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口干舌燥湿气重怎么回事

时间: 阅读:4816

口干舌燥湿气重怎么回事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六月雪

六月雪

2024-11-22 20:52:05

口干舌燥湿气重,考虑跟脾胃湿寒或者是体内湿气太重有关系,给您饮食上吃一些生冷刺激性的食物或者是油腻的食物,有关系也跟年纪增长或者是房事多有关系,不能够排除是阴虚火旺所导致的,建议您还是到当地的中医院通过辨证论证。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半夏
    回复
    2023-10-09 22:22:29

  • 木槿
    回复
    2023-10-09 22:22:29

    般如果是口渴的话,这个还伴随口干舌燥,这个一般都是有可能因为上火的原因,湿气重的原因所导致的。一般就如果是喝水之后症状还是没有得到缓解,这个需要针对性的治疗。
    通常口干舌燥的原因有可能就是病理性,还有生理性的。注意生理性的需要口服大量的水分的,还有补充葡萄糖,都是可以起到缓解口干舌燥的现象。如果是病理性的,这个有可能就是因为有糖尿病或者是甲亢,这些都是会引起消耗比较多,容易导致口干舌燥,喝水之后都是没有得到一定的缓解。这个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然后需要根据发病源来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都是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症状的改善。
    拓展资料
    一般如果是口渴的话,这个还伴随口干舌燥,这个一般都是有可能因为上火的原因,湿气重的原因所导致的。一般就如果是喝水之后症状还是没有得到缓解,这个需要针对性的治疗。
    通常口干舌燥的原因有可能就是病理性,还有生理性的。注意生理性的需要口服大量的水分的,还有补充葡萄糖,都是可以起到缓解口干舌燥的现象。如果是病理性的,这个有可能就是因为有糖尿病或者是甲亢,这些都是会引起消耗比较多,容易导致口干舌燥,喝水之后都是没有得到一定的缓解。这个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然后需要根据发病源来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都是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症状的改善。
    如果总感觉口干舌燥,总想喝水。这种情况应该警惕糖尿病的发生。平时如果饮水多,排尿多,食量大增,而且体重下降,就是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必须到医院化验血糖、尿糖。如果不正常,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口服降糖的药物,平时避免糖类过高的食物摄入。多吃粗纤维类的食物,如各种粗粮。要保证饮食规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 蓦山溪
    回复
    2023-10-09 22:22:29

    春天来了,雨水多了,空气也湿润了起来,但是有些人却经常感觉到口渴?嘴里粘粘的,连嗓子也开始不舒服……大家都说要多喝水,可是喝水都喝饱了还是觉得渴,这是怎么了?


    一般来说导致口干症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我们常见的上火之外,许多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减慢,唾液腺的腺细胞发生萎缩,唾液腺分泌功能减退都会导致口干。此外,患有糖尿病、肺结核、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咽喉炎、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也很容易出现口干。


    但这些有人可能会有疑问,自己并没有这些病症,为什么还经常感觉口渴,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又应该如何治疗?



    口干是体内津液缺乏的一种信号,提醒人们应及时补充水分。转中医认为人体津液的代谢与胃肠的吸收、脾的输、肺的布散,肾的蒸腾气化有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口干。


    而春季由于湿润多雨,雨热同季,加上现代人饮食偏嗜肥甘厚腻,地处南方的人容易患湿邪类疾病,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患者舌苔白腻,舌边有齿痕,并伴有神疲倦怠、大便溏等脾虚湿困的表现。



    春季口渴,多是湿浊困脾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水入于胃,在脾的作用下将水液化为津液而被吸收,再经脾的传输作用上输于肺,在肺的通调水道作用下,达到水津四布和五经并行,发挥津液的滋润和濡养作用。 当脾失运化,则不能正常运化水液,进入人体内的水液无法转化为身体需要的津液,故出现口干、皮肤干燥。


    很多患者口干的原因不在于津液不足,而在于津液不布,常因湿邪困脾,导致脾主运化、升清的作用失常,津不上承而致口干。



    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口干症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脾主运化水湿,可将多余的水液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及肾的蒸腾气化作用,分别化为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肺、脾、肾三脏功能正常,则进入人体之水液得以及时转化和输布,体内无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停聚之患。


