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筱岩名鸿贤,上海浦东人,他先后悬壶于浦东和南市城里,仅数载便以活疔疮、愈乳痈、疡科誉满沪上。与当时伤科名医石筱山、妇科名医陈筱宝并称“上海三筱”。本文主要介绍顾筱岩先生的高尚医德与生平事迹。
一、虚怀若谷
顾筱岩先生从不骄矜,即使他后来享有那么大的名望,他还是虚怀若谷一贯如初,他确实具有那种大医的风度。如果一定要问,他的成功究竟有何秘诀?那么在他身上确实具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去效法学习。
二、虚心求教
一次,他遇到一个患“鼻孔疔”的病人,连续出诊看了几次,病情越来越重,后来这个病人跑到苏州去,请别的医生看好了。回来碰到时,先生丝毫没有怕失面子而有所嗔怪,反而虚心地向病人请教治疗经过,将病人带回的药物,细细察看,最后发现里面有一味主要药物是“红升”。后来,经过试验,觉得疗效确实要比原来的“咬头膏”要好。这个好经验他很快地吸收了。
三、思想开放
他对学生从不保守。他说:“不论疔疮疖痈,凡在红肿热痛阳症阶段,不仅是鸡,其余辛热发物,自然应该避忌。但是“脑疽”、“发背”到了后期,胃气将败,元气已衰,此时一方面要顾护胃气,另一方面要扶正达邪。因此尔等可以细想,“童子鸡”用于此时,是否犯忌。”先生的这席话,使得我们茅塞顿开,从此竞相效法。许多病人吃上二、三十个“童子鸡”的,还真不少呢。筱岩先生说,他这个法子是从乡村一个“外科郎中”那里学到的。
四、不惧恶势力
旧社会,做人难。做一个正直的中医,想不屈服恶势力,那更是难乎其难。筱岩先生的事业,并非象上面顾筱岩及其亲戚介绍的那样简单,那样一帆风顺,在紫霞路时期,正当筱岩先生的业务,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场意外官司,几乎酿成灭顶大祸。差一点断送了他后来辉煌的前程,事情的梗概是这样的。
那年仲夏某日,一孩童因生疮疖发热由家人陪来就诊。筱岩先生在“暑热”论治,投以“清热解毒”之剂,不料因症情太重,药力未及,当夜即发痉而死。翌日,家属吵上门来,诬先生药误至死,并陈尸堂前,哭闹不休,这突如其来的事变,一下子象炸开了的油锅。
俗话说“人命关天”。对于这病孩死亡的原因,究竟是疾病本身,还是归咎于医生的失误,这在任何时期,都要涉及到法律的责任。其次,即使到后来是非判明,仍然会给人们的心理上投下不信任的阴影。这给开业医生的生命线──医疗信誉,会带来致命的打击!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不知怎样,很快传到了当时市卫生局局长胡鸿基的耳里。
那时的卫生局在南市毛家弄,离开诊所地相距不远。局长大人也未下来审理一下事情的原委、曲直。不管三七廿一,一声令下,先吊销了先生的“开业执照”。这等于官司未打,罪名已定。况且,没有“执照”等于迫令你“关门打烊”。在这非常的时刻,只好临时挂起“开业执照”以应付这一难堪的局面。更有甚者,在那狼奔豕突的年代里,一群“小报记者”乘人之危,蜂涌而至,他们手持“庸医杀人”的稿纸,前来要挟。很显然,他们既要“敲诈勒索”,又要“投井下石”。几个好心朋友也出面规劝,要先生化几个“晦气钱”私下了结此事算了,免得闹得满城风雨。更何况,这几个钱也不是花不起,殊不料先生丝毫不屈服于旧社会官僚恶势力的威胁,听后厉声正色道:“我没有错,故不做此鬼祟事,若要冤枉敲诈,我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先生这样斩钉截铁,毫不妥协,使得来者瞠目结舌,而我们大家则整天提心吊胆,忧心忡忡。幸好后来租界上的“神州中医学会”等组织出面力主公正,才使事情慢慢平息下来。法院最后以“不上诉处分”了结此案,宣布先生无罪。与大家的预料相反,从此以后,先生的业务不仅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相反越来越好。这说明病家是最公正的,远远胜过那些昏庸无能的老爷,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奇迹。
五、生平爱好
顾筱岩先生不嗜烟酒,不近女色。养花,饲鸟,甚至畜养蟋蟀都是他的诊余所好。早年时在浦东,他曾养过几十只鸽子。以后迁居浦西,画眉,金丝雀,秀眼,都是他所喜爱饲养的雀儿,繁忙的一天诊余给这些活泼的小鸟喂食添水,静静地聆听它们婉转动人的叫鸣,成了他生平最喜爱的消遣之一。
他也酷爱养花,尤其喜欢种兰,遇上名贵品种,他常不惜高价买回,如获至宝。他所收藏的名人字画,扇子计有百余件,不能算是富有的收藏家,但其中也不乏精品,如黄炎培、张大千、吴湖帆的字对,留至今天都是很有价值的艺术珍品和历史文物。
