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痰湿中阻会舌头涩吗

时间: 阅读:14294

痰湿中阻会舌头涩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樱子

金樱子

2025-02-23 12:56:48

痰湿中阻病变可能会引起舌头发涩。痰湿病变在舌头上的最常见表现是相对黏腻,但是当合并有其他病毒类型,比如热的时候,也有可能会引起舌头发涩或者发苦。单纯的舌诊相对比较片面,还要结合全身详细的表现以及其他的化验检测结果才能准确的判断病情,然后再选择治疗措施。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半夏
    回复
    2023-08-20 13:13:44

    舌头干、咽干、想喝水是体内津伤表现;若不想喝水说明津液未伤,咽干口渴夜间加重是阴虚津亏虚火内炽表现,还会伴有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症状;舌苔白说明体内虚火并不旺盛。手淫频繁会引起肾精亏损,肾虚会导致目胞晦暗,眼圈发黑。
    总的来说是脾肾亏虚,阴津不足之症。并不严重,建议服用知柏地黄丸一个月,食疗注意少吃辛辣油腻肥甘厚味之品,多吃水果蔬菜,可以常食红枣枸杞百合粳米粥。

  • 空青
    回复
    2023-08-20 13:13:44

    舌质: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②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者,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多属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舌质淡而舌形瘦者,多为气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

    ③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临床上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④裂纹: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多由于粘膜萎缩而形成。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舌质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

    (3)舌态: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①震颤:舌体不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

    ②歪斜: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③痿软:舌体伸卷无力,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

    ④强硬:舌体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转动,多属高热伤津,邪热炽盛,或为中风的征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现代医家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之分化。丝状乳头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1)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②黄苔 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③灰黑苔 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3)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

    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1.正常舌

    舌象:舌质淡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而干润适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义:多为胃气虚弱或气血不足。

    3.苍老舌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苍老、白苔满布、微黄、粗糙如砂石。

    意义:湿阻脉络、津不上承、或暴热伤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质淡白、白苔满布,中部厚如积粉。

    意义:阳虚热浮,可见于阳虚而外感湿热。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义:脾失健运、湿浊不化、痰湿上蒙清窍。

    6.淡红镜面舌

    舌象:舌质淡红而嫩,边有裂纹,舌面光莹无苔、平滑如镜。

    意义:胃阴不足或气阴两虚。

    7.瘀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偏暗,边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

    意义:瘀血阻络,气血壅滞。

    8.淡红花剥舌(地图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歪,舌苔白腻有剥脱,呈地图状。

    意义:胃之气阴两虚,痰湿阻络。

    9.红舌花剥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舌苔白腻花剥,剥脱处光莹无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义:湿热伤阴,湿浊未化,已伤阴液。

    10.红肿胀舌

    舌象:舌质红,舌体肿胀、胖大、不能缩入口内,舌尖与中部黄苔,舌边与根部白苔。

    意义:湿热熏蒸,血热上壅。

    11.淡红紫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尖舌边多处青紫成片,舌苔白腻不均匀,中间苔少。

    意义:气滞血瘀或久病气血不续。

    12.淡红舌白厚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

    意义:气虚血瘀,痰饮停聚。

    13.淡红舌厚腐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略胖,白厚腐腻苔满布舌面如积粉,表面微有淡黄色。

    意义:湿热阻滞三焦

    14.淡红舌黄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黄燥,粗糙如砂石。

    意义:胃肠热结夹湿,湿热化燥。

    15.红舌黑腻苔

    舌象:舌质红,苔厚腻,边白黄中间黑色。

    意义:虚阳上浮,湿热内蕴。

    16.红舌无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中有裂纹,除舌边有少许残存之苔外,余光莹无苔。

    意义:胃肾气阴两伤。

    17.齿痕舌

    舌象:舌质略红,舌体胖大而齿痕,舌中间有纵裂,苔薄白而颗粒粗松。

    意义:脾虚湿滞,兼有内热。

    18.裂纹舌

    舌象:舌质略细,多数纵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义:素有阴虚,真阴不足,虚火上炎。

