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腹动脉瘤能摸到吗
女性出现腹主动脉瘤,大部分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有时会触摸腹部有波动性的包块,腹主动脉瘤如果出现了破裂,对于生命的危险较大,需要提前进行动脉瘤的处理。
1.疼痛疼痛是腹主动脉瘤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约在1/3的病人表现出疼痛。其部位多位于腹部脐周,两肋部或腰部,疼痛的性质可为钝痛、胀痛、刺痛或刀割样疼痛。一般认为疼痛是瘤壁的张力增加,引起动脉外膜和后腹膜的牵引,压迫邻近的躯体神经所致。巨大的腹主动脉瘤当瘤体侵蚀脊柱,亦可引起神经根性疼痛。值得注意的是,突然的剧烈腹痛往往是腹主动脉瘤破裂或急性张的特征性表现。腹主动脉瘤急性扩张引起的疼痛特点与其破裂极其相似,很难区别。疼痛均为持续性,为剧烈的刀割样疼痛,并且不因为体位变动而缓解。只是腹主动脉瘤急性扩张时出现的疼痛多不伴有低血压或休克。正因疼痛的表现如此重要,故把腹主动脉瘤突然出现腹痛则视为最危险的信号。疼痛是和手术适应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与手术的死亡率有关。一般无疼痛非破裂型腹主动脉瘤病人择期手术的死亡率为4.9%,而在有疼痛非破裂型其死亡率竟高达26.5%,尤其是有疼痛伴压痛的患者,手术死亡率可高达单纯腹痛患者的2倍以上。
由于腹主动脉瘤的疼痛表现多种多样,不具备特异性,临床上常导致误诊及病情的急剧恶化。少数情况下,一个控制性(血肿阻塞破裂口等)腹主动脉瘤破裂的病人,由于少量失血和反射性心动过速,可伴有心绞痛的症状,对此必须很好区别,以防误诊。
2.压迫症状随着腹主动脉瘤瘤体的不断扩大,可以压迫邻近的器官而引起相应的症状,临床上比较多见。
(1)肠道压迫症状:这是腹主动脉瘤最常压迫的器官。由于十二指肠的活动性较小,因受到压迫可早期出现症状。可表现出腹部不适,饱满感,食欲下降,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停止等不全或完全性肠梗阻等症状。多半误诊为胃肠道的其他疾病,延误了腹主动脉瘤的早期诊断。
(2)泌尿系受压迫症状:由于腹主动脉瘤压迫或炎症性腹主动脉瘤侵犯到输尿管时可以出现输尿管的梗阻,肾盂积液,并且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可出现腰部的胀痛,甚至向腹股沟区放散的剧烈腹痛。并且可伴有血尿。由于解剖学的关系,左侧的输尿管最易受累。
(3)胆管压迫症状:临床上比较少见,患者多表现为肝区的不适和厌油腻食。严重者可出现周身皮肤和巩膜的黄染,小便赤红,大便为陶土色。生物化学检查呈梗阻性黄疸的改变。
3.栓塞症状腹主动脉瘤的血栓,一旦发生脱落便成为栓子,栓塞其血供的脏器或肢体而引起与之相应的急性缺血性症状。如栓塞部位为肠系膜血管,表现为肠缺血,严重者可引起肠坏死。患者出现剧烈的腹痛和血便,继而表现为低血压和休克,以及全腹的腹膜刺激症状。栓塞至肾动脉,则可引起肾脏相应部位的梗塞,患者表现为剧烈的腰痛和血尿。栓塞至下肢主要动脉时,则出现相应肢体的疼痛,脉搏减弱以至消失,肢体瘫痪,颜色苍白,以及感觉异常等。
4.腹部搏动性包块这是腹主动脉瘤最常见最重要的体征。多数患者自觉心窝部或脐周围有跳动感,约有1/6的病人自述心脏下坠到腹腔,这种搏动感以仰卧位和夜间尤为突出。肿块多位于左侧腹部,具有持续性和向着多方向的搏动和膨胀感。肿块上界与肋弓之间能容纳二横指者常提示病变在肾动脉以下。如无间隙,则提示动脉瘤多位于肾动脉以上。同时腹部触诊也是诊断腹主动脉瘤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其准确率在30%~90%之间。虽然触知腹部搏动性肿块可确诊腹主动脉瘤,但瘤体的大小和范围还尚需其他辅助检查来确定。肿块表面可以压痛,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和(或)扪及震颤。部分肥胖、腹水以及查体不合作的病人,可导致腹主动脉瘤触诊的失败。当然,临床上尚需与胰腺肿物,其他后腹壁的囊性病变或主动脉迂曲症相鉴别。
