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中医文化

湖南孙氏正骨流派

时间: 2023-11-04 15:00:37

孙氏正骨术诞生于清代晚期,是湖南省新邵县(古属梅山地区)龙山脚下的孙氏家族将家传的武伤医术与古老神秘的梅山医学中的接骨术、中医骨伤学及道教医学相结合而创立的独具特色的,通过手法整复、外固定、药物、练功等治疗骨折、脱臼、闪挫扭伤、筋骨疼痛等骨伤的综合性医术,201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孙氏正骨术具有浓厚的梅山文化、龙山药王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学术思想

1、形神并重

“形”与“神”,是哲学基本问题中的一对范畴,在古代,形是指形体,有形有象;神是指各种功能活动,无形无象。就生命的本质而言,主要是形、神两个方面,形与神是生命体两个最基本的核心内涵,形指具体形态结构,包括脏腑、经脉、骨骼、肌肉;《易·系辞上》载:“阴阳不测之谓神”,神指生命功能,包括精神意识活动。对于形与神在生命中的意义与关系,古人认为形是神的主体、实体,形与神通过气联系在一起,神依附于形,但神对形具有积极作用,形与神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淮南子·原道训》指出:“大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范缜《神灭论》载:“形者神之质,神者彤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嵇康《养生论》进一步明确指出:“形将神以立,神须形以存”,“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形神相依足一切事物和生命存在的根本规律,因此,《庄子》认为神守于形,则形乃长生,强调保养性命,当“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神将守形,形乃长生”。《黄帝内经》从生理学角度出发,认为人的形体与功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神与形体有机结合,相伴相随,俱往俱来,俱生俱灭,“形与神俱”才是真正有生命意义的人。《灵枢·夭年》载:“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素问·上古天真论》亦载:“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孙氏正骨术认为形神并重在骨伤科专业领域里尤为重要,跌打损伤不仅形态结构损伤,而且运动功能因形态结构损伤而障碍,并造成心理痛苦,因此,在治疗上,不仅要恢复其形态结构,而且要恢复其功能。若形态结构不能恢复正常,甚至稍有畸形,则功能障碍,功能残缺则形态结构成了摆设。因此,治疗骨伤必须形神并重,做到“一保生命,二保肢体,三保功能”。

2、整体调治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由若干组织器官组成的通过经络气血相联系的形神合一的有机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体一旦遭受到损伤,表面上虽然是局部皮肉筋骨的形态损伤,但总能导致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紊乱,并产生全身性症状。《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正体类要·序》载:“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元·张清古《活法机要》载:“夫从高坠下,恶血留内,不分十二经络,医人俱作风中肝经,留于胁下,以风疗之。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之所伤,必留于胁下,盖肝主血故也。”《杂病源流犀烛·跌仆闪挫源流》所载:“损伤之患,必由外侵内,而经络脏腑并与俱伤。”因此,对于骨伤的诊疗必须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注意整体的阴阳气血失调情况,调理脏腑经络气血。《伤科真传秘抄》载:“若为伤科而不知此十二经脉之系统,则虽有良药,安能见效,而用药、用手法,亦非遵循于此不可也。”《证治准绳·疡医》载:“察其所伤,有上下轻重浅深之异,经络气血多少之殊。”《圣济总录·伤折门》指出:“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治官除去恶瘀,使气血流通,则可以复完也。”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机体遭受到暴力作用后,不仪有局部的损害,严重者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引起复杂的全身反应,甚至产生继发性损害,导致脏器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衰竭。因此,对于骨伤疾患的治疗必须坚持整体观念,整体调治。

