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中医文化

刘圆:扎根高原的民族药学者

时间: 2023-11-04 21:23:04

51岁的刘圆教授是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民族药品种、品质评价和新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工作,她与民族医药结缘得从2002年说起。

刘圆在西南大学获得生物教育专科、植物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西南民族大学试行“人才引进”,在当年招进的238人中,刘圆是唯一引进的博士。西南民族大学始终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宗旨,这个平台让刘圆大有用武之地,在民族药领域她一干便是17年。

忙碌的大学老师

在人们的印象中,老师这份工作比较清闲:备好课、上好课,寒暑假学生们放假,老师也跟着一起放假。但刘圆老师的工作却不这样,她总是非常忙碌,高强度的工作使原本应该有的生活时间、娱乐时间没有了。刘圆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尽快把手上的急事做完,能够平躺下来,好好地睡觉”。

是什么原因让刘圆如此匆忙?她一直在不计回报、无怨无悔地服务和奉献于民族医药事业。她多次踏足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她常年扎根于青藏高原。每年的5月~10月,她在青藏高原(四川和青海)、云贵高原走访民族医医疗机构、开展民族医临床常用珍稀濒危药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工作。17年来,她的出差行程已累积超过100万公里。刘圆在藏、羌、彝医药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拥有好口碑。

刘圆获得过“全国少数民族医药工作突出个人”“四川省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她是2016年科技部“服务三区”典型人物,2013年入选首批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计划。

在民族药高等教育工作中,她发起与筹建西南民族大学中药学、药学、藏药学、彝药学等本科专业。 2013年她出版《中国民族医药学概论》。2014年出版《民族药材研究综合设计实验教材》,用于西南民族大学中药学(民族药方向)本科专业必修课教材,填补了相关空白。2015年,她主持的“民族药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传承发展高原道地药材

西起喀喇昆仑山,东界横断山,南至喜马拉雅山,北抵祁连山,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海拔高差大,垂直分异明显,几乎涵盖了从高山草甸、草地,到灌丛、针叶林、阔叶林等不同的植被类型。

刘圆带领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创新团队,发扬牦牛精神,执着于青藏高原藏羌彝道地药材的保护与开发,以传承、保护与创新藏羌彝医药为己任,创新性地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推动了青藏高原藏羌彝医药传承与创新。

西南民族大学在四川省红原县建立了青藏高原研究基地。科研工作区域基本上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为平原地区的60%、年平均气温仅为0℃的青藏高原是科研人员忙碌的主战场。

刘圆团队在西南民族大学青藏基地(红原)成立了“青藏高原藏羌彝道地药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中心包括青藏高原药材产地加工和炮制实验室、青藏高原藏羌道地药材产地初检实验室、青藏高原藏羌道地药材多维评价实验室等。已经采集、制作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腊叶标本、药材标本和种子标本20万份,研究开发藏羌彝特色药用植物新资源食品6个。

青藏高原民族医药创新团队逐步建立起藏羌彝医临床常用的大宗植物类药材质量标准;系统传承与创新、综合利用藏羌彝族民间药食两用植物。他们开展藏羌彝医药用植物的化学单体和功能化学成分群及生理活性筛选研究,并研究藏羌彝药材炮制工艺的安全性、科学性、有效性等共性问题。

团队围绕藏羌彝药对难治性疾病的病理机制,探讨藏羌彝药物的作用机制,寻找新的有效药物,利用整体动物模型、细胞和分子研究方法进行创新药物研究。系统深入地挖掘藏羌彝医药古籍、民间与临床确实安全有效的经方、验方;系统开发藏羌彝民族民间多用的食补剂、泥敷剂、灰剂、烟剂、香囊剂等特色剂型。

为脱贫提供科技助力

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简称“三区三州”),是脱贫攻坚决胜的关键。

2014年,刘圆便开始参与“三区”扶贫工作。她为对口受援的金川县、汶川县、马尔康县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指导,协助受援企业“金川天和药业有限公司”“汶川县上平药材种植有限公司”“马尔康绿业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壤塘县利好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圆满完成“三区”科技人才选派三方协议书中规定的内容。

落实科技部“援青计划”精神,刘圆受托承担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援青高寒典型沙化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和“高寒典型沙化地区中藏药用植物的扩大繁育与生态抚育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他们在四川红原县、青海海晏县两地建立高寒典型沙化地区的中藏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与草、灌木结合,形成“草-药-灌”的经济型沙化治理模式,探索治沙中藏药品种的育苗扩繁技术,并形成规范化的种植技术。

在刘圆的支持下,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起500亩“黄南州尖扎县中藏药材仿野生扩大繁育和规范化种植基地”,开展菊芋、党参、半夏、白芷、防风、丹参、羌活、桔梗、何首乌、板蓝根、秦艽等品种的试种工作,筛选出了菊芋、党参、板蓝根、白芷、防风等适生的中藏药材,开展起仿野生扩大繁育和规范化种植示范。

历史记载清末明初的中医药学者李青云活了256岁,有什么长寿的秘诀吗?

