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阴虚和肾阳虚都出虚汗吗
肾阴虚和肾阳虚都出虚汗的,肾阴虚出虚汗主要是以盗汗为主,主要是在睡觉的时候偷偷出汗,睡醒后汗会自然停止,还会伴有失眠多梦,舌苔少,无舌苔等一些表现症状,还会有口干舌燥,手脚心发热等可以选择六味地黄丸,治疗阵阳虚是以出冷汗为典型的表现,通常在白天出现,患者还会出现下肢浮肿,怕冷怕寒,手足不温的,可以选择金匮肾气丸治疗。
中医讲的“肾”是一组功能系统的简称,肾主藏精,是贮存人体能量的仓库,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所以说肾是人身的根本,人一出生就具备这一功能,所以又称为人的先天之本。而肾气分为阴阳两种,肾阴是指阴精,肾阳是指元阳、命火。肾阴肾阳的相对平衡,才能维持肾功能的正常运行,一方的减少就造成了临床上肾的阴虚阳虚的两组不同的症状。
阴虚则热:肾的阴气虚了外在的表现以热症为主,如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像很细并且跳动较快,还会伴有腰膝酸软,失眠健忘等症。
阳虚则寒:肾阳虚了命火不足则外在表现以寒证为主,如手足冰冷,尿清尿多,夜尿也多,大便稀溏,舌淡,脉像沉弱,也会伴有腰膝酸软,失眠健忘等症。
肾气虚不论是阴虚阳虚都会影响到肾的主生殖和主水功能,肾虚可能会不能生育,身体浮肿,大小便失调。
年龄原因,内经上讲“年过四十,阴气自半”,就是说人到四十,肾中精气已减少了一半,随着年龄增长肾气还会更虚,这就是人逐渐衰老的原因。我们不能阻止衰老,但能通过减少其他引起肾虚的原因来延缓衰老。
过劳:适量的劳动或运动可以畅通血液循环,有助健康,但过度的劳动或运动会耗损元气——也就是肾气,而引起肾虚。所以要避免过劳。
房室过度:适度的性生活可以增进夫妻感情,有益健康,但房室过度耗肾气最多,久之必会肾虚。所以应该节制性生活。
情绪过激:过喜则伤心,忧思则气结而伤脾,怒则气升而伤肝,悲则气降而伤肺,过恐则伤肾。情绪过激会引起五脏功能的紊乱而消耗元气。所以良好的心态可以更健康。
久病、大病:中医有‘’久必及肾‘’之说,是说不论是什么病时间长了到最后都会耗损到肾气;大病也必然会消耗肾中元气。所以有病早治也是减少肾虚的关键。
起居失常:如贪睡或者熬夜都会伤及肾精而引起肾虚;冬天穿着过少而受寒,寒伤阳气也会造成肾阳虚。
肾阳虚有腰膝酸冷、形寒肢冷、软弱无力、面色发白、眩晕、精神萎靡、阳痿、男女不育、大便泄泻或五更泄泻(黎明时腹痛腹泻,泻后痛减)等表现,舌胖,苔薄白或白润,脉沉细无力(诊脉时,脉搏不易触及,即使触及,也很弱)。
中医认为,阳虚生外寒。腰膝酸冷、形寒肢冷、舌淡苔白、小便清长是肾阳虚的典型特点。
肾阴虚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身体消瘦、大便干燥等表现,舌红,少苔,脉沉细数(诊脉时,脉搏不易触及,即使触及,也很弱,频率一般每分钟大于90次)。此外,如有阴虚火旺,还可出现手足心热、阵阵发热、睡着时出汗、多尿口渴、口燥咽干等症状。
中医认为,阴虚生内热。舌红少苔、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小便短赤是有别于肾阳虚的主要标志。
肾阳虚和肾阴虚有一些症状是相同的,比如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但肾阴虚体现在物质上,即出现腰膝酸软、头发晕,年轻人会出现早泄、遗精,还会出现五心烦热、失眠、心烦。老年人肾阴虚容易出现脱发或发白得较早,容易耳鸣、耳背,牙齿松动,眼花。
我觉得肾阳虚比较容易出虚汗。因为肾虚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一般情况下肾阴虚的症状比较明显,而且看起来整个人都非常的虚弱,没有一点力气和生气。但是肾阳虚一般人很难发现,因为他们的各项指标和性能都是非常好的。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得了肾阳虚,只是认为自己的能力是比较强的,火气比较大,其实并不是这种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一般证明自己已经得了肾阳虚。
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以后大家一定要非常重视,但是看到这里大家就可能产生疑问了,肾阴虚和肾阳虚,可能这两种状况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哪一种肾虚非常容易导致出汗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因为肾阳虚状况更加强烈一些,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肾阳虚相比于肾阴虚更容易出汗。而且肾阴虚相比之下看得非常虚弱,一般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而且如果得了肾阴虚可能会有肌无力。但是肾阳虚一般很难观察出来,得了肾阳虚的人,他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非常容易出汗,即使是不做事情的时候,也可能出一些虚汗,这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状况。
所以说我觉得肾阳虚的人相比于肾阴虚的人更容易出汗,而且他们在出汗的时候一般是在夏季非常容易上火,有时候脾气比较暴躁,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状况,如果出现了这种状况,大家一定要注意肾阳虚。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出虚汗,一般得了肾阳虚的人会容易出虚汗,而且他们出了虚汗以后很难缓解症状,并且这个虚汗会保持很长的时间。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