3、理筋正骨

中医学的筋包括现代解剖学所言的筋膜、肌腱、韧带、肌肉、关节囊、关节软骨等。中医学认为人有十二经筋,筋多起于四肢爪甲之间,终于头面,行胸腹外廓。《灵枢·经脉》载:“肉为墙”、“筋为刚”、“骨为干”。《素问·五藏生成论》载:“诸筋骨皆属于节。”筋与骨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的关系,骨是人体的支撑,筋肉位处骨骼外周,附于骨骼,联络骨骼,坚劲刚强而能约束骨骼。《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载:“筋也者,所以束节络骨,绊肉绷皮,为一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者也,其主则属于肝。故曰,筋者,肝之合。按人身之筋,到处皆有,纵横无算。而又有力诸筋之主者日宗筋。”“所以屈伸运动,皆筋为之。”人体的筋都附着于骨上,大筋联络关节,小筋附于骨外,筋的主要功用为连属关节,络缀形体,主司关节运动。骨骼支撑人体而承载负重,是人体运动的杠杆;筋附于骨,将各骨骼连缀在一起,使其构成一个有机体,是运动的原动力。任何外来暴力作用于人体时,首先是筋肉受力,因此,任何骨折及关节脱位的发生必然伴有筋肉损伤,出现筋肉痉挛、断裂、肿胀;骨折移位和关节脱位主要取决于筋肉的痉挛与损伤;骨折复位后,虽然可以通过固定器械稳定骨骼关节,但筋的有效约束才是最根本的因素。凶此,正骨必先理筋。复位之时要通过解除筋肉痉挛,以利于整复;复位后,通过有效方法,维持和恢复筋肉的正常约束力,使骨骼断端和关节不再移位,防止因运动不当导致重新移位和固定器材的变形断裂,以提高固定的稳定性。

4、期位辨治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望、闻、问、切(包括触摸)四诊等所得的各种与疾病相关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疾病的病位和病因、病性、病势等作出宏观的整体性、综合性判断。长期以来,对于骨伤的辨证,传统的辨证模式是以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为核心的整体辨证为主的模式,缺乏特异性;当今的临床模式则是大量采用西医的模式而将西医的疾病分型或病理分类作为中医的证候分型,不利于发挥中医辨证用药的特色。

孙氏正骨术认为骨伤科疾病与内科疾病不同,骨伤的病位主要是筋骨经络腧穴,常急性起病,病因主要是跌打损伤,六淫、七情等只足并发证候的病因,骨伤临床症状类似,但从病损的位置、病变的深浅看,却是各式各样,从而提出期位辨治法。

所谓辨位主要是辨损伤部位,一是辨别具体损伤的骨骼关节和筋骨错乱的位置,以判断骨伤移位、脱位的方向,这是辨证诊断治疗的核心,只有此病位确切,才能根据病损的具体情况,施行有效的整复固定方法,使形态结构恢复正常,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二是辨伴随的脏腑经络腧穴损伤部位,以判断全身性证候病位、病性、病势,从而采用相应的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以消除病理反应,解除并发证候,恢复其整体功能。

所谓分期辨证是指根据骨伤的病理演变规律,以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为核心进行辨证论治。一般而言,因水血相关,气能行津,血不利则为水,气滞则津停,故损伤早期多为气滞血瘀、瘀水互结证候,此时当活血祛瘀利水,以桃红四物汤加三七、白茅根、泽兰、木通、茯苓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脏腑、气血、阴阳、虚实辨证进行加减。如大便不通者加大黄;胸胁受伤,气逆咳痰者加郁金、半夏、枳壳、杏仁;若是开放性创伤或并发感染或邪毒侵袭,则多瘀毒互结证候,发热加金银花、丹皮、赤芍、蒲公英、连翘等;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津随血伤,加人参、黄芪、麦冬、五味子,必要时还应当结合输血、补液等疗法。

中医学认为水液停滞日久则聚而为痰,故损伤中后期肿胀瘀血渐趋消退,疼痛逐步减轻,但因瘀血未尽,水液成湿,湿停为痰,常痰瘀互结,治疗当活血化痰、行气通络。

生命在于运动,动则谷消而气血生化有源,动则气血流动,但骨伤疾病患者往往为防止固定后发生再次移位,损伤部位常要制动,甚至卧床休息,因此,损伤后期因前期运动不足,尚可导致气血相对不足,瘀血未尽,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损伤后期多气血相对不足。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为气血生化之本;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血可化精,精生髓,髓充骨则骨自长,故后期用药以健脾胃、益气血、补肝肾为主。此外,后期因正气亏虚,易受风寒湿邪侵袭,表现为关节肿胀、僵硬,当辅以温经通络、祛寒除湿。

