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止血有哪些特效方
根据身体出现肌肉止血的临床病变表现情况,就是身体出现体内激素代谢紊乱,子宫内膜损伤以后,有关引起的出血的损伤表现,在临床检查确诊以后继续通过,只选药物,调整体内吸收代谢水平和保护身体子宫内膜,代谢指标等康复疗法进行综合性治疗。
?? ? ?【药物组成】
白头翁、贯众各35g,生地榆40g(剂量为笔者所习用)。
【治疗方法】
方中各药用量视人与病两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用15~30g,最大量可用至50g,每日1剂,连服5剂。出血停止后,用量减半,再服3~5剂以巩固之。然后改用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养肝益肾调理冲任之品以恢复月经周期。
【功效主治】
清热泻火、涩以固脱、祛瘀生新。主治血热妄行之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验证举例】
段某,女,40岁,1998年4月5日初诊。诉不规则阴道出血已5天,有时量多,有块,色鲜红,经妇产科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3天无效。视其舌红无苔,脉之弦数。处以上方3剂而愈。
【运用体会】
本方曾在门诊中验证过多例,并把其作为治疗崩漏的首选方。
考虑本方特点有四:
一是药简量大;
二是不用炭类止血药,防其留瘀;
三是均为未经炮制的原质生药;
四是地榆味酸偏于收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贯众确有收缩子宫而止血的作用,侧重清热解毒,白头翁祛瘀生新,兼消积聚。
三者配伍一起,对血热妄行之崩漏,不仅能清热泻火以治本,尚有“涩以固脱”以治标和祛瘀生新相辅相成的特殊功能。
本文选自《杏林40年临证手记》
每个人都知道,人体缺血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主要保持气血充足,人才能够充满活力。崩漏会造成人缺血,那么崩漏止血怎么做呢?
如果脾气虚弱,血液不能正常工作,会引起各种出血症状,如月经过多,子宫出血等。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别担心。你可以用简单的方法阻止血液。在大脚趾的内角,有一个穴位,对脾虚引起的出血有很好的止血作用。点燃艾条,针对隐藏的白点位置灸10-20分钟,先灸左脚,艾灸后右脚。如果你找不到穴位,这并不重要。只要将艾灸放在大脚趾的内侧,就可以用血液阻止它。
如果时间充足,每天中午、晚上灸一次,只有灸在晚上才能起到止血作用。有的时候并不能完全阻止血液,而是控制出血量并将其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出血是正常的,不要停止艾灸。最好继续,直到月经结束。在此期间,您应该多吃黑糯米、黑芝麻、核桃、枸杞、山药、龙眼、大枣等滋补食品。
中医之崩漏,西医称为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如来势急,出血量多,称为“崩”;如来势缓,出血量少,而持续时间长,称为“漏”。
一:王幸福老师的崩漏(西医宫血)方
黄芪30g,当归30g,生地30g,霜桑叶30g,三七粉9g(现可用云南白药胶囊代替),生地榆60g,生贯众60g,白头翁60g,桑白皮30g,益母草120g,
出血严重时加红参30g和龟板30g多年运用疗效在90%以上。
【方证体悟】:此方来源于《傅青主女科》一书,我是早年读《医学衷中参西录》时看到的,但并未引起注意。引起我重视此方的是四川乐山名医余国俊先生,其多次发表文章推荐此方治崩漏证,并言乃高效专方也。因此,我在临床开始有意大量验证该方。
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对于轻症宫血还可以,基本上是高效的,但对重症虚证疗效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在看到山东名医张志远先生的文章《地榆贯众白头翁汤治崩漏》,感觉效果亦很好,考虑可以把二方合用。
在读《李凤翔临证经验集》时,我又发现了治疗宫血的验方:益母草120g,当归12g,白芍9g,甘草6g,木香3g,据云屡用不爽,疗效超过一般的所谓引血归经及补血药。至此,从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出发,将三方合在一起,并根据青年多热,中年多瘀,老年多虚的原则加减用药,在治疗崩漏症时,几无失手,百打百中,也成为了我自已的秘方。现公布于众,希望同道一用。
二:可选用中成药:宫血停颗粒或宫血宁胶囊。
宫血停和宫血宁的区别在于其所主治的病症不同。
宫血停为补益脾肾、活瘀、止血,常用于治疗脾肾两虚,气虚血瘀所引起的月经过多。
宫血宁则起到凉血、收涩止血的作用,主治因血热所导致的出血,如崩漏下血、月经过多、产后以及流产后子宫收缩不良的出血,子宫功能性出血属于血热妄行证者。
两者均属于中成药,用药需要经过医师诊查辨证之后,查明出血原因再根据个人具体病情,合理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出现异常出血症状最好及时就医,不建议盲目自行用药。
三:针灸方
病因:
【1】由于思虑伤脾,或操劳过度,或郁怒伤肝,以致肝失藏血,脾失统血而致。
【2】受寒、热邪气,内伤胞宫,冲任失调而引起。
辩证:血崩:经血忽然大小不止。 血漏:经血持续不断。
症状:有头晕,眩晕,目眩,面色苍白,精神疲惫,畏冷,腰酸,四肢无力等。
症型:热证、虚寒、瘀血三种。
【1】热证:
症状:经色鲜红,有秽气,脉数,苔黄。
治法:清热止泻。针刺泻法为主。
处方:气海,关元,中极,肝腧,脾腧,肾俞。大墩(艾灸),隐白(艾灸)。行间,然谷。
【2】虚寒:
症状:经色黯淡,少腹冷,脉象沉迟,舌苔薄白。
治法:固摄冲任。针刺补法并配艾灸。
处方:处方:气海,关元,中极,肝腧,脾腧,肾俞。大墩(艾灸),隐白(艾灸)。三阴交,交信。
【3】瘀血:
症状:经色紫黑,腹痛拒按。
治法:调气化瘀。针刺以泻法为主。
处方:处方:气海,关元,中极,肝腧,脾腧,肾俞。大墩(艾灸),隐白(艾灸)。太冲、三阴交。
方解:
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四个穴位调整冲任,大补真阴与元阳。
肝腧,脾腧,肾俞能掌握统血,藏血的源泉。
大墩(艾灸),隐白(艾灸),为肝经、脾经的井穴,用灸法能统治崩漏。
行间,然谷,可以清肝经,肾经之热,止血妄行。
三阴交、交信,太冲,三穴是肝脾肾的调经血,化瘀血,止崩漏的要穴。
崩漏如果不处理好,女性以后可能都有慢性病,首先崩漏该怎么样止血呢?
崩漏是女性月经失调的一种病症,崩就表现为突然的大量出血,漏则表现为慢性阴道出血,出血淋漓不尽。导致崩漏的原因大多都是由于单纯的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生殖系统没有明显器质性疾病,这种症状主要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的女性。快速制止崩漏引起的异常出血,一般首选雌、孕激素进行止血治疗,可以服用短效避孕药止血。
崩漏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是止血。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复旧即是调理善后。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有分别,又有内在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