舌之快,吃香喝辣”,将繁杂的碾磨消化吸收工作中交到我们的胃,长此以往,胃当然要得病。如辛辣食物、刺激性、寒性、烟薰、烤串、腌渍的食材,浓茶水、抽烟、嗜酒,及其饱一餐饿一餐等不规律性的饮食结构都是损害胃粘膜,造成炎症介质。
4、心态及工作压力的影响:当我们抑郁症、抑郁时,经常主要表现的“茶不思、饭不愿”,这就是情绪对肠胃的影响,当我们长期性压力很大或是长期性处在紧张焦虑、抑郁状态,马上会使我们胃粘膜血容量降低,毁坏胃粘膜天然屏障,另外非常容易造成肠胃混乱,导致胆汁反流,加剧胃粘膜的炎症介质。

三、怎么治疗
人吃五谷杂粮,我们的胃每日必须碾磨消化吸收各种各样食材,可以说,我们每一个平常人都是有漫性非委缩(萎缩性)胃病,要想使我们的胃粘膜没有炎症细胞的侵润,基本上不是可能的,因而也就不会有除根了。绝大多数人的漫性非委缩(萎缩性)胃病都能够根据饮食搭配和生活方式的调节而转好!一小部分患者需要药物治疗:
1、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无论有没有病症都需彻底消除!幽门螺旋杆菌有关的慢性胃炎是感染病症,幽门螺旋杆菌是危害菌,而不是益生菌粉,这一点已成的共识!那麼针对一个危害菌,一个感染病症,要是发觉了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我们就需要药物治疗,彻底消除幽门螺旋杆菌能够缓解胃内炎症介质,降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形增生及其胃癌的产生。
2、幽门螺旋杆菌呈阴性者
血压有消化道症状的,需要医治。有时候的、现病史短的病人,通常是在有关发病原因的功效下使胃粘膜炎症加剧的原因,能够应用抑酸及维护胃粘膜等用药治疗药品。
血液没有症状的,需要依据病理检查而定。假如病人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没有显著消化道症状,我们需要依据病理学结果来明确是不是药物治疗,假如病理学提醒中、中重度炎症,尤其是中重度炎症,是需要医治的,能够应用以抑酸、维护胃粘膜的药品,以缓解胃粘膜发炎。只能病理学是轻微炎症者,不需要医治,但仍应留意自身维护保养,以防加剧!
总而言之,漫性非委缩性(萎缩性)胃病是基本上每个人都存有的,我们需要正确对待,科学研究看待,如果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优先彻底消除,要是没有,可依据病症的轻和重,炎症介质的轻和重来挑选适合的护胃药。慢性胃炎三分治七分养,倘若对胃疼惜能加,它核对你翻倍相报!
胃癌的晚期症状: 1、腹部肿块:晚期胃癌患者上腹部可触及肿块,质坚硬,结节状,随呼吸上下移动。 2、胃窦小弯以溃疡型癌最多见,上腹部出现疼痛感较早,若肿瘤浸及幽门,可引起腰部疼痛,梗阻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 3、进展期胃癌可出现胃区疼痛:也有类似消化性溃疡疼痛,与进食无明显关系,一般进食后可缓解。还可出现上腹部饱胀感、厌食、乏力、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消瘦、贫血、水肿、发热等。 胃癌的常规治疗 胃癌的治疗是以手术、放疗、化疗为首选。但由于放疗对胃癌的敏感性低、疗效差,加之胃部周围重要脏器多,放射治疗常伤及机体的正常细胞和组织,故一般较少采用(个别情况下,常使用放疗与手术配合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多是先行手术切除。手术的最大优点是快捷了当地将肿瘤切除,解决了机体当前的致命伤。手术切除对局部治疗效果极佳,不过,对全身治疗与机体防御反应的提高毫无作用。 胃癌的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具有适用面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充满了希望,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家属也是极大安慰。 胃癌早期或者胃癌手术后联合用抗癌平丸,华蟾素胶囊,复方天仙胶囊等中成药可以抑制残余的癌细胞发展,有效的预防转移和复发,有改善患者的免疫力,延长患者生命周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麻烦采纳,谢谢!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论一首 证三条 方十二首)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
百合知母汤、滑石代赭汤、百合鸡子汤、百合地黄汤、百合洗、栝蒌牡蛎散、百合滑石散、甘草泻心汤、苦参汤、雄黄熏方、赤小豆当归散、升麻鳖甲汤。
......
注:
黄煌:学中医之后,才知道百合还是一味药,能够安神。东汉的《伤寒杂病论》里居然还记载一种以百合命名的疾病,叫百合病。这种病,表现非常怪异,用张仲景的话来说,是“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很长时间我不明白这是什么病,临床多了,才发现百合病其实是情志病,是抑郁症的一种类型。江南的秋天,秋雨淅沥,秋风萧瑟,人们不免平添几分忧愁,于是,失眠、胸闷、烦躁、疲劳、口干舌燥等症状就出现了,这正是吃百合的最佳人群。百合能消除莫名的烦躁(除烦),睡觉之前吃点放糖的百合羹让人安眠,如果症状严重,百合还可以与其他药物配合,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汤、百合地黄汤等经方。我用百合,常与温胆汤、酸枣仁汤同用,对于那些百般无奈,虚烦不眠的患者,此方有助眠、安神、除烦的效果。除安神以外,百合还有其它功效。上次门诊遇到一位痛风患者,他告诉我,每天食用百合,也能降尿酸,我查百合药理,居然含有秋水仙碱,而这种化学物质,是痛风的特效药。
......
