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危害

时间: 阅读:9772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危害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5-10-23 05:36:06

新生儿出现溶血性黄疸时,可以引起全身出现水肿症状,严重者还会导致胸腔积液,引起呼吸急促、甚至呼吸衰竭。新生儿出现溶血性黄疸时,还会引起骨髓外出现造血细胞增生的情况,可以引起肝脾肿大。新生儿出现溶血性黄疸时,可以由于溶血,引起大量非结合胆红素生成,可以引起胆红素脑病。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祝由师
    回复
    2024-03-18 13:13:22

    问题一:溶血症要怎么治疗呢?女方是O型,男方不是O型的情况,有可能发生ABO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女方体内的IGG型的抗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的红细胞反应.怀孕之前没有必要检查,到了怀孕4个月时可以检查一下血型抗体效价.一般ABO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多不严重,即使比较严重的也是有治疗的办法的.不要过于担心.

    问题二:溶血症小孩子会是怎样患新生儿溶血症的宝宝会出现各种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轻的进展缓慢,全身状况影响小;严重的病情进展快,出现嗜睡、厌食,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死亡。
    黄疸 红细胞破坏分解出来的胆红素呈黄色,它可以分布于人体全身,使机体组织的颜色变黄,由于皮肤和巩膜(俗称白眼珠)位于机体表面,发黄最为明显,也就是黄疸。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都会有黄疸的表现,但当黄疸出现过早、发展过快,或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就要注意有发生溶血症的可能。溶血症婴儿的黄疸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第2天出现。
    贫血 由于红细胞破坏,患溶血症的宝宝都有轻重不等的贫血。
    肝脾肿大 重症溶血时,出现胎儿水肿并可有明显肝脾增大,这种症状多见于Rh溶血病。
    胆红素脑病 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会损伤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这是溶血病最严重的合并症。一般发生在分娩后2~7天,表现为黄疸加重,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喂养困难、双眼凝视、惊厥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或有运动功能障碍、智能落后等后遗症。
    发热 发热可能是小儿溶血后机体的一种反应,也可能是较严重胆红素脑病时。热度也许不一定很高,但如果是因后者而发生的,说明病情已比较严重。
    爸爸妈妈也不需要太担心
    年轻的爸妈们也不用太担心,一般情况下ABO血型溶血症状很轻,孩子出生后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及时进行蓝光照射和药物治疗,孩子病情都可以缓解,即使是严重的Rh溶血病,若及时进行换血,绝大多数宝宝也都能转危为安。
    希望采纳

    问题三:如果溶血了怎么办根据我的临床经验宝宝应该是轻度【慢性溶血性黄疸 】治疗难度比较大,也有可能存在后期变化,请你一定要【重视。】凡溶血者,都可能出现黄疸,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病(1)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因.(2)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②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误输异型血。③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败血症、疟疾、毒蛇咬伤、毒蕈中毒、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2.临床表现急性溶血时,起病急骤,出现寒战、高热、头痛、腰痛、呕吐,严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主要表现为先天性或家族性,有贫血、黄疸、脾肿大三大特征。3.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增多,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结合胆红素一般正常。尿胆原增多,尿胆红素阴性。具有溶血性贫血的改变,如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治疗】溶血性黄疸又称新生儿溶血症(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数,Rh血型不合者较少,其他如MN、Kell血型系统等少见。根据病情需换血,光疗,药物等治疗。血浆静脉注射、使用强的松或氢化考地松…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症状是贫血、黄疸、水肿等。由细胞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缺陷所致的黄床少见。大多发生于小儿和青年期,有家族遗传性。【建议你转院治疗,本病治疗原则之一就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越早越好,病程拖得越长,潜在风险越大,可以引起很多并发症,比如脑神经受

  • 离亭燕
    回复
    2024-03-18 13:13:22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新生儿黄疸的严重并发症为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高发
    新生儿黄疸胆红素超过了20,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概率是相当高的。
    ?多种高危因素
    当存在早产、窒息、呼吸困难或缺氧,严重感染、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糖、低体温、酸中毒或体重低于1.5kg等高危因素时,血清胆红素低于临界值亦可发生胆红素脑病。
    ?神经系统症状
    胆红素脑病多见于出生后1周内,最早可于出生后l~2天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出现较早,多发生于出生后3~5天。
    ?血清胆红素重度升高
    当血清胆红素重度升高或同时存在高危因素时,可使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入脑,导致胆红素脑病。

  • 泠青沼
    回复
    2024-03-18 13:13:22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危害很大。当婴儿血液中有一种抗体会攻击并破坏婴儿红细胞时,免疫性疾病会导致溶血。当胎儿的血型与母亲的血型不匹配(不相容)时,可能会发生这种破坏。不相容性称为Rh不相容性。


    发生溶血性黄疸时,宝宝不但皮肤、巩膜等出现黄疸,而且脑内核神经细胞也可发生黄疸,即核黄疸形成,有可能造成宝宝终身瘫痪,并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还会造成听觉障碍等。

  • 空青
    回复
    2024-03-18 12:12:12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需要怎么治疗?溶血性黄疸引起的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一般可不同程度引起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急性溶血有发热、头痛、呕吐等。严重者会导致肾衰竭。早期预防可以导致早期治疗。

    婴儿溶血性黄疸的原因是什么?

    婴儿溶血性黄疸是一种主要出现在新生儿期的疾病,新生儿期的溶血性黄疸属于黄疸的一种。导致黄疸的原因很多,溶血是其中之一,和其他黄疸诊断一样。儿童通常先有皮肤巩膜黄色染色。溶血性黄疸通常是血型不合引起的ABO溶血。比如母亲的血型是O型,婴儿的血型是A型或B型,就有很高的患溶血性黄疸的风险。遇到这样的高危情况,可以自动检查ABO溶血,基本可以确诊。此外,婴儿时期的溶血性黄疸可能是由蚕豆病,即G6PD病引起的。部分儿童接触某些药物后可能出现黄疸,也应考虑。

    溶血性黄疸的反复期有多长?

    溶血性黄疸主要发生在新生儿,部分发生在婴儿期,主要由先天性大豆病,即G6PD病引起。溶血性黄疸虽然出现在婴儿期甚至儿童期,但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溶血是黄疸的原因之一。反复溶血性黄疸类似于一般黄疸。基本都是在宝宝出生后半个月内治疗,十五到二十天黄疸就会缓解。但如果婴儿20天后仍有黄疸,可能不仅是溶血所致,主要是出现溶血性黄疸,在出生后1-2周内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治疗时间根据溶血程度而变化。如果程度比较重,处理时间比较长,发黄的速度比较慢,程度比较低,一般一周左右就能完成处理。

    如何治疗溶血性黄疸

    1.溶血性黄疸的治疗主要是针对溶血性疾病本身的治疗:首先要了解病因,然后明确病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治疗。

    2.溶血性黄疸用输血治疗:当血清中间接胆红素超过一定值时,就要用输血。换血输血疗法对医疗技术要求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献血者需要验血,以避免亲属供血,所以这种疗法主要用于病理性黄疸严重的患者。

    3.溶血性黄疸的药物治疗:病理性黄疸采用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治疗,但应注意在医生指导下食用,避免自行使用。

    4.溶血性黄疸的光照疗法:溶血性黄疸的光照疗法是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最常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任何间接胆红素病。使用光疗时,让宝宝躺在光疗箱内,然后用单面光和双面光停止治疗,直至胆红素降至7 mg/dl以下。光疗法因使用方便快捷、不良反应少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新生儿胆红素高的危害

满月的婴儿坐飞机危害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