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肌强直病从血液检查看出来吗

时间: 阅读:3566

肌强直病从血液检查看出来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六月雪

六月雪

2025-02-23 13:06:18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疾病来说,通过血液检查的话,可以有助于检查一般来说主要是查B27。这个检查一般来说呈阳性的话那么就需要高度的怀疑强直性脊柱炎当然一般还需要结合x线来进行综合确诊。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8-22 00:00:50

    1.先天性肌强直
    本病肌肥大明显,肌强直程度较重,用力后不能立即放松,但反复用力后此现象可逐渐消失。副肌强直在反复活动后肌强直反而加重或伴肌无力先天性肌强直,很少与周期性瘫痪症状合并存在。在肌电图检查时更易引起肌强直电位,采用寒冷诱发试验时于内收或拇短展肌记录肌电活动,如系先天性肌强直症稍挪动电极即可引起肌强直电位发放,持续时间较室温下长,连续收缩4~5次后结果均相同。而副肌强直在用力挪动电极或强叩击也不能引起肌强直电位发放,连续收缩后运动单位电位幅度明显减低,持续收缩的电活动迅速消失呈电静息,并出现肌强直
    2.萎缩性肌强直症
    本病发病年龄较晚,有肌萎缩、内分泌及营养障碍等可资鉴别。
    3.周期性瘫痪
    因先天性副肌强直常合并发作性软瘫,故必须与之区别,可作钾负荷试验服钾后诱发无力伴血钾上升者为高钾性周期性麻痹。若与服钾无关则为副肌强直症。若服钾后出现肌无力而血钾正常者为钾正常周期性瘫痪。如用葡萄糖胰岛素试验可诱发肌无力者,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由寒冷诱发肌强直和肌无力者为副肌强直。

  • 蓦山溪
    回复
    2023-08-22 00:00:50

    1.起病年龄多数患者自婴儿期或儿童期起病,也有在青春期起病者。肌强直及肌肥大逐渐进行性加重,在成人期趋于稳定。
    2.肌强直全身骨骼肌普遍性肌强直。患者肢体僵硬、动作笨拙,静息后初次运动较重,如久坐后不能立即站立,静立后不能起步,握手后不能放松,但重复运动后症状减轻。面部、下颌、舌、咽和上肢肌强直较下肢明显,在寒冷的环境中上述症状加重。叩击肌肉可见肌球。呼吸肌及尿道括约肌受累可出现呼吸及排尿困难,
    3.肌肥大全身骨骼肌普遍性肌肥大,酷似运动员。肌力基本正常,无肌肉萎缩,感觉正常,腱反射存在。
    4.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易激动、情绪低落、孤僻、抑郁及强迫观念等。心脏不受累,患者一般能保持工作能力,寿命不受限。 1.先天性副肌强直表现为肌强直、发作性力弱。肌强直症状累及面部,呈面具脸或僵硬感,在遇冷、遇风、冷雨时发生,几秒钟内眼不能睁开,新生儿不能用冷毛巾拭面,在冷的环境中工作时,手指发僵不能活动。
    2.肌肉力弱持续数分钟,也可持续几小时。
    3.肌痛、肌肉萎缩、肌肥大均少见。
    4.无叩击性肌强直。 1.血凊CK升高
    2.肌电图 肌肉受冷时有纤颤样电活动,运动单位正常。
    3.肌肉病理 无特征性改变,但可见中心核增多、肌纤维大小不同、偶见肌纤维空泡形成。
    4.诱发试验:将前臂或手浸浴在冰水中15-20分钟,测定屈指长肌的等长收缩的肌力和松弛时间,病人收缩肌力下降10-50%以上,松弛时间延长0.5-50mS。也可测定诱发电位幅度,观察波幅下降。 1. 先天性肌强直 先天性肌强直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表现为运动后肌肉松弛困难,寒冷因素虽可使症状加重,但不如先天性副肌强直明显,缺乏面、颈肌强直分布特征。貌似运动员但肌力减弱。
    2. 高钾型周期性麻痹 高钾型周期性麻痹有发作性肢体肌肉发僵,力弱,可有临床或电性肌强直,但缺乏面部肌肉特征性表现。剧烈活动后休息、肌饿、服钾、寒冷、酗酒、过量碳水化合物、紧张诱发,如持续轻度运动、摄入碳水化合物可减轻或消除发作。温度依赖性不如PC显著。

  • 龙葵
    回复
    2023-08-22 00:00:50

    发病原因

    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骨骼肌离子通道病。系因位于染色体7q32部位编码该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所致。先天性肌强直发病率为0.3~0.6/10万,即全中国有3000~6000名患者。常见有2种遗传类型:Thomsen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ecker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发病机制

    本病缺乏形态学改变,个别肌纤维的肌强直现象非常明显,推测肌纤维膜可能存在生理学改变或肌纤维传导结构异常。应用箭毒后肌强直仍持续肌电图显示收缩肌纤维张力缓慢下降,是微小电位持续存在所致。 *** 单一肌纤维发现,只有连续 *** 才能得到肌强直性后放电,强直性肌纤颤电位逐渐减小。

