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不通是肾阴虚吗
下焦不通,不是肾阴虚引起的下焦湿热,是指湿热紧急下焦大肠或膀胱而出现的一种病症,肝肾阴虚和下焦不通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由于肝血不足引起的,可以根据患者的病症,服用杞菊地黄丸,龙胆泻肝丸等药物来进行改善,日常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肥甘厚腻的食物
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总祢,是中医的特有名词。有脏腑三焦、部位三焦和辨证三焦之分,其概念也各有不同。
历代医家对三焦的形态和实质的认识不一,造成这种差异主要与医学流派有关。主要来说,存在两种观点:
一、脏腑三焦
此观点认为三焦为六腑之一,和其他脏腑一样是具有综合功能的器官,但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内脏组织,而是包含了人体胸、腹腔内有关脏腑组织部分功能的一个大腑。由于其与五脏无表里配合关系,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故有?孤腑?之称。
二、部位三焦
上焦部位从胃之上口至舌下,包括心肺两个脏嚣,中焦是从胃之上口至胃的下口,包括脾胃两个脏器,下焦是指从胃的下口至二阴,包括肝、肾、膀胱、大小肠等。但也有流派的认知为,脘腹部相当于中焦,膈以上为上焦,脐以下为下焦。
余者,还有辨证三焦。不过它是用三焦的名称作为辨证纲领,即热性病过程中三个病理阶段的证候类型,不属于藏象的范畴。
《伤寒论》中的三焦泛指消化道,上焦大致为上消化道,映射在上腹部,以十二指肠乳头为分界,主要内脏为胃,包括肝脾;中焦大致为中消化道,映射在中腹部,主要内脏为结肠和小肠;下焦大致为下消化道,映射在小腹部,主要内脏为直肠,包括膀胱和生殖系统。此外,《伤寒论》原文中的?胃?指的是以结肠特别是横结肠为主的整个消化系统。
《难经?三十一难》中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本草纲目?卷三十六?枳》中说,【盖自飞门至魄门,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气而已。】《难经》原有七冲门之说,自飞门始,历经户门、吸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赅括整个消化道之路径,主持纳入、腐化、排出的全过程,故又说三焦相通。
应该这么理解,提到三焦不能离开五脏六腑,否则就无法阐释三焦的功能。总的来说,三焦总司人的机体气化,有通行元气,运行水谷和疏通水道的功能。
1、上焦如雾,主纳,司呼吸,主血脉,将饮食物的精气输布于全身,以温养肌肤、筋骨,通调腠理;
2、中焦如沤,主化,腐热水食,并将饮食物质化为营血;
3、下焦如渎,主出,泌别清浊,并将糟粕以及代谢的水液排泄于外。
凡饮食物的受纳腐熟,水谷精微的化生敷布,水液的代谢,以及糟粕的排泄都与三焦的气化作用有关。三焦与三部分治的诸脏腑之间的辩证关系说,符合形式逻辑的类似分解方法。三焦实体与分治之部在生理、病理上互相关联、互相影响。
同时它也是我们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以有效地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像乳腺增生,内分泌失调等都可以常刮手臂的三焦经来解决。
在我们晚上九点开始是人体三焦经进行大调整到的时候,9-11点这段时间没有睡的话,就错过了祛湿的最佳时候了,其他时间睡是很难补回来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医提倡不要熬夜的原因之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三焦通,身康健的俗语。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中医讲,?三焦通,身康健?,?三焦?指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三焦 ? 到底是什么东西?中医把它当做六腑之一,?腑?就是容器腔。胃是一个容器腔,肠也是一个腔,三焦就是把五脏六腑都包括在里面的大腔。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类经.脏象类》)。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综上所述,三焦关系到饮食水谷受纳、消化吸收与输布排泄的全部气化过程,所以三焦为?五脏六腑之总司?。中老年人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机丛杂,虚实互现,多脏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顽固病的总病根。