其实李春云到底活了多大岁数,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字,256岁也是以讹传讹。但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证明李青云至少有170岁,几乎也没有人知道李青云早年的往事。目前的资料,只知道他出生于四川,最终也老死在了那里。他10岁的时候前往了甘肃,陕西,安南和很多地方采集草药,随后他的事情基本上就没有任何记载了。

李青云他的生活习惯和常人不一样。他不喝酒不喝茶,不抽烟,每天吃饭定时定量,早睡早起。如果有人问他今年多大了,他就说200多岁,究竟哪个朝代出生的,在哪个地方长大的,他都说不出来。他虽然娶了妻子,但是从来都没有同居过,仅仅让妻子为其洗衣服煮饭。

他的长寿秘诀只有一个字,就是静。他长期保持素食主义,内心平静开朗。常年将决明子,罗汉果,枸杞等东西煮水后泡茶喝。他自始至终都有一个平静安宁的心态。

在民国16年,就是1927年,李青云因四川军阀的邀请去传授养生之道。当时的军阀对李青云也是静若上宾,为他特意制作了全新的衣服,请他到照相馆照相,放在大陈列橱窗里。上面写着开县250岁老人李青云肖像。

一时间各种媒体争相报道,轰动了整个四川。但是因为李青云讲不出自己为什么能够活这么大,不久又被军阀送回家去了。后来又邀请去讲养生之道,李青云只讲了一个字,就是静。

清末民初的中医药学者李庆远(1677-1933)为什么能活到256岁?

从历史学讲:材料是否有历史根据,是第几手资料,均有待确定,很是超越了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从生物学:不符合细胞分裂规律,科技水平难以相信。李庆远(李清云,1677年-1933年),出生于四川,清末民初中医中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 1777年,李青云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特别奖励。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






李青云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访问,把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归于常年用枸杞煮水当茶饮。由于他大力倡导,枸杞广泛用于养生保健。[1]代表作有《养生自述》。李庆远,根据国外媒体报道生于1677年,卒于1933年,传说寿享256年。据报道,他是清末民初的中医药学者,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






传说在他100岁时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的特别奖励。他自称200岁时,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
1933年传说活了256岁的李庆远与世长辞,他先后共有24位妻子,180位后人。当时的纽约时报与时代杂志做了报道。按照这个年代推算,他应该生于清康熙16年(1677年),先后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代至民国,在世256年,是世界上极罕见的长寿星。










至于其真实性,此人物生平为民间野史传说,并没有可靠资料记载。记者先后到开县、万州等地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地方史志编纂部门和民间走访,并查阅了重庆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的民国人物志等资料,试图找寻李庆远的蛛丝马迹,最终没有找到任何记载。

头孢克洛分散片与头孢克洛胶囊有区别吗?药物学者进!

一般来说,胶囊比普通片剂药效释放快.分散片是一种新剂型。头孢克洛分散片与头孢克洛胶囊是同一药物成分的不同剂型。头孢克洛属于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药理作用一般不会因剂型不同而改变。不同的是主药的释放速度有所不同。
分散片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均匀分散的片剂,可以加水分散后口服,也可将分散片含于口中吮服或吞服。分散片与普通片剂相比较,其崩解不受生理环境影响,具有分散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同时由于其均匀分散,避免了片剂在体内瞬时局部释放造成的局部浓度过高而致的不良反应。与口服液体剂型相比较,具有与混悬液同样的分散效果,而避免了混悬制剂稳定性差、贮运不便的缺点。国外在1980年代即有分散片上市。英国药典1980版即收载了分散片。欧洲药典2003版收载。目前,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多个品种的分散片进入临床研究和上市,如山西亚宝药业集团研制开发的适用于高脂血症的中成药分散片--绞股蓝总甙分散片、华北制药集团华泰公司生产的阿莫西林分散片等。
目前在国内外已经有多个分散片品种应用于临床。根据临床正式将分散片收载到片剂项下。提供的数据,部分药物的分散片的疗效优于普通片剂。由于其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儿童、老人及吞咽困难的病人。。

通用名 头孢克洛胶囊
曾用名
英文名 CEFACLOR CAPSULES
拼音名 TOUBAO KELUO JIAONANG
药品类别 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
性状 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
药理毒理 抗菌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较稳定,因而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因而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弱,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无效。
药代动力学 据文献报道,头孢克洛经口服后迅速从肠道吸收,分布于全身组织中。口服 0.5g胶囊的血药峰浓度为16mg/L,达峰时间约0.5小时,清除半衰期为0.6~0.9 小时。服药后,8小时内77%左右原药由尿排出。
适应症 主要用于由敏感菌所致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耳鼻喉科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常用量一次0.25g,一日3次。严重感染患者剂量可加倍,但每日总量不超过4.0g。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1.胃肠道:腹泻、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2.过敏反应:荨麻疹、皮疹、嗜伊红细胞增多、外阴部瘙痒。 3.其它:氨基转移酶、血浆尿素氮(BUN)及肌酐(Cr)轻度升高、蛋白尿、管型等。
禁忌症 对头孢类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对青霉素过敏者、肾功能严重损伤者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及哺乳妇女慎用。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确。
药物过量
贮藏 遮光,密封,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包装
有效期
主要成分
通用名 头孢克洛
化学名 (6R,7R)-7-[(R)-2-氨基-2-苯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一水合物
拼音名 TOUBAOKELUO
英文名 CEFACLOR
CAS No. 53994-73-3
结构式
分子式 C15H14ClN3O4S·H2O
分子量 385.82
规格 0.25g(按C15H14CIN3O4S计算)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