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疲劳保健方式有哪些?

时间: 阅读:10021

疲劳保健方式有哪些?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溪黄草

溪黄草

2025-04-02 19:07:32

疲劳主要是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引起的,平时要注意放松心情,可以适当的进行锻炼,可以有效的缓解疲劳,也可以对身体进行按摩或者是用热水泡脚,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徐长卿
    回复
    2023-10-01 08:08:53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10-01 08:08:53

    养生消疲劳的七步行锻炼法

      步行是最简单,也是最方便的养生之道。在步行的时候加入一些手部动作,不仅可以加强步行的养生锻炼效果,而且也可以锻炼到身体更多的部位。步行能增强人的心血管机能,改善血液循环。坚持步行锻炼,有益于防治肥胖病。特别在空气清新的户外散步,能改善人体神经功能,使大脑放松、精神愉快、陶冶情操、有助于消除疲劳、得到积极性休息,可提高工作效率。

       普通散步法

      适合不同的年龄层,没有什么动作要求,既简便又放松。锻炼者可在早晨、晚上练习,练习的时间和步行速度可根据自己条件合理安排。一般慢速散步在每分钟60步左右,中速散步在每分钟80步左右。练习时间每次15分,每天1~2次就可获较好的`锻炼效果。

       快速步行法

      此方法是在普通散步的基础上加快步行速度,配合手臂摆动,以每小时步行5000米左右。这种步行方法,加大了运动强度,身体健康者可多练习。一般每次20~30分钟,每周2~3次就可达到满意效果。

       定量步行法

      此法就是每次规定时间或距离、规定数量,从而提高练习质量来健身的方法。如步行的时间不变,逐步提高走路的距离。这种方法对检查评价自身锻炼的效果有一定意义,可适用于中年人。

       摆臂散步法

      此法是在散步时两臂有意用力向前后大幅度摆动的练习方法。可增进锻炼者肩部和胸廓的活动,配合呼吸动作,有利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散步时间和速度可因人而异。

       摩腹散步法

      散步时将两手掌重叠放于腹脐部位,做顺、逆时针旋转按摩各36次。这种方法有利于防治肠胃病,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消化,有增进健康作用。

       拍打散步法

      散步时利用两臂自然摆动,手掌拍打肩、胸、腹、腰、背等各部位。这是一种传统保健方法,可按摩穴位,有舒筋活络、缓解紧张、消除疲劳的作用。

       倒走散步法

      这种方法改变了人体步行方向和习惯,有利于锻炼人体的感觉器官的平衡。倒走时从脚尖先着地过渡到脚跟,对按摩脚尖穴位、经络有良好作用。练习的时间和量一般在5分钟左右,也可以向前走与后退走交替进行。

  • 龙葵
    回复
    2023-10-01 07:07:43

    体力疲劳是许多的劳动者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况了,尤其是一些工人和农民朋友,更是经常会感到体力疲劳,所以我们就必须要掌握一些缓解体力疲劳的妙招哦,那么如何快速的缓解体力疲劳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1、拿头顶按揉颞部、视神经交叉点,摩面、梳头数次,这样能够促进我们身体血液的循环,缓解体力疲劳。

    2、拿颈项,脑为元神之府,颈项上承头面,下续躯干,活动多而易劳损,头面颈项按摩具有祛风通络,宁神开窍的作用。

    3、滚揉脊柱按揉夹脊,重点按揉腰骶部,督脉主一身之阳,夹脊属太阳膀胱经,腰为肾之府,肾藏先天之精,故腰背部保健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防衰老的作用。

      4、擦胸揉腹顺时或逆时针方向摩腹,揉胃脘,摩脐,揉天枢,摩丹田,胸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尤其是腹部推拿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肠腑,导积滞之功用。

    5、牵拉上下肢按揉曲池、合谷、环跳、委中、承山、足三里、三阴交,因手足四肢与脏腑相关联,所以按揉这些穴位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起到非常不错的缓解体力疲劳的作用哦。

    6、拍打皮肤刺激皮下循环能起到激活淋巴系统的作用。拍打的重点应该在上身的颈部、腋下、前胸和关节部位,这样可以很好的放松我们的肌肉,减轻疲劳状况。

    7、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来活动关节。温和的运动是指除跑步、单车、游泳等有氧运动之外的低强度运动,比如步行、散步等。

      上面我们就如何快速缓解体力疲劳呢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了,我们可以知道了,对于缓解体力疲劳的好方法和妙招也是非常多的哦,所以即使我们经常出现体力疲劳的情况,那么也不需要着急,可以通过这些方法缓解疲劳的。

疲劳脚酸痛吃什么好呢?

女人用艾草泡脚有什么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