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鱼际的作用与功效包括治疗一些手部麻木的症状、疏通局部的经脉,另外还能够很好的治疗手指痉挛的症状。平时生活中,如果出现一些发烧、咳嗽、感冒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得身体进行较好的治疗。平时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很好的帮助身体的新陈代谢。
临床中,常常选用两个穴位组成一组对穴,针对一类“症候结构”配伍其他腧穴灵活运用,收到较好效果。
合谷---太冲
合谷与太冲相配称四关穴,二穴均为原穴,前才为手阳明大肠经,后者为足厥阴肝经。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肝与胆相表里,太冲疏肝利胆,清利肝胆湿热,理气止痛,合谷调和气血,气调痛止。
合谷穴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太冲穴位置: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功效作用:镇痛、镇静、镇痉,疏肝利胆的作用。
内关---足三里
内关为心包经的输穴,又为该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 相通,宽胸理气之功为主。而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合治内腑,疏通中焦气机,健脾和胃止痛。
内关穴位置: 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足三里穴位置: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中指 )。
作用功效:健脾和胃,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宁心安神
气海---三阴交
气海位置: 是任脉穴位名称,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接 肚脐 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三阴交穴位置: 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 内踝尖 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 胫骨 ,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作用功效:通调下焦气机,调冲任补肾涩精的作用
中渚---足临泣
中渚穴位置: 位于手背部,当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足临泣穴位置: 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作用功效:疏肝胆之气滞,解少阳之郁热
鱼际---复溜
鱼际穴位置: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或取侧掌,微握掌, 腕关节 稍向下屈,于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即是。
复溜穴位置: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当跟腱之前缘处取穴。取穴时,患者应正坐或者仰卧。复溜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作用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咳。
外关---后溪
外关穴位置: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 内关 相对。(或当 阳池穴 与肘尖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后溪穴位置: 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作用功效:疏风清热,调气止痛,通经和络
太溪---太冲
太溪穴位置: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冲穴位置: 取 太冲穴 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 跖骨 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 拇趾 、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太冲穴;或者拇趾、次趾夹缝向脚背方向二横指后,即是太冲穴。
作用功效:平肝降压,补肾泻肝,调气止痛
阳谷---侠溪
阳谷穴位置: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取法:俯掌,在三角骨后缘,赤白肉际上,当豌豆骨与尺骨茎突之间取穴。
侠溪穴位置: 该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功效: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通经和络
曲池---上巨虚
曲池穴位置: 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上巨虚位置: 在 犊鼻穴 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作用功效:清热 利湿,行气止痛,制止泻痢
命门---委中
命门穴位置: 人体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委中穴位置: 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作用功效:补肾益精,舒筋活络
百会---涌泉
百会穴位置: 人体百会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涌泉穴位置: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作用功效:涌泉为肾经井穴,肾水涵养肝木,如肾阴不足肝阳偏亢,发为头昏眩晕,头痛易怒,用涌泉有“病在脏取之井”之意。百会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交会穴,本穴属补穴,与涌泉泻穴同用,一补一泻,补不恋邪,泻不伤正。
1 增强体质
大鱼际所在位置在手太阴肺经末端,经常按摩大鱼际能有预防感冒、增强免疫的功效,一只手固定,转另一只手的大鱼际,像搓花生米皮一样,两手上下交替,双手大鱼际对搓,大约搓2~3分钟,整个手掌便会发热。这种做法有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身体新陈代谢的功效。
2 急救辅助如果突然身体产生心悸、心绞痛、胸口憋闷等不适的话,吃药、送医的过程中用大拇指的指尖掐揉大鱼际,用重力狠狠地掐九下,最好是把大拇指倒立过来,利用这样一个强力刺激来缓解心脏的压力,这样对于心脏的不适感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3 缓解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按揉肺经的穴位对肠道是有一定的好处的,用一只手的拇指用力来回搓另一只手的大鱼际,感觉发热为宜,每次搓5分钟,然后换手搓另一只手的大鱼际,大约搓2-3遍即可,揉搓穴位的时间最好在排便之前,这样对便秘的缓解效果会更好。
4 大鱼际的注意事项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用人群: 外伤、疼痛人群。
1 鱼际在人体的哪个部位
鱼际穴位于人体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2 鱼际的功效与作用1、清宣肺气,清热利咽此穴为肺经荥穴,五行属性属火。“荥主身热”,故此穴具有清肺泻火,清宣肺气的作用,可治疗风热犯肺,或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所致的咳嗽气喘、胸闷胸痛;肺热灼络之咯血;热郁咽喉之肿痛;热邪壅滞,肺金不呜之失音等。因此穴位于手掌部,有循经远治的作用,可疏经通络,治肘臂挛痛;亦有近治作用,可治手指挛痛,指麻瘫痪。
2、功效:清热利咽,止咳平喘,通经活络。
3 鱼际的疗法鱼际的按摩疗法用大拇指指尖用力掐揉鱼际穴,可缓解治疗咳嗽、咽痛、身热(平时可经常两手对搓,也可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鱼际,感觉酸痛时,再稍稍坚持一会儿)。
鱼际的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可缓解治疗牙痛。
鱼际的刮痧疗法用刮痧板棱角刮鱼际穴,施以旋转回环的连续动作,隔天一次,可治疗咳嗽。
鱼际的刺灸疗法直刺0.3—0.5寸,局部胀痛;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挑治。
4 鱼际的注意事项治疗急性咽喉炎不能用灸法,红肿疼痛的不能用灸法。用指压法,顺着经脉上下左右的移动,而且作用力的重点往上。皮肤针叩刺法,敲打鱼际穴,要求敲出血来。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