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浑身发冷汉心里难受,怎么办

时间: 阅读:1631

浑身发冷汉心里难受,怎么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5-02-23 13:03:58

出现浑身发冷情况的话,考虑有可能是跟发烧有一定关系的,因为在体温出现增高的时候会有明显的发冷的症状,建议可以及时的进行一个体温的检测,如果出现了体温增高的话,可以适当的服用退烧药物!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3-10-12 06:06:32

  • 芍药
    回复
    2023-10-12 06:06:32

    问题一:为什么会身体会冒冷汗?体虚分气虚和血虚,中医认为人体的气具有固摄作用,保卫作用,营养作用等等,气虚就会导致气的固摄作用减弱,气不摄津(包括汗),引起自汗,盗汗,这些都是气虚的表现 用中医理论来说就是阴盛阳虚,体内阴气太重,所以mm们比较常见,一方面注意保暖,一方面注意摄取足够的热性食物以调节体内平衡。 先说保暖: *穿衣当然重要啦,不过比较关键的是戴一顶帽帽,其他地方穿少一点还不要紧, 保护头部不要着凉是最重要的!戴上帽子感觉立马不一样,减少热量散失的最佳途径。 *晚上睡觉要少穿,而且最好不要泡热水袋!最好不要穿棉毛衣裤睡,更不可以穿着 毛衣睡哦。穿的少睡眠质量才会高,也有助于身体释放热量。其实身体自己产生的热量 是很高的,把被子掖好,早上起床时还是很暖的。 *睡觉不要蜷起来。 这个大家都有体会吧,把脚缩起来,第二天会被冻醒的。:( 其次,冬天是进补时节,即使不打算在冬天长肉,性寒的人也要在饮食上 多加注意,小心呵护。平时吃东西就要注意啊!要补血,多吃含锌,铁多的食物, 还要多吃蛋白质,促进矿物质的吸收。 *注意不要吃凉的食物。雪糕不要吃(555偶的最爱~~),冰镇的东东 就尽量不要吃了。凉凉的水果少吃,如果要吃,最好是煮一下,或者用 开水烫一下。我现在每天煮梨吃,西西味道满好。 *少吃性寒的食物,吃一些热性的食物。菠菜等绿色蔬菜,猪肉,都是性寒的,要少吃。 多吃萝卜、红薯、芝麻、红枣、银耳、薏米、核桃、羊肉、牛肉,是不错的选择。 * 海鲜,鱼虾可以多吃,因为含有丰富的铁质,高蛋白,是好东东。 最后,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过有规律的生活, 才能把身体养好^_*

    问题二:身体出冷汗是什么原因及时就医做检查的,多听医生的建议了。有问题遵医嘱用药物了。吃些清淡的食物,少吃多餐的,不吃油腻辛辣的食物才可以了。多喝些水了。

    问题三:身上忽然出冷汗怎么回事?这种情况首先考虑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还有缺钙,低血糖,心绞痛的可能,
    需要到当地医院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血常规和植物神经功能,明确原因后才能做进一步治疗

    问题四:全身出冷汗,怎么办.身体还很虚弱你是不是 房事做多了

    问题五:一个人身体老出汗是怎么回事?功汗分为自汗、盗汗、战汗、大汗几类,我估计你说的是白天出汗明显,在中医学上称为自汗。自汗主要是阳气虚。

    问题六:身体老出汗是怎么回事啊人为什么会出汗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可要确切地回答出来,这就是一门学问了。 其实呀,人和动物出汗就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蒸发的水分一样,是一种生理现象。在人的身上长有两种汗腺:分布在腋窝等处的大汗腺和遍布全身的小汗腺。当气温或体温升高时,人体通过这些汗腺蒸发出来的水分就是汗液。人身上的小汗腺约有200--500万个,平均一个指头蛋那么大的皮肤就有120个,前额、鼻尖等部位的汗腺达180个以上,所以这些部位出的汗也就比较多,有时还能形成汗珠儿。 汗液是无色透明的,其中水分占99%以上。一般情况下,汗液主要是通过小汗腺分泌的,并且参与分泌活动的汗腺不多,排出的汗液也少到不易被人觉察,这种现象叫做不显性出汗。一个人一天一夜所发生的不显性出汗约为500―700毫升,而剧烈运动或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每小时可排汗1000--3000毫升,当然这种情况就是显性出汗了。由于人每天的不显性出汗就有500毫升以上,如果活动量增加,排汗就更多。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每天喝水不少而排尿不多的主要原因。 由于惊吓或者其他精神因素,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使额部、腋部、手掌、脚掌等处大量出汗。吃辛辣、热烫的食物会大汗淋漓,在医学上叫味觉性出汗,这是因为口腔粘膜、舌头等处的神经末梢和味觉器官受到 *** 的缘故。 正常出汗,具有调节体温、滋润皮肤的作用。出汗可以挥发人体内的热量,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和各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在炎热的夏天,大量出汗可以降低体温,防止中暑,而冬天出汗较少,挥发的热量也就少,可以防止因体温降低而感到寒冷。同时,汗液中的乳酸能够软化皮肤角质层、抑制细菌生长,防止某些皮肤疾病的发生。由于出汗能排出部分尿素,所以对肾功能衰竭者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如果排汗过多,就要影响到体内的水分和盐类的平衡。我们看到运动员在比赛后,都要喝些淡盐水或含盐饮料,就是为了及时补充水分和盐类

