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中医文化

我国最早的西医院

时间: 2023-11-04 10:55:44

目前,我国西医院遍及全国城乡。那么,我国第一家西医院是何代建立的呢?据资料记载,元代的“广惠司”当为我国最早的西医院口当时称朝中华的蒙古族,最初崛起于我国东北部,文化井不发达,后来武力达于中业和欧洲,因此在政治上团结西部民族显得非重要,加之元朝皇帝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十分重吸收外来文化和医药,故大元建都北京后,为适应一部人在医疗上的需要,就在至元七年(即1270年),于北京建立了“广惠司”,该司聘用阿拉伯医生治病,专用西文药物。最早主持广惠司者为拂菻人爱薛。元代陶宗仪《辍耕记》记载的也里可温教(元代传入的基督教)医生聂只儿,也曾任职于“广惠司”,相传医术颇为高明,他们常用药物如没药、胡卢巴,也是从他们本国带来的。以后到1292年,又在北京及多伦特设“回回药物”,专卖“西药”而且还有回回药方的翻译出版。

直到13世纪,阿拉伯医学一直是欧洲最先进的医学。所以元代皇帝聘用阿拉伯医生,建立“广惠司”,配制回回药物,采用阿拉伯的治疗法,对我国医药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些西药也融化在中药中,成了中医的常用药,如没药、胡卢巴等。

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的医院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置医院的国家。远在西汉年间,黄河一带瘟疫流行,汉武帝刘彻就在各地设置医治场所,配备医生、药物、免费给百姓治病。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似现在的隔离医院。以上两则史实,均为《汉书》所载。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孝文帝曾在洛阳设“别坊”,供百姓就医用。隋代有“病人坊”,收容麻疯病人。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设有“患坊”,布及长安、洛阳等地,还有悲日院,将理院等机构,收容贫穷的残疾人和乞丐等。
到了宋明年代,医院组织渐趋周密,当时,官方办的医院叫做“安济坊”,私人办的有“养济院”、“寿安院”,慈善机构办的“慈幼局”,分门别类招收和诊疗病人。南宋理宗宝佑年间(公元1253—1258年),有个叫刘震孙的人,在广东建立过一所“寿安院”,“对辟十室”可容10人,男东女西,界限有别,“诊必工,药必良,烹煎责两童”。此外,治好了则资助之使归家,死亡了则予以掩埋。 欧洲是最早的医院组织,为基督教妇人建于罗马的医疗所,晚于我国5个多世纪。法国的里昂和巴黎两地分别于6世纪和8世纪建立医院,英国伦敦是7世纪。中世纪后,中东与欧洲都大量修建医院。
18世纪末叶的资产阶级革命,使医院组织从宗教中有所解脱,获得新发展。西医传入我国,对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元代,阿拉伯医学传入我国,1270年在北京设立广惠司,1292年又建立回回药物院,为阿拉伯式医院,也是我国最早的西医院和西药房。1828年,英国传教士高立支在澳门开设了第一个教会医院。
1834年11月,美国传教士伯驾又在广州举办了眼科医院,后改称博济医院。鸦片战争以后,教会医院猛增,至1949年共达340余所,遍布全国各地。解放后,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医院是以诊治病人、照护病人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是具备一定数量的病床与设施,通过医务人员的集体协作,对病人及特定人群进行治病防病、健康促进的场所。

中国古代的医院叫什么?精辟点,多多益善。

医馆。

古代医馆及其别称,古代老百姓生病了上大夫家里看病。但这个“大夫家里”是不具体准确的,确切地说,应该是医馆。

在古代,大夫常常将自己的家分出一些厅堂、房间来设作“医馆”,供诊病和重病病人休息之用。医馆大都是卖药、诊病为一体的药铺兼医馆。

隐居的大夫(神医、巫医什么的)在城郊、深山、深谷里设立的药庄也算是医馆(这种药庄在小说中常见,但城里的药庄就大都是纯粹的药铺了)。

扩展资料 民间有这么一个传说,明成祖朱棣的孝慈皇后患有乳疾,不少名医诊后都不见效,皆因无法直视,诊断困难。有一天来了一位道士,说能治好皇后的病。

但这道士只能远远地站在门外,不能进入皇后的房间。这道士想出了一个法子,让人在皇后的手腕缠上一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判断皇后的脉象。

朱棣为了测试道士医术的真假,暗中将丝线先后绑在皇后的玉环上和猫脚上,结果都被道士识破了,道士真的治好了皇后的病。这个传说既说明道士的医术相当高明,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男医生给高贵妇女看病的难度。

民间女性同样有封建礼教的禁锢,女子生病特别是患了妇科疾病往往羞于启齿,或语焉不详。有的女病人宁愿病死也不愿意公开隐私。元明善的《节妇》中,记载了一位乳房生疮溃烂的寡妇马氏,由于拒绝男医生治疗,最终丧命。马氏说:“宁死,此疾不可男子见。”

--医馆

人民网--古代医家看病"男女有别":御医为慈禧"牵线切脉"

北京市通州区第二医院的医院历史

欧洲最早的医院组织,为基督教妇人建于罗马的医疗所,晚于我国5个多世纪。法国的里昂和巴黎两地分别于6世纪和8世纪建立医院,英国伦敦是7世纪。中世纪后,中东与欧洲都大量修建医院。 18世纪末叶的资产阶级革命,使医院组织从宗教中有所解脱,获得新发展。西医传入我国,对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元代,阿拉伯医学传入我国,1270年在北京设立广惠司,1292年又建立回回药物院,为阿拉伯式医院,也是我国最早的西医院和西药房。1828年,英国传教士高立支在澳门开设了第一个教会医院。 1834年11月,美国传教士伯驾又在广州举办了眼科医院,后改称博济医院。鸦片战争以后,教会医院猛增,至1949年共达340余所,遍布全国各地。解放后,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医院是以诊治病人、照护病人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是具备一定数量的病床与设施,通过医务人员的集体协作,对病人及特定人群进行治病防病、健康促进的场所。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