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反应迟钝,而且肢体僵硬没有力气的情况,这些表现都有可能是由于脑瘫影响导致。建议您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看看孩子是否是有脑瘫影响,如果确诊是脑瘫的话,就要及时进行一下康复锻炼的治疗,一旦确诊患有脑瘫这种疾病,现在没有完全办法治疗痊愈,只能多加进行一下照顾。
 
脑瘫的系统康复训练应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考虑发育迟缓和异常
对于脑瘫儿不仅要考虑其存在的障碍,而且还要考虑与其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发育迟缓和异常。
?制定康复目标
由于患儿年龄的不同,所以应按照各个发育阶段,制定相应的康复目标。
?小儿康复效果更佳
在发育过程中的小儿,脑部受到损伤比成人恢复得好,也容易取得训练的效果。
?认真检查并发症
由于小儿不能很好地叙述自己的症状,除对患儿的一般观察外,还应对有感觉障碍的患儿认真检查压疮和关节挛缩等并发症。
?家长参与康复治疗
家长参与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母亲。因此患儿家属应掌握康复训练及护理的方法,消除不安情绪。
???创造条件参与活动
经过必要的医疗康复训练后,应尽量创造条件,使脑瘫儿能参与健全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娱乐等活动。
 
儿童需要进行一些锻炼也加强对自己肢体的控制和改善先天的缺陷。那么康复训练一共有哪些呢?以下是主要康复训练的基本内容和宗旨: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站立
对儿童进行正常协调的站立指导和训练,锻炼儿童的平衡能力,纠结异常的动作。促使关节再次发育健康生长,为将来健康行走做好全面的准备。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控制头部
儿童脑瘫的话眼睛无法对视他人,头部也只能低落难以伸展。首先可以用矫正器帮助儿童自我控制头部的能力,引导改善儿童的动作。尽量教会儿童独立主动完成抬头动手,适当给予帮忙和引导。仰卧和俯卧循环交替训练。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训练爬行
引导和规范儿童,让儿童进行爬行。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儿童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能力和协调。更多的是在活动的范围内,为以后成长的站立和慢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慢步走
给予儿童通积极的`鼓励,引导和培养儿童的站立,训练平衡身体四肢的协调慢行。主要教导儿童控制躯干和下半身肢体的运用。增加与大自然和户外的接触,矫正儿童的错误姿态,细心发并改正。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翻身练习
日常生活里,教导儿童在床上自觉地进行翻身训练,和儿童一起做翻身,不仅是一种示范更是对孩子的陪伴。只有进行不断的翻身联系,让躯干习惯状态才能不断扩大儿童的活动范围。更加良好的进行平衡练习和正常的行走。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之坐姿习惯
教导儿童坐姿的正确方式,用辅助仪器尽量摆正头,背部伸直,保持正常的坐姿和平衡的能力,可以促使儿童正常的学习、交流和活动。
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小儿脑瘫,也被称为脑性瘫痪,是由于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导致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本文将分享五大技巧,帮助小儿脑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站立训练
家长可以拉孩子一只手,引导他从坐姿过渡到双腿跪姿,再慢慢站起来。当孩子抓住小床栏杆时,家长可以双手放在他腋下支撑站立,逐渐减少帮助,让他自己保持平衡。
???步行训练
关键在于学会移动身体重心。开始时,可以拉着孩子的手向前走,然后逐渐过渡到拉一只手,直到他能够独立行走。对于年纪稍大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一步一个台阶地两脚交替上下楼梯,配合音乐进行练习。
???跳跃训练
这是锻炼下肢肌肉的重要环节。可以教孩子练习蹲起动作,为跳跃做准备。经常拉孩子双手从台阶上跳下,可以作为自行跳跃的爆发力训练。
??♀?平衡训练
选择无障碍物的场地或房间,在家长的陪伴下,让患儿闭目直行、走脚印、走直线、荡秋千、骑小三轮车等,都是练习平衡协调动作的好方法。
?精细动作训练
主要目标是训练手与大脑的协调能力,提高患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的灵活性。可以通过抓、捏、握物品或玩具来训练,选择适合小孩玩的物品,从方形、长方形逐渐过渡到圆形。当孩子五六岁时,教他们学习旋拧瓶盖、给玩具上弦、搭积木、握笔写字画图等,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脑瘫患儿康复目标的准确制订与其功能预后的判断密切相关。功能预后在脑瘫患儿2岁时可较准确判断,若2岁能独坐,其很可能在6岁时独走;若2岁不能独坐,但能翻身,其有可能在6岁时独走;若2岁不会坐也不能翻身,则其基本不能实现独走。脑瘫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与其活动受限程度正相关,与其GMFCS分级负相关,即活动受限程度越重、GMFCS等级越高的患儿,其社会生活能力通常表现越差。脑瘫患儿中60%能够独立步行,10%需要辅助步行,30%需要依靠轮椅移动。半数以上的脑瘫患儿能应付基本日常社会生活,偏瘫型脑瘫及GMFCSⅠ级患儿的社会生活接近正常的占80%。脑瘫患儿的身体结构、功能及认知损伤越严重,其存在步行障碍、沟通障碍的可能性越大,预期寿命也越短。鉴于脑瘫功能障碍程度的个体差异比较大,需紧密结合功能评估结果和家庭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康复目标。建议根据患儿GMFCS分级和认知功能制订总体康复目标,具体如下。
1.GMFCSⅠ级:
 预后较好,一般在1.5~2.0岁时独走,认知水平与同龄儿童相比无明显差异。康复目标为具有室外步行和跑跳能力;预防或尽可能减少继发性畸形,如跟腱挛缩、桡尺骨旋转畸形、脊柱侧弯等;能够正常的进行社会生活,包括入幼儿园、上学和工作等。
 2.GMFCSⅡ级:
 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进程较Ⅰ级缓慢,一般在4岁以内能够独走,在跨越障碍物、上下楼梯、跑跳等较复杂的活动方面难以完成或需要辅助才能完成。康复目标为具有室内、室外、扶持上下楼梯等运动能力;防止或减少继发性损伤,如跟腱挛缩、异常步态、髋关节脱位和脊柱侧弯等;能够独立进行日常生活;尽可能参与同龄人的社会生活,包括尽可能入幼儿园、常规学校上学和室内工作等。
 3.GMFCSⅢ级:
 需要依靠辅助技术进行移动,并且其运动功能发育到高峰期后很可能会降低。康复目标为能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下步行,扶物上下楼梯,并能够掌握辅助设备的使用方法;减少或防止继发性损伤,如髋关节脱位、四肢关节畸形和脊柱侧弯等;能独立进行体位转移,在他人尽可能少的帮助下进行日常社会生活,并与他人有较好的交流。
 4.GMFCSⅣ级:
 几乎不具备有意义的步行能力。康复目标为能有较好的头部控制和躯干抗重力对线能力,独立使用电动轮椅进行移动;减少继发性损伤,如髋关节脱位、脊柱侧弯和心肺功能障碍等;能在保持良好坐位的座椅上进行日常生活,如进食、操作物品、涂画等,能在他人协助下进行体位转换和转移,使用电动轮椅就可以自己活动;在他人辅助下进行简单的社会活动,愿意且有机会与他人进行交流。
 5.GMFCSⅤ级:
 头部控制功能差,难以依靠辅助技术改善其极差的运动功能。康复目标为在有良好姿势辅助控制设备如座椅、站立架及电动轮椅等的帮助下,进行自主活动以及便于日常护理;减少继发性损伤或降低其损伤程度,如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骨关节畸形、髋关节脱位、脊柱侧弯和心肺功能障碍等。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