    乐启生中医团队表示,若脾失健运,水液的吸收和输布就会出现障碍,从而导致水液在体内停聚;若外邪袭肺,肺的功能受到影响,肺失宣发,向上无以布散津液,肺失肃降,向下无以输送水液,使水湿停滞中焦,阻遏阳气;若肾的蒸腾气化作用失常,无法将脏腑组织利用后的水液,经肾的蒸腾气化作用升清降浊,津液不能上承于口, 可见肺、脾、肾功能失调,均影响津液生成及输布异常,最终引起口干等症状。



    治应调节水液代谢,恢复脏腑正常运转


    在临床上常用五苓散加减治疗湿浊困脾型口干症。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白术组成。原方治疗伤寒蓄水证,乃由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腑,导致膀胱气化不利。 有研究表明,五苓散具有双向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机体脱水状态时产生抗利尿作用,而水肿状态时则产生利尿作用,使水液输布有道。


    应用五苓散时,考虑到患者体内湿浊之象明显,多数患者除口干外,常表现为胃脘部痞满不适,不欲饮食,小便不利,常重用泽泻、猪苓、茯苓利水渗湿,使湿邪有出路;白术健脾燥湿,脾气健则水湿化;而桂枝用量轻,所谓“病痰饮者,当与温药和之”。《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的气化有赖于阳气的蒸腾,故佐以少量桂枝温阳化气,阳气通利,津液上承,则水津转运正常。



    医案辨析


    患者刘女士,56岁,2022年4月10日初诊。自诉口干舌燥一月余,不欲饮水,口中黏滞不爽,纳欠佳,眠可,大便溏,每日1次,小便可。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滑。曾在多家医院治疗,口干缓解不明显。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中医门诊就诊,观看其之前所服中药处方,多以清热养阴为主,偶涉及除湿之法,仅两三味淡渗之品,无法有效祛除湿气。 当下以健脾除湿、温阳化气升津为治法, 口干责之于脾不布津,而不是津液不足,切不可过用滋腻之品,碍脾之运化,壅滞气机。处方: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白术、苍术、黄柏、薏苡仁、麦冬、五味子、北沙参。5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100mL。


    二诊,患者自诉口干减轻,服药后小便增多,上方加葛根20g生津止渴,5剂,煎服法同上。


    三诊,患者自诉口干已基本消失,继服上方5剂巩固治疗。


    按语:本例患者为体内湿邪太盛,困阻脾胃,阻碍气血津液的运行,导致津液不能正常布散,津液不能上承于口,所以感觉口干,治疗以健脾利湿为主,只有祛除湿邪,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才能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津液得以上承,不补水而水自足,口干自然就能消除。方中猪苓、茯苓、泽泻、薏苡仁利水渗湿,白术益气健脾,苍术燥湿运脾;湿易化热,加黄柏以清热利湿,防止热邪伤津;“脾得阳始运”,患病日久必伤及阳气,故佐少量桂枝温阳化气以助津液运行;麦冬、五味子、北沙参取生脉饮之意,以益气养阴,使津液来源充足,运行通畅,津液输布正常,则口干自愈。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只适用于普通的口干症,对于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甲亢、肿瘤、以及长期服用药物而导致的口干症状,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因此,当出现口干症状时,建议先咨询专业的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可擅自用药。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证指导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 景天
    回复
    2023-10-09 21:21:19

    很多中老年经常睡到半夜便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出现口唇干裂、咽喉灼痛、口不知味、吃饭不香的症状。据统计,有30% 50%的中老年人都会出现此类症状。而很多人出现口干症状时,大多都会认为是上火所致,于是食用养阴生津的食物,如生地、麦冬等等。 殊不知,口干并非只是上火,也有可能是因为阳气不足,湿浊内阻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口干症可分为生理性口干和病理性口干。 生理性口干是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唾液腺的腺细胞发生萎缩,唾液腺分泌功能减退、唾液分泌量减少,加上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口腔黏膜干燥及丧失弹性,而出现口干症状。病理性口干常见于糖尿病、肺结核、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咽喉炎、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而鼻炎、鼻窦炎患者常因鼻腔通气不良,张口呼吸,致使口腔内水分蒸发而出现口干。

