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肝经拔罐功效

时间: 阅读:8018
肝经拔罐功效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钱草

金钱草

2025-09-12 01:21:39

肝经拔罐具有通经活络、理气活血、泻肝热的功效,可用于改善头晕头痛、月经不调,还能改善肝火旺盛所引起的咽喉疼痛、眼睛干涩。对腿上的肝经拔罐还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和腰腿疼痛。但是拔罐也要控制好时间,而且拔完罐之后不能见风,以免风寒进入体内。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02 15:15:16

    俗话说:百病从心生。然而,想去掉心病,就得先去肝火,说白了,就是增强肝的解毒功能。肝的解毒功能一旦增强了,血液就清洁了,就不会得高血脂了,好多慢性病都出现在肝脏上,只有把肝脏这个解毒工厂建设好,经营好,人才不会不得病。若经常头晕,有气无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到医院一检查是心脏供血不足,这其实是肝的功能弱了,肝给心脏补充的气血不足,所以需要调理肝脏。

    肝经是人体较重要的一条经络,起于足部的大脚趾内侧止于胸部的大敦穴,经络穴位14个,与肺、胃、肾、脑有联系。肝经主要有三大功能:解毒疏泄、藏血、生殖。肝经通畅,不仅气色红润,精力旺盛,情绪也愉悦;若肝经不通生病变,则会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肝经中太冲经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膝关经穴主治膝部肿痛、下肢痿痹;而肝经中大多数穴位专治女性月经不调,以及男性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疾病。

    在肝经 养生 方面,也有很多注意事项。中医认为百病从气生,而气从肝里生,气大伤肝,所以平时要少生气。凌晨1点—3点是肝经活跃时间,如果不睡觉,就养不起肝血。现在患肝病的人特别多,其实这和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些很不好的习惯密切相关,比如很多人为了应酬大量喝酒,无形中又增加了肝疏泄毒素的工作量,这样的话只会使肝越来越糟,同时饮酒还影响深度睡眠质量,对整个代谢循环造成侵害。

    多推拿肝经有助于排毒藏血,坐在床上,右腿向前伸直,左腿弯曲平放,双手交叠,压在大腿根部,沿着大腿内侧肝经的位置,稍用力向前推到膝关节的,反复推动,四五十遍,然后换另一只腿同样的手法。有条件可配合快乐鼠尾草、洋甘菊、迷迭香、佛手柑、薰衣草等精油按摩效果更佳。

    众依友情提示:如牛肉、鲈鱼、鲫鱼,可做成汤、粥、茶等 美食 ,既可健脾补肝,又能享受美味;一杯菊花茶,祛肝火,明双目。肝经淤堵推拿不畅,或肝经出现病变症状的,可使用走罐、针灸、针罐等疗法。理疗黑 科技 ,针罐、探穴、脉冲针灸、拔罐一站式,即使中医理疗操作零基础,也让您在家享受专业理疗。

  • 空青
    回复
    2024-03-02 15:15:16

    南方春天潮湿,夏季炎热,春夏交替时,很多人湿气严重,因此,夏季是拔火罐的旺季。和其他季节相比,夏季阳气旺盛,人体的气血也最为充盈,经脉之气流畅,肌肤穴位更敏感,因此是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最佳时机。此季节拔罐不仅能温补阳气、增强体质,还能收到散寒祛湿、通络行气、活血化瘀等治疗效果。

    拔罐可以治疗很多疾病,迅速缓解症状,但也有一定的适应症,例如一般的腰背痛最适合拔罐,在背部拔火罐对咳嗽、哮喘、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比较有效。

    常见的拔罐方法分为留罐、走罐、闪罐和刺络拔罐四类,各有其针对性。留罐是将罐吸附在体表后,固定留置5~10分钟,这种方法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症,如颈肩腰腿痛。

    走罐是在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附在体表后,手握罐底,在皮肤表面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适用于腰背等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

    闪罐是将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治疗面瘫常用此法。刺络拔罐是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皮肤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将罐吸附在体表,拔出血液3~5毫升,多用于治疗痤疮等皮肤疾患。

    沿着背部膀胱经分布的各个俞穴(如图)和五脏六腑密切相关,每星期在背部拔一拔罐,对于调节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很有益,整个人也会觉得舒服很多。针对夏季常见的几种疾病,我们按以下方法掌握拔罐技巧后,可以自己在家操作。

    拔罐祛寒湿推荐穴位

    一、大椎穴

    【主治病症】

    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二、风门

    【主治病症】

    1.感冒,咳嗽,发热,头痛;