期位辨治要求根据损伤分期、损伤部位(包括经络腧穴)进行手法、药物治疗。孙氏正骨术在家传经验方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各部位损伤的早、中、后3期方剂。

5、健脾和胃

《素问·生气通天论》载:“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素问·经脉别论》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黄帝内经》还认为“脾主肌肉”。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和,运化失职则气血化源不足,药物无以到达五脏六腑、皮肉筋骨。因此,注重调养脾胃则生化有源,药至有效,有利于骨伤治愈。《外科证治全书》指出:“诸药不能自行,胃气行之。诸药入胃,而后行及诸经,以治其病也。未有药伤其脾胃而能愈病者,亦未有不能运行饮食之脾胃,而反能运行诸药者也。”骨伤早期,瘀水互结,局部肿胀明显,当注意调理脾胃升降、健脾和胃,药用茯苓、山楂、枳壳、枳实、薏苡仁之类,以行气利水,有利于肿胀的消退。

孙氏太极拳的特点

孙氏太极拳的特点

引导语:孙式太极拳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以下是我整理的孙氏太极拳的特点,欢迎参考阅读!

孙氏太极拳的5大特点

不同的太极拳流派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的特点才能更好的掌握各个流派的精髓,让我们来看看孙氏太极拳的特点。

1、孙氏太极拳修为与体用的核心是

中和真一之气。

2、孙氏太极拳修为原理是

抱元守一而虚中。虚空而念化。太极从无极而生,为无极之后天,万极之先天,承上启下。以和为体,和之中智勇生焉。极未动时,为未发之和,极已动时,为已发之中。以“蓄神养气为主”。

3、孙氏太极拳体用法门是

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4、孙氏太极拳行拳原则是

顺中用逆,逆中行顺,贯串始终。并指出此理并非太极拳所独有,形意拳、八卦拳亦符合这个原理,故三拳一理,可证儒释道之学。

5、孙氏太极拳作用原理是

浑圆一气之意及“皮球”的`劲力特征。指出内劲精纯者,其太极拳则能与形意拳、八卦拳浑融一气而并用,三者并用则能超越太极拳“不丢不顶”的作用原则,产生“丢而不丢,顶而不顶”的效能。

孙氏太极拳与其他太极拳区别?

1、特别强调孙氏无极式的基础作用,孙氏无极式与其它各家太极拳的无极式皆不相同。

2、以孙氏三体式为基本步式,进步必跟,退步必撤,重心平动,身随脚转,手随身动,由此建立了动静合一的技术基础。

3、行拳时全在虚无中用功夫,浑圆一气无边界,形成劲气内藏的周身球劲。

4、由四情引八能,四情是指喜怒哀乐,劲意技法于虚无中由情引出,方为自然。

5、与修炼内丹合而为一,将玄武内丹功法融入拳式中。

6、取势五心,一种说法是重心、体心、形心、意心、神心。另一种是重心、形心、意心、神心、天心。其中重心、体心是关乎身体内的,而形心、意心、神心、天心都是关乎身体之外的。


;

孙式太极拳基本特点及来源

孙式太极拳基本特点及来源

孙氏太极拳是一种汉族传统拳术。太极拳虽然名之为拳,但实际上,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它一直在向功的方向转化。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孙式太极拳基本特点及来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人物简介

孙式太极拳由孙禄堂先生创制,是现代流行酌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太极拳中最晚产生的汉族拳种。应该说,孙禄堂先生从文化建设的层面对其所学的形意、八卦、太极等多种拳功进行了匠心独运式的重构,追求运动形式和内涵的高度统一,不以动作层面的“难能”为可贵。求意和形的高度协调,我曾在为童旭东先生(孙式武学研究笔记)所作的序中,将孙式武学的历史性和学术性特征简单归纳为,”孙氏武学、综合流派、沉思精酿。参武当、访少林;采形意、和八卦、证太极。据易品道,推陈出新,卓然独立,自成一家;俨然武学一昆仑。”这段话的主旨是说,1918年前后,孙禄堂先生合毕生心力所作的《太极拳学》等五部武学著作,实际上是对当时的中国武术各流派成果进行综合归纳的结晶性成果;是中国武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起源传承

