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中医文化

毒五月话雄黄

时间: 2023-11-03 20:55:22

农历五月阳气最旺,所以又叫毒五月。毒五月开始,很多有毒害虫开始出来活动。相传,雄黄酒的起源来自人民对屈原的怀念,可以防止蚊虫叮咬,所以会和粽子之类物品一起撒在江边。

在《白娘子传奇》中,许仙给白素贞喝了雄黄酒之后,白娘子现出了蛇形。这虽然是传说故事,但有一定的医学基础。《抱朴子》中记载:“带雄黄入山林,即不畏蛇。若蛇中人,以少许末敷之,登时愈。”雄黄酒自然也有这个疗效。当然,雄黄酒的功效不仅仅是治蛇毒,还有很多其他用处。

雄黄性温,有毒,善治寒性疾病。中医认为各种蛊毒都是阴寒之邪作怪。《证类本草》记载:“人佩之,鬼神不能近;入山林,虎野狼伏;涉川济,毒物不敢伤。”中医认为雄黄等性温之品可以扶助人体阳气,而阳气具有卫外的基本功能。按照现代药理分析,雄黄含有一些毒性成分,很多动物和昆虫因此不敢接近。

有的医药家认为雄黄还有更广泛的作用,比如唐代本草学家日华子认为可用雄黄治“一切蛇虫犬兽伤咬”。雄黄乃辛温之药,辛者能散、能润、能行,所以雄黄还可以发挥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的治疗作用。雄黄还有很好的杀菌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病,有以雄黄烧烟熏皮肤患处的案例,疥疮之类的传染性皮肤病也可以外用雄黄酒。

需要注意的是,雄黄是有毒药物,不建议内服,外用也要格外注意,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端午节的时候都是要喝些雄黄酒的,喝雄黄酒有什么好处?

雄黄酒具有很高的功效和价值,营养元素含量也是很高的,但是循雄黄酒过多的饮用有害于身体健康,所以大家要知道这种酒不能喝太多,另外喝雄黄酒对调理身体,驱除毒素又有很多的功效。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酒与一般酒的区别,主要在于添加了雄黄。雄黄作为一种中药药材,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古时候,人们深信雄黄与雄黄酒能避鬼邪、杀百毒。在《白蛇传》中,就有白娘子端午节不慎喝下雄黄酒、现出原形的情节。在先秦时代,五月被视为毒月,五日被视为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荼害人间。因此古人便把这天作为防疫节,以避瘟魔毒物。

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黄酒等于吃砒霜;雄黄含有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因此,服用雄黄极易使人中毒,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重者则会致人死亡。

雄黄酒灭五毒。"惟有儿时不能忘,持爻簪蒲额头王"。额头王,即指每逢端午节时,用雄黄酒在孩子额上画个"王"字。也有的在鼻尖、耳垂上涂上一些,还有的将雄黄调入白酒加热后直接下肚或抹身,说这样可以驱邪,避免"疫疠"之气。雄黄酒是有毒的。可是至今,每当端午节来临,有些人总要喝杯雄黄酒。这主要是由于人们以为雄黄能"驱避百邪"的想法在作怪。

“五毒俱全”中的“五毒”在古代是什么,现代还是否有这五样东西?

我们现在提起五毒俱全,多是指一个人吃喝嫖赌抽,还做各种违法乱纪的事情。在古代“五毒俱全”中的“五毒”是指石胆、丹砂、雄黄、礐石、慈石,它们是五种药物,现代也还是有这五样东西的。

雄黄

古代“五毒”的作用

石胆、丹砂、雄黄、礐石、慈石是五种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外伤。之所以称之为“五毒”,主要是因为药性十分猛烈,“毒”是形容程度很大的意思。石胆现在叫做胆矾,可以治疗口舌生疮,还可以治疗白癜风;丹砂也就是朱砂,古代皇帝批红用到的颜料,它本身是可以毒死人的,但只要掌握好用量,也可以用来安定心神;雄黄为人们所熟悉,它可以趋避蚊虫,还可以治疗感冒;礐石和慈石都是用来治疗风湿的,可见对人们也有很大帮助。

佛家“五毒”是什么

古代除了药物中有“五毒”,在佛教中也有“五毒”的说法,分别是指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会使人心智迷惑,阻碍人的修行,所以这里的“毒”就是有害的意思了。贪是指贪婪,贪吃、贪财等等都属于贪婪;嗔是指生气,我们看古装电视剧里和尚会说自己犯了嗔戒,意思就是他生气了;痴是指不分是非,自以为是,也可以理解为不讲道理;慢是指傲慢、轻慢,意思就是过于自傲、过于膨胀;疑是指疑神疑鬼,多疑到了过分的程度。

以上不管是“五毒”药物,还是佛家“五毒”,在现代也依然是有的。对药物要听医嘱,不能自己乱吃;对贪、嗔、痴、慢、疑,我们要时时自省,做一个谦和得体、谦虚上进的人。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