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体质会引起肛门潮湿吗
是的,这个是有可能的痰湿体质的人是特别容易出现肛门周围的潮湿的,因为在中医理论当中,湿邪和痰邪都是属于阴邪,这两种邪气的特点就是容易侵袭人体的下半身的部位,那肛门周围就是容易被波及的地方,痰湿也容易引起其他的位置的潮湿,比如阴囊
后爱排湿汤的由来
? ? ?后爱排湿汤是由吉林大学教授李凤军运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茯苓杏仁甘草汤”为基本方配伍,并结合现代人体质而研发的一款药食同源,专门调理人体内湿的产品。
湿气是什么
? ? 湿气是“万恶之邪”,极为难缠而不易除去。在中医上,湿气是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之一,人体最怕湿邪。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主要来源,人以肉食为主,会伤害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形成湿气,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湿气是最容易渗透的,还容易与体外邪气里应外合,遇寒成为寒湿,遇热成为湿热,遇风成为风湿等,从而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水湿是人体内代谢的液态垃圾,应该从小便排出去,但湿气过多、运化不利,就会积聚在人体内。湿久化痰,变成黏黏的痰湿,像口香糖一样粘在人体内,如脏腑、腔隙、肌肉、皮里膜外等。
湿气形成的原因
1、摄取啤酒、火锅等湿气大的饮料食物,居住环境潮湿,湿气入侵;
2、脾虚或负担重导致对湿气运化不利,湿气滞留体内;
3、纵欲导致肾寒,对水的汽化作用弱,不仅水湿内停,而且缺少津液濡养。
? ? ? ? ? ?没有湿气的女人冰清玉洁,没有湿气的男人血气方刚!
湿气对人体的危害
? ? 湿气给人体增加的不仅仅是体重,还有多种疾病。因为湿气,不是单纯的水,而是人体代谢的一种液态垃圾,如果人体对其运化不利,湿久化痰,还会形成黏黏的痰湿。既然是垃圾,停留在哪里,哪里就倒霉。
1、湿聚体表四肢
①湿积聚在体表,则皮肤出油、起痘、瘙痒;
②痰湿占据头顶,气血供应不上去,不仅容易困倦、眩晕,还会使头发失去所养,谢顶;
③积聚在关节,关节酸痛;
④积聚体内,易造成肢体困重,人体肥胖。
2、湿气积聚五脏,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
①湿聚积于肺部,易引发痰湿,造成胸闷气喘等;
②湿聚积于肝,易引发黄胆及肝腹水等;
③湿聚积于肾,易引发肾襄肿及积水等;
④湿聚积于体,易引发心肌肥大,因水湿停聚,阻碍血液运行,造成供血不足,心脏为了增加供血量,心肌自我代偿,使心肌组织增加,从而确保血压增高而保证供血量,才造成血压升高,痰湿不仅会造成气喘,还会蒙闭心包,造成心慌胸闷。
⑤湿聚积于脾,易造成脏腑器官肿瘤等生成,因脾主肌肉,瘤(或癌)是肌肉的一种变异的表现形式。
什么样的人是“湿”人?以下16种症状,请对照自测
1、头发爱出油、头皮屑多、耳内湿;
2、面部油亮、下巴和脸颊生痤疮;
3、舌头边缘有锯齿(齿痕),俗称“裙边舌”;
4、手脚冰凉、后背发冷、膝盖和腹部怕冷;
5、小肚子大(常有胀气),身体浮肿;
6、长期大便溏稀、粘坐便、受寒凉腹痛腹泻、便秘;
7、眼袋下垂,肥胖,减肥后反弹;
8、睡觉打呼、流口水;
9、口臭、身体有异味;
10、痰多,咳嗽;
11、风湿骨病、痛风、荨麻疹;
12、浑身无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
13、女性阴部潮湿、瘙痒异味、白带、黄带,男性阴囊潮湿;
14、机能衰退,对房事不感兴趣、质量不高;
15、颈部长的猴子、身上的扁平疣;
16、屁股沟潮湿、粘腻腥臭。
湿气十一大的表现
1、舌苔肥厚、舌边有齿痕
舌苔肥厚、舌边有齿痕是脾虚、水湿内盛的表现,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导致湿气过重阻于舌而舌体肥厚,舌苔受齿列挤压而形成舌边齿痕。
2、大便溏稀不成形
