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上亢型头痛的护理措施需要做穴位部位的针灸,一般需要做白穴部位的针灸或者风池穴部位的针灸。同时也需要做心理上的疏导,要避免情绪过度紧张,还需要多吃一些清淡的饮食,要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肝阳上亢型头痛有一定的危害性,需要避免长时间的过度熬夜。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肝阳头痛的病因病机5肝阳头痛的症状6肝阳头痛的治疗7参考资料附:1治疗头痛·肝阳上亢证的穴位2治疗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方剂3治疗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中成药4头痛·肝阳上亢证相关药物 1拼音
tóu tòng ·gān yáng shàng kàng zhèng
2英文参考headache with syndrome of upward disturbance of liver ya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概述头痛·肝阳上亢证(headache with syndrome of upward disturbance of liver yang[1])为病证名[2]。又称肝阳头痛[3]。是指肝阳上扰,以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头痛证候[3]。
4肝阳头痛的病因病机肝阳上扰所致的头痛[2]。《类证治裁·头痛》:“内风扰巅者,筋惕,肝阳上冒,震动髓海。”
5肝阳头痛的症状症见头角及巅顶掣痛,眩晕烦躁易怒,睡眠不宁,脉弦等[2]。
6肝阳头痛的治疗治宜平肝潜阳为主,用天麻钩藤饮、珍珠母丸等[2]。《医醇賸义·诸痛》:“有因于火者,肝阳上升,头痛如劈,筋脉掣起,痛连目珠,当壮水柔肝,以息风火。”用羚羊角汤、龙胆泻肝汤等方[2]。本证常见于高血压病、血管性头痛、眼原性头痛等疾患[2]。
7
疼痛是病人的自觉症状,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刺激性的感觉反应。疼痛的性质可分为刺痛、跳痛、钝痛等,可在很多病证中出现。剧痛属疼痛的重症,持续的剧痛可引起精神紧张、烦躁、痛苦、忧郁等情志变化,严重的可引起气血紊乱,甚至晕厥。
疼痛是机体遭受某些伤害、刺激所引起的,可发生在机体的任何部位,头部剧痛、腹部剧痛是危重病证中常可能出现的症状,如果疼痛剧烈,病情危重,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对疼痛病人要认真进行辨证护理。
头部剧痛
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会于头。外感诸邪,上犯巅顶,清阳之气不得舒展,致使头痛。疼痛的部位在头的局部或全部,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常伴有面色苍白、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在临床可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
头部剧痛的病因病机常见的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
① 外感六淫:六淫之邪自表侵袭经络,上犯于巅顶,致清阳之气受阻,气血凝滞,使络道阻遏而致头痛。
② 内伤七情:情志不遂,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窍;或肝肾阴虚,水亏火旺,上扰清窍;或禀赋不足,房室不节,肾精亏损而致脑髓空虚;或脾虚不运,生化之源不足,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使痰湿内生,痰浊上扰,致清阳不展;或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或头部外伤,瘀血内阻均可导致头痛。
一般护理
① 病室环境:病室环境要安静、整洁,光线宜柔和稍暗,可挂深色窗帘,减少阳光刺激,温湿度要适宜。
② 生活起居:应卧床休息,待头痛缓解后,可进行适当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③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油腻荤腥食品及烟酒等。
④ 情志护理:病人因头部剧痛,极为痛苦,容易出现烦躁、忧郁。应注意观察病人的情志变化,安慰病人要保持心静,静心修养,避免急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⑤ 病情观察:要注意观察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发作诱因、生命体征、舌象、脉象以及伴随症状等,并作好记录。
辨证施护
头部剧痛在临床常见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两大类:
① 外感头痛
又可分为风寒型头痛、风热型头痛、风湿型头痛三型。
分 型 证 候治疗与护理原则风寒头痛 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恶寒,遇风尤剧,喜裹
头部,口不渴,苔薄白,脉浮。 祛风散寒止痛。风热头痛 头胀痛,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恶风,面红耳赤,口
渴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浮数。 祛风清热止痛。风湿头痛 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
溏薄,苔白腻,脉濡。 祛风胜湿止痛。 ② 内伤头痛
内伤头痛的辨证分型包括肝阳头痛、肾虚头痛、气血亏虚头痛、痰浊头痛和瘀血头痛五种。
分 型 证 候治疗与护理原则肝阳头痛 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不能寐,面红目赤,口
苦,苔薄黄,脉弦有力。 平肝潜阳。肾虚头痛 头痛且空,每兼眩晕,腰痛痠软,神疲乏力,遗精
带下,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养阴补肾。气血亏虚头痛 头痛头晕,遇劳则甚,神疲乏力,心悸怔忡,食欲
不振,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补养气血。痰浊头痛 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化痰降逆。瘀血头痛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头部
有外伤史,舌质紫,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活血化瘀。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