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后期痰湿证要紧吗
当身体月经过后,身体出现痰湿症的临床病变表现情况,也会影响到体质的代谢指标,所以最好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寒凉刺激,食物通过健脾利湿化痰,温阳利水方案调整身体的体质。
月经病的辨证,除根据月经之期、质、色、量、味等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外,还应结合全身症状,以辨别病之寒、热、虚、实。
(1)虚证:月经病当中的虚证主要的有气虚、血虚、脾虚、肾虚等。
①气虚:气虚证常见于月经病的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期过长、经来质稀、经色浅淡、崩漏、经行头晕、经行乏力等。全身症状有面色白,怕冷,精神萎靡,气短声低,头晕目眩,心悸多汗等。
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或濡。
②血虚:血虚证常见于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经来色淡、经来质稀、闭经、经行眩晕、经行心悸等。全身症状有面色萎黄,皮肤干燥,形体消瘦,头目晕眩,心悸少寐,手足麻木,低热,大便干燥等。
唇舌色淡,舌体瘦薄,苔少。脉细弱,或细数无力。
气与血互相依存,关系密切,常会相互影响。气血不足又往往与脾胃虚弱有关,辨证时应互为参考。
③脾虚:脾虚多见于崩漏、经行量多、月经稀发、经行嗜睡、经行泄泻、经行腹胀、经行呕吐等。全身症状有面色萎黄或虚浮,倦怠乏力,口淡乏味,不思饮食或食后腹胀,大便溏薄等。舌色淡,舌体胖嫩或有齿痕,苔白滑。脉缓弱无力。
值得注意的是脾与胃相表里,脾虚则胃弱,故脾胃虚弱的证候,往往同时出现。
④肾虚:肾虚在月经病中最为常见,特别是在青春期与更年期月经病中尤为多见。肾虚有肾阴虚和肾阳虚之分。肾阴虚多见于月经量少、初潮或早或迟、青春期经乱、青春期月经稀发、年老经乱、经断复行、老妇血崩、经行血尿等。全身症状有面色晦暗或面颊烘热,颧红,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大便干燥。舌质红、少苔或无苔,或花剥苔,或舌有裂纹。脉沉细无力或沉细而数。
肾阳虚常见于月经后期、经质清稀、月经过少、月经稀发、闭经、崩漏、月经初潮过晚、经行流涎、经行畏寒、经行浮肿、经行尿频、经行腹泻、经行腰痛等。全身症状有面色白,或有黯斑、畏冷、四肢不温,精神不振,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性欲淡漠,五更泄泻等。
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迟微弱。
肾阴虚与肾阳虚,二者之间常会互相影响,阴损可以及阳,阳损可以及阴。临床上有相当多的患者是肾阴肾阳俱虚并见。
(2)实证:月经病中的实证主要有气滞、血瘀、痰湿等。
①气滞:气滞常见于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质黏稠、经色紫黯、经行多少无定量、痛经、闭经、经行不寐、经行心烦、经行狂躁、经行腹胀、经行胁痛、经行胸痛、经行乳胀痛等。全身症状有精神郁闷,烦躁易怒,胸闷不舒,胁腹胀痛,头胀目眩,夜卧多梦,善太息,神志异常,舌色黯,苔薄白或微黄,脉弦。
②血瘀:血瘀多见于月经后期、经如牛膜、经来成块、月经过少、经色紫黯、痛经、闭经、经行头痛、经行昏厥、经行小腹痞块等。
全身症状有口干不渴,皮肤呈现肌肤甲错,腹部刺痛,痛有定处。
舌质紫黯,或舌边有紫斑,脉沉弦或沉涩。
③痰湿:痰湿内阻多见于月经后期、月经过少、月经稀发、经质黏稠、闭经、经行眩晕、经行嗜睡、经行乏力、经行痴呆、经行咳嗽、经行浮肿等。全身症状有头重眩晕,口中淡腻,胸闷腹胀,饮食不振,泛恶欲吐,形体肥丰,周身沉困,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缓或滑,或沉滑或沉缓。
(3)寒证:寒证在月经病中以虚寒证为多,属寒实者鲜少。
①虚寒:虚寒在月经病中多见于月经后期、经行量少、经来成块、痛经、闭经、经行感冒、经行胃痛、经行身痛、经行缠腰痛等。
全身症状有面色苍白,唇色淡,口淡纳呆,小腹冷痛,形寒怕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
②寒实:寒实证多见于月经病中的月经骤止、经来成块、闭经、经行感冒、痛经、吊阴痛等。全身症状有恶寒战栗,无汗身痛,关节酸痛,腹痛拘急,舌淡红,苔薄白。脉紧。
(4)热证:月经病中的热证有实热与虚热之分。
①实热:实热多见于月经病中的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味腐臭、经行目衄、经行鼻衄、经行口渴、经行狂躁、经行咯血、经行便血、经行痤疮、经行紫癜等。全身症状有面色红、烦躁口干,或有发热、大便干燥,或稀溏臭秽、小便黄赤。舌质红绛,或干,苔黄。脉滑数有力。
②虚热:虚热多见于月经病中的月经先期、经期过长、经色鲜红、漏下淋漓、经行发热、经行口糜、经行口鼻干燥、经行心悸、经行乏力、经行咯血等。全身症状有面色潮红,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少寐多梦,盗汗,口咽干燥不渴。舌红,苔少或无苔,或有裂纹。
脉细数无力。
以上从寒、热、虚、实几个方面叙述了月经病的辨证要点。在临床实际当中,病情复杂多变,证候错综复杂,往往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气病及血,血病及气,多脏合病。因此,在辨证中应抓住主证,把握病机,分清主次缓急,做出正确的诊断,确立恰当的治则,遣拟适宜的方药。
(1)“痰湿体质多比较胖,脾胃虚应该又比较瘦”这话不是这么说的。通常中医典籍中常常提到“肥人多湿,瘦人多火”,而不是说有痰湿就多比较胖,脾胃虚就应该瘦,没有啥应该不应该的。
(2)如果辩证准确是痰湿体质而且脾胃虚(脾胃虚又分气虚、阳虚、胃阴虚、肝脾不和等),经过正确的调理是可以调理好的。至于皮肤差,月经不调等症状,只要体内邪去正复,阴阳平和是可以消除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为你的健康,建议你到正规中医处诊疗。
可能是因为夏天的原因。 中医理论上的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二天经量亦少.也可称为经量过少
分为:血虚证、肾虚证、血瘀证、痰湿证。
血虚证:临床特点: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块。全身症状: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小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治法:养血调经。方药:滋血汤
肾虚证:月经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薄。全身症状:腰酸膝软、足跟痛、头晕耳鸣、小腹冷、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治法:补肾养血调经。方药:归肾丸。