    19.裂纹舌

    舌象:舌质淡白透青紫,舌体胖大,中有深裂纹,舌边裂纹如刀割,舌苔白腻而不匀。

    意义:气血俱衰,肾阴不足。

    20.红舌白腐苔

    舌象:舌质红,舌苔白厚,颗粒粗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

    意义:痰食内聚,湿热蒸腾。

    21.红舌黄腐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舌体苍老,舌苔由白转灰黄,厚腐堆起,上有横直裂纹。

    意义:湿热秽浊蕴结于里。

    22.暗红舌焦黄苔

    舌象:舌质红而偏暗,苔焦黄如锅粑,厚而有裂。

    意义:胃肠热结,腑气不通。

    23.红舌黄白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苔黄白色,厚积满布,如米粉状。

    意义:邪热湿毒蕴结于里。

    24.暗红舌黄燥苔

    舌象:舌质绛红晦暗,舌体薄瘦,舌苔厚而焦黄燥裂。

    意义:实热燥结于胃肠。

    25.红绛舌黄黑苔

    舌象:舌质绛红、苍老、尖有红点,苔薄白转灰黄,根部灰黑垢腻。

    意义:风痰上扰,痰热腑实。

    26.红绛舌黑糙苔

    舌象:舌质红绛,有红点,黑色糙裂苔满布,厚积成块。

    意义:热毒内实,痰热腑实。

    27.红色点刺舌

    舌象:舌质红,有红色点刺状突起,舌苔白腻,表面微黄。

    意义:营分郁热。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义:寒湿凝滞,气血壅滞。

    29.绛紫舌光剥苔

    舌象:舌质绛紫而暗,舌面光剥无苔。

    意义:热及营血,伤阴阻络。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边尖满布白滑苔,中根部黄苔,厚腻粘滑。

    意义:肾阳不足;湿浊化热。

    31.红绛瘦舌

    舌象:舌质红绛,舌体瘦长,两条黄色垢苔厚积,燥裂成块,余处光剥无苔。

    意义:胃肠热结伤阴而兼阴虚火旺。

  • 空青
    回复
    2023-08-20 13:13:44

    痰湿体质的常见表现:
    2
    体形面色: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四肢浮肿,按之凹陷,性格比较温和,面部皮肤油脂较多,面色淡黄而暗,眼泡微浮,容易困倦,面少血色,白中常发青,且少光泽
    3
    舌头:舌体胖大,苔滑腻,舌苔白腻或甜,舌边常有齿印成排
    4
    口手和脚:口中粘腻,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出后皮肤多凉,头身重困
    5
    感觉及睡眠:人体好倦缩,手足冰凉,胸闷,痰多,容易困倦,有关节酸痛、肌肤麻木、肠胃不适
    6
    脉象:脉濡而滑
    7
    大小便: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尤其是早晨大便急,一泻为快,一夜三四次小便,且尿量多而色清如水
    8
    痰湿体质的心理特质:容易烦躁,健忘,性情急躁、懒动、嗜睡
    9
    痰湿体质的发病倾向:易患出血、中风、冠心病、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易出现耳鸣,年过60岁者中耳聋者多见
    10
    痰湿体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耐受风邪、寒邪
    END
    调理护理方方法及注意事项
    1

    2
    饮食调理:
    3
    宜吃: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批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海带、冬瓜,芥菜、韭菜、大头菜、香椿、蚕豆、木瓜
    4
    忌吃:饴糖、石榴、大枣、柚子、枇杷、砂糖,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油腻、酸涩,肥甘厚味,戒酒,且最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限制食盐的摄入。
    5

    6
    体育锻炼:痰湿体质者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所以最好能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球类、武术、八段锦、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之肌肉。气功方面,以站桩功、保健功、长寿功为宜,加强运气功法。
    7