    问题七:身体总爱出汗是怎么回事啊?出汗多少首先与个体差异有关:大家知道,汗液来自于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数量是极多的。数以百万计的汗腺,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小汗腺,它们广泛地分布于全身的皮肤下面,平均每平方厘米约有300个,全身共约230万个。当运动或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人体主要靠这种汗腺排汗,生理学家将这种排汗叫温热性发汗。另一类为大汗腺,分布在腋窝, *** 、外阴等部位的皮下。当人受到惊吓、兴奋或羞辱时,主要是这种腺体排汗,生理学家将这种排汗叫神经性发汗。生理学研究发现,小腺体和大腺体的数量,不仅有性别差异,而且还有个体差异。因此,在同样条件下,有人出汗多,有人则出汗较少。另外,个体差异还表现在体液多少上。阀些人体液较多,运动时出汗就多;有些人体液较少,运动时出汗就少。体液的多少常取决于体脂的含量,因为脂肪组织中含水量比较少,所以胖人的体液相对比瘦人少。尽管运动时胖人出汗多,但耐受水分丢失的能力却比较差,也就是说,运动时间不长,胖子就会因水盐代谢失调而过早出现疲劳。运动前是否饮水对体液也有影响,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也会因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
    汗腺分泌与运动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规律是,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因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肌肉活动更剧烈,产热量更多,为了保持正常体温,人体必须通过增加排汗量才能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来,因此,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必然增多。
    夏天最需全面均衡营养。身处高温环境,人体营养物质消耗较大,除了一日三餐外,还应从蔬菜、水果、饮食中,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A、维生素D,钙丢失多的人还要补充优质钙制剂。此外,为防止中暑,特推荐以下防暑降温佳品。
    冷饮西瓜汁 西瓜500克,去籽,放入榨汁机中打成汁,加入500毫升凉开水、适量白糖和少许盐,在冰箱中略冷却后饮用,具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西瓜翠衣饮 西瓜鲜外皮(称西瓜翠衣)200克,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待凉后去渣取汁,加白糖适量,代茶饮,具有清暑热、利小便的作用。
    酸梅汤 乌梅50克、桂花5克,将乌梅浸泡半小时,加水1000~1500毫升,煎煮15分钟后放入桂花,再煮沸1~3分钟后,过滤取汁,加入适量白糖和食盐少许,冷后代茶饮,有清暑开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绿豆汤 绿豆100克、大米20克(加入少量大米,能够去除绿豆的苦涩味),水3000毫升,将绿豆、大米及水放入高压锅中煮沸20分钟,待凉后饮用,有消暑热、止烦渴的作用。用绿豆100克、大米200克煮为绿豆粥,有健脾消暑止渴作用。
    双花茶 金银花10克、绿茶3~5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作用,可防治痢疾、痱毒等。
    薄荷凉茶 鲜薄荷叶10克、绿茶3~5克,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冷却后饮用,有清凉止渴、祛风利咽的作用,适用于夏季外感风热较轻者。 荷叶凉茶 鲜荷叶20克,开水浸泡,加冰糖少许,凉后饮用,有消暑止渴、降脂减肥的作用,适合于肥胖者夏季饮用。
    此外,在日常饮食中,多吃些西瓜、黄瓜、西红柿及桃杏等蔬菜、水果,也有预防中暑的作用。

    问题八:身体出冷汗是什么原因中医理论里这叫做,肺肾阴虚。吃点六味地黄丸吧。喝点鸭汤也行。

  • 景天
    回复
    2023-10-12 05:05:22

    身体发虚冒冷汗怎么回事?很多朋友有这样的疑问。每次稍微做点事情、走点路就开始体力不济冒虚汗,这种感觉让人非常不爽。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以便及时对症处理。
    1.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引起:如果免疫力低下,就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导致感冒发烧、容易疲劳等。建议可以服用一些增加免疫力的药进行调理。


    2.肾虚引起:肾虚疾病的出现,往往会伴随着腰酸背疼、虚汗连连、身体乏力等症状,对于向往健康、自尊心强的朋友来说,肾虚疾病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一种严重的伤害。


    3.低血糖引起:凡是因某种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了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一组临床表现,就称为低血糖症。早期低血糖的典型症状就是出汗、心慌、乏力等症状,本症严重时可导致昏迷。


    注意事项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身体发虚冒冷汗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平时调养得好,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饮食及生活习惯方面,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肝阴虚的症状吃什么药调理比较好?

消瘦无力怎么办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