血瘀证:临床特点:经行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全身症状: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经痛减轻、舌紫黯或有瘀点,脉管炎细涩或弦涩。治法:活血化瘀调经。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痰湿症:临床特点: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如痰。全身症状: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多粘腻,舌淡苔白腻,脉滑。治法:化痰燥湿调经。方药:苍附导痰丸
月经不调是泛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月经改变,包括初潮年龄的提前,延后,周期、经期与经量的变化,是妇女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本病属中医“月经病”范畴,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等。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外,尚需注意体质因素对月经病的影响。
【方一】补中益气汤
【出处】《脾胃论》
【组成】人参10克,黄芪15克,甘草6克,当归12克,陈皮10克,升麻9克,柴胡15克,白术12克。
【功用】补脾益气,固冲调经。
【主治】脾气虚型月经先期。症见经期提前,或兼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方解】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人参有抗休克及强心作用,能兴奋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有抗疲劳,促进蛋白质、RNA、DNA的合成,促进造血系统功能,调节胆固醇代谢等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增强性腺机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提高机体抗病力,陈皮水溶性总生物碱有升高血压作用,升麻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柴胡有抗炎、抗感冒病毒、增加蛋白质生物合成、抗肿瘤、抗辐射及增强免疫力功能等作用。白术有强壮作用,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能明显促进小肠蛋白质的合成,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提升白细胞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二】归脾汤
【出处】《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白术12克,黄芪15克,茯神12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人参12克,木香15克,当归12克,远志12克,甘草6克,生姜2片,大枣2枚。
【功用】养心健脾,固冲调经。
【主治】心脾两虚型月经先期。症见月经提前,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四肢倦怠,舌淡苔薄,脉细弱。
【方解】方中人参、白术、黄芪、甘草健脾补气固冲;当归、龙眼肉、大枣健脾养血;酸枣仁、茯神、远志养心宁神;生姜、木香行气醒脾。全方共奏补脾养心,固冲调经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提高机体抗病力,白术有强壮作用,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能明显促进小肠蛋白质的合成,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提升白细胞作用;人参有抗休克及强心作用,能兴奋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有抗疲劳,促进蛋白质、RNA、DNA的合成,促进造血系统功能,调节胆固醇代谢等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增强性腺机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茯苓多糖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龙眼肉提取液可促进生长,增强体质。酸枣仁有镇静催眠及抗心律失常作用,此外,木香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促进胃排空,当归挥发油能对抗肾上腺素-脑垂体后叶素或组织胺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当归水或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加强。全远志有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煎剂对大鼠和小鼠离体之未孕及已孕子宫均有兴奋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三】固阴煎
【出处】《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15克,熟地黄12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远志15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12克,菟丝子15克。
【功用】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主治】肾气虚型月经先期。症见经期提前,量少,色淡黯,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面色晦暗,或有黯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方解】方中菟丝子补肾而益精气;熟地黄、山萸肉滋肾益精;人参、山药、炙甘草健脾益气,补后天养先天以固命门;五味子、远志交通心肾,使心气下通,以加强肾气固摄之力。全方共奏补肾益气,固冲调经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地黄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山药对实验大鼠脾虚模型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并有降血糖、抗氧化等作用。山茱萸注射液能强心、升压、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影响,使之趋于平衡。能增加细胞免疫功能,使脑、肝、脾脏SOD活性明显增强,故有提高免疫、抗氧化、抗衰老作用。菟丝子水煎剂能明显增强黑腹果蝇交配次数。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四】两地汤
