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艾炙足三里穴作用和功效

时间: 阅读:5831
艾炙足三里穴作用和功效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樱子

金樱子

2025-09-13 10:56:05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和作用是健脾、化痰,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和祛寒除湿的效果。如果出现有胃部胀痛,食欲不振或者是经常恶心、呕吐,以及咳嗽、咳痰等情况,都可以进行调理。也能够有效的缓解肢体肿胀,或者是有异常的关节疼痛、腰部疼痛等情况。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02 15:15:17

      足三里是一个养生穴位,平常按摩或是艾灸,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很多人喜欢用艾灸来灸这个穴位,那么灸这个穴位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艾灸足三里的功效作用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作用
      1.男性壮阳第一穴:足三里是男性养生的第一大穴,能够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补肾壮阳,对治疗男性勃起不坚、早泄、脾胃虚弱等症有帮助。而且足三里越补越壮,所以对男性来说,若想提升性健康,足三里的养生手法就必须要掌握。

      2.调养气虚血虚:民间流传?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这是因为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起到推动脾胃、生化全身气血的缘由,而经常刺激足三里,可以起到补气生血、补肾益精、强壮身体的作用,更能使人皮肤白嫩,气血充盈。

      3.人体长寿第一穴: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气、增补后天气血生化之源,使气血化生源源不断、四肢百骸、脏腑均得以滋养,从而延缓人体的衰老。

      4.脏腑疾患必取穴位:在中医经络上,足三里穴是胃经合穴,擅治脏腑疾患,尤其是脾胃方面的问题,?肚腹三里留?,胃痛、胃胀等消化道疾病都可以通过刺激足三里治疗。

      5.按压治疗高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发病与体质、情绪以及生活失调等有很大关系。足三里具有调节脾胃,抑制神经兴奋,降低血压的作用,用于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

      6.拍打祛失眠:中医说?胃不和则睡不眠?,足三里为胃经之主要穴位,有理脾胃、主消化之功效,拍打或按揉至酸、麻、胀感后,可有效缓解失眠症状。

      7.减肥与增肥:妙用针刺足三里的位置,能够有效的调节胃肠道的蠕动,而这种调节是双向的,既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又可以延缓胃肠道的蠕动。所以体质虚弱的美眉就可以用她来强健身体,而略显肥胖的美眉就可以用其来减肥。
      艾灸足三里保健的操作方法
      1、一般进行温和灸,操作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约距0.5-1.0寸左右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即可,一般每侧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隔日施灸一次,一个月十余次左右。老年人可于每日临睡前30分钟左右施灸。还有一种方法是化脓灸,每天灸足三里穴一次,灸时采用艾条,一次约15分钟或更长时间。穴位处出现小水泡后停止艾灸,并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待水泡自行吸收。在应用化脓灸时应严格消毒,以防止感染。

      2、在灸足三里的同时,可以有选择的配伍一些穴位,以便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一般强壮灸可以配伍关元,肾俞;消化系统加灸脾俞、胃俞、中脘;神经系统配伍大椎、身柱、肾俞;呼吸系统可配伍肺俞、身柱、风门。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可加风门、曲池、阳陵泉;冠心病配伍身柱、郄门、三阴交、膻中。泌尿生殖系统加肾俞、关元、三阴交。
      足三里什么时候艾灸好
      1、艾灸足三里治疗时间选择在一天阳气最甚的时间会比较好,这个时间在每天午后的1到3点,也就是13点到15点,切记不要刚吃午饭就去艾灸。

      2、艾灸最好的季节是夏季,因为艾灸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的效果好,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最佳。其次,在冬季,如果经常出现怕冷和感冒,也可以经常艾灸。

      3、一天当中,早上人和大自然的阳气升发,到中午午时最旺,而后逐渐减退,因此,需要补益阳气的人群可以在上午时段进行艾灸,如果在晚上补益阳气进行艾灸,可能造成夜晚阳不入阴而引起失眠。
      艾灸后出现8种反应代表什么
      1.有麻感、穴位冒寒气

      灸后膝盖处有向外冒风感或发麻感;还有艾灸命门穴或肚脐是涌泉穴发凉,属风邪外排或寒湿气外排现象。

      2.红白相间斑点

      如果灸后皮肤潮红不均匀,潮红中间夹杂大小不一的浅白色斑点,有的甚至白色多红色少!这是由于局部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提示要继续进行艾灸治疗,直到灸处温热感增强,灸后皮肤白色斑点消失,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为一个疗程的充足剂量。

      3.皮肤成片潮红、有水汽

      在艾灸过程中,穴位周围皮肤还会出现成片的潮红,甚至有水汽,手摸起来有潮润的感觉(一般在用灸盒或灸罐施灸的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艾灸悬灸较少出现这种反应),这种反应多是表明一次的灸量已经相对足够,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4.出现皮疹,发痒

      如体内湿气较重,灸治过程中面部或身体上会出现小皮疹,并且发痒,这是体内湿气外排的表现。此种情况可继续施灸以观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则罢,不退或加重则可加灸曲池、合谷。

