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疲劳恶心中医处方有哪些

时间: 阅读:4598

疲劳恶心中医处方有哪些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健康管理师

健康管理师

2025-02-01 21:35:23

对身体出现的疲劳恶心症状,中医可以选择一些缓和脾胃,缓解疲劳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比如可以使用人参归脾丸,平胃散两个药物同时服用进行治疗,对于恶心比较严重的也可以在在方子中加有藿香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恶心的功效。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南絮
    回复
    2023-10-12 17:17:13

  • 泠青沼
    回复
    2023-10-12 17:17:13

    随着现代 社会 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大,处于亚 健康 状态的人群逐渐扩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会出现头晕、乏力、烦躁、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等症状。长期使用镇静催眠类的西药,可能会对记忆力或者认知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还可能会耐药。对于服用西药不良反应严重或者效果不佳者,使用安神类的中成药治疗是一种可取的替代方案。

    中医学认为,心主神志,影响人的精神思维和 情感 活动。心神不安的病症多见于神经症、神经衰弱、甲亢、更年期综合征等,也见于抑郁症或者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安神类中成药具有安神定志、滋阴养血的功效,按照应用特点和药物组成的区别主要分为养心安神药和重镇安神药两类。主要治疗的疾病分型有: ①心气不足,思虑过度;②心肾不足,阴血亏虚; ③肝郁化火,心神扰乱; ④心火上炎,阴血灼伤; ⑤心神不宁,心胆气虚。临床上选用中成药应做到对症应用。

    养心安神类 中成药主要含有植物类的中药,多性补而质润,如丹参、柏子仁及酸枣仁等,主要用于虚证如神疲健忘、失眠多梦、心悸不安、怔忡等,多因过度忧思、津血耗伤等导致心神失养。常用的中成药有 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安神补心丸、枣仁安神液以及养心生脉颗粒 等。

    重镇安神类 中成药中所含有的药物多为矿石类如朱砂、磁石、琥珀、龙骨、龙齿等,主要用于实证如惊悸不寐、心神不宁、烦躁易怒等,常用的中成药有 朱砂安神丸 。因朱砂有毒,这类安神药切不可过量或者长期服用。

    1.天王补心丹

    主要由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生地黄、天冬、麦冬、党参、玄参、丹参、当归、远志、茯苓、桔梗、甘草组成,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效。 用于阴虚血少、心神不安,症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以及口舌生疮等症。 方中重用生地黄清热滋阴,除烦生津,取其下入足少阴肾经以滋肾水,肾水足则能伏心火,且生地黄为血分之要药,又能入手少阴心经,故为君药。

    2.柏子养心丸

    主要由柏子仁、炙黄芪、五味子、酸枣仁、党参、茯苓、当归、川芎、肉桂、远志、半夏曲、炙甘草和朱砂组成,具有养血、补气、安神之效。 用于心悸易惊,心气虚寒,健忘失眠多梦等症。 方中炙黄芪甘温补虚,入脾肺经,善生血补气; 党参甘补性平,入脾肺经,善养血益气;当归甘温,入心肝脾经,善活血补血。三药配伍,善养心神、补气血,共为君药。

    3.人参归脾丸

    主要由人参、白术、茯苓、黄芪、甘草、木香、远志、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组成,具有补血益气、养心健脾的功效,用于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面色萎黄、食少乏力以及健忘失眠等症。 方中人参甘温,微苦,入心、脾经,善补气安神;甘草甘平,入心、脾经,善补脾益气;黄芪甘微温,入脾经,善补气养血,三药配伍,善补脾益气,安神健脾,共为君药。

    4.人参养荣丸

    主要由人参、五味子、茯苓、白术、当归、甘草、白芍、熟地黄、陈皮、黄芪、肉桂、远志组成,具有温补气血,养心安神的功效,用于 气血两亏、心脾不足、神疲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方中人参甘补微温,益气补脾,大补元气;熟地黄甘补微温,善养血滋阴,为补血要药。二药合用,温补气血功著,恰中病的,故为君药。