百合知母汤
原文: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原方: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两,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普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 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
滑石代赭汤
原文: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原方:百合七枚,擘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子大一枚,碎,绵裹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 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
百合鸡子汤
原文: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原方:百合七枚,擘 鸡子黄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 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
百合地黄汤
原文: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原方: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 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注:
三部九侯:地黄近时均作凉血、补血、养阴药,其实它还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之功。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其主要功效为:“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做汤,除寒热积聚,除痹。”《别录》也记载“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药性论》还说其有“解诸热,破血,通利月水闭绝,亦利水道,捣薄心腹能消瘀血”。《图经本草》称之为“伤折金疮为最要之药”。在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内有干血”的“大黄蟅虫丸”中用大剂量的干地黄(十两)。可见,生地黄具有消积、除痹、通经、散血、和伤,外用消血肿等治疗作用。遗憾的是,这一大功用被后世所疏忽,使之未能“物尽其用“。裘沛然先生也为此在其著述中提出:“众所用知的血府逐府汤中就有生地黄即取其活血逐痹之功效。《普济方》中的地黄散中用地黄合乌贼骨以消血症”。裘氏临床也每多以生地黄作活血行瘀药,用于肿瘤、痹证、月事不调、心痛等,收效满意。
在《伤寒杂病论》中应用地黄,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治疗百合病的“百合地黄汤”。原文中记载了百合病的发病症状为“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其治疗为“百合病,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七枚(劈)生地黄汁一升。中病,勿更取。大便当如漆。” 现阶段对百合病的病机通行的看法为“心血肺阴两虚,阴虚内热”。对百合地黄汤的方解也为“滋阴凉血”。但是阴虚内热,依仲景用药习惯为什么不用“麦冬”却重用“生地黄”。而且在方后还特意注明“大便当如漆”。对此用通俗的话解释应为“柏油状大便”。用现在的医学术语应该为“大便潜血阳性”(地黄含有铁质,铁质也可以使大便色黑)。对于此病有独树一帜见解的就是:北京已故著名伤寒学家“胡希恕”。在其《经方传真》一书中对此做了如下阐述:“此为典型表现为精神系统异常的疾病,病机当有血瘀,服药后大便如漆,为瘀血已祛。”无独有偶的是在《伤寒杂病论》阳明病篇中的“抵当汤”证也提到了“大便黑”。抵当汤也是用于治疗主要表现为精神系统异常的病症:发狂,喜忘。抵挡汤证与百合地黄汤证的区别:正如《经方传真》中所阐述的那样:“虚实不同而已。一个是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一个仅仅为默默如有神灵。”
云闲山人:生地黄有“逐血痹,破恶血”之功,这可能是正确的,对此本人有体会。
我妻年轻时,面色黑黄,多恶梦,常惊醒,腰沉重钝痛,经期错乱,经血黑少带血块,舌尖及边可见大量淤血点,症状已经持续多年,用过多种方法,服过多种药无效。27岁时加重,又无方可用,我思考再三,决定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最复杂的问题,给予生地黄粥:鲜生地黄50克,加水50克,捣为泥,绞取汁,加入沸腾白米粥中,搅匀即离火。每天晨起空腹服一剂,连服5日,但效不显,第6日突然随大便泄下大量黑血,多年沉疾一时得解,当是生地黄之功。
我认为,中药之功效、性味,古人简单直白的观察和体会可能更接近真实,后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念、社会环境去解说,一人一说,一人一解,掺杂了太多本不是药性的东西在里边,越解越繁,越解越乱,反失其真。
小吹:广州市名中医黄仕沛老师深谙仲景用药之道,临床用药谨守仲景用药法则,不妄加减。黄师在临床中一步一个脚印,数十年如一日实践经方,诠释经典,堪称岭南继陈伯坛、黎庇留、谭星缘、易巨荪之后的新一代的“经方家”。笔者有幸师从黄仕沛老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使用地黄剂经验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伤寒杂病论》中使用地黄的方剂
《神农本草经》谓干地黄“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脉,填骨髓,长肌肉,……除寒热、积聚,除痹。”
《伤寒杂病论》中使用地黄的方剂有10首,分别是:胶艾汤、当归建中汤、黄土汤、炙甘草汤、薯蓣丸、三物黄芩汤、百合地黄汤、防己地黄汤、肾气丸、大黄庶虫丸。
汉时并无熟地,仲景用的是生地黄、干地黄,但仲景用地黄总体是用来治虚的,而且地黄在配伍上有广泛的亲和力,如与养血、活血、益气、温阳、清热、养阴、利水均可配伍。
