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耳鸣针灸哪些穴位

时间: 阅读:7665

耳鸣针灸哪些穴位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六月雪

六月雪

2025-04-04 23:24:05

出现耳鸣耳聋的话,一般情况下针灸可以在天池穴,天枢穴以及合谷穴,听宫穴这几处穴位来进行有效的针灸治疗,所以说我建议你还是要配合医生的医嘱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尤其是出现这种后天性耳聋。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徐长卿
    回复
    2023-10-11 10:10:02

    针灸是可以治疗耳鸣的,中医按照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理论,可以将耳鸣分为风热侵袭型、肝火上扰型、痰浊上壅型、肝肾不足型、肾精不足型。针 灸是循着经络理论,也进行辨证的施行针灸,虚证都配合中药汤剂的治疗。

  • 空青
    回复
    2023-10-11 10:10:02

    1 耳鸣病因病机

    耳为宗脉之所聚,五脏六腑皆通过经脉直接或间接的与耳部有关,所以五脏六腑, 十二经脉的疾病都可引起耳部听觉的异常。耳鸣内因多由恼怒,惊恐,肝胆风火上逆,以致少阳经气闭阻,或因肾虚气弱,精气不能上达于耳而成,外因每为风邪侵袭,壅遏清窍,亦有因突然暴响震伤耳窍引起者。

    2 耳鸣针灸常用穴位耳和髎

    定位:在头部,鬓发后缘,耳廓根的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针灸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平放于桌上,常规消毒,避开动脉,在耳门前上方鬓发边缘动脉处取穴,取0.30毫米×25毫米亳针斜刺进针8-12毫米,用捻转补泻手法(实证用捻转泻法,虚症用捻转补法),刺激稍强,留针20分钟,间歇运针2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作用:耳部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所过,且耳和髎为三经之会穴,故针刺耳和髎可达到疏散风热,补肾填精,濡养耳窍,聪耳止鸣的作用,故取得较好疗效。

    风市穴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中线上,当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或简便取穴,直立,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即是。

    针灸法:用75%的医用舅舅对医者和患者的相关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后,选取0.30毫米×75毫米的亳针,用夹持进针法缓慢直刺入2.0-2.5寸,进针后施行缓慢的提插捻转手法,待患者得气后,改用强刺激的子午捣臼法,以患者耐受为度,在得气感渐强的同时,施行迎随补泻手法(泻法),令针尖朝上,使得气感向患处传到,持续运针2-3分钟,然后停止运针,留针3分钟后再继续运针2-3分钟,如此操作3次,当患者自觉针感向上传到甚或隐约传入耳中时,则以导气法把亳针提至天部,摇大针迅速出针,在针刺过程中部加电,单纯以手法施术。

    作用:风市为足少阳胆经的要穴,有疏风热,清胆火,通经络,理气血的作用,而耳鸣耳聋的主要病因在于胆火炽盛,脾肾亏虚或外感风热之邪,故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单选风市穴,配合适当的手法来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有明显的疗效。

    3 耳鸣针灸辩证施治法

    根据发病久暂,兼证和脉象变化等,分为实证和虚证。

    实证

    证候:发病急,耳鸣如蝉,甚或如雷鸣样,且耳中觉胀,鸣声不断,按之不减,渐至闻声不清,重者出现耳聋不闻人声;亦有暴病耳鸣者,若为肝胆风火上逆,多见面赤,口干口苦,烦躁易怒,脉弦;若为外感风邪,多兼有寒热头痛,脉浮数或浮弦。

    治法:平肝泻火,熄风通窍。

    针灸处方:百会八阵,风府八阵;河车路;风府至大椎段;翳风,听会,足临泣,侠溪,听宫,中渚。

    手法:杵针用泻法。

    方义:百会八阵,风府八阵,河车路有平肝熄风,清热泻火,通经活络,行气通窍的作用,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绕行于耳之前后,故取手少阳三焦经之中渚,翳风,足少阳胆经之听会,侠溪,远近相配,以疏导少阳经气,四穴合用为治疗本病之主方,足临泣为胆经之腧穴,用之可清泄少阳经热,通畅气机,为上病下取之意,听宫为局部取穴,可疏通耳道。

    加减:肝胆火盛者加太冲,丘墟以清泻肝胆实火,外感风邪者加外关,列缺,合谷以疏散外邪。

    虚证

    证候:久病耳聋,耳中如蝉鸣,时作时止,劳累则加剧,按之鸣声减弱,兼见头晕,腰酸膝软乏力,遗精阳痿,带下,脉虚细等症。

    治法:补益精气,通窍复聪。

    针灸处方:百会八阵,命门八阵;河车路,大椎至命门段;翳风,听会,足临泣,侠溪。

    手法:杵针用补法,并可加灸法。

    方义:肾开窍于耳,虚证其治在肾,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注于耳,故取命门八阵,百会八阵,河车路补气益精,培肾固本,疏经活络,通窍复聪;翳风,足临泣为手少阳之穴,听会,侠溪为足少阳之穴,两经均行于耳部周围,有疏通少阳经气,通窍复聪的作用。