上焦不通就会造成经络淤堵,气血凝滞,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颈椎病等。中焦不通:就会造成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症状。下焦不通:肝肾功能受阻,就会造成男性肾虚、前列腺疾病,女性气虚血亏引起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妇科炎症。手少阳三焦经,一侧有23穴,其中有13个穴分布在上肢背面,10个穴在肩颈头部。打通三焦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拍。每晚睡前拍打,站着或坐着都可以。用左手从右边肩膀开始拍打,沿着胳膊外侧的三焦经行走路线,往下拍打。拍打速度及力道均匀,一直拍打到手腕。每次拍打5至10分钟,拍完一侧后,再用食指按揉阳池穴约3分钟。然后再按上述方法,交换右手拍打左侧肩膀,坚持3个月以上才能完全打通。最佳拍打时间,每晚21点至23点拍打最佳,其它时间也可以。
问题一: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是什么建议:你好,肾阴虚、肾阳虚是中医的一个术语,肾阴虚和肾阳虚是指中医讲的肾脏功能方面的症,我们平常讲肾虚,实际包括了肾阴虚和肾阳虚,也包括了阴阳两虚。肾阳虚是指肾阳亏虚,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腰膝酸软而痛,或阳萎,精冷,妇女宫寒不孕, *** 减退;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喘咳;面色s白或黧黑,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晕目眩,精神萎靡,小便清长或夜尿多,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或弱。肾阴虚是指肾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 *** 亢奋,遗精,女子经少或闭经,或崩漏,形体消瘦,咽干口燥,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肾阴虚与肾阳虚的区别要点:肾阳虚多有寒的表现:如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肾阴虚多有虚热的表现: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总之,区别阳虚阴虚最关键的是区分寒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问题二:什么是肾阴虚?肾阴虚,肾虚的一种类型,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由于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中医临床称为肾阴虚证。多由久病耗伤,或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证见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遗精早泄,咽干颧红,舌红少津无苔,脉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
临床表现:腰膝酸软、两腿无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阳强易举或阳痿、遗精,妇女经少经闭肾阴虚;或见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少年白发、梦呓磨牙,尿频,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中 *** ,是一身阴液的总源。 *** 亏损会引发各种疾病,如: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消渴(糖尿病)等。
问题三:肾阴虚的表现是什么肾阴虚证多由房劳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临床上可出现腰膝酸软、两腿无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尿频,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你好!肾阴虚的药物治疗应用滋阴补肾的药物,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和五子衍宗丸,适当运动可以达到养筋健骨,舒筋活络,血脉通畅、健肾强身之效,增强自身抵抗力。