    先天性肌强直的动物模型肌强直性山羊肌肉体外研究发现肌强直过度兴奋性(反复点火和后放电)是横管系统氯离子电导减低所致,人类肌强直肌肉也证实氯离子电导减低强直性肌纤维膜高兴奋状态与异常钠通道再开放有关。

    致病基因位于7q32编码骨骼肌氯通道主要部分的CL1基因,包括23个外显子,已发现30余个点突变和3个基因缺失(Plassart-Schies etal1998;Fred etal,1999),氯通道基因突变表现型包括隐性和显性。肌强直药物试验发现阻断50%的生理性氯电流不足以产生强直性活动,可解释隐性突变(可完全破坏蛋白功能) 杂合携带者尽管氯电流下降50%,但临牀不出现肌强直。显性肌强直氯电流常见激活曲线向正性膜电位漂移,使整个氯电导下降,有时漂移程度与临牀严重性不一致如Gin-552-Arg引起大的电位漂移,临牀表现却很轻(Kubisch etal1998)。Levior肌强直(Levior’s myotonia)是显性遗传性先天性肌强直,由DeJong命名。与Thomsen病相比,症状轻微,发作较晚。Lehmann-Horn等发现2例Levior肌强直家系患者具有与Thomsen病同样的遗传缺陷氯离子通道(CL1)突变,因此,Levior肌强直似乎是轻型Thomsen病。

    预防措施

    本病产前诊断可行羊水或绒毛膜、绒毛组织活检,检测CTG重复序列,但不能预见伴扩增突变的胎儿是先天型或其他类型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注意事项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加强营养,避免剧烈运动,冬天的话特别加强保暖。

    相关文章

    [先天性肌强直症状]

  • 半夏
    回复
    2023-08-21 23:23:40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疾病。好发20岁左右,男女约为5:1。本病特点是椎间盘纤维化和纤维环附近结缔组织骨化。骶髂关节几乎全部受累,常导致脊柱韧带广泛骨化而致骨性强直,脊柱强直,驼背畸形。90%的病例HLA-B27阳性,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组织学检査可见骨膜增生并有淋巴样细胞和浆细胞聚集,有淋巴滤泡和含IgA,IgG及IgM以的浆细胞。临床症状
    下背痛和逬行性脊柱僵硬,部分患者有髋痛、坐骨神经痛、腰椎、骶骼关节痛、脊柱完全强直。下腰痛、不适为本病最常见症状。晚期脊柱强直、驼背以及髋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强直。活动期骶髂关节、脊椎棘 突、髂嵴、大转子、坐骨结节等处疼痛及压痛。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
    (1)骶髂关节常为最早受累的关节,并且几乎100%被累及,双侧对称性发病为其特征,是诊断的主要依据。骶髂关节初期关节边缘模糊,主要在髂骨侧。间隙从增宽、变窄、消失至骨性强直。
    (2)脊柱改变椎体呈方椎改变,关节突间小关节有糜烂和软骨下硬化,晚期脊柱呈竹节状改变。晚期骨突关节囊、黄韧带、棘间和棘上韧带均可骨化。广泛的骨化使脊柱强直,但其强度下降,轻微外伤即可导致骨折。骨折不易愈合而形成假关节。
    (3)髋关节是最常受累的周围关节,多双侧对称,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囊变、反应性骨硬化、髋臼和股骨头关节面外缘骨赘及骨性强直。CT表现
    观察骶髂关节能显示平片难以发现的早期软骨下囊性变等细节,可早期显示骶髂关节面侵蚀、破坏、硬化,关节间隙狭窄和强直。MRI表现
    骶髂关节有典型滑膜关节炎的MRI表现。关节血管翳为长T1长T2信号,明显强化,与侵蚀灶相延续。MRI发现强直后脊柱骨折比平片敏感,并能显示出脊髓受压情况等。鉴别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
    女性多见,主要累及四肢小关节或颈椎,且呈双侧对称性,骶髂关节一般不受累,且无椎旁韧带钙化,有类风湿皮下结节。血清RF常阳性,HLA-B27抗原常阴性。
    结核性脊柱炎
    X线检查可资鉴别。结核性脊柱炎时,脊椎边缘模糊不清、椎间隙变窄、前楔形变、无韧带钙化,有时有脊椎旁结核脓 肿存在,骶髂关节为单侧受累。骨关节炎常发生于老年人,特征为骨骼及软骨退变、滑膜增厚,以负重的脊柱和膝关节较常见。本病不发生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无全身症状,X线表现为骨赘生成和椎间隙变窄。
    老年性关节强直性骨肥厚
    脊柱发生连续性骨赘,类似强直性脊柱炎的竹节样变,但骶髂关节正常,椎间小关节不受侵犯。

中药怎么熬治疗颈椎病

尿道炎艾灸哪个穴位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