      5.穴位深处出现响动

      有时在施灸过程中,特别是在施灸一定疗程之后,灸友会感觉在穴位深处有响动,这是达到一定灸量之后,搜索关注公众号学艾灸,长久积滞的经络得以疏通的表现。

      6.出现水泡

      这点在刚开始艾灸,或者,开始试着加大灸量的灸友身上经常出现,原因主要有两种:

      (1)施灸过量:表明这次艾灸时间太长了,灸量过头了,这种情况应该减少施灸的次数或缩短单次的艾灸时间。

      (2)排病反应:出现水泡也可能是疾病邪气较重,发水泡是机体正气恢复、祛邪除病的过程,所以这种水泡的出现有利于疾病的痊愈。古人提出艾灸起效的标准是机体的反应,这个反应就是灸疮,所以古人将灸疮作为判断灸量和治疗效果的一个主要指标。

      艾灸

      7.皮肤灼痛

      (1)初灸时不适应:当然,也有些疾病在初灸时很痛,当灸至一会儿之后,局部皮肤适应了灸感,反而又不痛了。

      (2)艾灸火力太大:当施灸时局部穴位皮肤灼痛,原因可能是艾灸火力较大,此时可减小灸火或增加灸材和皮肤之间的距离。

      (3)选择的艾灸器具可能有问题。

      (4)疾病本身症状就很痛:也有的疾病本身症状就很痛,在初灸时疼痛明显,当灸一定时间之后疼痛即减轻,这是疾病好转的表现。

      8.艾灸的返病现象

      部分顾客在初次施灸或施灸一定次数之后,有50%以上的人,但不是所以的人,会有病气加重,或者其它异常反应比如在艾灸的时候出汗,或者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排病反应。还有人艾灸过程中或艾灸后,流鼻涕,打喷嚏,这是体内寒气外排的表现。

      艾灸后突然出现腹泻,是因为寒湿被集中到了胃肠,最后排出体外;典型的排病反应。腹泻后除了肠胃稍感不适外,身体没有任何不适。

    猜你感兴趣:

    1. 艾灸足三里的最佳时间

    2. 艾灸十大养生部位

    3. 艾灸足三里有什么作用禁忌有哪些

    4. 艾灸后的排毒反应

    5.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和最佳时间

    6. 艾灸十大养生穴详细介绍

  • 芍药
    回复
    2024-03-02 15:15:17

    1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调和脾胃功能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改并对肠胃,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预防中风

    艾灸足三里还可以补气壮阳,调和五脏六腑,使气血宣通畅达,能有效预防中风的发生。

    强身健体

    身体虚弱,精力不足,易于疲劳者,通过艾灸足三里,可以达到强壮身体,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补益肾精

    艾灸足三里可以补益肾精,疏通筋骨,健步强腰,对于肾之精气不足所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早泄以及坐骨神经痛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2 艾灸足三里治疗哪些疾病

    消化系统病症: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

    生殖泌尿系统病症:泄泻,便秘,痢疾,疳积,肾炎,肾绞痛,膀胱炎,阳萎,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

    神志病症:下肢痿痹,癫狂,中风。

    其他病症: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休克,失眠等。

    3 艾灸足三里的方法温和灸

    将艾条点燃后,靠近足三里,使穴位局部感到温热舒适,艾条固定不动,每次10-20分钟,以穴位皮肤红润潮湿为度,隔日施灸一次,每月10次,无病之人,可每周灸1次,或每月的月初连续灸4-6日,在气候变化剧烈的时候增加施灸次数,夏季可适当减少施灸次数。

    化脓直接灸

    施灸时先将所灸的足三里穴涂以少量大蒜汁,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麦粒大小的艾炷置于其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一般灸5-7壮,灸完后在施灸部位贴消炎药膏,大约1周可化脓形成灸疮,灸疮5-6周愈合,在灸疮化脓期,需注意局部清洁,每日换药膏一次,以避免继发感染。

    非化脓直接灸

    一般用小艾炷,每次灸5-7壮,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隔日施灸1次,每月灸10次,连续灸1-3个月。

    4 足三里什么时候艾灸好

    1、艾灸足三里最好选择在一天阳气最盛的时间,一般来说每天午后1点到3点最好。

    2、夏季阳气最盛,这个季节施灸,温通经络,补益阳气,祛寒湿的效果最好。

  • 龙葵
    回复
    2024-03-02 15:15:17

    足三里的大名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它是调脾胃的大穴,是扶正的强壮穴,也是延年益寿的长寿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而胃为水谷之海,能包容五谷,荣养四旁。胃和脾相表里,均为仓廪之官。主要职责是受纳、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于全身。足三里为胃经之主要穴位,它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

    常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特别注重脾胃,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生化的源泉,是生命的根本。而灸足三里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导气下行,强壮全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于是乎,不分年龄大小,大家都灸起了足三里,却不知灸足三里是有讲究的,不可盲目灸,一起来看看:

    一、小儿忌灸三里,不然反生病

    古医书说小儿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病,是因为足三里有引气下行的作用。 处于生长期的小儿乃纯阳之体,生发之气旺盛,长灸足三里使气下泄,可导致生长迟缓、气血不和、易生病,故而孩子不宜常灸足三里。

