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脚痛艾灸哪个位置
痛风是在临床上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的疾病。会导致患者关节红肿热痛的症状,患者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来进行缓解,痛风引起来的疼痛,建议患者一定要去正规的中医院,找专业的中医大夫进行艾灸脚部红肿疼痛的地方,同时还可以搭配艾灸三里穴效果会更好。
配穴方一足三里、曲泽、腰阳关、肾俞、阿是穴(痛风结石)。
方法:用刺血加拔罐法。穴位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上述穴位处,依次点刺出血,刺血后拔火罐,出血少时可多扎几下,出血量可稍多一些,以中等和大量出血疗效较好。每7一10日1次。已控制病情后,应间隔1一2个月再刺,治疗2次以巩固疗效。
可同时口服别漂醇片、急性期1次1片,2次/日。缓解期可每日1片,或隔日1片。对于慢性关节损害者可服用小活络丸(浓缩),每次4}粒,2次/日。
配穴方二 、
曲池(双)、阳池(单)、阳溪(双)、太冲(双)、丘墟(双)、商丘(双)、太溪〔单)、阳陵泉(双)、血海(单)。
方法:用刺血加拔罐法。每次选用2一3穴交替使用,先拍打穴位使局部充血,消毒后左手拇、示指按压穴位两旁,使皮肤绷紧,用右手拇、示、中指握高压消毒的小号三棱针,呈持笔状,露出针尖,用腕力迅速、平稳、准确地点刺穴位,深度视穴部深浅而定,随即退出,左手指同时放松。然后拔火罐,出血量以3~10毫升为度。每周放血1次,急性发作期2次,3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是现代人很容易得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常食甘甜肥腻的食物,痰湿阻滞在体内,日子久了则会损伤筋骨,于是就会引发痛风。中医把痛风称之为痛痹,对于通风的治疗,做艾灸就可以了,艾灸助阳,可以散寒祛邪。
1、治疗痛风的效果
艾灸是治疗痛风最方便有效的方法,以病患的疼痛点和胀胀点,作为施灸的基础,同时加上肾俞穴,腰阳关穴,足三里穴,神阙穴,艾灸这些穴位可以通络调经,理气活血,散寒止痛,培元固本,补益肝肾。艾灸可以使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缓解疼痛感。艾灸治疗痛风的效果因人而异,有的人需要的时间长,有的人需要的时间则短些,但都是有作用的,不要放弃治疗。
2、产生痛风的病因
人体湿热壅盛,侵入脏腑,是脏腑功能受损,湿热化毒,再加上饮食不规律,导致脾虚。脾的运化作用减弱,形成湿浊,堵塞经络和血液。湿毒内留脏腑,向外攻于关节,积累在关节处,倘若再受外邪刺激,则痛风就发作了。
3、痛风疾病的预防
现在人的饮食习惯特别不好,大多数人难以做到营养均衡,对喜欢吃的食物狂吃,这样不利于健康。预防痛风其实很简单,在生活中应该少吃海鲜,动物内脏,菠菜等嘌呤高的食物,少喝啤酒,不要抽烟。不要劳累过度,注意保暖身体,多喝水有助于尿酸代谢。
5 痛风的艾灸方法艾灸方法一
患者取合适体位,用艾炷隔姜灸,对关节最红肿的部位施灸5~ 7壮,疼痛较重者,每日1次,疼痛有所缓解者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1日
艾灸方法二患者取合适体位,用艾条回旋灸,每次每穴施灸10~ 15分钟,以患者皮肤感到灼热为度,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1日。
6 刮痧治疗痛风肝俞穴至肾俞肝俞取穴:位于背部脊椎旁边,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采用正坐的姿势,从低头时最高隆起处那块骨头算起,第九个突起下方左右各两横指宽的位置就是该穴。
肾俞取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寸。
肝俞功效:疏肝理气,养血明目
肾俞功效:调肾气、强腰脊、明耳目
外关取穴: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
功效:清热解毒、解痉止痛、通经活络。
合谷取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
或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一、二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
功效: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手三里取穴: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功效:疏经通络,消肿止痛,清肠利腑。
昆仑取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
功效:安神清热,舒筋活络
痛风刮痧方法对肝俞至肾俞由上向下进行刮拭,外观要按摩从近端至远端、从手三里刮至合谷的放下刮。
7 痛风拔罐方法陷谷穴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二、三跖骨间,第二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功效:主治目赤肿痛,面浮水肿。足背肿痛,足痿无力
内庭穴取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此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功效:清胃热,化积滞。
太冲取穴:取太冲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功效:燥湿生风。
丘墟穴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功效:
昆仑取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
功效:安神清热,舒筋活络
膝眼穴取穴:膝关节伸侧面,髌韧带两侧之凹陷中,左右计四穴。
功效:利腿膝,主治膝关节酸痛,膝关节炎。
阳陵泉取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
中医学中亦有“痛风”病名,且历代医家有所论述。同时,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还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 众所周知,如今治疗痛风不少的人们更加青睐于中医治疗的,那么痛风可以艾灸治疗吗?
艾灸治疗痛风属于痛风的中医治疗方法的一种,治疗的效果是很好的。艾灸治疗痛风主要以痛点和肿胀的部位作为施灸的重点,同时加上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肾俞、腰阳关等穴位,来恢复被疾病破坏的正气。艾灸的主要功能是驱、补、通、调,就是驱寒邪,补正气,通经络,调整人体元阴元阳,但艾灸治疗痛风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有些患者见效快,有些患者见效慢。
痛风性关节炎在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为饮食所伤,脾胃虚弱,以及肾的功能失常;针灸可以补脾益肾,通经活络,对痛风发作有预防保健和治疗作用。尤其是艾灸具有驱邪补正、通经止痛、健脾益肾的作用,建议可以灸以下穴位预防痛风发作:
1、神阙穴:居于脐中,有温补元阳、扶正固本的作用,脐是冲脉、任脉循行之所,任脉、督脉、冲脉为“一源三歧”,三脉经气相通。神阙穴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海,通过任、督、冲、带四脉而统属全身经络,内连五脏六腑,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符师认为,痛风与肝、脾、肾、三焦关系密切,灸神阙有温补下元的作用,可以温肾健脾、梳调三焦,以达到保健和预防发病的作用。
2、水分:位于肚脐上一寸的地方,是任脉穴,有和中理气、通利水道、利湿消肿的功效,所以艾灸水分有助于消肿止痛。
3、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为脾经合穴,属水,有排渗脾湿、益肾健脾、利水消肿、通经活络的作用。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4、公孙:是脾经的络穴,奇经八脉的冲脉也与之相通,灸公孙有健脾胃、调冲任的功效。公孙位于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的地方,定位的时候用大拇指顺着脚弓弯曲的形状,向后斜上方的地方来推,刚好推到的这个地方就是公孙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