问题四:什么是肾阴虚,该吃些什么?肾阴虚:主要症状是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更会有以下诸症:眩晕耳鸣、形体消瘦、失眠多梦、颧红潮热、盗汗、咽干、男子阳痿,遗精早泄,妇女经少、经闭、崩漏、不孕、尿短赤黄。补肾阴虚的药物多是甘寒药,如石斛、玉竹、山茱萸、枸杞子、西洋参等,中成药可服和颜坤泰胶囊等。
肾阴虚的食疗方法很多,一方面不否认肾虚食疗的作用,但是对于长期的严重肾虚患者来讲,肾虚食疗见效较慢。另一方面肾虚的食疗也是使用药物是一样的需要辩证进行使用,因此使用过程中应尽量咨询中医师进行适当选择。对于时间比较充裕的肾虚患者,尤其是老年朋友,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肾虚食疗方法,能长期坚持,效果还是不错的,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问题五: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是什么建议:你好,肾阴虚、肾阳虚是中医的一个术语,肾阴虚和肾阳虚是指中医讲的肾脏功能方面的症,我们平常讲肾虚,实际包括了肾阴虚和肾阳虚,也包括了阴阳两虚。肾阳虚是指肾阳亏虚,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腰膝酸软而痛,或阳萎,精冷,妇女宫寒不孕, *** 减退;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喘咳;面色s白或黧黑,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晕目眩,精神萎靡,小便清长或夜尿多,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或弱。肾阴虚是指肾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 *** 亢奋,遗精,女子经少或闭经,或崩漏,形体消瘦,咽干口燥,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肾阴虚与肾阳虚的区别要点:肾阳虚多有寒的表现:如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肾阴虚多有虚热的表现: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总之,区别阳虚阴虚最关键的是区分寒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问题六:阴虚分几种 都有什么症状 阴虚和肾阴虚的区别阴虚证常见临床表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 *** 亢奋,遗精,女子经少或闭经,或崩漏,形体消瘦,咽干口燥,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阴虚多因血虚,“阴虚生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神烦气粗,尿黄便干等;体质虚衰、心悸气短、头晕眼花、精神状态差;月经不调、面色无华、黑色素沉着,黄褐斑、蝴蝶斑滋生;更年期困扰;过早进入更年期;一般多见于女士、各种机能亢进性疾病如肺结核、长期低热等。
阴虚可见于多个脏器系统组织的病变,常见者有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脾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等。以阴虚证常见临床表现,同时并见各脏器的相应病变症状为表现,也是临证诊治疾病的辨证依据。
1.肺阴虚证
以肺病常见症状和阴虚内热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证候:咳嗽无痰、或量少质黏,咽干口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治则:滋阴润肺。主方:百合固金汤。方药:生地、熟地、麦冬、贝母、百合、当归、芍药、甘草、玄参、桔梗等。
例:治疗肺阴虚感冒常用方剂:
(1)桑叶薄荷煎汤冲服莱阳梨膏适用于肺阴不足,肺气上逆所致的阴虚咳嗽等。
(2)风热感冒冲剂合养阴清肺膏两药合用,主治肺阴虚感受风热,病情较重者。
(3)润肺止咳冲剂适于肺阴不足,痰热不散,复受风热外感的病证。
(4)小儿止嗽金丹适于素体阴虚夹痰,脾胃积滞,复受风热外感的小儿。
(5)桑菊感冒片合秋梨膏于感冒病肺阴虚证之轻者,较为适宜。
2.心阴虚证
