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按照国家免疫计划打预防针,如果是小孩患病期间可以延迟打预防针,但是不能漏打预防针,打预防针是预防小孩感染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打完预防针后比较容易出现针口处的疼痛红肿是正常的表现,打完预防针后24小时内是不能洗澡的,避免针口处出现红肿,
1 手足口病的预防针有必要打吗
5岁以下的儿童有必要打。
目前手足口病的疫苗只有EV71疫苗才施行注射,而此种疫苗是自费的,也就是患者自愿注射原则,而且这种疫苗仅对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能起到防治作用,对其他手足口病的病毒无防治作用,但即使是这样,还是建议家长要打预防针。
因为肠道病毒71型(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而且这种病毒感染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病情严重。如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往往会导致死亡,因此接种手足口病的预防针很有必要。
另外手足口病的预防针总共注射费也就400元,一般家庭都能出得起,用这400元钱,换取孩子一个健康,做到万无一失。
2 为什么5岁以上的儿童不建议打预防针根据现有数据显示,EV71母传抗体水平出生后逐渐衰减,在婴儿5-11月龄时最低,而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在6月龄—2岁。中国CDC在《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使用技术指南》中建议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易感儿童,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对于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
因为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的手足口病发病率很低,故可推测,5岁以上人群使用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无论在个体层面还是群体层面,其公共卫生意义有限、成本效益欠佳。
3 手足口病EV71预防针有什么作用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是我国领先研发的创新型疫苗,做为全球首个EV71疫苗,正式投入市场使用后,对于有效降低EV71引起的包括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尤其是减少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病例,保护我国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4 得过一次手足口病还要打预防针吗建议打预防针。
因为手足口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虽然患者之前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但并不能对多种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产生免疫力,而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统计,75%左右的重症病例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93%的死亡病例感染的病毒是EV71。因此,EV71是导致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元凶。为安全起见,即使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也还是建议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疾病管制局今30日宣布,原本小学一年级新生需追加各一剂「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混合疫苗(MMR)」以及「减量破伤风、白喉、非细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儿麻痹混合疫苗(Tdap-IPV)」,自4月起提前接种时程,满5岁的学龄前儿童就可到医疗院所接种。
疾病管制局宣布,满5岁的学龄前儿童,可提前追加接种MMR疫苗以及Tdap-IPV疫苗。目前国内幼儿出生满2、4、6及18个月,必须各接种一剂五合一疫苗,内含白喉、破伤风、非细胞型百日咳混合疫苗再加上不活化小儿麻痹及b型嗜血杆菌成份之混合疫苗;至于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混合疫苗则是满12个月应接种。原本的疫苗接种建议,针对小学一年级新生,再补追加一剂。
疾管局副局长周志浩表示,提前接种是根据卫生署传染病防治咨询委员会预防接种组(ACIP)决议,认为可让儿童及早获得保护力,效果也不会不好,因此今年9月要上小学的儿童,4月起就可就近前往医疗院所或卫生所提前接种,这两针可同时接种、避开同一部位即可。
周志浩表示,新版的儿童健康手册才会修改接种时程,目前除了透过媒体宣导,也会在入学通知中加入相关资讯,提醒家长注意。
按照我国正常疫苗接种程序,儿童六周岁以内,计划免疫接种完成,超过六周岁以后,无计划内免疫接种。六周岁以后必要时可接种自费疫苗,如水痘疫苗,乙肝加强疫苗。通常需要自行带儿童接种疫苗。
扩展资料
国家免费提供接种的一类疫苗
出生时:卡介苗、乙肝疫苗(基础)
一个月:乙肝疫苗(基础)
两个月:脊灰疫苗(基础)
三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四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五个月:百白破疫苗(基础)
六个月:乙肝疫苗、A群流脑苗(基础)
八个月: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基础)
九个月:A群流脑苗(基础)
1.5-2岁: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加强)
3岁:A群流脑苗(加强)
4岁:脊灰疫苗(加强)
6岁:百白破疫苗(加强)、乙脑疫苗、A群流脑苗(加强)
原理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
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疫苗
-第一类疫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