    5、安神补心丸

    主要由五味子、丹参、石菖蒲、旱莲草、菟丝子、首乌藤、女贞子、地黄、珍珠母、合欢皮组成,具有养心安神、定悸复脉之效。 用于心血不足、肝肾阴亏所引起的心悸失眠、心烦、头晕耳鸣等症。 方中以丹参为君药,味苦、微寒,入心、肝经,具有活血、和血、补血以及安神定志的功效。既可安神除烦,又可清心热,既能养血以安定神志又能活血,以活代补,可祛瘀生新,并补心安神。

    6.枣仁安神液

    主要由酸枣仁、五味子、丹参组成,具有益智安神、补心养肝之效, 用于神经衰弱、心肝血虚所致的失眠健忘、头晕、头痛等症 。方中重用酸枣仁,补酸敛而平,善益肝血,养心阴,宁心安神,为养心、益肝、安神之要药。

    7.养心生脉颗粒

    主要由人参、五味子、丹参、麦冬、枸杞子、龙眼肉、赤芍、牛膝、茯苓、郁金、木香、泽泻、佛手、甘草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之效。 用于气虚阴亏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症见胸痛、胸闷、心悸乏力、气短,口干咽燥等症。 方中人参甘补微温,入心脾经,善益气补脾,补气生津,既可清心火又可宁心安神,为君药,配伍五味子、麦冬,可收敛心气养阴补气、安神定志。

    8.朱砂安神丸

    主要由朱砂、生地黄、当归、甘草、黄连组成,具有养血、镇心、清热安神之效。 用于心火亢盛,阴血不足所致的胸中烦闷、心神不宁、精神忧郁以及失眠多梦等症。 方中朱砂甘寒质重,专入心经,寒能清热,重可镇怯,既可清心火,又可重镇安神,为重镇安神之要药,兼治标本,为君药,本品以重镇安神为主要功效。

    这8种安神类中成药处方组成、功效主治以及方中君药各不相同,侧重的症状也不相同,在临床需对证用药,才能取得较好效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重镇安神中成药,大多含有金石、贝壳类,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应慎服或配合健脾和胃之品服用;尤其含有朱砂成分的安神类中成药,久服还可能会引起慢性中毒,不宜长期服用。 其次,服用安神类中成药时应分清病因,辨清虚实,对证治疗,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和饮用兴奋性饮品等。

  • 紫苏
    回复
    2023-10-12 17:17:13

    (1)归芪建中汤合良附丸加减

    [主治]脉虚弱。

    [处方]炙黄芪20克,炒白芍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高良姜10克,香附10克,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细辛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早晚各1剂。

    (2)健脾养胃汤

    [主治]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暖喜按、泛吐清水、食少纳呆、便溏。舌苔白腻、脉弦而虚。

    [处方]干姜、白术、荜拨、桂枝、降香、白芍、延胡索(醋炙)、当归、六神曲、枳实(炒)、甘草等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一个疗程21天(三周)。观察2个疗程。

    (3)黄芪柴胡汤

    [主治]疲倦乏力,小腹胀(呼)气、屁多、大便次数多且不成型导致肛口发红不舒服,腹部一不焐盖好或者吃了大油或者喝酒之后就疼痛更甚。

    [处方]黄芪25克,柴胡6克,升麻9克,炙甘草5克,枳壳12克,白芍、玄胡、白术、炒神曲、山楂、鸡内金各10克,川楝子6克,桔梗9克,知母6克,党参20克,附子12克(先煎1小时)克,细辛3克,生姜6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早晚各1剂,30天为1疗程。

  • 徐长卿
    回复
    2023-10-12 16:16:03

    近期有患者朋友问到:日常生活中即便没做多少事情,但总感觉很累、睡眠不好、甚至全身肌肉关节酸困,而到医院检查却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如果长期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要注意了,临床上将其称之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这是一种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极度疲劳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头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或僵硬、咽喉疼痛、淋巴结触痛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的综合征。