本证以心病的常见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证候:多见平素肝肾不足,真阴亏耗,或热病后期阴伤未复者,阴血不足,血不能养心宁神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盗汗,虚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或有两颊发红、头晕目眩等症。治则:滋补心阴,清心安神。主方:天王补心丹化裁。方药:当归、阿胶、玉竹、元参、麦冬、枣仁、柏子仁、龙骨、牡蛎、琥珀、珍珠母、石决明、黄连、竹叶、连翘、石莲子、灯芯草等。
3.胃阴虚证
本证以胃病的常见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证候:胃阴不足,则胃阳偏亢,虚热内生,热郁胃中,胃气不和,胃阴亏虚,致脘部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脘痞不舒,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等阴虚内热的征象。治则:滋养胃阴,兼清胃热。主方:加减玉女煎。方药:玉竹、生地、沙参、麦冬、桔梗、白薇、甘草、红枣、淡豆豉。
4.脾阴虚证
以脾运无力兼以虚热之象为辨证要点。
证候:脾阴不足,运化受累,则纳食减少,口淡乏味,食后腹胀;兼有神疲乏力、身体消瘦、涎少唇干、便秘尿赤、五心烦热。舌红干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或细涩等阴液不足之征。若以肠燥便秘、脉细涩为主要表现者,称为脾约证。治则:健脾养阴。主方:脾约麻仁丸加减。方药:火麻仁、淮山药、玉竹、生地、沙参、麦冬、甘草、红枣。
5.肝阴虚证
本证以头晕、目涩、胁痛等与虚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证候: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胁肋隐隐灼痛,面部烘热或两颧潮红,或手足蠕动,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乏津,脉弦细数。等肝阴不足,虚热内炽之征。本证与肝血虚一样均属肝的虚证,均有头晕等表现,但后者为血虚,无热象,常见眩晕、视物模糊、经少、肢麻手颤等症;前者为阴虚,虚热表现明显,常见眼干涩、潮热、颧红、手足蠕动等症。治则:补滋养肝阴。主方:一贯煎。方药:生地、麦冬、石斛、当归、女贞子、枸杞子等
6.肾阴虚证
肾阴虚以肾精亏虚兼有虚热之象为辨证要点。
证候: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
问题七:什么是肾阴虚?肾阴虚,肾虚的一种类型,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由于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中医临床称为肾阴虚证。多由久病耗伤,或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证见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遗精早泄,咽干颧红,舌红少津无苔,脉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
临床表现:腰膝酸软、两腿无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阳强易举或阳痿、遗精,妇女经少经闭肾阴虚;或见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少年白发、梦呓磨牙,尿频,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中 *** ,是一身阴液的总源。 *** 亏损会引发各种疾病,如: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消渴(糖尿病)等。
问题八:请问什么情况下会得肾阴虚肾阴虚就是在症状上主要表现为: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两颧潮红,口干舌燥,盗汗遗精,舌红少苔等阴虚内热的症状,这个时候最适合服用我们所熟悉的六味地黄丸。肾阴虚的情况下火就容易旺,阴虚火旺,如果这时再使用那些温热的壮阳药物,等于是火上浇油,病人热性就更大了。反过来说,假如病人肾阳虚、怕冷,你再用一些滋阴药,等于是雪上加霜,病人同样也受不了。
导致肾阴虚的原因:
1、外感六淫:身体受自然界风、寒气、暑气、水湿、燥邪、火毒六种气候所伤,引发各种疾病,伤津液导致肾阴血亏虚。
2、内伤七情: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情绪大起大落或郁闷不能发泄导致内脏功能失调,气血生化无源,因而阴血亏也随之亏虚。