试分析一下仲景的10首地黄剂:方中地黄用量最大的是防己地黄汤,用生地黄二斤;其次是炙甘草汤用生地黄一斤;百合地黄汤则用生地黄汁一升;大黄庶虫丸用干地黄十两;肾气丸用干地黄八两;当归建中汤的加减法中,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胶艾汤、三物黄芩汤用干地黄四两;黄土汤用地黄三两;薯蓣丸用干地黄十分,用量皆相当大。
二、叶天士、吴鞠通使用地黄经验
世人一般认为,熟地补血,生地败血,所以一般滋养补虚用熟地,凉血则用生地。其实并非如此。尝试分析一下叶天士、吴鞠通两位温病大家使用地黄的经验:
首先,熟地补血,生地败血,此说可能来自叶天士的“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但叶天士又有“舌淡红无色者,或干而色不荣者,当是胃津伤而气无化液也,当用炙甘草汤,不可用寒凉药” 之说。由此可见,叶氏认为重用一斤生地的炙甘草汤并不是寒凉药,而是改善胃津损伤的补虚药,那么叶氏当然不会认为方中的生地会败血。
其次,吴鞠通《温病条辨》增液汤的条文 “阳明温病,无上焦症,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增液汤主之。”条文后的按语,明确指出了生地的功效:“生地亦主寒热积聚,逐血痹,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
再看《温病条辨》中使用生地的各方,如“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益胃汤主之”;“下后无汗,脉不浮数,清燥汤主之”;“下后数日,热不退,或退不尽,口燥咽干,舌苔干黑,或金黄色,脉沉而有力者,护胃承气汤微和之”;此外还有新加黄龙汤、增液承气汤。
上述各方中用生地都是为了滋阴养血,而且如吴氏在增液汤的按语所言,“三者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计,故汤名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
由此可见,生地固可凉血,也能滋阴养血,而且非重用不为功。
三、黄仕沛老师运用地黄经验
黄仕沛老师善用地黄,临床上常用大剂量地黄治疗各种常见病。
从地黄的使用指征来看,黄师认为,地黄用于皮肤干燥枯槁,大便干结,口干舌干,唇干裂,舌瘦苔少,或唇红舌红,脉细数、结代。后世温病验齿,叶天士“看舌之后,亦须验齿”,所以地黄的药证当是唇舌干燥,牙齿枯槁。从地黄的“药证”来看,黄师认为,地黄之用在于滋阴养血,具体效能主要包括:1.润燥,2.制燥,3.定躁,4.安神、5.定悸。除此之外,地黄还可以止血、清热,本文不一一尽述。从地黄的用量来看,黄师认为,无论用于何证,配伍何药,地黄都必须重用,非重用不足以为功。黄师用地黄常用30-90克,最大用至180克。
1地黄剂的主要功效
1.1 润燥
1.1.1用于治疗皮肤科疾病
《伤寒论》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此乃阳明久虚,津液不足,汗源不充,故法多汗反无汗,而皮肤干燥瘙痒。如荨麻疹、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等,特别是老年性皮肤干燥症,考虑为阳明久虚,津液不足,潮红,脱屑比较明显者,黄师常用大剂量生地,最大用至90g。
黄师曾治一过敏性皮炎患者,全身片状皮疹,干红,瘙痒明显,以甘草泻心汤加麻黄、生地、石膏治疗,处方:
麻黄十二克(先)川连六克 黄芩十五克 法夏二十四克 干姜六克 大枣十五克 甘草三十克 党参三十克 石膏九十克 生地三十克 十剂后症状明显好转。
黄师曾述,当年黄继祖师公,曾治一妇人,身痒久不愈,几欲自尽,嘱予生地煲瘦肉,服之越旬而愈。
我亦曾治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全身皮肤干燥、潮红,瘙痒难忍,满布搔抓的痕迹,抓痕处有渗血、谌液。发病已接近1年,时好时坏,本次加重接近1月,反复使用过多种抗过敏药物,甚至使用过激素,效果不佳。予百合地黄汤合麦门冬汤加减,处方:
百合三十克 生地三十克 麦冬六十克 法夏二十四克 大枣十五克 甘草十克 党参三十克 并与生地三十克、甘草三十克煎水外洗,治疗十余天后皮肤干燥、瘙痒症状较前明显缓解。
1.1.2用于治疗阴枯液竭的患者
黄仕沛老师认为欲养真阴非重用生地、麦冬不足以为功。
仲景的炙甘草汤、薯蓣丸,甚至大黄庶虫丸中使用生地,都是因为它能滋阴养血,改善阴液枯竭的症状。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脉证并治》附《外台秘要》“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现代很多医生都用炙甘草汤改善肿瘤患者的恶液质状态。黄师曾以炙甘草汤治疗肺癌术后及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阴液枯竭的患者,疗效显著。
薯蓣丸和大黄庶虫丸都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此方自然是补虚之剂。“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庶虫丸主之。”大黄庶虫丸是《金匮要略》治疗干血痨的方剂,治疗瘀血内结日久,伴有明显的阴液枯竭。与治疗妇人产后腹痛的下瘀血汤比较,本方重用地黄,并加用其他一些活血破瘀药物,这便足见仲景组方的用意。《千金要方》有治月水不通,脐下坚,大如盘。发热往来,下利羸瘦,方用生地黄三十斤,取汁,内干漆,为末一斤,微火煎,令为丸,每服酒下如梧丸大三丸。此方也是化在瘀的同时,重用大量生地治疗阴枯液竭。八十年代初,黄师就以大黄庶虫丸治愈一例疑为席汉氏综合征的消瘦、肌肤甲错、腹胀、闭经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黄师曾治一鼻咽癌放化疗术后中年男性,2011年6月初确诊,6月中旬接受化疗,约两周前化疗完成。8月22日开始接受放射治疗,现仍进行中。9月初逐渐出现口腔溃疡,咽喉干痛,饮食难进,胃脘胀满,呕吐。曾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显。9月27日经友人介绍请黄师诊治。刻诊患者咽痛、咽干、口干,口腔双侧颊侧溃疡,舌面溃疡,吞咽障碍,饮食难进,胃脘胀满,时有呕吐,唇舌红色如染,舌干瘦,无苔。不寐而烦。
黄师拟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合麦门冬汤加生地。