5.破裂症状腹主动脉瘤破裂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外科急症。病死率高达50%~80%。动脉瘤的直径是决定破裂的最重要的因素。根据Laplace定律,管壁的负载压力与瘤体的半径成正比。瘤体的直径越大,则其破裂的危险性越大。资料表明,腹主动脉瘤5年内的破裂率为:瘤体直径在4cm以内者10%~15%,5cm以内者20%,6cm者33%,7cm以上者为75%~95%。根据腹主动脉瘤的破裂率与瘤体直径的曲线关系,把直径在6cm以上者称之为危险性动脉瘤。但近来大量的影像学观察表明,当腹主动脉瘤的直径达到5cm时,其破裂的危险性即明显增加,这一观点已得到血管外科界的共识。
Gronenwet等人的研究发现在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及收缩期高血压的病人,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尽管小动脉瘤的扩张速度尚不能很好预测,但用血管超声及CT的追踪结果表明,脉压差增大的患者,动脉瘤的扩张速度亦明显增加。年平均扩大率为前后径0.4cm,横径0.5cm。而在普通患者中,前后径仅为0.19cm,横径仅为0.22cm。通常动脉瘤在横向上的扩张速度要大于前后方向,因此动脉瘤的横截面多为椭圆形,这恰好与腹主动脉瘤的侧方破裂的事实相吻合。
腹主动脉瘤破裂出现的临床症状及其持续时间,决定于其破裂的具体情况。一般说来,一个典型的腹主动脉瘤破裂具有以下三联征:突然出现的中腹部或弥散性腹痛,低血压乃至轻度至重度的失血性休克及搏动性的腹部肿块。腹主动脉瘤共有5种破裂方式。依其具体方式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
(1)向腹腔内的开放式破裂:多为瘤体前壁的破裂,临床表现多以重度的失血性休克为主,难于救治,患者多于短期内迅速死亡。多数患者在到达医院前死亡。因此实际发生率要较临床统计数据高些。
(2)向腹膜后破裂:多为动脉瘤后侧壁的破裂,进入腹膜后间隙,形成腹膜后的血肿。患者表现为中腹部刀割样疼痛,约有1/4的病人则以腰部和肋部的疼痛为主,并向腹股沟区和大腿根部放散,同时伴有冷汗、面色苍白、脉搏细数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容易和急性胰腺炎、肠系膜血管栓塞、消化性溃疡穿孔和夹层动脉瘤等疾病相混淆,故应很好鉴别。
(3)限制性破裂:即破裂孔被血肿阻塞,其临床表现与向腹膜后破裂表现相似。持续时间短的约十几分钟,长的可超过24h。慢性限制性破裂有时可被误诊为腹股沟疝,股神经病变等。其最终将发展成为开放式破裂,因此应早期明确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
(4)向肠腔内破裂:形成原发的腹主动脉肠瘘。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感染等症状。患者先有数日或数周的间断性消化道先驱出血,最终导致大出血而出现休克。特别在男性病人,失血性贫血是其主要的特征,而腹痛的症状比较轻微。发热常为弛张热,血培养细菌则与肠道正常菌群一致。少数情况下肠道细菌经血向下播散,可形成化脓性关节炎或下肢的局限性感染。
(5)向下腔静脉或髂静脉破裂:形成主动脉-下腔静脉瘘或主动脉-髂静脉瘘。其临床发生率小于1%。多发生于巨大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下肢静脉曲张,有些患者瘘口较大而产生心肌供血不足,而出现左心衰的临床表现。个别患者有少尿型肾衰的表现。腹部查体,在搏动性肿块的近心端可触及震颤,听诊可闻及连续性的杂音,但通常以收缩期杂音为主。
根据本病起病缓慢的病程,腹部脐周围或中上腹扪及有膨胀性搏动的肿块,可同时伴有下肢急性或慢性缺血症状;腹部扪诊瘤体有轻度压痛,一些病例并可以听到血管杂音及震颤,即可怀疑腹主动脉瘤。进一步行彩色超声检查、CT检查或磁共振检查,显示腹主动脉瘤直径大小,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必要时行腹主动脉造影,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医师,怎么办 ? 我的心脏掉到肚子!」83岁的阿嬷第一时间求诊中国医药大学新竹附设医院内科部长林圀宏,林圀宏立即确诊是「腹主动脉瘤」,会诊心脏外科主任翁启峰,翁启峰率领心脏团队顺利完成了腹主动脉瘤的「主动脉套膜支架放置手术」,阿嬷三天就出院,恢复正常作息。