3、外伤:因枪、刀、跌打而损伤、及手术开刀等都将直接导致出血或伤及阴血,因而出现阴血亏虚之症。
4、饮食劳逸:饮食不洁导致消化系统疾病,脾胃受伤以致消化功能减退,营养失衡。
5、房劳过度:性生活过于频繁, *** 过度等直接导致肾虚血亏。
6、过服燥亢食品:盲目服用鹿茸、动物鞭、肾、激素之类燥亢的药物及食品,图一时之快,致使真阴受损严重的阴虚风动导致休克、昏迷。
7、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骨质增生、咽喉炎及慢性性病等,长期消耗阴血。
8、大病后期:如急性、传染性、大出血等疾病后期,气血亏虚而致阴虚。
9、性病后期::各类性病伤阴血,在性病后期往往都有五心烦热,小便不畅等及阴虚症。
中医认为,肾虚病症有阴虚、阳虚之分,补肾应当针对肾阴、肾阳的不同,采用对症的相应方法进行。肾阴虚者,常见有肺热、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偏红等症状,可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进行滋补;饮食中应多吃清凉食品,如山药、芡实、金银花、绿豆、决明子、鱼汤等;肾阳虚者,常见有肢体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鸣、舌淡、体胖等症状,则应选择羊肉、鹿茸、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补之。
问题九:如何区分肾阴虚还是阳虚,我是什么情况?肾阳虚常见有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尤其以下身为重,男性可见阳痿、早泄,女性见有宫寒不孕、 *** 减退,或有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等症状。
肾阴虚常见有眩晕耳鸣,男性遗精、早泄,女性少经或闭经,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午后犹甚,小便黄少,舌红少苔等症状。
肾阴虚以虚热的症状为主
比如说-面颊潮红,五心烦热,盗汗
肾阳虚以寒的症状为主
比如说-恶寒肢冷,腰冷痛
我看你的症状不只是肾虚的问题
睡眠不好,心虚,糊涂是心肾不交的表现
也就是说,你的心气也虚
感觉累,不向动,说明你的阳气也不足
没有苔,便秘,说明脾胃也虚,运化不好
你可能是因为性过多
使肾脏及其相关脏腑受到损害你这麽年轻节制一下欲望吧
以后还有很多机会
先把身体养好再说
你要知道--这样很容易早衰的
平时就吃腰花,枸杞子这种最简单的补肾的东西调养最好
记住---节制欲望,控制好自己的心智
肾阴虚、肾阳虚是中医的一个术语,肾阴虚和肾阳虚是指中医讲的肾脏功能方面的症,我们平常讲肾虚,实际包括了肾阴虚和肾阳虚,也包括了阴阳两虚,但是现在在宣传上不是很细致,所以说解释不清,把有些问题混淆了。我简单的讲一下,这个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内容很多。肾阴虚是一个物质的,肾阴和肾经是属于物质的,肾阳和肾气是功能的。如果我们消耗的物质比较多,比如说肾精这块,或者是女性生活过于频繁,或者是由于劳动,包括脑力、体力的过度,或者是生下来以后身体就弱,这样他的物质基础比较低,而出现的一些症状,比如说出现了一些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头晕耳鸣,包括一些脱发,还有一些牙齿松动,记忆力减退,容易衰老的也比较早,也还包括临床上的 *** 减退,还有容易遗精、早泄等等,这都归为肾阴虚的症状,肾阴虚还容易出现虚热,中医有一个理论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所以有时候容易出现五心烦热,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脚心,心口感觉热的感觉,还有睡觉的时候,容易盗汗,就是睡着了,一醒身体有汗。他的特点,肾阴虚多发生在中青年的时候,中青年活动量比较大,无论是学习、锻炼,精力上物质耗损比较多,对性功能这块, *** 不是特别低,但是 *** 容易快,有遗精现象。那么肾阳虚,大多数多少功能性的差,也有和肾阴虚相同的情况,比如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还有 *** 减退,但是因为它是阳分虚了,肾气虚了,所以出现一些怕冷的一些症状,中医有句话,阳虚生外寒,这样的人面色比较虚白,比较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大便汤薄。这种人 *** 比较低,和现代医学说的雄性激素低有相同之处。所以阳虚表现的是外在的,一般也可能由于身体比较弱,有肾阳虚的情况,但是大多数的是在中老年容易出现这种肾阳虚的情况,中青年肾阴虚比较多。