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很多都急着问孩子怎么进补,是啊,经常生病的孩子体质都比较差,有的面黄肌瘦,有的虽然看起来挺壮实,其实风吹就倒,比其他人还容易犯病。可进补真是门学问,还真不能盲目,不然有可能适得其反。我的经验是如果孩子体内有许多阻滞或者处于疾病的频繁发作期,可先别急着用什么好药或营养品进补,最好还是通过食物来进行调理。一般容易犯咳嗽、鼻炎的孩子脾胃都比较弱,往往脾虚气滞,因此在食疗的选择上要更加的小心。
中里老师推荐的山药等虽然好,但我认为还是不大适合生病的孩子,因为山药、芡实等虽然平补,但对脾胃很差的孩子来说,还是容易造成气滞等情况。脾胃状况是是进补的关键,脾胃好,吃白粥都能补,脾胃不好,天天燕窝人参也没用。
我的建议是家长先通过推腹的方法来判断孩子孩子的脾胃状况,然后决定给孩子进补的方案。根据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和在头面、躯干、四肢的交接规律,阴阳经在四肢部交接,阴经和阴经在胸腹部交接,阳经和阳经在头面部交接。阴属寒,寒则凝,腹部是6条阴经聚会的地方,正是最容易寒凝的地方。寒凝则容易使有形的物质凝结积累,造成上热、下寒的体质。
人体的胸腹分为上、中、下三焦,腹部包含了中焦和下焦,心肺在上焦,因此五脏六腑与腹部都有着密切联系,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肝经5条经脉从腹部经过,还有带脉束腰一周,从腹部的状况更容易辨别孩子的身体情况。
观察孩子腹部的情况:
1、看孩子的腹部是否有青筋,或某个区域明显发黑青筋交错(是,说明孩子寒气较重,毒素久积)
2、观察孩子腹部是否堆积有较多的脂肪或高高隆起,隆起的部位是在上腹部还是下腹部或者是腰部(是,说明寒凝于此,经脉不通、气机升降不畅)
3、用手掌按压孩子的上腹部,看是否有气胀顶手的感觉(是,说明经络气结不通)
4、用五指抓捏孩子的各部位腹部肌肉看是否疼痛或有明显痛点(是,说明腹部有淤血造成经络不通)
5、用手掌按压孩子的上腹部并用力顺时针揉,看是否有哗哗的水声(是,说明身体水湿较重)
6、用手指仔细探查孩子的腹部各区域,看是否有硬块和结节。(是,说明孩子体内痰湿)
7、用手掌拍打孩子的腹部,询问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属于经络气结不通的体质,暂时不要单用山药粥进补,可以试试我给孩子用的食疗方:山药、茯苓、薏苡仁、芡实、山楂、等分,陈皮减半为基础方,孩子盗汗加玉竹、大汗加沙参,腹泻或消化不好加炒麦芽,以上打粉煮水(可以加点麦芽糖或冰糖等使口味变好),给孩子当饮料喝。多放些水口感也好些,所以吃的时间要久点才起效。我觉得食疗法要坚持的的话口感太差是比较难的,可能我太注重吃了。用我妈妈的话来说,知道这东西好,可每天吃这么难吃的东西,还不如不活了。看来对吃惯美食的人来说又要健康又要口感是很重要的。
为了儿子能愉快的喝下去,我一般是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打碎(成不了粉末,比较碎也行),然后每次舀一勺放到锅里煮,最好是瓷器,不行奶锅也可以,反正我都用过。多放些水,水开了以后煮10-15分钟,关火后稍微停一下,粉末就沉淀了,然后把上面的水倒出来给孩子喝,可以加糖,剩下的渣滓还可以加水再煮一次。如果孩子能接受连糊糊一起喝当然最好,不行就光喝水吧,总之孩子爱喝就好。
一天喝多少,我还真没准,我是让孩子当水喝的,同事的的孩子上幼儿园,她每天都带一瓶到幼儿园去,让老师分次给孩子喝完,效果也挺不错。不过现在天热,这个东西时间久了容易变质,最好一天煮两次。上班的妈妈可以一次煮好,放在冰箱里,拿出来热热就好。这算是食疗方,大家不要对计量等要求过严,一般1岁以下的孩子正常剂量不超过3克,1-3岁不超过5克,3-6岁5-7克,(指的是每个药哦,如山药3+芡实3+茯苓3+薏苡仁3+陈皮1.5+山楂3=16.5克,是1岁以下的基础方量)。
孩子属于腹胀、痰湿或水湿的,就一定要坚持推腹了。最好顺时针旋转和由上到下推并用,在饮食上夏天可以吃些红豆薏米粥,冬瓜粥之类帮助排湿。需要注意的是腹胀顶手的孩子往往兼有痰湿和血瘀等,需要将肚子里的气推动起来,孩子就会通过放屁的方式排放出去(不臭的屁说明是肝气,很臭的屁是脾胃之气),等肚子变软了以后,才能探查结节。
寒重的孩子夏天可以适当喝些姜枣红糖水(早上喝最好)排寒,如果孩子喝了上火,可以减姜量。
有以上情形的孩子最好的夏季进补方案就是让孩子远离寒凉的食物,以喝粥为主养胃(如瘦肉青菜粥、红豆粥,小米粥等),避免大鱼大肉的难消化食物,孩子的脾胃自然就好了,吃什么都会转化为气血的。
夏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也是经络通畅的大好时机,家长们抓紧夏天的时机将孩子体内的痰湿、淤毒驱逐出去,到了冬季才好为孩子进补,积蓄第二年的战斗力。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