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中医文化

人体医疗模型前驱——针灸铜人

时间: 2023-11-04 10:15:09

在医药商店的玻璃橱内陈列着大小各武的男性人体模型,有的可以把外壳拿下,看到内脏纵行的红线还有点点麻麻的小红圆点,点旁留有针灸穴位的名字。你可知道这种供教学用的人体模型创始人是谁?他就是宋代针灸专家王惟一。

王惟一是宋代医官院的教师。由于王惟一学识渊博,医术熟练,讲起课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学生们很爱听。但他感到没有立体的教具示范,实在是件美中不足的事。于是他奏请皇上,制铜人两具,以利针刺教学。可是朝廷认为自古以来都是按照针灸图学习,不必再改变古法,做什么铜人。所以几次奏章都被退回,有的人劝他说:铸造铜人是工部尚书的事,工部现在造那些皇家官室,玉石雕刻还忙不过来,哪愿为这些“小事”而卖力呢?王惟一听后并没有在逆境中沉沦,决心依旧。

有一次,他用针灸给一位王爷的世子看好了病,又提出造铜人的奏章。可是王爷为难地说:“皇上现在最关心的是益寿延年的温香补药,对于针刺可不会太热心。”但还是答应代为奏请。

从此,每次派他为皇亲贵族治病,他都求他们在皇上跟前代为呈请。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造铜人的奏章批下来了。王惟一亲自监制,终于在公元1027年,两具金光灿灿的男性人体模型问世。它们不但结构准确,神态逼真,而且巧妙精致。这事惊动了医务界,甚至轰动了朝廷,连仁宗皇帝也要亲自看一看。王惟一给皇帝讲解,指铜人身上的许多小孔,旁边有金字,写着每个穴位的名称,他还拔掉榫头,露出里面的脏腑,指出哪是心,哪是肺、肾,使仁宗看得眼花瞭乱,爱不释手。便作出决定:一具铜人留给医官院,一具留在相国寺供他观赏。

王惟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留下一具铜人供教学应用,但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除平时教学练习外,测验或考试时,他把铜人整个都糊上一层黄腊,把穴位和标的字也遮没,并在每个穴位里灌满了水,如果教师指定的穴位,学生针刺对了,穴道的水就随针流出来,如果刺错了,就要碰“壁”,水也不会流出。他根据这个标准来评定考生的成绩好坏。这种考试方式是多么具体精确和生动有趣!

王惟一死后,这两具铜人都饱赏了人间辛苦。公元1128年,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宋室屈辱讲和,金朝指名要王惟一铜人模型一具作为条件,从此二具铜人各分南北。一具流落南方襄阳,以后不知去向。留金一具,随着改朝换代,由元到明,再留到清。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去东京,据说现在东京国立博物院里(为日本皇室私有的寄存品,不公开展览)。老沙皇军队也不甘落后,抢去了另一具明朝正德年间监造的铜人复制品。

我国现有一具也是明朝的复制品,今保存在北京。金朝时散失的另一具铜人,至今还不知在何处漂流。这两具铜人正是我国教学法创举的明证,也是世界人体医疗模型的前驱。

中国针灸的来历是怎么来的?!

针灸疗法最早见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

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

扩展资料;

中医针灸的功效

一、调和气血

针灸是通过针法刺入人体穴位,来达到保养身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的作用,通过刺激穴位,能够调节体内的经脉,通过刺激可以让经脉得到扩张,气血运行会更加舒畅和平稳,气血冲和身体健康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了。

二、平衡阴阳

人体内部阴阳失衡就会引发多种疾病,所以在平时养生的时候要注重平衡阴阳。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来平衡身体内部的阴阳,是一种最佳的手段。因为针灸的穴位分布在不同的经脉上,当人体阴阳失衡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针灸刺激不同经脉的穴位,能够让体内阴阳达到平衡,可以减少患疾病的几率。

三、调节脏腑

人体的五脏六腑如果出现了问题,就会容易导致重大的疾病出现,但是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就可以很好的调节五脏六腑功能,也是保护身体健康的最佳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医针灸有哪些功效? 这些功效太神奇了

-针灸

把针灸铜人放在卧室是不是不吉利

针灸铜人大的一般会摆在室外或者门口,小的会摆在办公桌上或者办公室内,都是为了方便研究和充门面用,确实很少会有人放在卧室里。放在卧室里到不会不吉利,只不过晚上起夜有可能会吓到自己。非要讲吉不吉利的话风水学讲金主杀,卧室里应该少放金属类的,多放木制的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