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服用头孢类抗生素,一般副作用不大,大多数抗生素使用一周左右为一个疗程。有的病情需要,也可以使用半个月。孩子感冒,最好到医院就诊一下小儿科医生,做一下血常规检查,确诊一下是不是细菌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没有效果。
【用法用量】
用水分散后口服或直接吞服。
成人服用的常规剂量为一次100mg(效价),一日三次。
儿童服用的常规剂量为每日9-18mg(效价)/kg,分三次口服。
可依年龄、症状进行适量增减。
【不良反应】
在使用本品治疗的13,715名患者中,有354例(2.58%)不良反应(包括实验室数据异常)的报告。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110例,0.80%),如腹泻或腹痛;皮肤症状(31例,0.23%),如皮疹或瘙痒。主要的实验室数据异常包括谷丙转氨酶(126例,0.92%)和谷草转氨酶(89例,0.65%)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1例,0.30%)。
1、临床不良反应
0.1%≤发病率?5% 发生率?0.1% 发生率不详
过敏 皮疹 荨麻疹、瘙痒、发热、水肿 红斑
血液学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减少
肾脏 腹泻、腹痛、胃部不适 血尿素氮升高
胃肠道 恶心、呕吐、胃灼热、食欲减退、便秘
微生物 口腔炎 念珠菌病
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K缺乏症状(低凝血酶原血症、出血倾向)、复合维生素B缺乏症状(舌炎、口腔炎、食欲缺乏、神经炎)
其他 眩晕、头痛、胸部压迫感 麻木
注: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2、其他不良反应
(1)、皮肤科:可能发生史-约综合症(?0.1%)或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0.1%)。应严密观察患者,若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皮肤或粘膜出现红斑/水泡、皮肤感觉紧绷/灼烧/疼痛,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2)、过敏反应: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红斑、血管性水肿、荨麻疹、发生率?0.1%。应严密观察患者,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3)、休克:可能发生休克,发生率?0.1%。应严密观察患者,若出现感觉不适感、口内不适感、喘憋、眩晕、便意、耳鸣或出汗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4)、血液学:可能发生血细胞减少症(?0.1%)、粒细胞缺乏症(?0.1%,初期症状为发热、咽喉痛、头痛、不适)、血小板减少症(?0.1%,初期症状为瘀斑、紫癜)或溶血性贫血(?0.1%,初期症状为发热、血红蛋白尿、贫血症状)。应严密观察患者,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5)、结肠炎:可能发生严重的结肠炎(?0.1%),如经血便证实为伪膜性结肠炎。应严密观察患者,若出现腹痛或频繁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6)、间质性肺炎或PIE综合症:可能发生经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部X光检查异常或嗜酸粒细胞增多证实的间质性肺炎或PIE综合症(?0.1%)。若出现此类症状,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如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7)、肾脏疾病:可能发生严重肾脏疾病(?0.1%),如急性肾衰竭。应严密观察患者,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8)、暴发性肝炎、肝功能异常或黄疸:可能发生严重肝炎(?0.1%),如伴有明显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或碱性磷酸酶升高的暴发性肝炎、肝功能异常(?0.1%)或黄疸(?0.1%)。应严密观察患者,若出现异常情况,以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禁忌】
对本品有休克史者禁用。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有过敏史者慎用。
【注意事项】
?根据惯例,应在确定微生物对本品的敏感性后,本品的疗程应限于治疗患者所需的最短周期,以防止耐药菌的产生。
?建议避免与铁制剂合用。如果合用不能避免,应在服用本品3小时以后再使用铁制剂。?因有出现休克等过敏反应的可能,应详细询问过敏史。
?下列患者应慎重使用
-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有过敏史者;
-本人或亲属中有易发生支气管哮喘、皮疹、荨麻疹等过敏症状体质者;
-严重的肾功能障碍者:由于头孢地尼在严重肾功能障碍者血清中存在时间较长,应根据肾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酌减剂量以及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对于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建议剂量一日1次,一次100mg;
-患有严重基础疾病、不能很好进食或非经口摄取营养者、高龄者、恶液质等患者(因可出现维生素K缺乏,要进行严密临床观察)。
?对临床检验值的影响
-除试纸法尿糖实验之外,再用Benedict试剂、Fehling试剂和Clinitest试验法进行尿糖检查时,可出现假阳性,要注意。
-可出现直接血清抗球蛋白试验阳性,要注意。
?其他注意事项
-于添加铁的产品(如奶粉或肠营养剂)合用时,可能出现红色粪便。
-可能出现红色尿。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有关妊娠期的用药,其安全性尚未确立。对孕妇或怀疑有妊娠的妇女,用药要权衡利弊,只有在利大于弊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权衡利弊,只有在利大于弊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儿童用药】