孙氏太极拳是汉族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孙氏太极拳是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冶三家于一炉,所创立的汉族优秀拳种之一。

孙氏太极拳创始人为孙禄堂。孙禄堂名福全,字禄堂,生于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十五日。早年随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学习形意拳,并从八卦掌大师董海川弟子程廷华学习八卦掌。其后因照顾病中的武禹襄传人郝为真,而蒙其传授太极拳学。孙禄堂将三者合而为一,自成一家,人称孙氏太极拳。因内含八卦掌千变万化的特色,故又称「八卦太极拳」。

近代著名武术家、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自幼喜好武术,曾拜于李奎垣门下,但随师祖—河北省形意拳鼻祖郭云深习拳历时七年余,后又拜程廷华先生、郝为桢先生习八卦拳、太极拳,得其真髓,自创一家。孙禄堂宗师在民国期间,为振兴中华武术,设教于大江南北。曾任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长、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孙禄堂宗师把武术前辈所传拳术套路和拳意真髓与自己的习武心得整理成书,出版“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八卦剑学”、“太极拳学”和“拳意述真”等五本武术经典著作,使传统武术免换原貌,拳之真意不入歧途。孙氏太极拳自创立以来,颇得国内外武术爱好者喜爱,现已列入优秀传统武术拳种和套路,并且,新编了孙氏太极拳竞赛套路,向国内、外推广。

孙氏太极拳第二代掌门人孙剑云老师全面继承和发扬了先父、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宗师创立的孙氏太极拳。孙老师七十多年来,守武德、远名利、重洁行、自强不息,以其年近九旬的高龄奔走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桃李满天下,热心推广中华武术和太极拳。孙老师高尚的武德、高超的武艺和健康的体魄,当选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和健康老人,被国家体委授予中国武术高段位、八段武师。前几年,孙剑云老师曾和北京武术院吴彬院长一起出访香港。当孙剑云老师在体育馆出场表演孙氏太极拳时,香港各界观众为这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热烈鼓掌,惊叹她不仅身体健康,而且表演孙氏太极拳,精神抖擞、潇洒自如,真是一位“武坛明星”。许多观众感叹地说:经常练习孙氏太极拳,确实可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为了把孙氏太极拳继承、发扬和推广,孙剑云老师摒弃家传的约束,在弟子当中优选出品德高尚、技艺精湛、办事精干、团结众人的`孙永田老师作为孙氏太极拳的第三代掌门人,在北京梅地亚饭店隆重举行了仪式。孙剑云老师的高尚风格和孙永田老师的年青有为,受到了与会领导、老武术家和新闻界人士的好评。

孙氏太极拳第三代掌门人孙永田老师非常敬重孙剑云老师,视同父母、关心备至。近几年来,孙永田老师与研究会的同门协助孙剑云老师,重新整理出版了孙禄堂宗师的“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八卦剑学”、“太极拳学”和“拳意述真”等五本武术经典著作,并且,在中国武术协会和北京武术协会组织的多次大型武术表演中,代表孙氏太极拳研究会表演和推广孙氏太极拳。他还在其任职的中国航天神龙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中,选拔基本功好、品德优良的年轻人,积极推广孙氏太极拳,并在今 年三亚举办的首届国际太极拳的交流大会上获得特等奖。孙永田老师正在协助孙剑云老师,在新世纪开创继承、研究、推广和发展孙氏太极拳的新局面!

