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儿童骨髓穿刺

时间: 阅读:10982
儿童骨髓穿刺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苍耳子

苍耳子

2025-11-05 21:17:31

白血病最主要的诊断办法是做骨髓穿刺的检查,可以确诊是不是患有白血病疾病,检查出来有血小板偏低的时候,需要检查看看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依据检查的结果做积极的对症治疗,平时的时候需要注意做好护理,积极的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治疗期间注意加强孩子的营养。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17 13:13:34

  • 冉冉云
    回复
    2024-03-17 13:13:34

     导语:穿刺针头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胸骨穿刺不可用力过猛、过深这是哪种手术的做法?大家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

      适应症

     各类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随访;

     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可做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4.部分恶性肿瘤的诊断,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瘤等;

     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剂的适用;

     骨髓干细胞培养或骨髓移植

      (二)禁忌症

     1.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检查。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体位和穿刺点

     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该部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患者取仰卧位。

     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距后正中线约4~6cm;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1.0cm左右,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穿刺深度一般不超过1cm,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可置枕头,使胸部略为突出。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

     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一般选择第11~12胸椎或第1、2、3腰椎棘突为穿刺点。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前者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臂向前伏势式,使腰椎明显暴露;侧卧位时体位同腰穿。

     ⑤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

      术前准备

     1.病人准备

     ①术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②询问患者有无麻醉的药物过敏史,并签手术同意书。

     ③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④帮助病人摆好体位,儿童或不能合作者由其他人帮助固定体位。

      术者准备

     ①核对患者信息(姓名、床号),明确适应症,排除禁忌症,对患者行出、凝血时间检查,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改善后再实施。

     ②自我介绍,洗后后对患者认真体检,测患者心率、血压。

     ③备齐穿刺物品,同时检查各物品的`消毒状态机有效日期:

     a一般物品:血压计、听诊器、一次性口包、帽子、无菌手套(2个)、消毒凝胶、消毒液(碘伏)1瓶、棉签1包。

     b.骨穿物品:2%利多卡因(1支)、砂轮1枚、载玻片10张、推玻片1张、骨髓穿刺包。骨穿包内应有:18号、16号或12号骨髓穿刺针1个、弯盘1个、5ml和20ml注射器、无菌洞巾、纱布、干棉球、持物钳。按需要准备肝素抗凝管、细菌培养瓶等。

     c.急救物品:肾上腺素、阿托品、可拉明、洛贝林、阿拉明,乃至输液装置、吸氧装置。

     ④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双手涂抹消毒凝胶,准备操作。

     ⑤戴口包、帽子。

      具体操作

     1.按上述方法摆好体位,确定穿刺点。(临床上以髂前上棘、髂后上棘为最常用,尤其髂后上棘骨质薄、骨髓腔大、量多,难于稀释)。

     2.穿刺点周围常规皮肤消毒,取3-4支棉签蘸取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消毒局部皮肤3遍,直径大约15cm,每1圈压上一圈1/3,第二次的消毒范围不要超过第一次的范围。

     3.打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物品齐全;检查骨髓穿刺针是否通畅,成人用16或18号穿刺针,儿童用12号穿刺针,将骨髓穿刺针的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胸骨穿刺约1.0cm);检查注射器有无漏气;覆盖消毒洞巾。

     4.术者与助手核对麻药无误;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5ml;左手拇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皮内、皮下和骨膜麻醉。注意先倾斜5-10度进针、针头斜面朝上,打一直径约0.5cm-1.0cm的皮丘,再垂直骨面一直麻醉到坚硬的骨膜,注意回抽无血后推麻药,骨膜水平应上、下、左、右多点麻醉,重点麻醉皮肤与骨膜,以充分麻醉减少穿刺时患者的疼痛;纱布覆盖穿刺点右手拇指稍用力按压以充分浸润。

     5.确认麻醉效果,穿刺操作者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针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与骨面成30~45度角刺入(穿刺针向头侧偏斜)。当穿刺针针尖接触坚硬的骨质后,沿穿刺针的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穿刺针,并向前推进,缓缓刺入骨质(注意向下压的力量应大于旋转的力量,以防针尖在骨面上滑动)。当感到穿刺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明穿刺针已进入骨髓腔。如果穿刺针尚未固定,则应继续刺入少许以达到固定为止。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并处理。

     6.拔出针芯,放于无菌盘内;接上干燥的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当穿刺针在骨髓腔时,抽吸时病人感到有尖锐酸痛,随即便有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抽取的骨髓液一般为0.1-0.2ml,若用力过猛或抽吸过多,会使骨髓液稀释。如果需要做骨髓液细菌培养,应在留取骨髓液计数和涂片标本后,再抽取2-4ml,以用于细菌培养。