    加减:肾虚严重者加关元八阵,太溪以补肾气;脾胃虚弱加至阳八阵,足三里。

    4 小贴士

    治疗耳鸣耳聋还可以结合自我按摩疗法,患者以两手掌心紧按外耳道,同时以四指反复敲击枕部或乳突部,续而手掌起伏,使外耳道口有规律的开合,坚持每天早晚做数分钟;另外,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劳逸,喜怒,房劳的调节和摄生调养。

  • 紫苏
    回复
    2023-10-11 10:10:02

    耳鸣这是一个非常神秘的状态,但说实话,耳鸣让人很不舒服。此外,耳鸣通常伴有头痛和眩晕等并发症,所以这并不是一种好的状态。此外,耳鸣容易让人心烦意乱,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应该减轻耳鸣症状。操作起来并不难,只要知道这些穴位并学会按摩就行了。耳鸣伴有头痛、眩晕等。以下三个穴位缓解耳鸣的疼痛。

    第一个是风池穴,又称热府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它位于头部后面的大肌腱两侧,前额平行于耳垂,相对容易找到。因为是在头上,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头痛头晕,还可以缓解颈椎疼痛,促进睡眠,缓解眼睛疲劳。且靠近耳朵一侧,按摩风池穴可以保证耳朵有足够的血液供应,缓解耳鸣,特别是神经性耳鸣。

    其次是听宫穴,它是手、足少阳和手太阳穴的交点。它位于耳屏前方和面部下颌髁状突后方,开口时凹陷。这个穴位的名字,你就会知道这个穴位与耳朵密切相关。按摩听宫穴可以开窍改善听力,有效缓解耳聋,对耳鸣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按摩它还能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牙痛和头痛。

    最后一个是翳风穴,它是翳风穴的重要穴位,位于颈部凹陷处,耳垂后面,乳突下端前面。耳朵里的许多重要神经都穿过这个穴位。按摩它能有效缓解牙关紧闭和面部扭曲的症状。牙痛,脸颊痛,按摩这个穴位也会有很好的效果。耳鸣、耳聋等问题,按摩翳风穴也有很好的效果,因为该穴位可以疏通经络,从而安神。

  • 芍药
    回复
    2023-10-11 09:09:52

    【刘乃刚(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针灸科主治医师)】 耳鸣耳聋 听会穴 听会穴在耳垂边、贴著面颊的地方。老人家因岁数大了,耳聋、耳鸣,这是气血聚集不到这里所造成。每天点按听会穴,气血就会重新汇集到耳朵,原来听不清的声音就能够听清楚了。耳鸣耳聋这样做宜|心平气和、多休息、常做穴位 *** 、多吃活血食物、心情愉快 忌|忌辛辣食物、忌上火、忌酒、远离嘈杂的环境精确定位在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颔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快速取穴正坐,耳屏下缘前方,张口有凹陷处,即是听会穴。 禁| *** 健侧(健康的一侧)的听会穴穴位功效 听会穴有聪耳开窍、清热止痛、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头痛眩晕、下颔关节炎、耳鸣、耳聋等症。【刘乃刚(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针灸科主治医师)】 耳鸣耳聋 听会穴 听会穴在耳垂边、贴著面颊的地方。老人家因岁数大了,耳聋、耳鸣,这是气血聚集不到这里所造成。每天点按听会穴,气血就会重新汇集到耳朵,原来听不清的声音就能够听清楚了。耳鸣耳聋这样做宜|心平气和、多休息、常做穴位 *** 、多吃活血食物、心情愉快 忌|忌辛辣食物、忌上火、忌酒、远离嘈杂的环境精确定位在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颔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快速取穴正坐,耳屏下缘前方,张口有凹陷处,即是听会穴。 禁| *** 健侧(健康的一侧)的听会穴穴位功效 听会穴有聪耳开窍、清热止痛、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头痛眩晕、下颔关节炎、耳鸣、耳聋等症。 一穴一方*** 耳鸣时 *** 听会穴,用拇指指尖进行垂直按揉,每次5秒,直到症状缓和为止。 艾灸 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治疗耳鸣、耳聋、下颔关节炎。 刮痧 从上往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治疗耳鸣、耳聋、口眼歪斜。配合穴位, *** 更有效!下一页继续看5大穴道 *** 全图解,一定要收藏!配合穴位, *** 更有效 按压听宫穴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颔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用双手中指指腹按压听宫穴1 分钟。按压时,可微微张开口。揉捏少泽穴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 寸(指寸)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揉捏少泽穴,用力揉捏,效果更佳。按压太溪穴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拇指指腹按压太溪穴3分钟,同时用食指按压昆仑穴,效果更佳。按压太冲穴在足背,第1、2蹠骨间,蹠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用拇指指腹按压太冲穴,两侧穴位各按压10?15次。按揉中渚穴在手背,第4、5掌骨间,第4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用拇指指腹按揉中渚穴,可先掐进去,再搓著揉,直至发麻为止。本文摘自《一症一穴经络 *** 全图解》/刘乃刚(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针灸科主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博士)/幸福文化

腿上有血管瘤能针灸颈椎吗

膝关节痛,半年,求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