所以说,我想是那样,一般就记住了,这两个特征,一个是年龄上的特征,肾阴虚多发生在中青年,肾阳虚多发生在中老年,肾阴虚容易有虚热的一些症状,肾阳虚有怕冷的症状。在性功能这块,肾阴虚是容易早泄遗精的比较多,肾阳虚的阳萎的比较多。当然有共同之处,比如说腰酸乏力,四肢酸软等等,这个是共同的症状。前列腺炎是一个现代医学术语,和这种肾阴虚、肾阳虚有交叉的地方,确实在临床说有一些人,因为虚火旺盛,也出现了一些在下焦这块有虚火,再加上吃一些辛辣食品等等,结果又有一些湿热,湿热和这种虚火交织在一起,就出现了前列腺炎的症状,尿频等的一些情况,小便黄,甚至也有一些小腹坠胀的一些情况。我们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过程中,如果有肾虚的情况,我们就应该考虑进去,这就是中医治病的特征所在,我们中医治疗前列腺炎和现代医学有一定区别,现代医学大多数考虑的是致病菌,是细菌性的,还是非细菌性的,或者是因为支原体、支原体,或者......>>
肾阴虚证在不同疾病中出现时,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法亦有区别。如在遗精病
中出现肾阴虚证,则见阳事易举、梦遗、早泄、头晕眼花、精神不振等症,多因悠情纵
欲,肾阴亏耗,虚火扰动精室所致,治宜滋肾阴,泻虚火,方选知柏地黄丸(《医方
考》)。若在不寐病中出现肾阴虚证,则见心烦,失眠,杂梦纷纭,五心烦热,头晕耳呜
等症,多因思虑过度,所愿不遂,阴精暗耗,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所致。徐东桌说:
“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火独亢,不得眠者。”治宜滋肾壮水制火,安神定志,
方用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合黄连阿胶汤(《伤寒论》)。如在膏淋病中出现肾
阴虚证,则见小便浑如米洽、尿道涩痛、或琳出如脂、形赢乏力、腰膝酸软、舌质红苔
腻等症,多因房室劳伤,或情志所伤,由肾阴亏损,下元不固,脂液下泄所致,治宜益
肾固摄,方用草薛分清饮(《丹溪心法》)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如在虚劳病中出现肾阴虚
证,则见形体赢瘦,烦热,头晕耳鸣,耳聋,两足痪弱,神色萎顿等症,多因先天察赋
不足,后天劳作过极,或久病失于调养,使肾脏真阴不足,久虚不复,发为虚劳,治宜
滋肾填阴,方选大补阴丸(《丹溪心法》)及大补元煎(<景岳全书》)。若在尿血病中出
现肾阴虚证,可见小便短赤带血,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质红,脉细数等症,此由纵
情色欲,相火妄动,肾阴亏耗,阴虚则生内热,热灼血络而外溢,张景岳说:“此多以
酒色欲念,致动下焦之火而然。”治宜滋阴清火,兼以止血,方用大补阴丸(《丹溪心
法》)合小蓟饮子(《济生方》)。若在消渴病中出现肾阴虚证,称为“下消”、“肾消”,
症见小便频数量多、尿如脂膏、口干舌红、消瘦、脉沉细而数,此由房室不节,酒酐肥
甘过食,肾虚阴亏,下焦虚惫,约束无权使然。(景岳全书》:“下消者,下焦病也,小
便黄赤,为淋为浊,如膏如脂,面黑耳焦,口渐消瘦,其病在肾,故又名肾消也:”治
宜滋阴固肾,以六味地黄丸重用山药、英肉等。倘若温热病中,因热人下焦,邪热久
稽,热灼真阴,引起肾阴虚者,则病势较急,临床见身热不甚,久留不退,手足心热甚
于手足背,口干,舌质干绛,甚则紫晦而干,或神倦耳聋,脉虚大等症,治宜滋养肾阴清热,方选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若妇科崩漏病中出现肾阴虚证,则见经行先期,
崩中漏下,淋漓不断,经色红,量多,或带下粘稠、舌质红、脉沉细数等症,治宜滋阴
凉血止血、方选清海丸(《傅青主女科》)、花蕊石散(《十药神书》)。
肾阴虚证常因人、因时不同,表现亦不完全相同。如老年肾阴虚证,以齿发早堕、
便秘、尿涩滴沥、耳聋耳鸣、眩晕等为主要表现;在男性青壮年患肾阴虚证者,以梦
遗、早泄、失眠等为主症;在女性患者则为经行先期,或崩漏,不孕等主症。从时间上
来说,肾阴虚证的阴虚火旺现象以傍晚或夜间为甚,晨起好转。
根据脏腑相关的理论,一脏有病,势必波及他脏,肾阴虚证在其病机演化过程中常
出现一些兼挟证候。如心与肾之间水火互济,肾阴必上滋于心,心火才不亢;若肾阴不
足,水不济火,心火独亢,遂出现心肾不交之证,症见心烦不寐,多梦遗精,心悸健
忘,眩晕耳鸣,口干咽燥,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等。
类证鉴别
肾精不足证与肾阴虚证精属阴,肾精不足证属阴虚证的范畴,两证的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肾阴的概念较之肾精为广,肾精不足证是肾
阴虚证的表现之一,但不是全部。从病因而论,肾阴虚证每因房室不节,肾阴亏耗;或