     7.涂片:将20ml注射器水平移至载玻片上方,迅速将骨髓液滴在载玻片上,助手立即制备骨髓液涂片数张作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检查。注意推片与载玻片呈:30~45度角,稍用力推开,制备的髓片应头、体、尾分明并有一定的长度,使细沙样浅肉色的骨髓小粒分布均匀。如临床疑有败血症,则于骨髓涂片后,再接上注射器抽取骨髓液4ml于培养瓶中,送骨髓培养。

     8.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被皮肤或皮下组织块堵塞,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即可取得骨髓液。如仍吸不出骨髓成分或仅吸出少许稀薄血液,则称为“干抽”,此种情况多见于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需要更换其他部位再穿。

     9、加压固定骨髓液抽取完毕,重新插入针芯。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穿刺处,右手将穿刺针(稍旋转)拔出,并将无菌纱布敷于针孔上,按压1~2min后,对有出血倾向者,防止骨膜下血肿形成或流血不止,局部碘伏消毒,换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加压固定。

     10.穿刺后注意局部有无出血,一般静卧2~4小时,无任何变化可照常活动,术后2日内勿用水洗,防止感染。

     11.外周血涂片:选中指或无名指指尖,局部酒精棉球消毒,左手捏紧指尖,右手持注射器针头快速刺破指尖皮肤,擦除第一滴血后,制备血涂片2-3张一并送检。

      (六)术后物品的处理:

     1.穿刺针、注射器等锐器须放入专门的医疗锐器收集箱;

     2.骨穿包、无菌手套、注射器等外包装纸放入黑色生活垃圾袋,其余物品投入标有放置医疗废物的黄色垃圾袋中。

      (七)注意事项

     1.注意无菌观念,已防止感染,穿刺过程中注意“爱伤观念”。

     2.术前行出、凝血时间检查,有出血倾向患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对血友病患者禁止作骨髓穿刺。

     3.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4.穿刺针头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胸骨穿刺不可用力过猛、过深(胸骨外板厚仅1.35mm,髓腔7.5mm),以防穿透内侧骨板伤及心脏、大血管。

     5.抽吸液量如为作细胞形态学检查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有核细胞增生度判断、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

     6.由于骨髓液中含有幼稚细胞,极易发生凝固。因此,穿刺抽取骨髓液后立即涂片。骨髓液取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发生凝固,致涂片失败。

     7.如穿刺过程中,感到骨质坚硬、穿不进髓腔,提示可能是大理石骨病,应作骨骼X线检查,不可强行操作,以防断针。

     8.骨髓穿刺成功的标志:

     ①抽吸时有短暂的痛感;

     ②骨髓液中可见淡黄色骨髓小粒或脂肪滴;

     ③涂片检查有骨髓特有细胞,如巨核细胞、网状细胞、浆细胞等;

     ④作分类计数时,骨髓片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比大于血涂片。

  • 空青
    回复
    2024-03-17 12:12:24

    河北廊坊的晨晨小朋友在2019年6月的一天,突然发高烧,后来全身有布满出血点,家长带到医院就医,医生根据病情在进行常规血项检测后又安排了骨髓穿刺,最终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当时才2岁的小晨晨就走上了艰难的抗白之路,无数次的化疗,复发在化疗,再复发,三年中,做了70次腰骨穿刺,病情依然严峻,只有移植才是最好的办法,妈妈说孩子每次做腰骨穿刺的时候,就觉得是妖怪在咬他,家长也表示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把孩子治好。

    小晨晨做的腰骨穿刺是为了取脑脊液,通过后续的各项化验对其疾病进行诊断,同时也可以有效观察脑脊液的变化,以判断病情的预后情况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难以想象才五岁的小晨晨已经经历过70次腰骨穿刺,小小年纪都承受了这种痛苦,那么它这种病是怎么引起的呢?

    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原因从医学角度上还没有明确其治病因素,但是有部分因素是引起该病的诱因:


    1、病毒感染,包括EB病毒和T细胞病毒,是诱发白血病的引诱。

    2、药物因素和环境污染,药物方面带有氯霉素和苯类的药物以及衍生物,环境中的甲醛,食物中的不合格的添加剂等也是该病的主要诱因,会增加孩子的患病几率。

    3、遗传因素,白血病不具有遗传性,但是如果家庭中有遗传背景,那孩子也会受致病因素的影响,患病几率会增大。

    4、物理因素,除了生物因素,就是病毒感染外,过多接受放射性物质、X光等这些也是诱因。

    急性白血病要如何预防?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为卫生习惯,要做到不随意轻吻孩子,可以有效的避免孩子感到致病病毒。

    其次,避免给孩子购买三无食品,因为其中会存在过量的添加剂成分,最好选择绿色食品。

    最后,居住环境中要注意装修用料的治疗,避免甲醛和苯类物质超标,影响孩子的健康。

儿童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抗扁桃腺炎合剂儿童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