    然而,古医书说的不一定适合现代,古医书指的是正常情况下孩子不宜灸足三里,但如今的孩子很多都已不是纯阳之体,常吃各种冷饮零食,导致体内寒湿气重,导致脾胃虚弱,这种情况适当灸足三里也未尝不可。

    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孩子最好不要灸足三里,若是孩子出现脾胃虚弱、积食厌食的情况,首选艾灸中脘、脾俞、胃俞、四缝,其次才是适当的艾灸足三里,以配合调理,如有出现腹泻,还要加上神阙。

    小儿艾灸原则:

    小儿艾灸穴位在于精,意外小儿多为纯阳之体,阳气充足,艾灸重在补阳。 因此小孩艾灸穴位不在多而在精,不要像大人一样,把小孩全身灸一遍,一是没必要,二是有可能扰乱小孩原本气血状况,艾灸一些主要穴位即可,不必艾灸过多穴位。

    2岁的以内的孩子,每穴艾灸5分钟左右,热度温温的即可,就是用温和灸,3-5岁的孩子,可以每穴艾灸5-10分钟,也可以大椎和身柱回旋灸一共10-15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艾灸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二、12岁后方可灸足三里

    古医书说小儿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病,难道三十前就真的都不适合艾灸足三里了吗?上文我们讲了小儿不宜艾灸足三里,但是30岁以前不能艾灸足三里的说法不全对我认为孩子12岁以后就可常灸足三里。

    上文我们说小儿要少灸足三里,是因为小儿脏腑发育不完全,且为纯阳之体,若是艾灸足三里会把阳气引到下焦,脏腑就得不到足够的滋养,然后就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

    而到12岁以后,人的脏腑已初步发育完成,这时候艾灸足三里引气下行,也不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可以脾胃调和,促进水谷精微的吸收,何尝不可灸呢?

    三、30岁以后需多灸足三里

    关于30岁以后要多灸足三里的话题,我们前天讨论过了,但不妨在这里补充说明,也算是体现它的重要性吧。我所知道的是,30岁以后需常灸足三里以下气,因为30岁以后人体浊气容易上泛,灸足三里可使浊气下降,强壮全身。

    古医书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也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足三里穴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现象。

    把人的寿命按100岁,进行黄金率分割,人从出生到38岁时,生命力(阳气)达到最高峰。过了38岁生命力开始下降,到61.8岁时就降到接近最低的位置,如果及时灸足三里穴就可补气壮阳,就可延缓衰老,达到长命百岁。

  • 景天
    回复
    2024-03-02 14:14:07

    足三里是日常常用大穴,因为位于胃经,所以对于调理肠胃,缓解肠胃有很好的作用。中医有云,长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除此之外,足三里还有很多妙用,听我一一道来

    足三里的位置
    足三里穴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即:膝关节处有一个髌骨,髌骨下两边有两个坑,叫膝眼穴,内侧的叫内膝眼,外侧的叫外膝眼,从外膝眼开始,往下,四个指。胫骨的前边一个指头宽,然后四个指头在外膝眼的下面,这个位置就是准确的足三里穴。)
    按摩足三里穴位的作用1、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2、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3、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4、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
    调和脾胃功能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改并对肠胃,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预防中风
    艾灸足三里还可以补气壮阳,调和五脏六腑,使气血宣通畅达,能有效预防中风的发生。
    强身健体
    身体虚弱,精力不足,易于疲劳者,通过艾灸足三里,可以达到强壮身体,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补益肾精
    艾灸足三里可以补益肾精,疏通筋骨,健步强腰,对于肾之精气不足所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早泄以及坐骨神经痛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艾灸足三里治疗哪些疾病
    消化系统病症: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

    生殖泌尿系统病症:泄泻,便秘,痢疾,疳积,肾炎,肾绞痛,膀胱炎,阳萎,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

    神志病症:下肢痿痹,癫狂,中风。

    其他病症: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休克,失眠等。
    艾灸足三里的适合人群老人按延缓衰老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全身气血不和或阳气虚衰引起的病症都可以通过敲打足三里来调整。具体方法是:用大拇指或中指做按压,每次5~10分钟,感觉该处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感。持之以恒,可防病健身,抗衰延年。
    女性按缓解痛经
    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以感觉酸胀为宜;宫寒痛经还可用艾条悬灸。此法有补益气血、暖宫调经、止痛的作用。
    男性按缓解胃痛
    工作压力大常导致胃病频发。可采取坐位,操作者站在患者左侧,先点按足三里,再将拇指尖端与穴位处皮肤成45度角向上方按摩,由轻到重,逐渐加压,持续按摩2~3分钟,多数胃痛可缓解。
    孩子用可集中注意力
    研究表明,一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脾气差,是由于体内微量元素(锌、钙等)缺乏,或铅元素过高导致的。这时可通过刺激足三里来健脾,脾胃好有助于调节微量元素水平,纠正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现象。按摩时间3~5分钟,力度不要过大。

艾炙带脉有什么功效

按摩承山穴的功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