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中医文化

最早的悬吊复位法

时间: 2023-11-04 12:09:38

危亦林(1277——1347年)是我国古代骨伤科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祖传五代习医,有很深的家学渊源,本人虚心好学、兼通数科,尤擅长骨伤科,其所著的《世医得效方》(1337年编成,1345年刊行)二十卷,是通治内外妇儿等十三科疾患的综合性著作,其中外科占有很大的比重。该书第七部分是正骨兼金镞科,就其内容和成就来说,是我国古代水平最高的骨科专论。书中论述了四肢骨折和脱臼、脊柱骨折、跌打损伤、箭伤等及其治疗手法,并记有多种医疗器械。特别是对脊柱骨折最早提出采用悬吊复位法,这是伤科史上的创举。

危氏指出:“凡坐脊骨,不可用手整顿,须用软绳从脚吊起,坠下身直,其骨使自归窠。未直则未归窠,须要坠下,待骨直归窠。然后用大桑皮一片,放在背皮上,杉树皮两三片,放在桑皮上,用软物缠夹定,莫令屈。用药治之。”此种方法,国外很晚才掌握。直到1927年,英国医学家达维斯(Daris)才提出采用悬吊复位法,与危亦林相比,晚了六百多年。

在施行金疮与正骨手术时,还大量运用了乌头、蔓陀罗等中药麻醉。据《世医得效方》卷十八所载,有麻药方“草乌散”,药物主要有:猪牙皂角、木鳖子、紫金皮、白芷、半夏、乌药、川芎、当归、川乌、茴香、木香、草乌等。书中不仅说明施行某种手术需要某几种麻醉药,而且提出必须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和出血情况来决定剂量。其内容之详细是《后汉书.华佗传》所不能比拟的。华佗虽然最早发明了麻醉术,使用“麻沸散”进行手术,但华佗著作及其“麻沸散”方皆早亡佚。

欧洲19世纪中叶发明现代麻醉药以前,日本外科医生华冈青州曾于公元1805年使用蔓陀罗做手术麻醉剂,当时被誉为世界麻醉史上的先例,其实他比危亦林晚了四百五十多年。可见,危氏所著,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全身麻醉文献。

骨折复位的方法

9 端挤提按法方法:重叠、旋转、成角畸形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为骨折的主要畸形。对侧方移位,可用拇指直接用力,作用于骨折断端迫使就位,以人体中轴为界,内、外侧移位(即左、右移位)用端挤手法,前后侧移位(即上、下移位)用提按手法。操作时,用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或外端内挤或上提下按。

注意:部位要准确,用力要适当,着力点要稳。

10 夹挤分骨法凡是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如桡尺骨、胫腓骨骨折等,骨折段都因骨间膜的收缩而相互靠拢,整复时,应以两手拇指为一方,食、中、环指为另一方,在骨折部对向夹挤骨间隙,将靠拢的崩折断端分开,远近骨折段各自稳定,并列双骨折就可象单骨折一样得到整复。

11 摇摆触碰法经过以上手法,一般骨折即可基本整复,但横断或锯齿形骨折断端之间可能仍有裂隙,使用摇摆触碰手法可使骨折面紧密接触。术者用两手固定骨折部,助手在维持牵引下稍舟左右或上下摇摆骨折远端,使骨擦音变小直至消失。骨折面即可紧密吻合,横断骨折发生在干骺端松,坚质骨交界处时,骨折整复固定后,可用一手因定骨折部位的夹板,另一手掌轻轻叩击骨折远端,使骨折断面紧紧密嵌插,整复可更加稳定。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