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艾灸血海的功效和作用位置

时间: 阅读:2827
艾灸血海的功效和作用位置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苍耳子

苍耳子

2025-09-11 07:52:33

艾灸血海的功效和作用是强腰间隙,强身固体。具有帮助调理消化不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经络中的停滞点,延长寿命,安神,镇定,健脑益智的作用。对于腹泻,头晕耳鸣,尿频,腰膝酸软等症状,具有很好的调理功效。除此之外,艾灸血汗还可以缓解因经血运行不畅,经期阻滞所导致的痛经。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02 15:15:38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02 15:15:38

    5 血海的作用

    血海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证之功效。

    1.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瘀血,并促生新血;按揉血海,既能调理脾胃,又能活血化瘀止痛,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2.拍打或按摩血海,对妇女痛经和经穴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随有呕吐时,按摩此穴同时按摩足三里可以立即缓解症状。

    3.刺激血海能抑制止痛因子和神经递质的升高,达到止痛作用和降低血尿酸的作用,抑制过亢的交感神经,抑制嘌呤代谢及尿酸生成过多,并且能提高肾的排泄功能,故痛风患者常常按揉血海有利于预防疾病复发。

    4.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血海穴,还有利于代谢掉腿部的多余水液,有助消除腿部水肿,起到瘦腿作用。

    5.血海穴还具有调节血液循环,祛风的作用,故而此穴还有止痒的特殊功效,每次拍打或按揉血海3-5分钟,每天3-5次,常可止痒。

  • 紫苏
    回复
    2024-03-02 15:15:38

    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百虫窠。属足太阴脾经。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或屈膝,以对侧手掌按其膝盖,2-5指向膝上伸直,拇指向膝内侧约呈45°角斜置,指端尽处取穴。另说在膝上二寸半(《针灸甲乙经》);在膝上三寸(《千金要方》注);在膝上一寸(《类经图翼》)。布有股前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及股动、静脉肌支。主治月经不调,经闭,暴崩,漏下恶血,两腿内侧生疮痒痛或红肿有脓,气逆腹胀,肾藏风,痃癖,阴疮,五淋,功能性子宫出血,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贫血。 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血海穴名意指本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阴陵泉穴外流水液气化上行的水湿之气,为较高温度较高浓度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血海穴是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位置很好找,用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此穴。
    专家建议:午饭前按摩膝盖上的血海穴,有利于祛除脸上的雀斑。
    方法:每天坚持点揉两侧血海3分钟,力量不宜太大,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柔为原则。每天上午9时~11时刺激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段是脾经经气的旺时,人体阳气处呈上升趋势,所以直接按揉即可。
    选穴:血海穴
    每月一次的生理痛真是非常难受,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这种小腹疼痛。
    位置: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要点: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血海穴治疗肝血虚的症状
    很多人看会书和电视就觉得眼睛酸胀,干涩不舒服,有的还会出现手脚麻木现象,往往不被引起重视,其实这是肝血虚的症状。为什么呢?《内经》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体为筋,所以肝血虚了就不能营养眼睛和筋脉,就会出现眼睛酸胀、视物不清、手脚麻木的症状,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可选用血海和足三里穴来补足肝血。
    血海穴,血这里指脾血,海,指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该穴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取该穴时应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或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最好每天9-11点在脾经经气最旺盛时按揉该穴,每侧按揉3分钟,以酸胀为度。
    足三里。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也。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是人体两个长寿穴之一,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器脏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人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人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穴则能担此重任。 该穴艾灸效果最好,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艾灸或用手指按压此穴,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如果能每月用艾灸此穴10次,每天1次,每次15分钟,便可使人长寿。若家中无艾或不便艾灸,可以指关节按压足三里穴,亦可达到同等效果。治疗产妇酸痛
    产后的妇女特别容易出现各种酸痛,台北市立中医医院主治医师刘桂兰表示,由于产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身体状况本来就比一般人虚弱,再加上医院里的冷气较强,如果疏忽了做好保暖的工夫,「风寒」便会趁虚而入,而一旦出现了各种酸痛时,又该如何帮妈咪们减缓疼痛呢?请看以下提供的各项「绝招」。
    按摩运动
    按压的手法:以手指的指腹部位按压,切勿以手指甲按压,以免抓伤产妇。通常最常采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根手指头。
    按压的时间:每天固定一个时间进行,一个穴点每次按压以十次为原则。
    妇女产后身体各部位发生疼痛的原因,不外乎是因为身体出现「血虚」、「血瘀」、「肾虚」、「风寒」四种现象。
    外在表徵:患者容易有关节疼痛、酸痛、有麻木感、脸色苍白、头昏、心悸、怕冷、气短乏力、脉搏细弱的情形。
    按压穴道:血海穴
    按摩位置:屈膝,在髋股内侧上缘上2吋(三只手指头宽)、股四头肌内侧隆起处取穴。

  • 山亭柳
    回复
    2024-03-02 14:14:28

    1 月经不调艾灸哪个部位

    艾灸运用经络原理,从以下穴位中取3~4穴,进行温和灸,可以调经止痛,疏经活络。

    治疗月经不调的主要穴位

    三阴交穴、血海穴、肾俞穴、涌泉穴、气海穴、归来穴、太溪穴、肝俞穴、脾俞穴

    2 施灸1艾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的位置: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4横指宽)、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或者直接使用艾灸罐艾灸三阴交穴)。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 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调理气血。

    2艾灸血海穴

    血海穴的位置: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边缘往端上2寸(3横指宽)、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的方法。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1~2次,每次灸20分钟。

    作用功效:养血润燥。

    3艾灸肾俞穴

    肾俞穴的位置: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取俯卧位,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距皮肤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分钟。

    作用功效:调和气血。

    3 辨证加灸症状1:月经提前,加灸涌泉穴、气海穴

    1、涌泉穴的位置: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第3趾趾缝纹前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选用艾条艾灸涌泉穴。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作用功效:温阳益气,通络活血。

    2、气海穴的位置:气海穴位于肚脐以下正下方1.5寸(2横指宽)处。

    施灸方法:用艾条艾灸气海穴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温阳益气,扶正固本。

    症状2:月经延迟,加灸归来穴、太溪穴

    归来穴的位置:归来穴位于脐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3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太溪穴的位置:太溪穴位于内脚踝骨头突出部位的正后方的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温和灸。分别取仰卧位与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作用功效:调和气血,滋阴补肾。

    症状3:经无定期,加灸肝俞穴、脾俞穴

    1、肝俞穴的位置: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 有一穴。

    施灸方法:使用艾条艾灸肝俞穴

    施灸时间: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30分钟。

    作用功效:促进血液循环。

    2、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选用艾条艾灸脾俞穴。

    施灸时间: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30分钟。

    作用功效:利湿升清,濡养气血。

艾灸风府风池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盐袋功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