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喉咙有痰和痰湿有关系吗

时间: 阅读:1941

喉咙有痰和痰湿有关系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槐米

槐米

2025-02-23 13:45:20

喉咙有痰跟痰湿有一定的关系当身体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应该及时的进行缓解的,如果得不到改善的话,对现在来说也会受到危害,建议您根据目前的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腐败,如果得不到的话,对心理来说会受到危害和损伤,所以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缓解当前的争论,要是你在那里。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8-20 23:23:32

    1 痰湿就是有痰吗

    有痰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痰湿是中医里的一种说法,主要是因为人体脏腑功能失调,体内的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积成痰,堆积在体内所引起的,而痰多就是体内痰湿过重的一种表现。

    但并不是说只要痰多就是因为痰湿所引起的,一般来说还会伴随着体型肥胖、腹部胀满、四肢沉重、乏力困倦、喜食肥腻食物等症状。

    2 怎么改善痰湿体质

    因为痰湿体质主要是因为人体脾胃运化功能失衡所引起的,所以平时需要以开胃健脾、祛湿化痰为主,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的话那么建议可以自行多吃一些陈皮、茯苓、山药、扁豆、红豆、薏米等。

    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的话,那么建议患者最好还是先去医院就诊,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来进行调理,这样才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3 痰湿与湿热最明显的区别

    看症状和表现。

    对于痰湿来说,其体内的湿气化成了痰,主要以痰为主,而痰的特征是比较黏腻的,所以一般会表现为四肢沉重、嘴巴黏腻、咳嗽咳痰、痰液稀薄的症状。

    而对于湿热来说,是因为其本身体内的火气比较大,当火气与湿气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湿热,一般来说会表现出面红耳赤、口干口苦、胸肋胀痛、恶心反呕、不喜油腻、舌苔厚腻的症状。

    4 痰湿与湿热先治哪个

    视情况而定。

    对于痰湿和湿热先治哪个是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的,如果患者和痰湿更重的话,那么就需要以治疗痰湿为主,然后再辅助治疗湿热。

    如果患者是湿热更严重的话,那么就需要以治疗湿热为主,然后再辅助治疗痰湿,建议患者可以先去医院就诊,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治疗。

  • 芍药
    回复
    2023-08-20 23:23:32

    嗓子经常痰多,咽喉被痰堵塞?很多朋友经常感到嘴里面,咽喉里面都是痰,尤其是吃点东西,吃点辛辣刺激的食物,痰会更多,痰液清稀为主,白颜色居多,吐出来一大口,过一会还有,要吐好多口才干净,有时甚至吐半天还是有,堵在嘴和咽喉里面。不仅影响自己的 健康 ,而且容易传播病菌。

    为什么会经常咽喉痰很多?吐完总是还有呢?

    实际上,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具有代谢水湿的作用,脾虚则易生湿,湿聚成痰。脾胃强健,湿有出路,不易堆积在体内,痰湿则无源化生。若脾虚严重,湿聚体内,痰湿泛滥,则易出现痰多,总要吐痰,大腹便便,大便糖稀等表现。所以治痰湿之本在健运脾胃,运化痰湿。但是有的朋友痰湿很重,健运脾胃效果来得不好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中医认为,痰湿不仅与脾虚有关,更重要在于,这种清稀,色白的痰液属于寒痰,《黄帝内经》载:“诸澄彻清冷,皆属于寒。”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痰湿属于寒性之病例产物,需要温化,温燥的方法来去除。这个时候用寒凉的药物,对去除寒痰不仅没有益处,甚至加重病情。

    那要怎么才能解决这种寒痰问题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两味中药组成的方子,能燥湿化痰,健脾祛湿,分别是清半夏,茯苓,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看清半夏

    清半夏味辛,性温,入脾胃和肺经,具有燥湿化痰的作用。最常用于痰湿和寒痰问题,其辛温而燥,是燥湿化痰,温化寒痰的要药,尤其擅长治脏腑的痰湿,对于痰湿阻滞上泛导致的痰多,喉痒,痰多质稀,有很好的作用。

    其次看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经,具有很好的健脾利水作用,利水即利湿,茯苓甘补淡渗,性平,作用缓和,无寒热之偏,可以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湿。尤其是脾肾阳虚导致的水湿犯益问题。茯苓还能用于脾虚诸症,健脾补中祛湿,可以说是标本兼顾,既能健脾之本,又能祛湿治标的一味药物。配合燥湿化痰的半夏,可有效改善痰多的问题,杜绝生痰之源。

    综上,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祛湿,二者配合,一者祛痰,一者祛湿,还能健脾治本,标本同治,既解决产生的痰湿,又可在源头杜绝生痰,可有效改善由于脾虚寒痰内盛导致的嗓子痰多,总要吐痰,尤其是白痰,清稀痰液,大便稀溏,腹型肥胖,皮肤油脂多等问题。

  • 蓦山溪
    回复
    2023-08-20 23:23:32

    平时走在路上,经常会看到一些不注意卫生的人随地吐痰,不仅丢了素质,还影响其他人。这些人或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多痰。也有一些人,只要一感冒就会感觉喉咙里有痰吐不出,非常难受。 随地吐痰是一种病,痰多也是一种病。