大便溏稀不成形是体内湿气过重的典型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导致肠胃排泄出现异常。
3、脸上出油、长斑长痘
湿气积聚在体表,会使人体油脂溢出皮肤,造成脸上油腻,而油的粘性阻滞了火的发泄,导致热气堆积从而引起斑点、痘痘。
4、头发油腻、耳蜗黏腻
湿气占据人体,会使人体精华溢出体外,体现在头部和耳蜗就是油脂分泌旺盛,导致头发油腻、耳蜗黏腻。
5、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
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是脾虚湿盛导致水湿运化不利,致使水液堆积于肺部,形成痰湿。
6头晕乏力,精神不济
湿邪侵袭头部时,会导致气血上升供应不足,表现是头部昏昏沉沉,像裹着一块湿布,晕眩乏力、困重而提不起精神。
7、腰酸、关节疼痛
湿气无孔不入,流窜于身体各处,侵蚀到关节,会导致关节处气血运行不畅,引发酸痛等症,如遇寒邪成为湿寒,则会形成更严重的关节疾病。
8、女性阴部潮湿、男性阴囊潮湿
女性阴部潮湿、男性阴囊潮湿是体内湿气过重趋于下行而引发的症状。
9、虚胖和浮肿
湿气占据人体组织,容易导致人体虚胖和浮肿,长期下去变成痰湿,则更难去除。
10、睡觉流口水
湿邪困扰脾脏,会影响其正常的运化能力,水湿运化不利则会加重体内湿气堆积,就容易产生睡觉流口水的症状。
11、 屁股沟潮湿
屁股沟位于肛门后面,督脉的发源地(督脉的最下端),督脉是阳脉之海,股沟是督脉三焦的下端,是阳气升发的初始端。如胃的水湿运化失调,可用黄连5克煮水,冲服排湿汤。
?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湿气是“万恶之邪”,湿邪过重易伤阳气,长期堆积体内容易引发和恶化多种疾病,必须加以重视。后爱排湿汤,专门调理人体里湿。
湿气如何致病
1、湿久化痰
痰多咳嗽、胸痹气短、高血压、斑秃、脂肪瘤等。
2、湿久化热
妇科炎症、男性前列腺炎、小便赤黄、尿味大、尿路感染等。
3、湿久瘀阻
水湿长久聚积人体,细胞无法得到供养而致使细胞受损,进一步导致人体排泄功能丧失并最终造成瘀阻。
后爱排湿汤成分与机理
(一)、主要成分与特性:
茯苓、杏仁、甘草、人参、薏米仁、赤小豆、马齿苋、砂仁、陈皮、白扁豆、黄精丶肉桂、干姜、玉米须。
茯苓:利水渗湿不伤正气,健脾和胃。尤其于脾虚导致的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 ? ? ? ? ? ?症,具有治疗作用。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便溏泄泻等。
杏仁:润肺祛痰,止咳生津。
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润肺,调和诸药。
人参:扶正固本,补脾生津。
薏仁:利水渗湿,利水消肿,解毒排脓。
马齿苋:清热利湿,益气补虚,消肿利尿。
砂仁:醒脾燥湿,对于湿阻中焦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腹部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健脾化湿,利尿消肿,清肝明目。
黄精:味甘,性平。补气养阴,健脾生津,润肺益肾。
肉桂:补火助阳,温经通脉,散寒止痛,主治命门火衰,肢冷脉散,腹痛泄泻,? ? ? ? ? 上热下寒等。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入肺能利肺气,入肾能燥下湿。用于呕? ? ? ? ? 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玉米须:利尿消肿,平肝利胆,泄热通淋的功效。主治水肿小便淋沥等。
(二)、配方机理
以《金匮要略》“茯苓杏仁甘草汤”为基本方配伍,其机理主要为:
①茯苓、薏仁、赤小豆、陈皮、白扁豆等,强健人体排湿器官脾的运化功能。
②人参、肉桂等扶阳气、利于湿气运化。
③杏仁、黄精等增加人体津液,不仅利于痰湿的滑出,并防止祛湿过程中伤阴。
④甘草调和上药,并协同上药从上、中、下三焦全方位打开人体祛湿通道,同时养阴养阳,还身体一个清爽而轻松的环境。
哪些人可以饮用
本品为药食同源的调理品,痰湿体质人群适合饮用,痰湿体质常见表现为:痰多、皮肤油腻、眼袋下垂、身体浮肿、湿疹、爱疲劳、睡觉打呼、大便不成形、女性白带异常、男性阴囊潮湿、腹部肥胖、减肥易反弹等。