处方:黄莲6克、黄芩15克、白芍15克、大枣5克、党参30克、法夏60克、麦冬30克、生地90克、甘草30克、阿胶15克(烊化,兑)、鸡蛋黄一枚(药成放之搅拌)。七剂。
10月4日再诊,诸证悉除;唇舌红已退,如常色,口腔及舌痛溃疡己愈,唯余咽仍有少痛,能进食粥、面条。除10月3日一点醒来,个多小时后才再入睡,几天来睡得很好。
1.2 制燥
地黄在经方的配伍中还有制燥的作用。如炙甘草汤三分阳药,七分阴药,此方中地黄还有制桂枝温燥的作用。如防己地黄汤,生地二斤配伍防己、防风、桂枝等辛温的药物也是此意。《千金》、《外台》亦有多方是使用地黄制燥的。后世方如大秦艽汤用地黄也是此理。
黄师用温燥药物时也常用生地制燥,如曾治一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左侧肢体乏力,言语欠清,但舌红少苔,大便干结,便予续命汤加生地90克,治疗后舌红、便秘症状好转,肢体活动功能也较前改善。
1.3定躁
躁者,躁动不安,定躁即定躁熄风,风指的就是后世的所谓“内风”, 所以这里所谓定躁就如同后世医家的育阴熄风。此时生地更应用大量,一般90-120克。
防己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黄师认为,仲景的防己地黄汤重用生地黄二斤,滋阴养血,治疗以阴虚阳亢为主的中风,开后世育阴熄风的先河。
叶天士喜用生地黄育阴,《临证指南医案﹒肝风门》的三十二个医案中,用地黄的有二十多案,可见地黄的重要。吴鞠通的复脉汤、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及张锡纯的建瓴汤皆用地黄。
黄师曾以防己地黄汤治疗两例脑梗塞后出现不自主运动的患者,一例双手舞动不止,型似兰花,一例嘴巴不自主抖动,皆用生地九十克,治疗后症状缓解,未见再次发作。
杨森荣师兄的伯父因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除气促、咳痰以外,还出现双上肢不自主颤动,师兄以防己地黄汤,生地120克治疗,数剂后双上肢颤动停止。
叶天士有:“凡肝阳有余,必须介类以潜之,柔静以摄之,味取酸收,或佐咸降,务清其营络之热,则升者伏矣”。黄师还认为后世提出的平肝熄风,育阴潜阳之法,实蕴含于风引、侯氏黑散、防己地黄汤三方之中。候氏黑散的菊花清肝热,皂矾除痰;风引汤介类潜阳,大黄通腑;防己地黄汤以地黄养阴血。临床上三方应互联使用。黄师曾治一脑梗塞急性期的老年男性,左侧上下肢不自主舞动不休,以防己地黄汤育阴合金石介类潜阳,生地最大用至一百二十克,十余剂后不自主运动得以控制,现行动如常。
1.4安神
仲景用地黄的方剂10首,其中用生地黄的方剂包括炙甘草汤、防己地黄汤、百合地黄汤共有3首,这3个方证皆有“神”的症状。如防己地黄汤“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百合地黄汤所治百合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闻食臭时”的“神识之疾”。 此时生地用90-120克。
黄师近期治疗一老年女性患者,幻听,似觉常常听见隔壁的敲击声,问其子女均未听见,故心烦意乱,心中怵惕不安,夜间常不能入睡。黄师先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一周后患者心悸症状明显缓解。但仍有明显幻觉,难以入睡,遂改予防己地黄汤加减,处方:
防己二十四克 生地九十克 桂枝二十克 防风十五克 甘草十克 生龙牡各三十克
两周后幻听减少,地黄逐渐加量至一百五十克,继续服用治疗。
1.5定悸
《伤寒论》第178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重用生地一斤,是治疗心悸的千古名方。
曹颖甫用本方深有体会,他说:“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此仲景先师之法,不可更变也。”可谓一语中的。仲景治悸有多方,但脉结代而又心动悸者,此无可替代之方也。《经方实验录》中共载有三案,如唐君案:“素有心脏病,每年买舟到香港,就诊于名医陈伯坛先生,先生用经方,药量特重,如桂枝、生姜之属动以两计。大锅煎熬,药味奇辣,而唐君服之,疾辄良已。今冬心悸,脉结代又发,师与炙甘草汤,服至三五剂,心悸愈,结代渐稀……”。深感粤沪两位经方大家,解读《伤寒论》虽各有见地,然审证用药则一也。
当然对于治疗心悸,桂枝是最关键的,但后世解释炙甘草汤多认为生地黄有此功效。黄师常以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包括频发室性、预激综合征等多例,每次皆能起效。
2 地黄剂的煎煮法
仲景凡地黄剂均与酒同用,几成定例。
历代注家多从酒之性去诠释;如“酒可通经”,柯韵伯则曰:“清酒引之上行。”但细观仲师之地黄方,如胶艾汤亦与酒同煎,然胶艾汤乃止血方,无须通经,也无须引药上行。防己地黄汤是以酒渍防己等四味一宿,绞取汁,再与地黄汁和合。尤在泾释:“酒浸取汁,用是轻清,归之于阳,以散其邪。”可见注家常落臆解俗套,恐非仲景原意也。试想药与酒同煎,汤成则酒味俱挥发殆尽,何以通经、上行?近人解释地黄剂用酒同煎是起“溶媒”作用,有利于地黄等有效成份析出,应为仲师本意也。
黄师于大剂量生地的地黄剂,如炙甘草汤、防己地黄汤等也常与酒同煎。汉代未有蒸馏酒,故不应是高粱酒之类,应是黄酒,如花雕酒之类。但如果如炙甘草汤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同煎则酒费不菲也。黄师往往是以水七、八碗煎至三碗左右,放花雕酒半支或一支。再煎成一碗。感觉放酒效果较好。
医案:
余泽运_i213l:唐某,女,60岁,2009年9月24日诊。因胃脘部不适兼心悸失眠,心烦懊憹十余年,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就诊。每次发作均与情绪波动或感冒有关,且发作时四处求医均无效。此次又因感冒后觉胃脘不适,似饥非饥,似痛非痛,肛门下坠欲便却解不下,欲进食却不能食,昏昏欲睡却睡不着,心慌心跳,莫可名状。余初按神经官能症给调节神经无效,后按脏躁给以甘麦大枣汤效仍不显,无奈辗转反思,经反复询问,得知患者发病十数年来,虽病情变化百出,唯口干、尿黄始终存在。余恍然而悟曰:“此百合病也”。遂书一方:百合30g,生地50g。水煎服,2剂。第三天患者丈夫来门诊说:此药疗效很好,已能吃能睡,请再开三剂,服完药病即应手而愈。
按:此例患病十余年,更医几十人,均为初治尚效,再用无功,甚为棘手!笔者询知患者发病十数年来,虽病情变化百出,唯口干、尿黄始终存在,辩其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诊为百合病,投百合地黄汤5剂而愈。本案足以说明,抓主症,审病机,找准关键环节,采取针对措施,不管何种顽症痼疾均可迎刃而解。
......