    而导致这一病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种很普遍,即肝气虚。

    关于肝脏的功能,在之前的文章中,经常提到“肝主疏泄”的功能,除此之外,肝其实还有藏血和主筋的功能。

    而祖国医学认为“筋力”是人体运动的基础,中医经典《类经·藏象类》就指出“人之运动,由乎筋力,运动过劳,筋必罢极。”由此可见,人体运动的功能全赖筋的功能,而筋的功能正常与否取决于肝。乐启生中医团队也指出, 保持筋的运动功能正常,一要有动力,二要筋柔顺,动力由肝气提供,而柔顺则为肝血的作用。 肝气不足、筋失肝气的鼓动就会导致筋疲无力。

    肝就好比一台发动力,能够为人体的运动提供动力。现实生活中,不少有急慢性肝病的患者不能耐受疲劳,精神和身体易疲惫,大多数情况下其实是由肝气虚所导致的。

    肝气虚的表现从临床来看,主要表现为肝主疏泄及肝主筋的异常,症状见 精神疲惫、健忘、惊恐、多梦、疲乏、倦怠,舌质淡紫或白,脉细或滑 。如果进一步发展至肝阳不足,则有舌质紫、面青或灰、神情呆顿、纳呆欲哭和性欲缺失。单纯的肝失疏泄则以气机不利为主要表现,可见郁怒、胀满、疼痛等症,脉亦多弦滑。

    而且肝主疏泄,指的是肝对全身的气机、血液、津液、水道等方面具有疏通、畅达、宣泄的功能和特性。 肝气亏虚,长期发展,得不到有效改善,通常会累及其他脏腑,其中以脾、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从而导致如消化不良、没胃口、关节酸痛等症状。

    乐启生中医团队讲到,肝气虚的治疗与其他脏腑的气虚证治疗有所不同,而且大多数疲劳的患者初期不重视,来诊时通常患病时间也相较长,所以除了根据病程长短针对性调理外,还必须以肝的生理特性为依据,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调理改善:

    一是补气,而且在用药时宜用生品,以顺肝的升发特性,比如生黄芪、生晒参、生山药、生甘草等。二是调气,肝气虚的表现也有肝主疏泄异常的一面,所以在用药时,通常需要调气以疏泄气机,比如用佛手、柴胡、香橼、生麦芽等药。三是健脾柔肝,以防肝木克脾土,临床常用苍术、陈皮、芍药、当归、生地、川芎等。

    根据上述等临床诊治经验,拟补肝消疲汤,根据此方治疗肝气虚的慢性疲劳,常可取得较佳的效果。

    补肝消疲汤基础方:生黄芪、脱力草、人参、百合、山茱萸、柴胡、枳壳、陈皮、当归、白芍、白术、茯苓。

    该方中黄芪、人参、山茱萸用于补肝益气;脱力草则用于滋补强壮,临床常用来治体虚或病后虚弱少力;百合益气安神;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柴胡、陈皮、枳壳疏肝理气;并且配伍当归、白芍滋养阴血以柔肝。诸药合用,共奏补肝益气,消除疲劳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肝气虚,肝气不畅也可化热,这种情况可以加丹皮、栀子、黄柏。如果失眠、心烦明显,则可加黄连、肉桂;腰痛明显,则可加续断、桑寄生等。应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并结合个人病情辨证加减,一人一方。

    举个例子,比如前段时间前来就诊的刘先生,42岁,因工作调动,家庭矛盾,经常内心郁闷,常思虑过度,以致精神疲惫,闷闷不乐,失眠健忘,食欲差,乏力,少气懒言,头昏脑胀,关节肌肉酸痛,在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西医予以维生素、抗抑郁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这种情况持续2个多月依然没有改善,刘先生于是前来就诊,希望中医调理。

    舌象见舌质淡红,舌体较胖,苔薄白,中医辨证为肝气亏虚证,治以补肝健脾,益气消疲,予以补肝消疲汤加减:

    黄芪、脱力草、西洋参、山茱萸、柴胡、枳壳、陈皮、白芍、当归、佛手、白术、茯苓、远志、百合,14剂,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服上方后,刘先生前来复诊,自述疲劳等症状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嘱继续服14剂,服药后随访了解到疲劳等症均痊愈,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均较佳。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证指导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疲劳几个月需要去医院吗?

脾不好新陈代谢慢长痘痘怎么办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