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退热清咽颗粒儿童医院开吗

时间: 阅读:14314
退热清咽颗粒儿童医院开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百薇

百薇

2025-08-24 07:51:00

如果小孩感冒有发烧的症状,建议先给小孩测量一下体温,如果没有超过38度5的话可以给他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来缓解发烧的症状,或者给宝宝用物理退烧贴,然后适当的降低室内的温度,减少宝宝的衣物有利于宝宝散热,如果超过38度5的话,在给宝宝用治疗感冒发烧的药物,但是一定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用药。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16 20:20:25

    你好, 你的情况就是本来去住院的时候,应该是以抗病毒为主,但是吃药吃了三四天,因为小孩子的抵抗力差吗,所以小孩子加重了,听你的描述,小孩子应该是支气管炎或者扁桃体炎,建议就是要是小孩子在四五个月之后有过输液,我会建议你把小孩子抱到医院打针,因为这样子你们也不用担心了,更不用怕小孩病情加重,要是从来没有输液过,我会见你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或则头孢克肟颗粒给小孩子喂,再加一点抗感颗粒,或者还可以加点利巴韦林颗粒,然后每隔六小时给小孩子试个体温,要是连续吃药超过三天,小孩子还是发烧,就要打针了,要是前两天发烧,第三天没有发烧了,那就情况好转了,还有,吃点稀饭就好了,其他的东西可以暂时不要喂,愿健康

  • 景天
    回复
    2024-03-16 20:20:25

    根据用户的评价和口碑,有些品牌的清咽利喉颗粒质量和安全性较高,比如同仁堂、恒乐泰、修正药业等。您可以在药店或医院购买这些品牌的清咽利喉颗粒。
    清咽利喉颗粒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清热利咽、宽胸润喉,适用于咽喉肿痛、喉咙干燥、声音嘶哑等症状。

  • 南絮
    回复
    2024-03-16 20:20:25

    以每袋装6g的小儿清咽颗粒为例。一岁内每次服3g,一岁至五岁每次服6g,五岁以上每次服9-12g,开水冲服,一日2-3次。
    家长可根据孩子年龄、体重、病情等情况决定孩子的用药剂量和频次,注意不要超出说明书规定的范围。比如年龄小、体重轻的儿童可以每天2次用药,年龄小、体重较大的小孩可以考虑每天3次用药,12岁以上的儿童若病情较重可使用较大的用药剂量(12g每次)等。
    如果家长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在购药时咨询药师。
    由于小儿清咽颗粒的药性偏寒凉,容易损伤脾胃之气,建议患儿饭后服用本品,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如果孩子用药3天了,感冒的症状不见好转,可能是药物不对证或者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时请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 半夏
    回复
    2024-03-16 19:19:15

    版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中成药品种使用说明书

    说明:小儿清咽颗粒(冲剂)说明书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2年01月30日国药监注[2002]34号《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中成药品种使用说明书的通知》发布。

    【标准来源】部标六册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药品名称】

    品名:小儿清咽颗粒(冲剂)

    汉语拼音:

    【成份】

    【性状】

    【作用类别】

    本品为感冒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主治】

    清热解表,解毒利咽。用于小儿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音哑,咽喉肿痛。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岁内每次服3克,一岁至五岁每次服6克,五岁以上每次服9~12克,一日2~3次。

    【禁忌】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风寒感冒者不适用,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咽痒咳嗽,咽不红肿、口不渴。

    3.脾胃虚弱,大便稀溏者慎用。

    4.用药3天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应及时就医。

    5.夏季暑热重时,可加服藿香正气丸或六一散。

    6.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8.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不良反应】

    【规格】

    每袋装6克

    【贮藏】

    【包装】

    【有效期】

    【批准文号】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地 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网 址:

    如有问题可与生产企业直接联系。

怎样调节儿童懒散的现象

开喉剑儿童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