【出处】《傅青主女科》
【组成】生地黄12克,玄参12克,地骨皮12克,麦冬15克,阿胶9克,白芍12克。
【功用】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主治】阴虚血热型月经先期。症见经期提前,量少,色红质稠,颧赤唇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解】方中地骨皮、玄参、麦冬养阴清热,生地黄滋阴清热凉血,白芍和血敛阴,阿胶滋阴止血。全方共奏滋阴清热,凉血调经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地黄水提液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作用;玄参有抗炎、镇静、抗惊厥作用。地骨皮的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及乙醚残渣水提取物、甜菜碱等均有较强的解热作用。麦冬有镇静和抗菌作用。阿胶有显著补血作用,疗效优于铁剂。白芍有消炎、镇痛、镇静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阿胶需烊化服用。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五】清经散
【出处】《傅青主女科》
【组成】牡丹皮12克,地骨皮12克,白芍12克,熟地黄12克,青蒿9克,黄柏9克,茯苓12克。
【功用】清热降火,凉血调经。
【主治】阳盛血热型月经先期。症见经期提前,量多,色紫红,质稠,心胸烦闷,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面色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方解】方中黄柏、青蒿、牡丹皮清热降火凉血,熟地黄、地骨皮清血热而生水;白芍养血敛阴;茯苓行水泄热。全方清热降火,凉血养阴,使热去则阴不伤,血安而经自调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牡丹皮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有抗炎、杀菌作用。地骨皮的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及乙醚残渣水提取物、甜菜碱等均有较强的解热作用。白芍有消炎、镇痛、镇静作用。地黄具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青蒿有较好的解热、镇痛作用。黄柏有降压、镇静、杀菌作用。茯苓有镇静、增强免疫功能。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六】丹栀逍遥散
【出处】《女科撮要》
【组成】牡丹皮12克,炒栀子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柴胡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功用】清肝解郁,凉血调经。
【主治】肝郁化热型月经先期。症见经期提前,量多或少,经色紫红,质稠有块,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方中柴胡、栀子、牡丹皮疏肝解郁,清热凉血;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炙甘草培脾和中。全方共奏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牡丹皮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杀菌作用。栀子的醇提取物有镇静作用。当归挥发油能对抗肾上腺素-脑垂体后叶素或组织胺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当归水或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加强。白芍有消炎、镇痛、镇静作用。柴胡有镇静、安定、镇痛、解热、抗炎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七】大补元煎
【出处】《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15克,当归12克,熟地黄12克,杜仲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12克,炙甘草6克。
【功用】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主治】肾虚型月经后期。症见经期错后,量少,经色淡黯,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暗,或面部黯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方解】方中人参、山药、杜仲补肾气而固命门;山茱萸、枸杞子补肾填精而生血;当归、熟地黄养血益阴;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肾益气,养血调经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杜仲对抗垂体后叶素对离体子宫的作用,显著抑制大白鼠离体子宫自主收缩的作用。山药对实验大鼠脾虚模型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并有降血糖、抗氧化等作用。枸杞子对免疫有促进作用,同时有免疫调节作用,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有显著升白细胞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八】人参养荣汤
【出处】《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熟地黄12克,肉桂15克,黄芪15克,五味子15克,远志12克,陈皮12克,生姜6克,大枣2枚。