百合洗方
原文: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不差,括蒌牡蛎散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原方:百合一升 右一味,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
栝蒌牡蛎散
原文: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原方:栝蒌根 牡蛎熬,等分 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
百合滑石散
原文: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滑石散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原方: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
狐惑病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
苦参汤
原文: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原方:苦参 一升 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据徐本、尤本补苦参汤及其用法)。
......
雄黄散方
雄黄一两 右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纳药于中,以火烧烟,向肛熏之。
......
1. 翻译全文医古文《钱仲阳传》 钱乙,字仲阳,远祖是钱塘人,与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国王钱镠有宗属关系。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平定江南,钱镠的孙子、吴越国第五任国王钱俶献所据十三州归宋。钱乙的曾祖钱赟随着钱俶归宋而北迁,于是就安家在郓城县。
钱乙的父亲钱颢,擅长针刺医术,然而他嗜好饮酒,喜欢外出远游。忽然有一天他隐姓埋名,向东游行到海上,就不再返回了。
钱乙当时才三岁,母亲在父亲东游海上以前就亡故了,父亲的同胞姊妹嫁给了吕姓医生,钱乙的姑母哀怜他孤弱,就把钱乙收为养子。钱乙逐渐长大了就开始读书,跟吕君学习医术。
姑母将死时,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情况告诉了他。钱乙号叫哭泣,请求去寻找父亲,一共往返寻找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
又过了几年,才去迎接他父亲而让他回家。这时钱乙已三十多岁了。
乡亲们都很惊叹,感慨激动地为此事流下眼泪,很多人都赋诗赞颂钱乙寻亲迎父之事。七年之后,父亲以寿终而亡,钱乙按照礼法办理丧葬之事。
钱乙事奉养父吕君,就像事奉亲父一样。养父吕君死了,没有子嗣,钱乙就为他安葬守孝,为吕君的孤女办理婚嫁之事,每年按照年节时令给吕君行祭奠之礼,都跟对待自己的双亲一样。
钱乙最初是以小儿科在山东闻名。宋神宗元丰年间,皇帝姊妹的女儿有病,召令钱乙来让他为她诊治,很有功效,长公主上奏神宗,授予钱乙翰林医学的官职,特例赐给他大红色丝帛的六品官服。
第二年,神宗皇帝第九子仪国公赵 患手足痉挛之疾,国医不能治愈。长公主入朝见神宗时,于是禀报了钱乙出身民间,有奇异的医术,就立刻召钱乙入宫。
钱乙就给皇子赵 服用黄土汤而痊愈了。神宗皇帝召见钱乙,夸奖钱乙的医术并晓谕众人,而且又询问他用黄土汤治愈疾病的原因和情况。
钱乙回答说:“瘈瘲病(手足痉挛之疾)多属于风邪,因为肝木(风)犯脾而患瘈瘲,故在治疗上须平肝木(风)。黄土汤的作用主要是温阳健脾,脾属土,脾土旺即能制胜肾水,肾水受制,则水生木的力量减弱,于是肝木自平,风邪自已。
况且以前几位医家的治疗已经接近痊愈,我来治疗,是恰逢皇子他病愈的时候了。”皇帝很满意他的回答,提拔他担任太医丞的官职,赐给紫色官服和金质鱼符佩戴。
从此,皇亲国戚、贵族之家,以及下层官吏、百姓人家,都希望邀致钱乙来治疗疾病,钱乙就没有闲暇的日子了。钱乙谈论医道,那些学有成就有名望的医家,都没有人能够自持己见而问难钱乙。
不久,钱乙因为患病,告退免官。到哲宗皇帝时,又召令钱乙在宫中轮流值宿侍奉。
过了好久,钱乙又托病请求辞退,皇帝准许他带着印绶回家治病,于是就不再做官。 钱乙本来就身体瘦弱有病,性格坦率和易而不拘小节,嗜好饮酒,疾病屡屡发作,钱乙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疗,就治好了。
钱乙最后一次犯病,全身沉重困乏得很厉害,于是他伤叹地说:“这就是所谓的周痹病,周痹进入五脏的话,就要死了,我恐怕活不成啦!”过了一会儿,又说:“我能使这种病转移,使病转移在四肢上。”于是他自己配制方药,日夜服用,没有人见过他的处方。
过了不久,左侧手足挛缩不能活动,于是他高兴地说:“行啦!”又让他亲近的人登上东山,察视菟丝子生长的地方,拿着火把照察菟丝子枝叶的下面,在火把熄灭的地方挖取,果然掘得了茯苓,其大如斗,于是就按法服食,经过一个月全部服完。自此以后,钱乙虽然偏瘫,可是气壮骨坚,就如同没有病的人一样。
辞官以后就隐居在乡里的宅舍里,闭门不出,也不戴帽子 *** 鞋,坐卧在一张床榻上,时时翻阅史书杂说,客人来了,就饮酒畅谈。心里如果想到外面什么地方去看看,就让两个仆人用肩舆抬着他,出入在街巷胡同里,街坊有人邀请他到家做客,他是不肯去的。
有病的人每天都登门求治,有搀扶着来的老弱病人,有用襁褓包着而背来的小儿,连续不断地挤满门前。这些病人,路近的来自街坊邻里,路远的有的来自百十里之外,钱乙都授给他们药物,病人深表感谢而离去。
当初,长公主的女儿患了泄泻下痢的病,濒临危急。钱乙正醉酒,说:“应当让她发出痘疹病就好了。”
驸马都尉认为不对,生气地斥责了钱乙。钱乙没有答话就退出去了。
第二天,果然发出了痘疹,驸马都尉甚为喜悦,以诗感谢钱乙。 广亲宅皇族二大王的儿子患病,钱乙给他诊视后说:“此病可以不服药就能痊愈。”
钱乙回头看到他家的幼子,说:“这个孩子近日会突然发病,病发会令人惊骇,待三天后过了午时就平安无事了。”他们家的人怨恨地说:“幼儿有什么病?只有贪图财利的医生,才会如此吓唬人。”
第二天,幼儿果然发作痫病,十分暴急吓人,再召钱乙来给幼儿诊治,三天后痊愈了。家人问钱乙:“凭什么在没有病时就能预知有病呢?”钱乙回答:“这孩子当时面部所现赤色很重,眼睛直瞪瞪地看视,心属火,肝主目,这是心脏与肝脏都感受病邪的证候。
午时以后就病愈的原因,是因为肝和心所主的时辰应当更换,因而病势逐渐衰减而无恙了。 广亲宅皇族四大王之子患上吐下泄之病,医生用燥热之药来给他温补,反而给病人增加了气喘。
钱乙说:“王子的病本来是肠胃热甚之证,脾脏况且已经受到伤害,怎么。
2. 《医扁雀见秦武王》文言文的意思 【原文】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而君一举而亡国矣。”
【译文】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建议及早医治,可是左右大臣提出异议:“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很生气,把治病的砭石一丢,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道的人一道讨论,干扰治疗,就凭这,可以了解到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3. 初三语文文言文刘子和传翻译 刘子闲居,有负薪之忧, *** 良弗知其旨。血气交沴,炀然焚如。
客有谓予:“子疾病积日矣,乃今我里有方士,沦迹于医,厉者造焉而美肥,跛者造焉而善驰,矧常病邪?
