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为什么浑身出凉汗

时间: 阅读:11720

为什么浑身出凉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白敛

白敛

2025-01-18 05:53:09

这种情况可能是属于个人体质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比如体质虚弱,还有一些身体方面的慢性病等因素,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需要配合医生进行一些相关的进一步检查治疗,比如可以进行中西医结合调理治疗,平时注意均衡饮食营养,加强锻炼,可以改善体质,会有一定的好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蓦山溪
    回复
    2023-09-29 09:09:22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者。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多汗药膳 (1) 百合粥 [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 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 黄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 浮小麦饮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4) 小麦山药汤 [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 参归腰子 [功效] 补虚敛汗。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材料] 人参10克,当归8克, 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用法] 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 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人参】甘,平。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 (6) 生地黄鸡 [功效] 滋阴止盗汗。 [材料]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 [用法] 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生地黄】甘,寒。滋阴凉血。 【乌鸡】甘、平。 补虚劳亏损,治消渴,中恶心腹痛。 (7) 黑豆小麦饮 [功效] 祛风敛汗。 [材料] 黑豆15克,浮小麦15克。 [用法] 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调味频服, 每次服10毫升左右。 【黑豆】味甘,平。 补肾,明目镇心,久服,好颜色,不老。 止腹胀消谷。黑豆加甘草,大解百药毒。 (8) 韭菜根汤 [功效] 主治小儿盗汗自汗,手足心热。 [材料] 韭菜根15根。 [用法] 将韭菜根加水适量,煎服。 【韭菜】味辛、微酸,温、涩。 归心,安五脏六腑,除胃中热。 归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 治吐血、尿血、唾血、衄血。 充肺气。韭菜根治诸癣。 (9) 泥鳅汤 [功效] 多汗、自汗、盗汗等症。 [材料] 泥鳅90克,食油适量。 [用法] 用热水洗去泥鳅身上粘液,剖腹取内脏, 再用清水洗净,滤去水份,用适量油煎至焦黄, 再加水一碗煮熟可服。
    求采纳

  • 空青
    回复
    2023-09-29 09:09:22

    体虚分气虚和血虚,中医认为人体的气具有固摄作用,保卫作用,营养作用等等,气虚就会导致气的固摄作用减弱,气不摄津(包括汗),引起自汗,盗汗,这些都是气虚的表现用中医理论来说就是阴盛阳虚,体内阴气太重,所以mm们比较常见,一方面注意保暖,一方面注意摄取足够的热性食物以调节体内平衡。先说保暖:*穿衣当然重要啦,不过比较关键的是戴一顶帽帽,其他地方穿少一点还不要紧,保护头部不要着凉是最重要的!戴上帽子感觉立马不一样,减少热量散失的最佳途径。*晚上睡觉要少穿,而且最好不要泡热水袋!最好不要穿棉毛衣裤睡,更不可以穿着毛衣睡哦。穿的少睡眠质量才会高,也有助于身体释放热量。其实身体自己产生的热量是很高的,把被子掖好,早上起床时还是很暖的。*睡觉不要蜷起来。这个大家都有体会吧,把脚缩起来,第二天会被冻醒的。:(其次,冬天是进补时节,即使不打算在冬天长肉,性寒的人也要在饮食上多加注意,小心呵护。平时吃东西就要注意啊!要补血,多吃含锌,铁多的食物,还要多吃蛋白质,促进矿物质的吸收。*注意不要吃凉的食物。雪糕不要吃(555偶的最爱~~),冰镇的东东就尽量不要吃了。凉凉的水果少吃,如果要吃,最好是煮一下,或者用开水烫一下。我现在每天煮梨吃,西西味道满好。*少吃性寒的食物,吃一些热性的食物。菠菜等绿色蔬菜,猪肉,都是性寒的,要少吃。多吃萝卜、红薯、芝麻、红枣、银耳、薏米、核桃、羊肉、牛肉,是不错的选择。*海鲜,鱼虾可以多吃,因为含有丰富的铁质,高蛋白,是好东东。最后,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过有规律的生活,才能把身体养好^_*

  • 木槿
    回复
    2023-09-29 09:09:22

      现在很多人都有亚健康的症状,所以会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比如身上会动不动冒冷汗,这是怎么回事呢?跟身体健不健康有关系吗?冒冷汗的滋味很不舒服,身体会发冷。当然引起冒冷汗的原因有很多,可能脑供血不足等等,下面来看看冒冷汗的原因有哪些。

       气血虚亏

      浑身冒冷汗可能是因为气血虚亏,特别是女性,她们的生理结构和男性不一样,所以会出现气血虚亏的情况,然后导致身体不适,然后很容易会冒冷汗。这时候平常要尽量多吃补气血的食物,比如大枣和红豆这样的补血食品,也可以多喝些红枣粥,对身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能缓解气血亏的症状,也不会时不时的冒冷汗了。

       脑供血不足

      出现冒冷汗可能是因脑供血不足,如今人们面对着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年轻人,会因过度劳累导致身体受损,还会出现很多亚健康的不适情况。工作上的压力和家庭中的压力,足以能压倒一个人,所以我们尽量放松精神,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太劳累,适当的调整身体和心态。

       人体缺乏微量元素

      如果身体出现冒冷汗的症状,那可能是身体中缺乏重要的微量元素,合理饮食,注重膳食纤维补充,要有多样化的饮食习惯,不要挑食,这样人体中缺少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就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如果你经常冒冷汗就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它们内部含有很多微量元素,说不定你正缺少其中的一样,正好可以得到补充,缓解身体冒冷汗的症状,所以说要调整饮食结构,不要暴饮暴食。

  • 离亭燕
    回复
    2023-09-29 08:08:12

    身体发虚冒冷汗怎么回事?很多朋友有这样的疑问。每次稍微做点事情、走点路就开始体力不济冒虚汗,这种感觉让人非常不爽。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以便及时对症处理。
    1.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引起:如果免疫力低下,就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导致感冒发烧、容易疲劳等。建议可以服用一些增加免疫力的药进行调理。


    2.肾虚引起:肾虚疾病的出现,往往会伴随着腰酸背疼、虚汗连连、身体乏力等症状,对于向往健康、自尊心强的朋友来说,肾虚疾病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一种严重的伤害。


    3.低血糖引起:凡是因某种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了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一组临床表现,就称为低血糖症。早期低血糖的典型症状就是出汗、心慌、乏力等症状,本症严重时可导致昏迷。


    注意事项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身体发虚冒冷汗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平时调养得好,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饮食及生活习惯方面,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炫晕出大汗是什么原因

不吃早餐有什么危害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