    从西医的角度来说,痰主要是指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痰的产生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脾。因为在人体内,脾的作用主要是运化水湿,也可以说是痰的源头。如果脾的功能受到损害,发生异常,那么运化水湿的功能就会减弱,水液代谢也出现问题。

    同时,当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而且脾主运化, 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痰湿形成之后,就会诱发各种疾病,引起头晕脑胀、咳嗽痰多、胸闷气喘等症状。痰湿积聚不仅影响食欲、让人精神不振,还会影响人的体型和容貌。有人面部虚胖、肤色晦暗,也有人满面油光痘痘丛生,这些可能都是痰湿积聚体内,脾胃对水液、食物的消化、运输不良造成的。所以,中医才会有 “怪病多痰”“百病皆由痰作祟” 的说法。

    具体来说,痰多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体质虚弱,脾虚不运,导致体内水湿滞留,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大量堆积之后形成了痰。

    二、 饮食习惯不良 ,过量摄入生食、水果或者肥腻的食物,致使中阳被伤,胃里浊气郁蒸,酿湿生热,水湿聚集,从而产生大量的痰。

    三、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气管炎等疾病造成的多痰 ,由于病症伤到了肺气,导致肺不能及时疏散体内的水湿,肺气不利造成水液滞留,便慢慢形成了痰。

    四、患有鼻炎,在炎症的作用下,鼻粘膜分泌大量脓性且粘稠度很高的分泌物,在运送过程中黏附在鼻咽处,形成痰。

    人们常说:“肉生火,鱼生痰,豆腐白菜保平安。”会 养生 的人,往往对痰很重视,预防生痰或者有痰就治。可以通过饮食或者中药来祛痰, 比如这些中药就有祛痰的作用

    菖蒲,可以通窍祛痰、祛湿开胃;白芥子,主治寒痰喘咳,咳喘痰多;紫苏,清肺气,化痰气;川贝母,具有止咳化痰的效果;婆妇草,可以润肺化痰。

    除了补脾肾,要想避免多痰,生活中还应做到:

    一、避外邪

    身体与随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外界气候的变化也影响这痰的形成。比如因感染风寒而引起感冒、咳嗽等病证时,也会有多痰的症状。或是居住环境潮湿,困阻脾阳,使水液不化而形成痰。所以,要想避免生痰、多痰,就要顺应四时变化,做好相应的保健措施,保护脾、肺,避外邪。

    二、重饮食

    痰湿体质的人饮食要清淡,少油、少盐、少冰、少糖,太甜的、油腻的、咸的食物不利于脾的运化。此外,还要细嚼慢咽,吃七分饱。

    痰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就像存在于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能引起多种疾病。所以,如果平时经常想吐痰或者痰卡在喉咙里吐不出来的,一定要进行自查,调理脾肺,如果调理之后没有多大效果,就要去医院寻求帮助,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夏季痰湿易诱发各类病症》.甘肃日报. 2019-08-07

    [2]《咳嗽痰多分三种 中医化痰有三法》.新民晚报. 2017-11-08

    [3]《痰多是病怎么治?》.生命时报.2013-02-2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 景天
    回复
    2023-08-20 22:22:22

    总是感觉 嗓子中有痰,吐也吐不完,肚子满满胀胀、不消化,脸上出油,肚子上长肉 ,为什么体内的痰湿怎么也除不掉?第一,这和 痰湿缠绵的特性有关 。第二,痰湿是一种变化多端的病邪,只有抓住本质才能把它一网打尽。

    第一味是 理气、燥湿、祛痰 疏肝平胃丸 。气在体内充当了津液行进的助推器,当我们体内的气运行不通畅时,津液也会跟着气堵在那。读的时间长了,津液不流通就变成了痰湿。我们就出现嗓子中有痰卡着,吐也吐不出去,早上刷牙还会出现 干呕 ,伴随着还会出现 腹胀,胁肋两边有些胀痛,情绪也总是起伏不定 。这时候参考 疏肝平胃丸 既能把乱掉的气机整理好,又能除痰祛湿,一举两得。

    第二味是 降气化痰 三子养亲汤 。我们都知道脾胃是生痰之源,其实脾胃还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当过多的痰湿堵在脾胃,气机就运转不通了。那下不去是不是就会向上走?我们就会出现 咳嗽吐白痰 ,怎么也 吐不完 。向下不通就会形成 胃肠胀气,屁很多 ,稍微吃点东西就 积食,不消化 。这时候我们需要把气降下去,带着痰从肠道中排出去,可以参考 三子养亲汤

    第三味是 补气祛痰 六君子丸 。刚刚说过气能推动津液的运行,如果气不足了,动力就不够了,津液一停就变成了痰湿。这种人经常感觉 身上没劲,不爱动弹 动一下就出满头汗 嗓子中的痰很难吐出来 ,全都堆积在咽喉那。这时候我们需要补气、祛痰双管齐下, 六君子丸 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第四味是 化气祛痰 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不是补肾的吗,为啥还能祛痰呢?其实阳气就是体内的小太阳,阳气不足了,它对水液的蒸腾作用也会减弱,这样一来痰湿就产生了。如果你 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夜尿多 ,还感觉 喉咙中堵 堵的,不畅快,就可以参考 金匮肾气丸 补充体内的阳气,把痰湿给烤干。

肾阴虚健身有用吗

痰湿血瘀可以泡脚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