将子谒诸!”予然之,之医所。切脉、观色、聆声,参合而后言曰:“子之病,其兴居之节舛、衣食之齐乖所由
而致也。今夫藏鲜能安谷,府鲜能母气,徒为美疹之囊橐耳。我能攻之。”乃出一药丸,可兼方寸,以授予曰:“
服是足以瀹昏烦而锄蕴结,销蛊慝而归耗气。然中有毒,须其疾瘳而止,过当则伤和,是以微其剂也。”予受药
以饵,过信而膇能轻,痹能和;涉旬而苛痒绝焉,抑搔罢焉;逾月而视分纤,听察微,蹈危如平,嗜粝如精。
或闻而庆予,且关言曰:“子之获是药,几神乎!诚能遭己。顾医之态,多啬术以自贵,遗患以要财,盍重
求之,所至益深矣。”予昧者也,泥通方而狃既效,猜至诚而惑剿说,卒行其言。逮再饵半旬,厥毒果肆,岑岑
周体,如痁作焉。悟而走诸医,医大咤曰:“吾固知夫子未达也!”促和蠲毒者投之,滨于殁而有喜;异日,进
和药,乃复初。”
刘子慨然曰:“善哉医乎!用毒以攻疹,用和以安神,易则两踬,明矣。苟循往以御变,昧于节宣,奚独吾
侪小人理身之弊而已。
翻译:刘某(作者)闲居(家中),得了病, *** 良的食物不知道是什么味道。血脉和元气都不通畅,滚烫
滚烫的如同被火烤灼着似的。
有个客人对我说:“您的病很多日子了,如今我那有个方士(会方术之人),沦落混迹于医生(看来古代方
术高于医术。)得麻风病的去他那治疗会变成漂亮而健康的人,瘸子去他那治疗会变成善于奔跑的人,更何况常
见的疾病呢?请您去他那吧!”我同意了,来到医生那。把脉、看气色、听声音,综合诊断后他说:“您的病,
是因为起居作息时间节奏紊乱,衣食住行安排不和谐所导致的。如今五脏很难消化食物,六腑很难养育元气,只
能成为装病灶的皮囊了。我能治好的。”便拿出一枚药丸,大概有一寸见方的两倍那么大,交给我并说:“服用
这枚药丸足够祛除你的昏烦和郁结,消除病症恢复元气。但是药中是有毒的,必须病好了就停药,过量了就会打
破和谐,所以给你的剂量要少。”我拿了药来吃,过了两个晚上肿胀的脚轻松了, *** 感觉舒缓了;过了十天
奇痒的感觉没有了,不再会抓挠了;过了一个月可以分辨很细小的东西,听清楚很细微的声音,走高坡如履平地,
吃粗粮如同 *** 细的食物。
有的人听说后来庆贺我,并且关心地对我说:“您所得到的药,几乎是神效啊!实在难得遇到啊。观医生的
态度,多是吝啬医术让自己显得高明,留后患让自己有财源,何不再要点药,所达到的疗效更好呢。”我糊涂啊,
拘泥于通常的观点而贪心不满足现有的疗效,猜忌诚心而迷惑于邪说,终于按照他的话去做了。等到再吃了五天
的药,那药的毒性发作,周身胀痛,如同疟疾发作。醒悟了去就医,医生狠狠地责备道:“我就知道你不通事体
啊!”下了和解的要解除毒性,所幸还在危险的边缘;他日,吃了和解的药,便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刘某感慨道:“善哉医术!用毒攻击疾病,用和解之药安定心神,改换了两样都不利,有道理啊。如果遵循
老办法应付变化了的新问题,愚昧地执着于(过去的)章法和普通的见解,岂只是我等小人治疗疾病而已。”
4. 文言文《刘恕传》翻译 翻译:刘恕,字道原,筠州的人.刘恕做学问,从历数、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刘恕为了得到书来读,即使跑几百里路也不怕远,亲自接近书,一边读一边摘抄,几乎废寝忘食.(一次,)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路旁有石碑,读上面的字,知道是五代的一位将军,人们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回去后查验过去的史书,确实如刘恕所说.宋次道任亳州太守时,家里有很多藏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美食显示主人的礼节,刘恕说:“这不是我来你家的目的,还会耽误我的事情.”于是把这些礼节都去除了.刘恕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里,白天黑夜诵读和抄写书籍.他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书然后离开了.刘恕家里一向贫困,无法得到美食,但他一点也不随意向别人家索取钱财.从洛南回来,当时正是冬天,家里没有防寒的物品.司马光把衣服鞋袜以及旧的被褥送给他,他没有得到推辞的机会,勉强接受而告别,等到走到颍州,把物品包裹起来都还给了司马光.。
5. 神医华陀文言文 华佗传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曰:「胎已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
人云「在左」。於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县吏尹世苦四支烦,口中乾,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佗曰:「试作热食,得汗则愈;不汗,后三日死。
」即作热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气已绝於内,当啼泣而绝。」果如佗言。
府吏儿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盐渎严昕与数人共候佗,适至,佗谓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
」佗曰:「君有急病见於面,莫多饮酒。」坐毕归,行数里,昕卒头眩堕车,人扶将还,载归家,中宿死。
故督邮顿子献得病已差,诣佗视脉,曰:「尚虚,未得复,勿为劳事,御内即死。临死,当吐舌数寸。
」其妻闻其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一如佗言。 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之。
毅谓佗曰:「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拏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
」遂如佗言。 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
问佗,佗曰:「其母怀躯,阳气内养,乳中虚冷,儿得母寒,故令不时愈。」佗与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彭城夫人夜之厕,虿螫其手, *** 无赖。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数为易汤,汤令暖之,其旦即愈。
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家居广陵,未至二百里,止亲人舍。有顷。