【功用】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主治】血虚型月经后期。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方解】十全大补汤益气养血,五味子、远志宁心安神,陈皮理气和中,生姜、大枣健脾补气,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肉桂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冠脉及脑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等作用;五味子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趋于平衡,增加细胞免疫功能。全远志有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煎剂对大鼠和小鼠离体之未孕及已孕子宫均有兴奋作用;陈皮水溶性总生物碱有升高血压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九】温经汤
【出处】《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人参15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肉桂9克,莪术6克,牡丹皮12克,甘草6克,牛膝9克。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主治】实寒型月经后期。症见经期错后,量少,经色紫黯有块,小腹冷痛据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
【方解】方中肉桂温经散寒,通脉调经;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人参甘温补气,助肉桂通阳散寒;莪术、牡丹皮、牛膝活血祛瘀,助当归、川芎通行血滞;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肉桂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冠脉及脑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等作用;莪术水提液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微动脉血流恢复,完全阻止微动脉收缩,明显促进局部微循环恢复,莪术水提醇液对体内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十】乌药汤
【出处】《兰室秘藏》
【组成】乌药12克,香附12克,木香15克,当归12克,甘草6克。
【功用】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主治】气滞型月经后期。症见经期错后,量少,经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舌苔正常,脉弦。
【方解】方中乌药理气行滞,香附理气调经,木香行气止痛,当归活血行滞调经,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行气活血调经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乌药挥发油内服能兴奋大脑皮质,促进呼吸,兴奋心肌,加速血液循环,升高血压及发汗;香附挥发油有轻度雌激素样作用。木香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单味药能加快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明显拮抗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十一】芎归二陈汤
【出处】《丹溪心法》
【组成】陈皮12克,半夏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生姜6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
【功用】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主治】痰湿型月经后期。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黏,头晕体胖,心悸气短,脘闷恶心,带下量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方解】方中半夏、陈皮、甘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茯苓、生姜渗湿化痰;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全方使痰湿除,经脉无阻,其经自调。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半夏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各种炮制品对实验动物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陈皮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主要有效成分为柠檬烯。川芎嗪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并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川芎嗪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十二】安冲汤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白术12克,黄芪15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生地黄12克,白芍12克,海螵蛸12克,茜草根15克,续断15克。
【功用】补气升提,固冲止血。
【主治】气虚型月经过多。症见行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脉缓弱。
【方解】方中黄芪、白术、升麻、补气升提,固冲摄血;生龙骨、生牡蛎、海螵蛸、续断固冲收敛止血;生地黄、白芍凉血敛阴;茜草根止血而不留瘀。全方共奏补气升提,固冲止血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龙骨具有抗惊厥作用,所含钙离子,能促进血液凝固,降低血管壁通透性。牡蛎粉末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并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牡蛎多糖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等作用。海螵蛸可在溃疡面上形成保护膜,使出血趋于凝固。茜草有明显的促进血液凝固作用,和升高白细胞作用。续断对疮疡有排脓、止血、镇痛、促进组织再生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