    8
    情志调摄:保持心境平和,及时消除不良情绪,节制大喜大悲。培养业余爱好,转移注意力
    9

    10
    按摩理疗:搓热掌心了,用后掌摩腹,先顺时针摩再逆时针摩,约20分钟左右
    11

    12
    药物调理:可酌情服用化痰祛湿方,常用药物有白术、苍术、黄芪、防己、泽泻、荷叶、橘红、生蒲黄、鸡内金
    注:化痰利湿方为生黄芪、苍术、茯苓、橘红、荷叶、冬瓜皮(苍术-燥痰化湿)
    13

    14
    生活起居:居住环境宜干燥而不宜潮湿,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衣着应透气,经常 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在湿冷的气候条件下,应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淋雨。不要过于安逸,贪恋床榻
    END
    温馨提示
    1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易造成各种不良体质。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多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并及时调理。若由于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没时间没精力也没条件在饮食生活上那么注意,可适当选用一些体质调理类的茶品,在工作空闲期饮用。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参考资料里的地址,了解一下。

  • 祝由师
    回复
    2023-08-20 12:12:34

    血虚舌麻与痰阻舌麻:(素问·逆调论)“荣气虚则不仁”,营血虚少,滋养不充,故血虚舌麻。其特点有二:一是舌麻而不强,二是具有一派血虚之见症,如面色萎黄,心悸头眩,健忘,舌淡,脉细无力等。痰阻舌麻乃痰阻机窍,络脉不通,舌机失灵,其特点亦有二:一是舌麻而强,语言不利,二是具有痰盛之见症,如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舌苔白滑或黄腻,脉弦滑等。
    血虚舌麻与肝风舌麻:血虚舌麻是由失血过多或化源不足而致营血衰少,舌肌失养。故舌麻,而于饮食、言语并无大妨碍,且有面白,虚乏,脉细等血少之征,重点在一“虚”字;肝风舌麻则系肝肾阴亏。阳亢先制,化风上扰而成。其舌麻而强,于进食、语言均有影响,且见舌红脉数,头胀痛,甚而卒然倒仆之症。故其本为阴虚而其症则由阳亢所致,重点在于“阳亢”,应据此鉴别。
    肝风舌麻与痰阻舌麻:肝风舌麻重在肝阳化风,痰阻舌麻重在痰阻气滞。具体鉴别如下:肝风与风痰,此二者均为风邪为患,但风痰之风或是外风挟痰内袭,或是痰盛动风。外风挟痰者来势急,发病速;痰盛动风者平素多痰,或有体丰痰盛等象。总之。一是抓住其“痰证“,二是外风者可兼有寒热、拘急等。肝风与痰火:痰火者由素多痰湿,复感火邪或内热素盛,灼津为痰所成,痰火之邪上壅,故舌麻而强、苔厚而质绛,口苦易怒,头眩,脉弦滑数,是证具有“痰证”和“火证”的特点;肝风舌麻强,则不外阴虚与阳亢之见证,如舌红而苔少,脉弦而多细数。
    (证治汇补·口唇章):“气虚则麻纵”。
    《辨舌指南·观舌总纲):“如舌根黄尖自短缩,不燥硬而麻木,砍伸不能出者,肝风挟痰也,宜熄风化痰”。
    (辨舌指南·辨舌证治):“舌痹者,强而麻也,乃心绪烦扰,忧思暴怒,气凝痰火而成,用荆芥、雄黄各等分。木通煎汤调下。有痰壅舌麻痹者。宜生矾研末掺之,或牙皂末掺之,若舌蹇语声迟重者,脾窍在舌,湿邪阻窍也,亦有舌无故常自痹者。由心血不足,不可作风热泊,宜理中汤加附子、当归,或归脾汤加炮姜服之。”

冬天手脚冰凉是肾亏吗

肾阴虚额头会经常发热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