佗偶至主人许,主人令佗视平,佗谓平曰:「君早见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
」应时归,如佗所刻。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佗闻其 *** ,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泞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泞辈约以十数。
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
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云:「君病深,当破腹取。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杀君,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
」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寻差,十年竟死。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
」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
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
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
曰:「伤娠而胎不去。」将军言:「闻实伤娠,胎已去矣。
」佗曰:「案脉,胎未去也。」将军以为不然。
佗舍去,妇稍小差。百余日复动,更呼佗,佗曰:「此脉故事有胎。
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生;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
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汤针既加,妇痛急如欲生者。
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所。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於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系,宜含宥之。
」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
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 初,军吏李成苦欬嗽,昼夜不寤,时吐脓血,以问佗。佗言:「君病肠痈,欬之所吐,非从肺来也。
与君散两钱,当。
6. 帮忙翻译一些文言文 1 倘若不了解这一点,而到处区听那些没有事实根据的议论,广泛地邀集很多医生,那就好比良马不能多得,怎能不招来冀北的劣马之群呢?军帐里要有神机妙算的人,但见到几个圯桥杰出的小子张良那样的人?病情危急的时候,哪能经得起庸妄之医的误用药物? 刘禹锡 《鉴药》 刘子闲居,有负薪之忧, *** 良弗知其旨。
血气交沴,炀然焚如。 客有谓予:“子疾病积日矣,乃今我里有方士,沦迹于医,厉者造焉而美肥,跛者造焉而善驰,矧常病邪? 将子谒诸!”予然之,之医所。
切脉、观色、聆声,参合而后言曰:“子之病,其兴居之节舛、衣食之齐乖所由 而致也。今夫藏鲜能安谷,府鲜能母气,徒为美疹之囊橐耳。
我能攻之。”乃出一药丸,可兼方寸,以授予曰:“ 服是足以瀹昏烦而锄蕴结,销蛊慝而归耗气。
然中有毒,须其疾瘳而止,过当则伤和,是以微其剂也。”予受药 以饵,过信而膇能轻,痹能和;涉旬而苛痒绝焉,抑搔罢焉;逾月而视分纤,听察微,蹈危如平,嗜粝如精。
或闻而庆予,且关言曰:“子之获是药,几神乎!诚能遭己。顾医之态,多啬术以自贵,遗患以要财,盍重 求之,所至益深矣。”
予昧者也,泥通方而狃既效,猜至诚而惑剿说,卒行其言。逮再饵半旬,厥毒果肆,岑岑 周体,如痁作焉。
悟而走诸医,医大咤曰:“吾固知夫子未达也!”促和蠲毒者投之,滨于殁而有喜;异日,进 和药,乃复初。” 刘子慨然曰:“善哉医乎!用毒以攻疹,用和以安神,易则两踬,明矣。
苟循往以御变,昧于节宣,奚独吾 侪小人理身之弊而已。 翻译:刘某(作者)闲居(家中),得了病, *** 良的食物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血脉和元气都不通畅,滚烫 滚烫的如同被火烤灼着似的。 有个客人对我说:“您的病很多日子了,如今我那有个方士(会方术之人),沦落混迹于医生(看来古代方 术高于医术。)
得麻风病的去他那治疗会变成漂亮而健康的人,瘸子去他那治疗会变成善于奔跑的人,更何况常 见的疾病呢?请您去他那吧!”我同意了,来到医生那。把脉、看气色、听声音,综合诊断后他说:“您的病, 是因为起居作息时间节奏紊乱,衣食住行安排不和谐所导致的。
如今五脏很难消化食物,六腑很难养育元气,只 能成为装病灶的皮囊了。我能治好的。”
便拿出一枚药丸,大概有一寸见方的两倍那么大,交给我并说:“服用 这枚药丸足够祛除你的昏烦和郁结,消除病症恢复元气。但是药中是有毒的,必须病好了就停药,过量了就会打 破和谐,所以给你的剂量要少。”
我拿了药来吃,过了两个晚上肿胀的脚轻松了, *** 感觉舒缓了;过了十天 奇痒的感觉没有了,不再会抓挠了;过了一个月可以分辨很细小的东西,听清楚很细微的声音,走高坡如履平地, 吃粗粮如同 *** 细的食物。 有的人听说后来庆贺我,并且关心地对我说:“您所得到的药,几乎是神效啊!实在难得遇到啊。
观医生的 态度,多是吝啬医术让自己显得高明,留后患让自己有财源,何不再要点药,所达到的疗效更好呢。”我糊涂啊, 拘泥于通常的观点而贪心不满足现有的疗效,猜忌诚心而迷惑于邪说,终于按照他的话去做了。
等到再吃了五天 的药,那药的毒性发作,周身胀痛,如同疟疾发作。醒悟了去就医,医生狠狠地责备道:“我就知道你不通事体 啊!”下了和解的要解除毒性,所幸还在危险的边缘;他日,吃了和解的药,便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刘某感慨道:“善哉医术!用毒攻击疾病,用和解之药安定心神,改换了两样都不利,有道理啊。如果遵循 老办法应付变化了的新问题,愚昧地执着于(过去的)章法和普通的见解,岂只是我等小人治疗疾病而已。”
7. 这个文言文的翻译 刘禹锡《鉴药》
刘子闲居,有负薪之忧, *** 良弗知其旨。血气交沴,炀然焚如。
客有谓予:“子疾病积日矣,乃今我里有方士,沦迹于医,厉者造焉而美肥,跛者造焉而善驰,矧常病邪?