风格特点

孙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主要是: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动作敏捷、圆活紧凑,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左右转身以开合相接。

孙氏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是将形意拳之内外合一和八卦拳之动静合一融蓄在太极拳的中和状态之中。走架时重心无上下起伏、无左右晃动的问题,通过活步使重心不断地在转换当中。

孙氏太极拳,从起式到收式,各种动作要求中正平稳、舒展圆活、紧凑连贯、一气呵成。使全身内外平均发展,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正因为中正即不前俯后仰,又不左偏右倚,使得躯体手足上下呼应,内外一体。所以,行拳盘架要守规矩。

在练拳时不可越出一个“中”字。习练者若能悟透这个“中”字,便能掌握自己的重心,重心不失,呼吸就能保持正常,呼吸正常,才能百脉通畅。

进步必跟、退步必撤,是孙氏太极拳的第二个特点。进步必跟、退步必撤,这种移步的方式,有利于培养习练者重心潜移和动静合一的能力,还有利于上下相随、手足相顾,使习练者在移步中,不失六合之要。

孙氏太极拳的第三个特点是:每逢转身,多以开合手相接。孙氏太极拳中有十二个开合手,将套路分为十三节。每逢转身以开合手相接,可以引导习练者身体随重心的虚实转换、内气的自行运转(称为圆研)。开合手便于引导习练者体会体内气息的运行与重心转换相协调。开合手的安排,在练拳时,还有利于习练者经络疏通和血脉通畅。

孙氏太极拳的第四个特点是:蓄神待机,神不外张,虚实分明,始终不失六合的要点。习练孙氏太极拳时,要处处因势利导,各种劲法随重心变化而转换,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轻缓匀灵之中寓以随机待法之势。

孙式太极拳讲究“避三害守九要”,避三害是要求练拳时,切忌努气、拙力和腆胸提腹;守九要是要求练拳时必须“一塌,二扣,三提,四顶,五裹,六松,七垂,八缩,九起钻落翻要分明”。

总之,孙氏太极拳是汉族武术的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高级拳术,具有防身、健身、养生、修身的作用。孙氏太极拳把形体运动与意念活动相结合,以意念导引形体运动,导引气血运转,达到形神兼备、精神与形体双重的修炼,可以使习练者祛病延年、健康长寿。

推手特点

孙式太极拳推手的特点是:

一曰“中”。这个“中”有三层意思:其一是守中,即不论自己如何腾挪变化,重心要不偏不倚,虚实转换于自身的稳定范围之内,不失于中。其二是取中,即双方一搭手,就要即刻掌握住对方的重心,在不即不离中要随化随进,进于何?粘定彼之重心也。其三是适中,即无论是进是退是化是发,均要适度,机之把握,量之大小,处处与彼洽合。故需足胯灵活。

二曰敷。敷也有三层意思:一是聚神于彼之重心,使我始终能掌握彼之重心变化。二是,摄神于彼之精神,此时即使彼重心未动,然而只要其心念一动,我亦能有所察知。三是敷神气于彼之周身,使彼顿感呆滞不灵。然而此等用法,非需我之神气合一,内劲精纯不可。

三曰整。整有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要周身协调一致,混融一体。推手中要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气势鼓荡。其二是周身始终不离六合。虽为柔化之中,周身内外亦不能失六合之要,而是要曲中寓直。故孙氏太极拳在推手中是通过松肩、松胯来主宰自身虚实阴阳之变化。

四曰活。孙氏太极拳推手练至高级阶段有大撅一法。此大捋不同于由来例肘靠组合而成的四隅练法。此为两人对练,搭手即擂即走,两人走中亦可互换。此需有很好的八卦拳走圈基础。走时需两胯放松,重心上下无起伏。走时之要为动中求静,虽为移动之中,两足两胯虚实变化要自然,搭手要不离不即,不丢不顶,身体内外六合不散。灵活多变无定法。

五曰空。太极拳之特点“空中”也,所谓引进落空。若要引进落空,需使彼觉着能取我中,然而一经粘身发劲,始觉走空。故太极拳之变化需隐蔽,走暗圈转换虚实不见其形。起手练习,即从根节练起,一身之虚实转换俱从根节开始。何为根节,两胯之根与尾椎之根构成一身之根节,一身之松转开合,由此而发也。此“空中”之第一层意思。至若习者能练至神气合一,内劲精纯,则可身体不动而重心已动,所谓周身无处不是重心。至此方可称得着“空中”之精义也。

;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