下焦湿热久蕴,耗伤肾阴;或在温热病后期,热灼津伤,肾阴受损;或情志内伤,气火
伤阴;或慢性病中,其他脏腑阴分先伤,久则累及于肾,肾阴伤而虚火亢,发为此证。
肾阴虚则生内热,故有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口干咽燥;阴虚则阳偏亢,精关不固,故
遗精;虚火扰动.冲任,故有崩漏,不孕;肾阴不足,精气亦亏,故有腰膝酸软,脉细数
等症。肾精不足证的病因,常由先天秉赋不足,或房劳过度,阴精亏耗;或疲劳衰竭,
精气匠乏所致。从临床表现看,肾精不足证的主症是:眩晕耳鸣,脑鸣耳聋,齿摇发
落,须发早白,神疲乏力,健忘,记忆力减退,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尺脉沉细等。其
与肾阴虚证不同的是,一般没有五心烦热,盗汗,咽干,舌红,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的症
状,以此为别。
肾阴阳两虚证与肾阴虚证所谓肾阴阳两虚证即包括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从病机
上分析,肾阴虚日久,阴损及阳,导致肾阴阳两虚,因此肾阴阳两虚证可以是肾阴虚证
的进一步发展。临床表现有畏寒手足心热,口干咽燥,但喜热饮,耳鸣盗汗,阳赓遗
滑,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余沥不尽,舌根苔白,舌质稍红,尺脉细弱或带数象等。此
与单纯肾阴虚证所出现的阴血亏损、虚火上亢的一系列症状显然有别。
肝肾阴虚证与肾阴虚证肝藏血,肾藏精,肝与肾之间乙癸同源,精血互生,肝肾
两脏的生理关系至为密切。肝肾阴虚证的形成,常由失血过多,或久病营阴亏损,或房
劳过度,使肝肾阴分亏损;亦可因肾阴先虚,精不化血,血不养肝,使肝肾俱虚。临床
可见头晕目花,视物不清,面色憔悴,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腰膝酸软,肢麻,颧红唇
赤,手足.合热,盗汗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症。其与单纯肾阴虚证不同的是,由于波及
脏腑有异,因而后者常无眩晕,视物不清,胁肋疼痛,肢麻拘挛等肝血不足之证,以此
可资鉴别。
肺肾阴虚证与肾阴虚证肺属金,肾属水,肺肾两脏乃金水相生关系,肺肾阴虚证
与肾阴虚证在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上颇多相似。但肺肾阴虚证的形成,或因久咳耗伤肺
阴,肺阴虚者日久金不生水,进而耗损肾阴,使肺肾皆虚;或由子肾阴不足,不能滋养
肺阴,形成肺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出不爽,动则气促,间或咯血,口干咽燥,
或声音嘶哑,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而肾阴虚证
病因多由房室劳倦、久病及肾、热病后期热人下焦所致,病理变化仅局限子肾,尚未累
及于肺,故不出现咳嗽咯血、声音嘶哑等肺阴损伤的见证。
肾阳虚
肾阳虚证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之中,其临床表现各具一定特点,治法亦不尽相同,必
须加以辨析。如慢性泄泻病出现肾阳虚证,则多表现黎明之前脐周作痛,肠鸣泄泻,泻
后痛减,肢冷畏寒等“五更泄泻”的特点,此由肾阳不足,火不生土,脾运失健所致,
张景岳说:“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极盛之时,则令人洞泄不止也。”治
宜温肾健脾,方用四神丸(《妇人良方》)。若水肿病中出现肾阳虚证,其临床表现每以
全身水肿,尤以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尿少,腰痛酸重,四肢厥冷,舌淡胖,边
有齿痕等“阴水证”为特点,此由肾阳衰弱,开阖不利,膀耽气化失常,水液稽留,以
致泛滥横滥,而成水肿,喻嘉言说:“肾气从阴则阖,阴太盛则关门常阖,水不通为
肿。”治宜温肾化气利水,方用真武汤(《伤寒论》)。若雇闭病中见肾阳虚证,常以小便
不通或滴沥不畅,排出无力,腰膝酸冷为特点,多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无阳则阴
无以化”,膀耽气化失职所致,治宜温肾益气,补肾通窍,方用济生肾气丸(<济生
方》)。若阳痪病中见肾阳虚证,以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滑精,精神萎靡,腰膝酸软
为特点,此多由恐情纵欲,肾精亏损,命门火衰,精气虚寒所致,治宜补肾壮阳,方用
赞育丹汉景岳全书》)。若虚劳病中见肾阳虚证,则可表现为恶寒肢冷,下利清稀,小
便清长而多,腰脊酸痛,遗精阳蜜等症状,缘因久病积虚成损,真阳渐衰,不能温煦脏
腑所致,治宜温补命门,兼养精血,方用右归丸(《景岳全书》)及龟鹿二仙胶(《兰台