中国医药大学心脏外科主任翁启峰指出,阿嬷其实是摸到了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隔着肚皮,跟着心脏一起跳动,让阿嬷感觉「我的心脏掉到肚子!」
「动脉瘤」是无形炸弹!破裂超要命动脉是一种负责运送氧份及营养物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它由三层结缔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正常状况是平滑具有弹性。如果动脉某部位有不正常像气球般向外鼓起,那就是患有动脉瘤。
动脉瘤可发生在动脉任何部位,最常见的地方是脑内动脉和腹部及胸部的大动脉,对病人而言,就像背负著无形炸弹一般,担心动脉瘤随时有破裂的可能,因此,早日发现、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3 种常见动脉瘤症状需谨慎一、脑动脉瘤:症状轻的话,会有像是恶心、呕吐、颈部僵硬或突发如被棒子重击的头部剧痛。有些病人也会产生神经异常症状,如:眼睑下垂、复视、瞳孔扩大等。
如果没有即时处理,肯跟会造成失语症、意识障碍、半身不遂的问题,如果意外破裂,死亡风险非常高。
二、腹主动脉瘤:因为位于腹部,初期不会有任何症状,但是当血管大到某程度后,压迫到其他组织会造成腹痛,疼痛有时会转移至背部或鼠蹊部,常被误认为一般腹痛或肾结石。或是像本次案例,被形容「心脏掉到肚子里」。当动脉瘤直径大于 5 公分时,破裂的机会增加。
三、胸主动脉瘤:症状有像是咳嗽、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或声音沙哑等,90%病人会感觉胸部有剧烈的撕裂痛,严重可能产生意识丧失、昏迷或死亡。
三高、大龄者是最危险族群翁启峰表示,年纪大于 65 岁、有吸菸、或是有高血压、高血脂、感染及发炎,或是有家族史的人是属于高危险族群者,较易得到此种疾病。大部分的病人没有明显症状,倘若发现腹部不适、食欲不振、腹痛、背痛或腰痛就要尽速就医。
治疗方面,如果有高血压问题,会用药物控制高血压,减缓动脉瘤的扩大速度。手术方面,如果已经超过 5 公分以上,或是已经伤害到了身体,有活着是已经破裂、长太快,会使用血管支架手术或动脉瘤切除。
现有微创手术降低风险与术后成本翁启峰指出,阿嬷的腹主动脉瘤非常巨大,约6x 6x 7cm ,一般大于5公分以上的腹主动脉瘤需手术处理,恐有破裂致死的危机,必须积极治疗。阿嬷在新进血管透视设备,运用舒眠麻醉避免气管插管带来的不舒服,而且仅以两处0.5公分的微创伤口,取代传统需要开腹、大伤口造成病患不舒服的艰钜工程。
翁启峰说,传统腹主动脉瘤的手术,需在腹部划上约30公分的伤口,才能将主动脉膨大处切除后置换一段新的人工血管,病人必须面临手术伤口大及开腹后常衍生的肠胃道沾黏及伤口愈合等问题。
翁启峰采取「腹主动脉支架置放术」,手术时从两侧鼠蹊部约0.5公分的伤口,将外嵌有金属支架的人工血管由股动脉直接放置腹主动脉及两侧肠骨动脉固定,心脏送到腹部的血流便局限在人工血管内而避免持续冲击已膨大且变薄的血管内壁,造成日后破裂的风险,整个手术过程不仅伤口小,风险低术后恢复快。
、多数患者无症状,常因其他原因查体而偶然发现。典型的腹主动脉瘤是一个向侧面和前后搏动的膨胀性肿块,约50%患者伴有血管杂音。
2、疼痛:为破裂前的常见症状,多位于脐周及中上腹部。动脉瘤侵犯腰椎时,可有腰骶部疼痛,若近期出现腹部或腰部剧烈疼痛,往往预示瘤体濒临破裂。腹部包块:最重要的体征是脐周或上中腹部有膨胀性搏动的包块,除非患者肥胖,一般均可触及,有压痛及细震颤,还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3、破裂:可为致命性并发症的初发症状,最常见为瘤破裂,血液从瘤破入腹腔,所幸破入腹膜后腔者更为常见,该部出血较为缓慢。腹痛及失血休克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患者多可就医,偶尔出血局限,患者可有腹痛,发热、轻至中度失血,往往再次破裂。还可破入下腔静脉,产生主动脉静脉瘘,出现连续性杂音,高心排出量及心力衰竭。偶尔可入十二指肠引起胃肠道出血。