另外还记得他的妻子谈起过有关筱岩先生的一桩有趣的轶事,56年他人香港归来,进关时,别人的提箱沉甸甸的,拎也拎不动。先生也随身携带一只箱子二只鸟笼,海关人员一听说是名医顾筱岩,便说可以免予检查。先生不愿违例,主动打开箱子,大家朝里一看,既无金银细软,又无洋货古董,只见箱子里放着一只风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捧腹不迭。这里也可窥见他性情的恬淡和对生活的乐观。一晃,筱岩先生作古也快二十年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作为一个近代上海中医外科界有影响的名家,他的许多有价值经验今天必将被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顾筱岩简介顾筱岩个人资料介绍
顾筱岩(1892~1968),字鸿贤。上海浦东人。出身中医外科世家,少年从父兄习医。民国元年(1912年),在其兄开设的益生春诊所应诊,后在上海南市自设诊所开业,以治疗疮乳痈成名。抗日战争爆发后,诊所迁至福煦路(今延安中路424弄18号),求诊者每日数百。民国37年至香港九龙开业,在海外颇有影响。1956年回沪定居,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
顾氏精疮疡外科,其学奠基于《内经》、《难经》,宗明代医学家陈实功,取法于《外科正宗》。深研《疡科心得集》及《外科全生集》。临床融会贯通,治病重视整体观念,认为疮疡“形之于外,病源必根于内”,“脾胃气血生化之源,亦疮疡化毒之本”,善于掌握阴阳转化之理,不拘成法,形成顾氏独特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凡疮疡须出脓者,顾氏不用-,常用暗刀,骤然刺入,当其发觉,脓已大泄,手术准、快、轻、灵,尽在指下。顾氏博采众长,钻研创新,用“蛔虫”做药以聚毒起疮头治疗,用小公鸡炖汤频饮以生发胃气,托毒外出治愈对口疽症者等独特的治疗方法。并继承和改进家传验方,创制苓连解毒汤、红灵丹、黑退消、青黛散、青吹口等治疗特效药。
顾氏崇尚医德,在悬壶于南市万裕街时,地近水陆码头,遇贫苦求诊者,常施诊给药不收诊金。顾教育临诊子弟,诊务越忙,临诊应越细,审诊用药,殚思极虑,对病家要和蔼可亲,解释病情戒危言耸听,戒自炫其术,治病治心,足为后世取法。
顾氏教子带徒,教学严谨。自编教材,将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验方和外治方法悉心传授子侄门人,培养出一批顾氏外科流派的优秀中医。60年代,他支持子侄门人毫无保留地将验方、秘方汇编于中医学院全国统编教材的外科讲义中。
顾氏任职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后,先后编写《疗疮走癀之辨证施治》、《乳部疾病谈》、《穿骨流注治疗体会》、《漫谈对口疽》、《骨槽风临证心要》、《外治疗法经验》、《漫谈大头瘟的治疗》等10余篇医学作品,发表于《上海中医药杂志》和《临证心得集》。晚年编著《外科外敷选方歌括》,并拟写诊疗回忆录,未果而卒。
顾筱岩(1892-1968年),名鸿贤。上海浦东人。自幼从父云岩、兄筱云习医。父兄早故,年甫弱冠,先后悬壶于浦东和南市城里,仅数载便以活疔疮、愈乳痈、疡科誉满沪上。与当时伤科名医石筱山、妇科名医陈筱宝并称“上海三筱”。1948年去香港,曾悬壶九龙。1956年率先返回上海,任职于上海中医文献研究馆,潜心著作。
谢秋声简介谢秋声个人资料介绍
谢秋声(1915~1991年)
谢秋声,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国17年(1928年),入上海中医学院学医,毕业后师从名医谢利恒及顾筱岩,参与《中国医药大辞典》,并潜心钻研外科。民国23年起,在家乡悬壶济世。八一三事变后移居市区继续开业。1956年,进上海市国营贸易企业职工医院(长宁区中心医院前身)任外痔科负责医师。1984年,任长宁区中心医院中医外科顾问。1988年,被评为中医外科主任医师。退休后继续任职,后转至天山中医医院。
谢自开业起,秉承师旨,仁心仁术,对赤贫者免费施诊,并委托中药店为贫病者代付药资,医德传颂乡里。在带教学生时,认真负责,毫无保留,且经常教导他们“医乃仁术,济世救病,德成于先,艺成而后,莫学市侩,以医为商”。他在脉管炎,皮肤疣、皮肤癌的治疗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他研制的“谢氏消疣方”疗效达91%,曾发表《辩证分型治疗皮肤赘疣100例小结》等4篇论文。医案被选入《上海市名老中医经验选编》及《长宁医萃》。
1952年,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党。1980年,被选为区第七届人大代表。1982年,在中国农工民主党“为四化作贡献表彰大会”上获荣誉奖励。1985年,获市卫生局颁发的“从事中医事业50年”荣誉证书。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