    而口干症在中医病名中属“干燥症”范畴 ,《景岳全书·卷二十六》云“渴因火燥有余,干因津液不足,火有余者当以实热论,津液不足者当以阴虚论”。《伤寒六书》曰“口干者,邪热聚胃,消耗津液,故少阴证,口燥咽干,急下之”。可见其主要病机为胃热津伤及阴虚津亏两方面。 此外也有许多学者认为,热胜及津亏固然占多,而湿浊内阻,脾气不升,津不上承者实不少见。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脾为后天之本,主运水湿,疏布上下,故脾气散精,上输口窍,则口舌津液濡润,食而知味。脾为太阴湿土,喜燥而勿湿,若外感湿邪,或脾弱运化失职,湿浊内犯,困阻脾阳,使脾气不升,津液难承,不能敷布清窍,则感口干舌燥。

    湿为阴邪,热为阳病。湿邪为患,则温燥化之;里热内扰,需清泻火热。然湿热共为内患,胶着蕴结,病机复杂。 薛雪在《湿热条辨》中提出“热得湿愈炽,湿得热愈横,湿热两分,其病轻而患,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因温燥化湿而徒增里热,清热泻火却辛凉伤阳、碍湿,故古有“分消上下”“分解湿热”之说。湿热治法需理清湿、热二者孰轻孰重。《温热论》曰:“渗湿于热下,下不与热相搏,热必孤矣。” 故湿重兼热者,应重以化湿而兼清里热,使湿浊得化,湿去热孤。

    口干是临床上出现频率很高的症状,大多数的治疗很快就能很快见效,但也有很多口干病程长、迁延不愈,而且疗效甚微。西医主要是使用拟胆碱药、人工唾液、特制牙膏等治疗,疗效较差,副作用明显,不能根治。此类口干应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抓住核心病机,方能获得较好疗效并减少复发。

    中医认为湿邪随气升降,可壅滞三焦,阻碍经络,且善阻气机。 气滞不行,反助湿生。《古今医鉴》云:“清浊相干,隧道壅塞,气化浊血瘀郁而生热,热留而久,气化成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故湿病实为气病,气滞则湿阻,气行则湿化,善治湿者,需重以调气。

    肺主一身之气,通达内外,布散周身,使水道通利,气化湿自化。且肺为华盖,宣畅肺气有“醍醐揭盖”、畅水之上源的作用,因此善用辛温芳香之品。温可化湿,辛能散气,芳香可醒脾,如藿香、佩兰、羌活、薄荷、砂仁之品,以轻清上扬之性达舒畅气机、宣化湿浊、健运脾胃之功。

    此外,湿病始因七情内伤、外感六淫,或饮食不节,致脾气受损,湿浊渐生。 若郁久化热,则伤脾阴。湿伤阳气,或过用温燥,则脾阳受损。故湿热病辨治需注重以下两点。一是湿热病恢复期常留余邪未净,脾气不舒,但湿热为患,除邪但到十之六七,不可过于温燥、寒凉,以免碍湿损阳。在湿病后期见精神倦怠、胸脘痞闷、口淡乏味等症,宜轻解湿热,醒脾化湿。如竹叶、荷叶、茯苓、芦根、佩兰、藿香之类,使化湿而不伤阳,清热且祛湿醒脾。二是在湿病往往是脾胃受损所致,加之邪气伤正,或用药不当,湿病后期脾脏更为受损。因此治疗湿病的时候应注重调理脾胃,以强后天之本。故在治疗湿热病后期常因脾胃虚损分类治之。若脾胃不舒者,予柴胡疏肝散主之;脾阳不升者,以升陷汤调之;脾气不足者,予四君子汤加减;脾阴亏损者,予沙参麦冬汤加味;脾阳不足者,以理中汤和之。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只适用于普通的口干症,对于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甲亢、肿瘤、以及长期服用药物而导致的口干症状,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因此,当出现口干症状时,建议先咨询专业的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可擅自用药。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口干口苦舌黄湿气重吗

看舌象能看出病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