将子谒诸!”予然之,之医所。切脉、观色、聆声,参合而后言曰:“子之病,其兴居之节舛、衣食之齐乖所由
而致也。今夫藏鲜能安谷,府鲜能母气,徒为美疹之囊橐耳。我能攻之。”乃出一药丸,可兼方寸,以授予曰:“
服是足以瀹昏烦而锄蕴结,销蛊慝而归耗气。然中有毒,须其疾瘳而止,过当则伤和,是以微其剂也。”予受药
以饵,过信而膇能轻,痹能和;涉旬而苛痒绝焉,抑搔罢焉;逾月而视分纤,听察微,蹈危如平,嗜粝如精。
或闻而庆予,且关言曰:“子之获是药,几神乎!诚能遭己。顾医之态,多啬术以自贵,遗患以要财,盍重
求之,所至益深矣。”予昧者也,泥通方而狃既效,猜至诚而惑剿说,卒行其言。逮再饵半旬,厥毒果肆,岑岑
周体,如痁作焉。悟而走诸医,医大咤曰:“吾固知夫子未达也!”促和蠲毒者投之,滨于殁而有喜;异日,进
和药,乃复初。”
刘子慨然曰:“善哉医乎!用毒以攻疹,用和以安神,易则两踬,明矣。苟循往以御变,昧于节宣,奚独吾
侪小人理身之弊而已。
翻译:刘某(作者)闲居(家中),得了病, *** 良的食物不知道是什么味道。血脉和元气都不通畅,滚烫
滚烫的如同被火烤灼着似的。
有个客人对我说:“您的病很多日子了,如今我那有个方士(会方术之人),沦落混迹于医生(看来古代方
术高于医术。)得麻风病的去他那治疗会变成漂亮而健康的人,瘸子去他那治疗会变成善于奔跑的人,更何况常
见的疾病呢?请您去他那吧!”我同意了,来到医生那。把脉、看气色、听声音,综合诊断后他说:“您的病,
是因为起居作息时间节奏紊乱,衣食住行安排不和谐所导致的。如今五脏很难消化食物,六腑很难养育元气,只
能成为装病灶的皮囊了。我能治好的。”便拿出一枚药丸,大概有一寸见方的两倍那么大,交给我并说:“服用
这枚药丸足够祛除你的昏烦和郁结,消除病症恢复元气。但是药中是有毒的,必须病好了就停药,过量了就会打
破和谐,所以给你的剂量要少。”我拿了药来吃,过了两个晚上肿胀的脚轻松了, *** 感觉舒缓了;过了十天
奇痒的感觉没有了,不再会抓挠了;过了一个月可以分辨很细小的东西,听清楚很细微的声音,走高坡如履平地,
吃粗粮如同 *** 细的食物。
有的人听说后来庆贺我,并且关心地对我说:“您所得到的药,几乎是神效啊!实在难得遇到啊。观医生的
态度,多是吝啬医术让自己显得高明,留后患让自己有财源,何不再要点药,所达到的疗效更好呢。”我糊涂啊,
拘泥于通常的观点而贪心不满足现有的疗效,猜忌诚心而迷惑于邪说,终于按照他的话去做了。等到再吃了五天
的药,那药的毒性发作,周身胀痛,如同疟疾发作。醒悟了去就医,医生狠狠地责备道:“我就知道你不通事体
啊!”下了和解的要解除毒性,所幸还在危险的边缘;他日,吃了和解的药,便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刘某感慨道:“善哉医术!用毒攻击疾病,用和解之药安定心神,改换了两样都不利,有道理啊。如果遵循
老办法应付变化了的新问题,愚昧地执着于(过去的)章法和普通的见解,岂只是我等小人治疗疾病而已。”
8. 名医薛雪 文言文翻译 吴门有一名医,名叫薛雪,自号一瓢。
性格孤傲。公卿贵族宴请他,他也不会去,但是如果我生病了,不请他,他也会来。
乙亥年春天,我在苏州,厨师王小余染病不愈,正准备盖棺的时候,薛医生来了。当时天色已晚,便点上烛火照明。
他看了之后笑着说:“已经死了阿。但是我生来喜欢与死神作战,或许还能取胜呢!”便拿出一丸药,与石菖蒲磨成的汁混合在一起,然后命车马夫中力气大的人用铁筷翘开厨师的牙齿灌进去。
小余已经断了气,闭着眼睛,药灌下去,汩汩作响,似咽非咽,似吐非吐。薛嘱咐说;“派人好好照料,天明时分便可以醒来。”
到天明,果然如期所说。又服用了两剂药,便病愈了。
乙酉年冬天,我又前往苏州。当时又有一厨师张庆得了癫狂病,把日光认作白雪,有轻微的痰出,肚痛难耐。
看了很多医生均无效。薛雪来了,用手抚摸着张庆的脸,上下打量,然后说:“是冷痧。
刮一下便好,不用诊脉。”果然如其所说,身体出恶了掌大的黑斑,刮后便好了。
我很是佩服。医生却说:“我行医就如足下写诗,靠灵感和感觉。
这就是说别人是于家中成长起来,而我是天外飞仙。”。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