4、其他严重并发症:瘤内偶可形成急性血栓。腹主动脉瘤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碎片可造成下肢栓塞。十二指肠受压可发生肠梗阻,下腔静脉阻塞可引起周围水肿。继发性细菌感染罕见。
目前探查腹主动脉瘤并估计其大小范围的方法有七种:
(1)腹部触诊,准确性最低。
(2)腹部X线片:若有典型的卵壳形钙化阴影,诊断多可确立,但至少有1/4的患者无此征象。
(3)二维超声检查: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很有价值,操作简便,探查动脉瘤的准确性高,可清晰地显示其外形及附壁血栓等,为目前优选的诊断方法。
(4)腹主动脉造影:准确性不高,因动脉瘤的宽度可为透光性附壁血栓所掩盖。但造影结果常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故仍为术前必须进行的检查。
(5)DSA:其结果类似腹主动脉造影,而无需动脉内注射造影剂诊断经验正在积累中。
(6)CT:与二维超声波检查相比,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腹主动脉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如肾动脉、腹膜后及脊柱的关系,以及腹膜后血肿等。但费用较高,操作时间较长。 MRI:其诊断价值与超声波及CT相仿,缺点是费用昂贵,操作费时,但新一代产品成像时间将大为缩短。
腹主动脉瘤患者的症状具体如下:1.搏动性肿块 是腹主动脉瘤最常见最典型的体征,多数患者自觉心窝部或脐周围有搏动感,呈膨胀性搏动,这种感觉以仰卧位和夜间尤为突出。同时对腹部包块的触诊也是对胺主动脉瘤最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触诊包块时可以有触痛及目额,也可听到收缩期杂音。2.腹病 胺部疼痛是胺主动脉瘤较为常见的症状。一般为隐痛不适,约有1/3患者可出现。当动脉瘤出现迅速增大时,可因腹膜受牵拉而引起剧烈腹痛,并向腰背部放射。腹部触诊可有压痛。腹痛常是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先兆。3.下肢动脉栓窒 瘤壁的附壁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可致远端动脉栓塞,出现下胶急性缺血的症状,如出现肢体疼痛、皮色苍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严重时可发生肢体坏死。4.压迫淀状 较大的动脉瘤还可引起邻近班器的压迫症状,如胃肠道梗阻,以十二指肠受压最多见。如果压迫输尿管,还可导致肾积水。而如果压迫朋道则出现梗阻性黄疽的症状及体征。5.破裂 腹主动脉瘤破裂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外科急腹症。如果向腹腔破裂,则可发生淬死。如果破裂后局限于后腹膜,则患者常有腹部或腰背部持续性剧痛,体检可发现腹部搏动性肿块,井伴有休克表现。一部分患者的腹部体征及休克表现常不明显,易延误诊断。腹主动脉瘤破裂病死率高达50%—80%。6.其他 腹主动脉肠楼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瘦是罕见的并发症。瘤体偶尔会与邻近肠管发生粘连和侵蚀,最终产生腹主动脉肠痪。多发生于十二指肠第4段。起初表现为慢性上消化道失血,如黑便和贫血,最终会出现突发性呕血和休克。如果发生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瘦,多数患者则会因下腔静脉和肾静脉高压而出现下肢肿胀和血尿,腹部听诊可闻及典型的隆哇样杂音。约75%的患者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