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艾炙带脉有什么功效

时间: 阅读:10064
艾炙带脉有什么功效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六月雪

六月雪

2025-09-13 08:36:46

艾灸带脉的功效主要是强身保健,扶阳固脱,对于男女肾气有一定的调节维护作用。如果女性有月经不调或者白带量多,或者男性出现了遗精等情况,可以采取艾灸带脉的办法进行调理。尤其是女性有小腹疼痛,腰酸腰痛,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可能会有一些明显的效果。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半夏
    回复
    2024-03-02 15:15:35

    1 带脉在人体的哪个部位

    带脉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带脉穴位于人体侧腹部,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肝经章门穴下1.8寸处。(与肚脐同高度,腹洁穴,位于顺乳头线往下,比肚脐低3厘米处的位置)

    2 带脉的作用与功效

    1.作用:缓解治疗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赤白带下,腹痛、腰胁痛,疝气等症

    2.功效:温补肝肾,通调气血,排毒养颜。

    3 带脉的主治病症

    经闭,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腹痛,疝气,腰胁痛。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带状疱疹,减肥。

    4 带脉的配伍作用

    1.治带下病∶带脉,白环俞,阴陵泉,三阴交,有健脾渗湿止带作用。

    2.治痛经,经闭∶带脉,中极,地机,三阴交,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作用。

    3.治月经不调∶带脉,血海,膈俞,有通经活血作用。

  • 徐长卿
    回复
    2024-03-02 15:15:35

    5 艾灸带脉穴的配伍作用

    治带下病∶带脉,白环俞,阴陵泉,三阴交,有健脾渗湿止带作用。

    治痛经,经闭∶带脉,中极,地机,三阴交,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作用。

    治月经不调∶带脉,血海,膈俞,有通经活血作用。

    6 带脉穴的准确位置

    位于侧腹部,章门穴下1.8寸,当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3-02 15:15:35

    1 冬天艾灸的好处与功效温中散寒

    艾灸的主要材料是艾叶和艾条,而艾叶艾条性温热,将其用来进行艾灸,可以疏通经脉,同时为身体积蓄阳气,避免冬天时身体阳气不足而被寒气所伤,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好处。

    疏通经脉

    现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低头族,玩手机的时候通常长久坐着不动,久而久之,脖颈、腿部等经脉会出现淤堵的情况,这时候进行艾灸可以帮助促进人体气血流通、疏通身体经络的作用,调和身体脾肺器官的机能、健脾和胃。

    补阳益肾

    身体的督脉、膀胱经、带脉都会循行于腰部,冬天进行艾灸对这些经络都有温通作用,俗话说“经络通则百痛不生”,冬天艾灸命门、肾俞、腰阳关等补阳益肾的大穴,具有很好的补阳益肾功效。

    2 冬天艾灸的最佳时间

    最好的时间是上午10-11点;下午2-4点为宜。

    艾灸对于时间也是具有一定讲究的,一般艾灸最好的时间点是在白天日出后,这时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开始生发,艾灸身体可以顺着天地之阳气上升的趋势走,可以说事半功倍,像有一些阳虚、气虚质的人,表现出手脚冰冷,免疫力地下、大便不成形,效果就更为理想。其次就是根据不同的病症来选择艾灸时间,一般要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点施灸,这时进行艾灸可以有效缓解肾虚的症状,是很有利于人人体健康的。

    3 冬天艾灸哪里好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冬天适当进行艾灸,可以帮助激发体内阳气。充盈的阳气,能提升人体的脏器的运转能力,并宣发到体表以抗寒,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如冬至保健艾灸推荐上述穴位,如灸中脘、足三里,可使胃气常盛,气血充盈;灸气海、关元,可以振奋一身阳气,使人精力充沛,增强抵抗力。

    小贴士:生活中要是想要保健,那么建议可以适当艾灸中脘、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风门、命门、肾俞、涌泉等穴位。

    4 冬天艾灸和夏天的区别

    主要是治疗用途不一样。

    冬天艾灸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养生保健治疗方法,是以艾条或者艾柱燃烧时产生的烟雾生成的烟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具有一定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

    冬天进行还是夏天进行艾灸都是比较好的,只是冬天进行艾灸主要就是驱寒、温经以及补益中气,而夏天因为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主要被人们用来去湿排毒。

  • 景天
    回复
    2024-03-02 14:14:25

    带脉穴: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腰胁痛。

    【取穴位置】

    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12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解剖位置】

    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

    【功能主治】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气,腰胁痛。

    【穴位配伍】

    配关元、气海、三阴交、白环俞、间使治赤白带下;

    配关元、足三里、肾俞、京门、次髎治肾气虚带下;

    配中极、次髎、行间、三阴交治湿热下注之带下。

    【穴位治法】

    直刺0.5~0.8寸;可灸。

艾温灸足三里功效

艾炙足三里穴作用和功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