轨范》)。若哮喘病中出现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以气虚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肢冷
面青,舌淡,脉虚浮等“‘肾不纳气”为特点,因肾为气之根,哮喘日久,肾气亏损,下
元不固,气不摄纳所致,《证治准绳》说:“真元耗损,喘生于肾气上奔。”治宜温肾纳
气,方用人参胡桃汤(《济生方》)或肾气丸(<金厦要略》)。总之,证候虽相同,但在
不同疾病中,其症状表现各有特色,临床可根据上述病证特点,加以辨析。
又,肾阳虚证较多发生于年高体弱者,因高龄元阳渐衰,常见精神萎顿,面色无
华,动则气促,腰膝酸软,肢冷畏寒,夜尿多或有余沥等症;妇人见肾阳虚证者,主要
表现为带下绵绵而清稀,经行衍期或闭经,宫寒不孕等特点。此即因人而异,治当“因
人制宜”。
肾为先天之本,中寓命门真火(真阳),故人身五脏诸阳,皆赖肾中元阳以生发,
疾病发展到肾阳虚衰阶段,常提示病情深重。在其病机演进过程中常伴见两种情况:一
是由于肾中元阳衰微,阳气不运,气化失司,开阖不利,以致水湿、痰浊、癖血等阴邪
留滞,出现面色晦黯,精神萎顿,甚则神一识昏蒙,眩晕,恶心呕吐,尿少或尿闭,全身
浮肿,舌质晦暗带青等浊阴上逆之证;二是由肾阳虚衰,复因外邪直中,或汗下太过,
或病久元阳渐竭,阳微阴盛,濒于离决,出现大汗琳漓,汗出清稀而凉,畏寒倦卧,四
肢不温,神识昏蒙,脉微欲绝等阳气欲脱之证。疾病至此,宜急挽垂绝之阳,救得一分
阳气,便有一分生机。
类证鉴别
肾气虚证与肾阳虚证气属阳,肾气虚证本属肾阳虚证的范畴,两证的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但亦有一定的区别。肾阳的概念较肾气为广,肾阳虚证可包括肾气
虚证,肾阳虚证可以是肾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从病因而论,肾阳虚证或由票赋薄弱、
素体阳虚;久病不愈,累及肾阳;或房劳过度,下元亏损;或年高体衰,元阳不足所
致。阳虚则不能温煦肢体,故畏寒肢冷;腰为肾之府,肾阳虚则腰膝酸冷;肾主藏精,
元阳不足,精气不固,而见阳痪滑精,女子带下清冷,宫寒不孕;肾主水,司二便,阳
虚则开阖不利,气化无权,水湿逗留而见浮肿;尺脉属肾,故尺脉沉细或迟。肾气虚证
也可由先天不足,劳损过度,久病及肾等原因而引起。但病变尚未达到伤阳的阶段,临
床以头晕耳鸣,听力减退,腰膝酸软,夜间多尿,滑精早泄,脉细弱等表现为主症。而
肾阳虚证除了上述表现外,尚有面色吮白,畏寒肢冷,阳事不用,带下清冷,下肢浮
肿,苔白,脉迟等阳气不足见证。阳虚者见寒象,气虚者寒象不显,以此可资鉴别。
肾阴阳两虚证与肾阳虚证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肾阴阳两
虚证与肾阳虚证在病机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可由肾阳虚证发展而成,或因肾阴
虚证演变所致。若肾阳已虚之体,迁延失治,阳损则阴无以化,或过服温肾助阳之品,
温热烁阴,或感热邪,肾阴受灼,致成肾阴阳两虚;或肾阴先虚,阳无以生,亦可发展
成肾阴阳两虚之证。临床表现有畏寒而手足心热,口干咽燥,但喜热饮,耳鸣盗汗,腰膝酸软,阳痪遗滑,小便清长或余沥不尽,舌根苔白,舌质稍红,尺脉细弱或带数象,
显然与单纯肾阳虚证的一派阳衰阴盛之象不同。
脾肾阳虚证与肾阳虚证脾属土,肾为水火之脏,土能制水,火能生土,脾肾两脏
的生理关系至为密切。脾肾阳虚证的形成,常由饮食劳倦、久泻不已等因素致脾阳受
损,久延失治,脾病及肾,造成脾肾两阳皆虚;亦可因肾阳先虚,命火不足,火不生
土,土运失健,渐至脾阳亦亏。临床可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纳呆腹胀,
泄泻不已,完谷不化,全身水肿,腰膝沉重,苔白滑,脉濡弱等症状。而肾阳虚证则以
命门火衰,气化失司为重点,故临床除了水湿内盛的症状外,尚有腰膝酸冷,阳疾滑
精,带下清冷等下元虚冷、性机能衰退等较突出的表现,然无面色萎黄,纳呆腹胀,完
谷不化等脾运失健的症状,可助鉴别。
心肾阳虚证与肾阳虚证心主君火,肾主相火,心阳助血运,肾阳司气化,在病理
状态下,心肾之阳可以互相影响。心肾阳虚证可因房劳、久病、本元素亏等因素致肾阳
不足,气化失司,水湿泛滥,继则上凌于心,心阳被遏,造成心肾之阳皆虚;抑或由于
过汗、劳心过度、痰浊等因素损伤心阳,累及于肾,君火不旺,相火不充,遂致心肾之
阳俱虚。临床可见形寒怕动,面部虚浮,色苍白,心悸怔忡,动则喘促,自汗,小便不
利,浮肿按之凹陷不起,舌质紫暗,苔白脉虚弱或结代等症状。心肾阳虚证与肾阳虚证
虽然都有阳虚及水湿停留的见症,但前者心阳亦亏,心主血,位于胸中,心阳虚则胸阳
不展,血运不利,或兼有心悸怔忡,动则气促,舌质紫暗等症状,与单纯肾阳虚者不
同。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