后爱排湿气汤产品优势有哪些
1、善于祛除时间久的湿气;
2、善于祛除身体里、脏腑间的湿气;
3、不仅去湿气,也防止湿气再生成;
薏苡仁、赤小豆等:健脾利湿;马齿苋、赤小豆等:调理湿热;人参、肉桂等:扶阳气;杏仁、黄精:养津液;健脾、生津、温化寒饮,三位一体祛除湿气;扶阳健脾,预防湿气再生;防止去湿过程伤阴。
如何搭配使用效果更好
1、可搭配气血汤,补血、去湿气同步进行,边排边补,效果更好。
2、可搭配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对下肢浮肿效果很好,排湿汤对上肢浮肿效? ? ? ? 果不错。
3、可搭配暖参茶,暖参茶温补脾肾阳虚的效果好,排湿汤侧重调湿气,相互结? ? ? ? 合,对于寒湿体质偏湿气重者,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4、可搭配解结汤,身体内有结节且痰多之人。
5、可搭配百转千回汤,对有便秘及痰湿、口臭及身体有异味之人,可从二便(大? ? ? 便、小便)排毒。
6、阴囊有湿,皮里膜外有小突起,可用金钱草20克、法半夏5克煮水冲服排湿? ? ? ? 汤(仅作参考)。
7、后脑勺及勺顶部有菜花状小肉瘤,可用三白草(茎或叶都行、根更好)煮水冲服排湿汤(仅作参考)。
8、头两侧有菜花状小肉瘤,可用茵陈蒿10克煮水冲服排湿汤(仅作参考)。
不适宜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4周岁以下儿童。
注意事项
服用本品期间,不要食用藜芦、五灵脂、皀荚、萝卜、茶、海鲜、螃蟹和辛辣食品。
5 痰湿体质的表现症状
具体如下:
痰湿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就容易引起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而成痰湿内蕴表现,常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醇酒、舌体胖大、舌苔白腻等;多因寒湿侵袭,饮食不节、先天禀赋、年老久病、缺乏运动而发病,常随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对梅雨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应以燥湿化痰为治疗大法,平素注意调护改善痰湿体质防止痰湿病证发生。
6 痰湿体质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痰湿体质发生多由各种病因导致脏腑气化功能失调,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1、寒湿侵袭: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久居湿地,湿邪侵袭人体,脾胃受困,水湿运化失职,聚湿成痰,痰湿蕴肺。
2、饮食不节:常暴饮暴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不能布散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致使湿浊内生,蕴酿成痰,痰湿聚集体内。
3、先天禀赋:素体胃热,过食肥甘厚味,脾运不及,聚湿生痰。
4、年老久病:脾胃虚损,运化功能减退或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
5、缺乏运动:长期喜卧久坐少动,气血运行不畅,脾胃运化呆滞,不能运化水湿,聚湿致痰湿内生。
1 症状表现不同湿热体质的症状
1、身体沉重,在午后发热明显,出汗也不能减轻症状;食欲差口中苦涩,或发热怕冷交替;身体皮肤泛黄,眼睛红炽。
2、皮肤上容易出现湿疹或疔疱;关节筋脉常有局部肿痛,重点表现在身体四肢。
3、闷腹满,恶心厌食,小便短赤,大便溏稀;膀胱湿热,常有尿频、尿少且痛,尿色黄;肠道湿热,常有腹痛腹泻,肛门灼热等症状
4、湿热体质的人体型偏于两端,不是偏胖就是偏瘦;心理特征则是性情急躁;这种体质不能忍受湿热环境
5、易换风热感冒、中暑等疾病。
痰湿体质的症状1、胸闷,痰多,易疲倦困睡,身重乏重;爱吃肥甘厚味的食物,舌苔白腻,舌体胖大。