?对体重过低的早产儿、新生儿的用药安全性尚未确立。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发烧感冒的症状,也可能会引起细菌的滋生,有的患者还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应该继续有效的治疗,可以选择头孢药品的方法来缓解病情,起到一定的消炎和杀菌的作用,但是用药过量对孩子健康会有极大的影响。
头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一种消炎药,对人的健康成长会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的身体乏力和头晕头痛的症状,孩子吃头孢也可以有效的缓解身体不适的症状,但是使用头孢过量对孩子健康成长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遵医嘱用药,或者通过使用说明书上的剂量进行调整,不要用药量过多可能会对孩子对身体健康不利。
头孢如果用药不当或者用药过多的现象,对人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很多孩子都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由于头孢使用过多也可能会引起身体乏力和头晕的症状,有的孩子还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或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泻的现象,由于头孢使用量过大也可能会导致消化道方面严重的负担,会引起孩子出现消化不良的危害,所以应该遵医嘱用药,可以避免出现药物的副作用。
头孢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一种药品,但是使用不当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身体不适的症状,婴幼儿在吃头孢的过程中,最好应该一次吃半袋或者一次吃一袋,根据说明书上的剂量进行调整,不要擅自的使用头孢过多,也可能会对孩子健康成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可能会导致药物的副作用,有的小孩子还会引起全身有红点我的药物过敏的危害,应该及时停止使用药品,平时多给孩子喝一些温开水。
头孢使用过量对孩子健康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头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炎药品,如果使用过度,也可能会导致肝肾方面的负担,甚至会引起消化道方面的感染,所以孩子在用药的过程中,最好应该遵医嘱进行调理,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预防用药不当导致的严重的身体不适的症状。
可能是有不良反应,去医院看看吧。
头孢克洛颗粒不良反应:1.与头孢克洛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如下:
过敏反应:根据报道,约占病人的1.5%,包括荨麻疹样皮疹(1/100)。瘙痒、荨麻疹和库姆斯试验阳性,发生率均在1/200以下。曾有报道,使用头孢克洛会发生血清病样反应。这种反应的特点是出现多形性红斑、皮疹及其它伴有关节炎/关节痛的皮肤表现,发热或无发热。与典型的血清病不同之处在于很少与淋巴结病和蛋白尿有关,没有进入循环的免疫复合物,并且无反应后遗症的迹象。人们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血清病样反应似乎是由于过敏,常常发生于头孢克洛第二疗程期间或正在进入第二疗程时。据报道,儿童比成年人更常发生此类反应,总发生率在一次集中试验200例中有1例(0.5%),在总的临床试验8346例中有2例(0.024%)[在各次临床试验中儿童发生率为0.055%,在副作用的报告中38000例中有1例(0.003%)],在治疗开始后几天出现的体征和综合症,停止治疗后几天消退。这类反应偶尔会导致病人住院,但住院时间通常很短(根据上市后监测研究平均住院时间为2-3天)。在这些需要住院的病人中,入院时其综合症从轻度之严重程度不等,儿童中严重反应发生率较大。抗组胺剂和糖皮质激素似乎可用来缓解症状,未见有严重后遗症的报道。更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包括Steverns Johnson综合症、毒性上皮坏死溶解和过敏症)罕见报道,有青霉素过
敏史的病人,可能更常发生过敏反应。
胃肠道症状:发生率约为2.5%.软便、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其中包括腹泻(70例中占1例)。
伪膜性结肠炎:可能在抗生素治疗期间或之后出现。暂时性肝炎和胆汁淤积性黄疸,罕见于报道。
其它与治疗有关的副作用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增多(50例中有1例)。生殖器瘙痒或阴道炎(100例中不足1例),血小板减少或可逆性间质性肾炎则罕见于报道。
2.尚不能确定是否与头孢克洛有关的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增多,神经质,失眠,精神失常,高血压、头晕、幻觉和嗜睡,这些均罕见于报道。曾有报道,临床实验室试验结果可出现短暂性异常值。虽然其病因未明,仍列举于下,作为提请医师注意的信息。
肝脏:AST、ALT或碱性磷酸酶值稍微升高(后者40例中有1例)。
造血系统:正如对其它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报道一样,本品可引起短暂性淋巴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
罕见引起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和可能有临床意义的可逆性中性白细胞减少。
肾脏:BUN或血清肌酐水平稍微升高(后者人数不到1/500)或尿分析异常,如蛋白尿、管型尿等(人
数不到1/200)。
某些头孢菌素可以引起癫痫病,应停药,如果临床需要,可给予抗惊厥药。
龙牡小儿咳喘灵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