    2.项强,胸背痛。

    三、膏肓俞

    【主治病症】

    1. 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

    2. 其它:慢性胃炎,胃出血,神经衰弱,胸膜炎,乳腺炎,贫血。

    3. 本穴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

    四、脾俞

    【主治病症】

    背痛以及脾胃疾患:腹胀、腹泻、痢疾、呕吐、纳呆、水肿等。

    五、命门

    【主治病症】

    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寒热疟,小儿发痫,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

    六、承山

    【主治病症】

    1、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腰背痛、自然标志取穴法腰腿痛。

    2、便秘、脱肛、痔疮等。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为治疗小腿痉挛,腿部转筋的常用效穴。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大肠俞穴治痔疾。

    七、委中

    【主治病症】

    1、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2、腹痛,急性吐泻。

    3、小便不利,遗尿。

    4、丹毒。

    拔罐治疗其它常见病方法

    夏季感冒。夏季多见暑湿感冒,以发热、汗出但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头痛、头胀、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为主要症状,可在肺俞、至阳、阴陵泉、足三里、曲泽、委中等穴拔罐,留罐15~20分钟。

    每日1次,病愈即止。也可沿背部膀胱经穴走罐,走罐处可以涂搽姜汁作为润滑剂,来回走罐以皮肤呈紫红色为度,最后将罐留在大椎、肺俞穴2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高热的患者不可拔罐。

    中暑。可以选用大椎、委中、外关,配合中冲、十宣、脊椎两侧、关冲,采用单纯拔罐或刺络拔罐,留罐5分钟。脊柱两侧用梅花针重叩刺3~5次后走罐;中冲、关冲、十宣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不拔罐。

    头痛。一般来讲,如果头痛的部位在头侧面,疼痛为胀痛、跳痛,伴随头晕、眼干等症状,可选择风池、肩井、阳陵泉等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的穴位进行拔罐;头顶痛常和情志有关,可选择足厥阴肝经的穴位,如肝俞、肾俞进行拔罐;如果头痛的部位在前额,要选择胃俞、足三里等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进行拔罐,配合刮痧效果更好。

    肠胃病。夏季肠胃病非常普遍,常选肝俞、脾俞、胃俞穴,留罐10~15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日为一个疗程。

    颈肩腰腿痛。在家里用火罐治疗颈肩腰腿痛时,可以遵循“哪痛拔哪”的原则。

    风湿性关节炎。腰上部位及上肢部关节炎取大椎、身柱、风门、心俞、膈俞;腰下部及下肢部关节炎取脾俞、三焦俞、大肠俞。每个部位拔4~8罐,留罐时间约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两周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6天。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夏天出汗较多,拔罐前最好洗个澡,把身体擦干,以免汗液影响火罐在皮肤表面的吸附。拔罐后不要洗澡,可以用干毛巾将汗擦去。

    皮肤有过敏或溃疡、水肿以及大血管分布的部位,都不适宜拔罐;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也不宜拔罐;腹部、脸部等肌肉不丰富、有脏器空腔的地方不提倡拔火罐,尤其是腹部,很容易形成肠套叠、肠梗阻。

    还有就是体位容易移动或是骨骼凹凸不平,毛发比较多的地方不适宜拔罐。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 南絮
    回复
    2024-03-02 15:15:16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眼睛是肝脏的外在"窗口"。我们平时过度用眼,势必会伤害眼睛,眼睛经常发花、干涩、视物不清,抛开视力降下的因素,或许也是肝经堵塞的先兆。一般这种情况,我们先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可以从肝经入手调理,反过来说,视物不清也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瘀堵。除此之外,"肝受血而能视",肝脏气血是否充足与视力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想要眼睛亮晶晶,疏通肝脏瘀堵、补养气血至关重要。

    不过肝经淤堵,不仅会影响眼部 健康 ,可能还会影响其他经络的运行,肝经瘀堵后,不仅眼睛干涩,还会出现头痛、胸闷、恶心呕吐泄泻、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小肠疝气、下腹疼痛、遗尿、小便不利、小便不通、内踝肿痛、面部没有血色等症状。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畅通肝经,有效缓解肝经不通导致的身体不适。

    1、枸杞菊花粥:

    枸杞、白菊花,糯米适量选择。枸杞菊花切碎,熬制成粥,早晚分食,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有效疏散肝经风热,起到养阴清热、补肝明目的作用,缓解视物不清的症状。

    2、薏苡仁绿豆汤:

    薏苡仁、绿豆各150克,百合30克,可根据口味放糖,日常佐餐常食,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防治肝经瘀堵导致的视物不清效果良好。

    3、按揉光明穴:

    用拇指指腹按揉光明穴3~5分钟,每日1~2次,坚持一段时间可以疏通肝胆两经,缓解视物不清的症状。光明穴是胆经的络穴,是联络肝、胆两条经络的重要穴位,肝开窍于目,胆经循行于眼部,疏通光明穴这一个穴位,相当于疏通两条对眼睛有益的经络,视力不好的人可以常按。

    4、近端取穴按摩法

    取睛明、攒竹、鱼腰穴,先用食指指尖点按睛明穴36次,按压时吸气,

    松手时呼气,之后轻揉36次,每次停留2-3秒再双目闭合,用双手食指指腹稍加用力按压攒竹穴1分钟;最后用拇指指腹同时按揉两侧鱼腰穴2分钟,用力由轻到重,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这些眼周穴位可以有效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眼部疲劳。


    5、敲打腿部内侧

    一条腿抬起搭在另一条腿上,露出腿部内侧,手握成拳头,从脚腕内侧一直敲打到大腿内侧,每天敲打10分钟,之后换另一条腿进行即可。在敲打过程中遇到疼痛明显的地方要着重敲打2分钟。腿部内侧是肝经的循行路线,此处还有脾经和肾经,常敲打可健五脏。

    6、按摩曲泉穴:

    屈膝,曲泉穴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有清热利湿、调经止痛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疏通方法: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由上向下按揉35分钟,力度以有酸、胀、痛的感觉为宜。还可刮痧,取合适的体位,用平刮法轻刮40次。

    7、 按摩章门穴:

    章门穴在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际。常按此穴可以健脾胃舒肝气,如果平常觉得自己肝火比较旺盛,爱生闷气,可以按此穴位,有清热散湿的功效。并且还治脘腹胀满、胸胁支满、泄泻等症。疏通方法:先用手按揉1~3分钟,力度以有胀痛感为宜。如果拔罐,姿势仰卧为宜,留罐15分钟。

  • 龙葵
    回复
    2024-03-02 14:14:06

    现在很多医院都有拔罐这种治病方法,也有专门的中医诊疗室利用针灸和拔罐来治疗各种疾病,当然没有什么病的人也可以拔罐,因为拔罐可以养生,不同的部位拔罐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人说拔罐对肝脏有好处,那拔罐对肝脏有好处吗?肝经拔罐位置是哪里?
    1、拔罐对肝脏有好处吗
    有。
    拔罐对对身体进行刺激,可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进而能达到增强体质、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尤其是胆经进行拔罐,直接拔除沉淀在胆经的瘀血和代谢物,令胆经快速恢复畅通,有助于化解肝气郁气,达到养肝护肝的目的。
    2、拔罐拔哪些部位养肝
    太冲穴:疏肝解郁,调气理血,化湿通经。主治:头痛目眩,小便不利,月经不调,胁腹满痛。
    行间穴:养肝明目,调营活血,泻热通经。主治月经过多,闭经,失眠,遗尿,膝肿,下肢内侧痛等。
    三阴交穴:疏肝理气,滋阴补肾,健脾利湿,调和气血,通经活络。主治腹痛,腹胀,腹泻,便溏,肠鸣。
    太冲穴:太冲穴是气血调度纵贯,在这个穴位拔罐可以帮助舒畅气机,改善肝气郁结。
    阳陵泉:阳陵泉是胆经上的穴位,在这个穴位拔罐能舒筋活络,有助胆气生发,而肝和胆互为表里,因为同时也能增强肝脏生理功能。
    3、拔罐养肝的方法
    拔罐养肝的方法很简单,可以取上述穴位留罐,也可以顺着胆经的走向,将罐具等距离吸拔在皮肤上,起罐后红晕相连,就能起到非常好的疏通胆经的作用。
    4、拔罐养肝要注意什么
    拔罐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感染;拔罐前最好进行消毒;拔罐时应避免吹风,且拔罐后不宜马上洗澡,因为拔罐后,人体的毛孔是张开的,如果接触到冷水或是冷风等,身体会再次吸入湿气,对健康不利。
    5、什么人不宜拔罐养肝
    拔罐可增强肝主疏泄的功能功能,预防肝气郁结。不过如果是严重的心病患者、患有出血性疾病者、肿瘤患者、孕妇、身体严重虚弱者,就不适宜采用这种方法。
    6、颈椎病拔罐的好处
    拔罐借用负压,使杯罐吸附于皮肤,造成局部瘀血,可以暂缓解颈椎病颈部疼痛、手臂酸麻等症状。但拔罐治疗只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保守方法,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治病。针对颈部周围组织出现水肿、炎症比较严重的症状,通过拔罐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忌盲目的治疗。

儿童可以三伏贴的作用与功效

刮痧部位及功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