1、湿体质常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
3、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对梅雨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
2 造成原因不同湿热体质的造成原因湿即是水湿,有内湿、外湿之分,热常与湿同时存在,从内因来说外湿是指环境,比如气候、居住环境过于潮湿,水湿入体形成湿热体质,内湿则常与消化功能有关,这体现在主管营养吸收的脾上,所以脾虚也是内因之一。另外外因如下:
1、常熬夜、嗜烟酒:日久会出现口臭齿黑,身上味道也大;女性则长期下体味浓,白带多黄。
2、滋补不当:滋补过度会使身体各器官功能偏于旺盛,这容易催生或者加重湿热体质。
3、情绪压抑:肝郁滞留,不得宣泄,长期情绪压抑,也会使身体湿热加重。
4、湿热环境: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的人容易形成湿热体质。
痰湿体质的造成原因痰湿的内因即是脏腑气化功能失调,无法正常运化气血津液,导致水湿停聚不得排泄,湿聚成痰,痰湿留滞脏腑,又反过来影响脏腑功能。另外外因如下:
1、寒湿侵袭:气候潮湿、久居湿地或涉水淋雨导致湿邪侵袭人体,脾胃水湿不能正常运化,痰湿聚集。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肥腻甘甜食物过食导致脾胃损伤,脾胃不得运化水湿,致使湿浊内生,蕴酿成痰,痰湿聚集体内。
3、先天禀赋:天生胃热,如果常饮食肥甘食物,脾往往不能及时运化,以致聚湿生痰。
4、年老久病或是久坐不动:脾胃虚弱,以致运化功能减退,不能化气行水;久坐少动或是不常运动的人,气血运行不畅,脾胃运化不畅,水湿积聚成痰湿。
3 湿热体质吃什么好苦瓜藕丝材料:苦瓜1根、莲藕150克、丝舀适量,盐、白醋、植物油、香油各适量、红椒丝、南瓜、白糖、姜丝等
做法:1、瓜洗净,去子,切细丝;莲藕刮去外皮,切丝。将苦瓜丝、莲藕丝、红椒丝和南瓜丝入沸水中烫至断生,码盘备用。
2、锅中加少许植物油,烧热后下入姜炒香,下苦瓜丝、莲藕丝等,略炒,加入白醋、白糖香油调和即可。
功效:苦瓜苦寒,可退热利尿清心,有助于清热利湿,此外还能降糖排毒;莲藕清热两穴,可调理脾胃功能,也是湿热体质的人适合吃的。
薏米老鸭汤材料:老鸭半只,薏米50克,葱段、料酒、盐、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1、鸭鸭洗净后切块,入沸水中烫洗后,洗净备用;薏米洗净备用,用清水泡30分钟。
2、锅中加少许植物油,烧热后下入葱段、差片焰锅,加入适量清汤,下入鸭肉块、蔑米、料酒,烧沸后转小火熬煮1—1.5小时,至鸭肉软烂后,加入盐调味即成。
功效:该食疗方能清热去油腻,非常适合湿热之人食用。
4 痰湿体质吃什么好陈皮伴莴笋莴笋300克,陈皮20克,盐、香油合适量。
做法:1、将陈皮用开水泡发,切成细末,备用。葛笋去皮,刨成薄片,加盐略微腌制。
2、控干莴笋中的水分,码入蛊中,拌入陈皮碎和盐,淋入香油即成。
功效:莴笋克清热泻火,陈皮口渴燥湿化痰,用来调养痰湿体质的人的脾胃是很好的选择。
芝麻冬瓜丁材料:冬瓜300克、白芝麻30克、红椒、青甜椒少量、香油和盐各适量。
做法:1、冬瓜洗干净,去皮、子,切成小丁;将冬瓜丁、甜椒丁用开水烫一下。
2、白芝麻炒熟、冬瓜丁放入碗中,加入白芝麻甜椒丁、盐香、油拌匀即可。
功效:冬瓜利尿解毒、利肠胃,芝麻补肝肾润肠燥,对脾胃损伤所致的痰湿有帮助。
百科——生活篇
痰湿体质,会出现的十五种症状,你中了几个?
1、男人有障碍,女子经期不调。
2、男子阴囊潮湿,女子白带异味。
3、口苦口臭,口中黏腻有异味。
4、面部油腻,容易长痘痘、长痤疮。
5、头发油腻严重,还会有脱发的情况。
6、身体困倦乏力,总是躺着不想动。
7、嗜睡没精神,头晕昏沉,恍恍惚惚。
8、身体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明显。
9、胃口不好,容易腹胀、拉肚子。
10、大便黏腻粘马桶、味道很冲。
11、有脚气,脚气臭味大、瘙痒。
12、睡觉呼噜声大,经常流口水。
13、身体轻微浮肿,面部、下肢较明显。
14、胸闷气短,咳嗽痰多。
15、舌苔厚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